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课标实施以来,教学工作者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与尝试,但有的教师只注重增添的新内容,完全忽视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致使阅读教学的现状不尽如人意。本文主要立足新课标,就如何走出阅读教学的困境,开辟阅读教学的新天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是最基本的一项。新课标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较高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叶圣陶先生也强调说:“语文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尤其重要的,在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阅读使语文课洋溢着一种独有的迷人氛围和人性魅力,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者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对阅读教学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与尝试,但有的教师未真正理解新课标的实质,完全忽略了传统教学方法,只注重新增内容,使得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亟待解决。如何走出阅读教学的困境,开辟阅读教学的新天地呢?
一、充分阅读,感悟文本
阅读的中心环节是感知、体验作品的言语形式,语文阅读目的在于学习语文,在于弄清楚为什么用这样的语文形式表达这样的内容。因此,阅读教学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诵读时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深入感悟文本。如果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的前提下,让学生复述课文,就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会让学生进入昏昏欲睡的状态。《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就是说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留出充裕的时间阅读。阅读教学要先读后教,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感悟、去思考。学生能自主阅读理解的地方,教师不必多讲,要留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如教学《小巷深处》时,可以先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诵读全文,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再让学生为课文拟一个副标题去读文本;然后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再读文本;最后让学生细读、精读文本,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样让学生在充分的阅读中训练复述、概括能力,引导学生思考、感悟,实现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二、个性阅读,体现人文色彩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体验品味,在读中培养语感。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由于个体的素养、文化差异会作用于阅读过程,他们的阅读感受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任何人都无法替代阅读主体自身的感受。教师作为阅读教学的评价者,如果一味地按照参考答案来评价,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结果只能是误人子弟。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注重过程,不能只看重结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筛选信息、思考、表达,经历的这个过程其实最重要,而结论对错无关紧要。其次,要善于激励学生。激励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不断成长。最后,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学生看问题可能会出现片面化、偏激化,但他们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要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如果静止地看学生,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三、自主阅读,培养创新精神
阅读过程是读者与作者心灵沟通的过程,学生作为一个阅读者,他与作者心灵的交流是其他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同时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提升阅读能力。因此,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自主阅读倡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自己感知,自己分析,自己思考,也就是说让学生自己掌握知识。首先教师要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自主感悟的空间,激励学生对有疑问的地方积极发问,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从被动地读转变为主动地读。其次教师要适当指导学生的自主阅读,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培养创新精神。学生的自主阅读需要教师的适当引导,开始阅读时往往不能提出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经历与时代背景,把握文章的思路,弄明白为什么会写这篇文章,是怎么写的,再结合文本特点进行阅读理解活动。比如阅读《我的叔叔于勒》,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阅读后有的学生发问:小说的主人公不是书中的任何一个人,因为它是以‘我’的口吻写的;于勒是不是真成了百万富翁?于勒做得也不够好,他欺骗家人;菲利普夫妇是不是真沾了他的光呢?等,对学生的疑问,教师要给以具体的分析、点评,引导学生深入阅读,逐层剖开文章的深层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指导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方法得当会提高阅读效果。首先要强化朗读。朗读在阅读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叶圣陶曾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朗读最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语感,在反复的诵读中能获取语文知识与技能,感悟语言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要粗读与精读、快读与慢读相结合。知识是无穷尽的,面对知识的海洋,必须采取精读与粗读相结合的方式。略读是筛选有用的信息,精读是对重要信息中的精彩句子、段落等进行揣摩、鉴赏。最后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积累知识。阅读要注重眼、手、口、心并用,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五、课外阅读,开阔学生视野
阅读仅仅局限于课堂是远远不够的,课堂时间是有限的,阅读效率的提升,更需要学生在课后加强练习。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坚持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知识,扩充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课外阅读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也可以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推荐一定范围的书让学生阅读,以延伸课堂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课外阅读效果的检验,教师可以通过课前五分钟,让学生给同学们讲述课外阅读的体验,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也可以开展小组读书竞赛活动,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总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理解新课标内涵,以学生为主体,依据教材,根据不同课文进行阅读指导,在分析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细细读、细细品,组织训练,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方法去阅读语文,陶冶情操。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学到渗透着这种思想感情的作者所特有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获取知识、体验情感,培养阅读能力,从而促进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黄绮姣.新课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基础教育研究.2009(2).
2.潘青.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再思考.学语文.2007(3).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是最基本的一项。新课标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较高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叶圣陶先生也强调说:“语文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尤其重要的,在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阅读使语文课洋溢着一种独有的迷人氛围和人性魅力,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者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对阅读教学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与尝试,但有的教师未真正理解新课标的实质,完全忽略了传统教学方法,只注重新增内容,使得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亟待解决。如何走出阅读教学的困境,开辟阅读教学的新天地呢?
一、充分阅读,感悟文本
阅读的中心环节是感知、体验作品的言语形式,语文阅读目的在于学习语文,在于弄清楚为什么用这样的语文形式表达这样的内容。因此,阅读教学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诵读时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深入感悟文本。如果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的前提下,让学生复述课文,就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会让学生进入昏昏欲睡的状态。《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就是说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留出充裕的时间阅读。阅读教学要先读后教,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感悟、去思考。学生能自主阅读理解的地方,教师不必多讲,要留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如教学《小巷深处》时,可以先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诵读全文,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再让学生为课文拟一个副标题去读文本;然后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再读文本;最后让学生细读、精读文本,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样让学生在充分的阅读中训练复述、概括能力,引导学生思考、感悟,实现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二、个性阅读,体现人文色彩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体验品味,在读中培养语感。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由于个体的素养、文化差异会作用于阅读过程,他们的阅读感受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任何人都无法替代阅读主体自身的感受。教师作为阅读教学的评价者,如果一味地按照参考答案来评价,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结果只能是误人子弟。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注重过程,不能只看重结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筛选信息、思考、表达,经历的这个过程其实最重要,而结论对错无关紧要。其次,要善于激励学生。激励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不断成长。最后,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学生看问题可能会出现片面化、偏激化,但他们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要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如果静止地看学生,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三、自主阅读,培养创新精神
阅读过程是读者与作者心灵沟通的过程,学生作为一个阅读者,他与作者心灵的交流是其他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同时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提升阅读能力。因此,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自主阅读倡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自己感知,自己分析,自己思考,也就是说让学生自己掌握知识。首先教师要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自主感悟的空间,激励学生对有疑问的地方积极发问,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从被动地读转变为主动地读。其次教师要适当指导学生的自主阅读,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培养创新精神。学生的自主阅读需要教师的适当引导,开始阅读时往往不能提出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经历与时代背景,把握文章的思路,弄明白为什么会写这篇文章,是怎么写的,再结合文本特点进行阅读理解活动。比如阅读《我的叔叔于勒》,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阅读后有的学生发问:小说的主人公不是书中的任何一个人,因为它是以‘我’的口吻写的;于勒是不是真成了百万富翁?于勒做得也不够好,他欺骗家人;菲利普夫妇是不是真沾了他的光呢?等,对学生的疑问,教师要给以具体的分析、点评,引导学生深入阅读,逐层剖开文章的深层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指导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方法得当会提高阅读效果。首先要强化朗读。朗读在阅读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叶圣陶曾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朗读最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语感,在反复的诵读中能获取语文知识与技能,感悟语言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要粗读与精读、快读与慢读相结合。知识是无穷尽的,面对知识的海洋,必须采取精读与粗读相结合的方式。略读是筛选有用的信息,精读是对重要信息中的精彩句子、段落等进行揣摩、鉴赏。最后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积累知识。阅读要注重眼、手、口、心并用,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五、课外阅读,开阔学生视野
阅读仅仅局限于课堂是远远不够的,课堂时间是有限的,阅读效率的提升,更需要学生在课后加强练习。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坚持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知识,扩充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课外阅读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也可以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推荐一定范围的书让学生阅读,以延伸课堂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课外阅读效果的检验,教师可以通过课前五分钟,让学生给同学们讲述课外阅读的体验,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也可以开展小组读书竞赛活动,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总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理解新课标内涵,以学生为主体,依据教材,根据不同课文进行阅读指导,在分析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细细读、细细品,组织训练,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方法去阅读语文,陶冶情操。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学到渗透着这种思想感情的作者所特有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获取知识、体验情感,培养阅读能力,从而促进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黄绮姣.新课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基础教育研究.2009(2).
2.潘青.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再思考.学语文.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