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歌语言浅显、明快、通俗易懂、口语化,有节奏感,便于幼儿吟诵,是幼儿最早接触、最易接受的文学形式。反复吟诵儿歌,能帮助幼儿矫正发音,正确把握概念语义,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儿歌是幼儿园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在很多幼儿园中,儿歌教学的内容主要来源于教材,离幼儿的生活较远,儿歌教学大多仅限于诵读,缺少幼儿的自主创编,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教师自身缺乏儿歌创作的知识和能力,当然就难以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创编新儿歌,也难以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仿编、续编、创编儿歌。
从2011年开始,我校的几位教师开展了儿歌创编的研究,首先是搜集了大量的儿歌作品,从中选出比较优秀的儿歌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儿歌的创作规律。然后,尝试组织和指导幼师学生和幼儿教师学习创编儿歌。实践证明,经过学习与训练,这些学生到幼儿园后,不仅能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创编儿歌,还能在儿歌教学活动中有效引导幼儿进行即兴创作,大大促进了幼儿语言的发展,受到了幼儿园的欢迎。幼儿教师可以参考下面的策略,尝试创编儿歌。
一、诵读优秀儿歌,体会儿歌的创作要素
学习儿歌创编的初期,教师可以大量地诵读优秀儿歌,诵读要综合运用朗诵的技能技巧,并配合态势语,将儿歌的各种不同的语调、情绪、节奏充分地表现出来,在深刻的情感体验中理解和把握儿歌的特点,寻找创作规律。
(一)儿歌创编要重视激发幼儿的情趣
儿歌要想较好地激活儿童的情趣,就必须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写儿童熟悉的生活,越是熟悉的生活,越能激活他们的兴趣。还要对生活特征作较生动细致的描摹,力求形似,以适应幼儿直观性、形象性的思维特点。比如,形状、色彩、味道、声音、动作等细节描写,就常能形象地再现物象的外在特征以调动幼儿的感官,引起注意的兴趣。如儿歌《小黄狗》:小黄狗,汪汪叫,吓了妹妹一大跳。妹妹转身回头看,原来哥哥学狗叫。再比如我校幼师生创作的两首充满童趣的儿歌,一首是《我到袋里住一住》:小袋鼠呀小袋鼠,我想跟你换房屋,你到我家玩积木,我到袋里住一住。另一首儿歌《小蚊子》:小蚊子嗡嗡叫,叮住布娃娃狠狠咬。布娃娃嘻嘻笑,蚊子咬得嘴歪了。嘴歪了牙断了,哭哭啼啼飞走了。儿歌从儿童的心理视角出发,描述孩子熟悉的生活,通过对声音动作趣味化的细描,把孩子带进了一个快乐有趣的世界。
(二)艺术想象是儿歌创作的成功要素
艺术想象是一项艰苦的劳动,是一种需要创新性的高级思维活动,也是儿歌创作是否成功的关键。艺术想象必须遵循生活的逻辑、儿童情趣的逻辑和儿歌创作的逻辑。想象的途径之一是对生活特征作某种变形改造。比如儿歌《小强的头发》:小强的头发脏又乱,就像乱草一大团,小鸟见了飞过来,要到这里来孵蛋。第一句先写实,是想象的起点;第二句“头发”变成了“乱草”,是想象,就是事物的变形;第三、四句顺着这一想象的逻辑一路扩展下去,最终推出一个既有趣又荒谬的结果,连小强自己听了也会觉得好笑。事物的变形能更生动有趣地表现生活的真实,艺术创作的逻辑使之剔除了说教的成分而给人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再如我校幼师生仿编的儿歌《小刚头发长又长》:小刚头发长又长,男孩像个小姑娘。要是还不去理发,给你穿件花衣裳。应该说,在儿歌创作中,这种变形的想象是相当重要而又行之有效的。
想象的另一途径是象征。象征的特点主要是意念上的变化,并以巧喻、暗示等作为联系物象外形和作品意念间的桥梁。因此,它不需对外形特征进行改造,或仅作微小的改造。如《小螃蟹》:小螃蟹,真骄傲,横着身子到处跑。吓跑鱼,撞倒虾,一点也不懂礼貌。这里螃蟹的外形特征并未变化,但儿歌暗示孩子,这小螃蟹象征着生活中的那种莽撞、不懂礼貌的小朋友,让孩子能联想到自己和小螃蟹的类似行为,从而自觉地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由于孩子的理解力较低,因此,儿歌要有明确的导向,如上述“真骄傲”“一点也不懂礼貌”,能容易使幼儿产生正确的联想。
(三)儿歌创作要体现单纯、集中、短小的特点
儿歌的篇幅短小,它要求作者要在狭小的空间里表现一定的生活容量,这就要遵循单纯、集中的原则。所以想象必须是奇妙而且单纯,以尽可能包容更准确到位的生活容量,这就要求作者要有想象的高度概括力和驾驭语言的灵活度。如我校幼师生创编的儿歌《春雨》的原文是:滴滴答,滴滴答,沙沙沙,沙沙沙。花儿懒懒伸个腰,柳条轻轻飘呀飘,小草微微低下头。蚂蚁推门往外瞧:呀——原来春雨来啦。修改后:滴滴答,滴滴答,是谁轻轻把门敲?蚂蚁推门往外瞧:呀——原来春雨来报到。这样,儿歌虽短小,但显得更加精致。
此外,儿歌创作要重视具有音乐性。幼儿处于学习语言、提高表达能力的阶段,但是幼儿不识字,学习儿歌主要是在游戏中通过口耳相传习得的,因此儿歌创编必须讲究韵律和节奏,要尽量合理地多用双声叠韵词、叠词和摹声词,善于运用比喻、夸张、拟人、对比、反复等修辞手法。总之,富有音乐感、节奏明朗、生动活泼的儿歌语言可以引起幼儿的美感、愉悦感,激发幼儿学习儿歌的积极性。
二、借助仿编、续编,打开儿歌创编的思路
我国传统儿歌在千百年的历史传承中,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润色加工,不断创新,形成了多种类型的艺术形式,如摇篮曲、游戏歌、数数歌、问答歌、连锁调、颠倒歌、滑稽歌、字头歌、谜语歌等,它们至今仍是儿歌作者汲取营养、学习借鉴的对象。一切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初学创作的教师首先要训练仿编能力,一般是按照儿歌的类型进行仿编,如摇篮曲、游戏歌、数数歌、问答歌、连锁调等,仿编的目的是初步掌握各种类型儿歌的特点。其次是进行儿歌续编的练习。如我们常常把幼师生、幼儿教师分成几个小组,分组续编一首儿歌,比如续编儿歌《雨来了》,主持人先给出一句:“雨来了,快回家,小蜗牛,说不怕,我把房子背来了。”然后分小组续编,组员们展开想象,共同商讨,最后分享创作成果,如其中一组续编的内容是:雨来了,快回家,小黄牛,说不怕,我在雨里洗刷刷。雨来了,快回家,小松鼠,说不怕,我有挡雨大尾巴。雨来了,快回家,小蘑菇,说不怕,妈妈给我伞一把。雨来了,快回家,小青虫,说不怕,躲在叶下听滴答。通过仿编、续编的练习,可以打开儿歌创编的思路。 三、围绕主题活动,开展儿歌创编活动
许多幼儿园课程的组织形式是主题形式,我们根据幼儿园常见的活动主题,组织学生和幼儿园教师创编儿歌,他们编出了很多寓教于乐的优秀作品,比如为主题活动“环境小卫士”创编的儿歌《雾霾》:大公鸡喔喔叫,大家起来做早操。树上小鸟来报告:雾霾天别乱跑,今天早操要取消。哎呀呀真糟糕,快把雾霾消灭掉。又如《口香糖》:人人爱吃口香糖,吃完请用纸包好,投进小小垃圾箱,地球乐得哈哈笑。再如儿歌《去超市》:去超市买零食,自己东西自己拿。塑料袋不要它,我们要做环保家。为主题活动“我会说普通话”创编的儿歌《你们要说普通话》:小鸡小鸭叫哇哇,翘尾咧嘴在吵架。小鸡说鸭骂了它,小鸭怪鸡笑话它。鹦鹉连忙来劝架:“你们要说普通话。”这几首儿歌将主题教育的元素和儿歌元素有机融合,丰富了主题活动中语言教育的内容。
四、开展同题性儿歌创编活动
每个人的想象能力、审美眼光、经历背景、知识储备和文学素养等有所不同,围绕一个主题创编的儿歌也不同,这些主题相同但风格各异的儿歌能开阔作者创编儿歌的视野和思路,做到常写常新,常写常奇。所以,我们经常组织幼师生、幼儿教师开展同题创编儿歌的活动。由于作者的情趣各异,意味不同,创编出的儿歌给聆听者耳目一新。比如大家都写《小蜗牛》,其中一首:蜗牛蜗牛你真傻,背着书包到处爬。不如去上幼儿园,和我们一起过家家。唱歌跳舞又画画,老师奖你小红花。另外一首:小蜗牛,送快递,背着邮包上楼梯,爬一爬,歇一歇,慢慢悠悠不着急,好长时间爬一米。再比如写《木棉花》,其中一首:小木棉,想妈妈,整天站着不说话。小麻雀,闹喳喳,站在枝头说笑话,逗得木棉笑哈哈,长出朵朵大红花。另外一首:木棉树高又大,笔直站着不趴下。春风姑娘表扬它,给它挂满大红花。不同的作者依据自己的艺术个性,想象出不同的画面和形象,散发出不同的趣味。
我们还鼓励幼师生和幼儿园教师多接触幼儿、观察幼儿,多搜集素材,做一个有心人。比如我校幼师生创作的儿歌《拉大桥》:上高楼看大桥,大桥原来好小呀!小丫丫到楼下,拿上绳子骑小车。小丫丫要去哪?去把大桥拉回家,拿给弟弟来玩耍。这首儿歌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一位三岁女童。有一天,这个幼师生带女童在校园玩耍,女童突然问她:“姐姐,大桥怎么被高楼挡住了?”她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女童就自言自语地说:“明天我要拿一条绳子,骑着自行车把大桥拉出来!”于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诞生了。
最后,呼吁一线的幼儿教师们,不要忽视儿歌的创作,不要认为这是小儿科。你们就生活在孩子们中间,要善于捕捉智慧的火花,努力创作出喜闻乐听的优秀儿歌作品,丰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教师不仅自己要学习儿歌创作,同时还要能引导孩子们创作儿歌,深层次地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
从2011年开始,我校的几位教师开展了儿歌创编的研究,首先是搜集了大量的儿歌作品,从中选出比较优秀的儿歌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儿歌的创作规律。然后,尝试组织和指导幼师学生和幼儿教师学习创编儿歌。实践证明,经过学习与训练,这些学生到幼儿园后,不仅能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创编儿歌,还能在儿歌教学活动中有效引导幼儿进行即兴创作,大大促进了幼儿语言的发展,受到了幼儿园的欢迎。幼儿教师可以参考下面的策略,尝试创编儿歌。
一、诵读优秀儿歌,体会儿歌的创作要素
学习儿歌创编的初期,教师可以大量地诵读优秀儿歌,诵读要综合运用朗诵的技能技巧,并配合态势语,将儿歌的各种不同的语调、情绪、节奏充分地表现出来,在深刻的情感体验中理解和把握儿歌的特点,寻找创作规律。
(一)儿歌创编要重视激发幼儿的情趣
儿歌要想较好地激活儿童的情趣,就必须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写儿童熟悉的生活,越是熟悉的生活,越能激活他们的兴趣。还要对生活特征作较生动细致的描摹,力求形似,以适应幼儿直观性、形象性的思维特点。比如,形状、色彩、味道、声音、动作等细节描写,就常能形象地再现物象的外在特征以调动幼儿的感官,引起注意的兴趣。如儿歌《小黄狗》:小黄狗,汪汪叫,吓了妹妹一大跳。妹妹转身回头看,原来哥哥学狗叫。再比如我校幼师生创作的两首充满童趣的儿歌,一首是《我到袋里住一住》:小袋鼠呀小袋鼠,我想跟你换房屋,你到我家玩积木,我到袋里住一住。另一首儿歌《小蚊子》:小蚊子嗡嗡叫,叮住布娃娃狠狠咬。布娃娃嘻嘻笑,蚊子咬得嘴歪了。嘴歪了牙断了,哭哭啼啼飞走了。儿歌从儿童的心理视角出发,描述孩子熟悉的生活,通过对声音动作趣味化的细描,把孩子带进了一个快乐有趣的世界。
(二)艺术想象是儿歌创作的成功要素
艺术想象是一项艰苦的劳动,是一种需要创新性的高级思维活动,也是儿歌创作是否成功的关键。艺术想象必须遵循生活的逻辑、儿童情趣的逻辑和儿歌创作的逻辑。想象的途径之一是对生活特征作某种变形改造。比如儿歌《小强的头发》:小强的头发脏又乱,就像乱草一大团,小鸟见了飞过来,要到这里来孵蛋。第一句先写实,是想象的起点;第二句“头发”变成了“乱草”,是想象,就是事物的变形;第三、四句顺着这一想象的逻辑一路扩展下去,最终推出一个既有趣又荒谬的结果,连小强自己听了也会觉得好笑。事物的变形能更生动有趣地表现生活的真实,艺术创作的逻辑使之剔除了说教的成分而给人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再如我校幼师生仿编的儿歌《小刚头发长又长》:小刚头发长又长,男孩像个小姑娘。要是还不去理发,给你穿件花衣裳。应该说,在儿歌创作中,这种变形的想象是相当重要而又行之有效的。
想象的另一途径是象征。象征的特点主要是意念上的变化,并以巧喻、暗示等作为联系物象外形和作品意念间的桥梁。因此,它不需对外形特征进行改造,或仅作微小的改造。如《小螃蟹》:小螃蟹,真骄傲,横着身子到处跑。吓跑鱼,撞倒虾,一点也不懂礼貌。这里螃蟹的外形特征并未变化,但儿歌暗示孩子,这小螃蟹象征着生活中的那种莽撞、不懂礼貌的小朋友,让孩子能联想到自己和小螃蟹的类似行为,从而自觉地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由于孩子的理解力较低,因此,儿歌要有明确的导向,如上述“真骄傲”“一点也不懂礼貌”,能容易使幼儿产生正确的联想。
(三)儿歌创作要体现单纯、集中、短小的特点
儿歌的篇幅短小,它要求作者要在狭小的空间里表现一定的生活容量,这就要遵循单纯、集中的原则。所以想象必须是奇妙而且单纯,以尽可能包容更准确到位的生活容量,这就要求作者要有想象的高度概括力和驾驭语言的灵活度。如我校幼师生创编的儿歌《春雨》的原文是:滴滴答,滴滴答,沙沙沙,沙沙沙。花儿懒懒伸个腰,柳条轻轻飘呀飘,小草微微低下头。蚂蚁推门往外瞧:呀——原来春雨来啦。修改后:滴滴答,滴滴答,是谁轻轻把门敲?蚂蚁推门往外瞧:呀——原来春雨来报到。这样,儿歌虽短小,但显得更加精致。
此外,儿歌创作要重视具有音乐性。幼儿处于学习语言、提高表达能力的阶段,但是幼儿不识字,学习儿歌主要是在游戏中通过口耳相传习得的,因此儿歌创编必须讲究韵律和节奏,要尽量合理地多用双声叠韵词、叠词和摹声词,善于运用比喻、夸张、拟人、对比、反复等修辞手法。总之,富有音乐感、节奏明朗、生动活泼的儿歌语言可以引起幼儿的美感、愉悦感,激发幼儿学习儿歌的积极性。
二、借助仿编、续编,打开儿歌创编的思路
我国传统儿歌在千百年的历史传承中,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润色加工,不断创新,形成了多种类型的艺术形式,如摇篮曲、游戏歌、数数歌、问答歌、连锁调、颠倒歌、滑稽歌、字头歌、谜语歌等,它们至今仍是儿歌作者汲取营养、学习借鉴的对象。一切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初学创作的教师首先要训练仿编能力,一般是按照儿歌的类型进行仿编,如摇篮曲、游戏歌、数数歌、问答歌、连锁调等,仿编的目的是初步掌握各种类型儿歌的特点。其次是进行儿歌续编的练习。如我们常常把幼师生、幼儿教师分成几个小组,分组续编一首儿歌,比如续编儿歌《雨来了》,主持人先给出一句:“雨来了,快回家,小蜗牛,说不怕,我把房子背来了。”然后分小组续编,组员们展开想象,共同商讨,最后分享创作成果,如其中一组续编的内容是:雨来了,快回家,小黄牛,说不怕,我在雨里洗刷刷。雨来了,快回家,小松鼠,说不怕,我有挡雨大尾巴。雨来了,快回家,小蘑菇,说不怕,妈妈给我伞一把。雨来了,快回家,小青虫,说不怕,躲在叶下听滴答。通过仿编、续编的练习,可以打开儿歌创编的思路。 三、围绕主题活动,开展儿歌创编活动
许多幼儿园课程的组织形式是主题形式,我们根据幼儿园常见的活动主题,组织学生和幼儿园教师创编儿歌,他们编出了很多寓教于乐的优秀作品,比如为主题活动“环境小卫士”创编的儿歌《雾霾》:大公鸡喔喔叫,大家起来做早操。树上小鸟来报告:雾霾天别乱跑,今天早操要取消。哎呀呀真糟糕,快把雾霾消灭掉。又如《口香糖》:人人爱吃口香糖,吃完请用纸包好,投进小小垃圾箱,地球乐得哈哈笑。再如儿歌《去超市》:去超市买零食,自己东西自己拿。塑料袋不要它,我们要做环保家。为主题活动“我会说普通话”创编的儿歌《你们要说普通话》:小鸡小鸭叫哇哇,翘尾咧嘴在吵架。小鸡说鸭骂了它,小鸭怪鸡笑话它。鹦鹉连忙来劝架:“你们要说普通话。”这几首儿歌将主题教育的元素和儿歌元素有机融合,丰富了主题活动中语言教育的内容。
四、开展同题性儿歌创编活动
每个人的想象能力、审美眼光、经历背景、知识储备和文学素养等有所不同,围绕一个主题创编的儿歌也不同,这些主题相同但风格各异的儿歌能开阔作者创编儿歌的视野和思路,做到常写常新,常写常奇。所以,我们经常组织幼师生、幼儿教师开展同题创编儿歌的活动。由于作者的情趣各异,意味不同,创编出的儿歌给聆听者耳目一新。比如大家都写《小蜗牛》,其中一首:蜗牛蜗牛你真傻,背着书包到处爬。不如去上幼儿园,和我们一起过家家。唱歌跳舞又画画,老师奖你小红花。另外一首:小蜗牛,送快递,背着邮包上楼梯,爬一爬,歇一歇,慢慢悠悠不着急,好长时间爬一米。再比如写《木棉花》,其中一首:小木棉,想妈妈,整天站着不说话。小麻雀,闹喳喳,站在枝头说笑话,逗得木棉笑哈哈,长出朵朵大红花。另外一首:木棉树高又大,笔直站着不趴下。春风姑娘表扬它,给它挂满大红花。不同的作者依据自己的艺术个性,想象出不同的画面和形象,散发出不同的趣味。
我们还鼓励幼师生和幼儿园教师多接触幼儿、观察幼儿,多搜集素材,做一个有心人。比如我校幼师生创作的儿歌《拉大桥》:上高楼看大桥,大桥原来好小呀!小丫丫到楼下,拿上绳子骑小车。小丫丫要去哪?去把大桥拉回家,拿给弟弟来玩耍。这首儿歌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一位三岁女童。有一天,这个幼师生带女童在校园玩耍,女童突然问她:“姐姐,大桥怎么被高楼挡住了?”她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女童就自言自语地说:“明天我要拿一条绳子,骑着自行车把大桥拉出来!”于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诞生了。
最后,呼吁一线的幼儿教师们,不要忽视儿歌的创作,不要认为这是小儿科。你们就生活在孩子们中间,要善于捕捉智慧的火花,努力创作出喜闻乐听的优秀儿歌作品,丰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教师不仅自己要学习儿歌创作,同时还要能引导孩子们创作儿歌,深层次地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