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血管病治疗过程中一些主要问题的管理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21455206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103
   脑血管病是威胁我国国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呈现“患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三大特点,占国人前3位死亡病因之首,给社会以及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压力。脑血管病往往病情危重而复杂,每一个环节的处理措施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基层医院,诸多因素给临床医生带来极大的挑战与考验。因此,每遇到这类患者要沉着应对,对表现出来的每个细节都要足够的重视,不能顾此失彼,造成遗憾。
   我国脑血管病的治疗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经过广大医务工作者不懈的努力和长期临床实践,在诊断和救治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使我国急性脑血管病的死亡率较过去大大降低,同时也减轻了该类患者的致残程度。但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仍值得研究和探讨,在进一步降低死亡率的同时减少和减轻致残程度,提高生存质量,是所有临床医生的共同目标和努力方向。
   血压的管理:70%~80%的脑血管病患者都有高血压病史。急性期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如皮质类固醇和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可导致血压应激性增高。但机体会适时进行生理调节。对需要急诊抗高血压治疗的病例要区分缺血性还是出血性,并且要个体化治疗。一般而言,急性期血压>220/120mmHg时应给予控制血压[1]。出血性脑血管病2小时内血压降幅≤25%,24小时内降幅不应>30%(血压允许在160/100mmHg左右),72小时后血压控制在≤140/90mmHg(若患者原为3级高血压,可允许稍大于此值)。
   脱水剂应用:缺血性患者有典型脑水肿依据的,甘露醇125~250ml每8~12小时1次静注,或甘油果糖250ml每12小时1次静滴,连用5~10天。病情较轻、脑水肿不明显的患者不必一律都使用脱水剂。应用脱水剂的剂量和疗程必需根据病情,合理掌握。甘露醇有渗透利尿作用,尤其与呋塞米联用会增加血电解质的排泄量,导致电解质紊乱。低钾在老年患者可引起心律失常、肠麻痹等不良现象,故监测电解质并随时给予纠正。
   抑酸剂的使用:脑血管病急性期可发生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其机制是脑组织损伤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胃酸分泌增加,导致胃肠肌肉收缩,壁内毛细血管痉挛、黏膜缺血、坏死、糜烂出血。另外,某些药物也会引起消化道应激性出血的可能。使用抑制胃酸药物能有效防治应激性出血。预防性治疗,可用甲氰咪呱0.4~0.6g静注1~2次/日,连用5天左右;已有出血的患者,应选用奥美拉唑或泮托拉唑40mg静滴,1~2次/日,待出血停止后减量维持3天。抑酸药不宜过大,使用时间不宜太长,以免过度抑酸导致肠道细菌活跃、上行,增加下呼吸道感染的几率。
   控制癫痫样症状:脑组织水肿和缺血缺氧会发生癫痫样症状。反复发作癫痫症状可能威胁患者生命,使病情恶化,应很好的控制。首选苯巴比妥0.1~0.2g肌注,频繁抽搐的每8小时1次。持续状态选用地西泮静注。静注地西泮时应注意对患者呼吸的影响。待癫痫症状控制后改为丙戊酸钠0.2g口服,可预防发作。康复出院的患者仍有癫痫发作的,可长期服用控制发作并做好随访。
   高血糖的处理:血糖升高在脑血管病急性期较为常见,是一种应激反应,部分患者可能本身存在糖尿病。脑组织水肿、缺氧是导致血糖应激性升高的主要原因,但不应>10.0mmol/L,且持续时间在发病后48小时内会自然下降。血糖≥10.0mmol/L,且持续时间≤48小时,既往无糖尿病史的患者不做干预,但输液中不应含葡萄糖或含糖的液体中加相应的胰岛素≥11.1mmol/L,应给予胰岛素治疗,短效为宜,剂量按:早>晚>中,餐前皮下注射,也可静脉给药。血糖不宜太“正常”化,在6~8mmol/L,尤其昏迷期,不宜<7mmol/L,血糖太过于“正常”,会加重脑水肿。
   功能锻炼:适时对瘫痪肢体进行功能锻炼十分重要,也是减轻瘫痪程度、恢复功能的主要措施,所以功能锻炼应从早期开始,为出院后的进一步康复打下良好基础。缺血性患者只要无重要器官衰竭,从入院完成相应诊疗措施后即可开始瘫肢锻炼工作,包括自主运动、被动运动以及中医针灸。
   参考文献
  1 兰文玉.急性脑卒中系统治疗现状于进展[J].中国医学研究,2008,3(5):1.
  
其他文献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085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部位。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老龄社会的到来,老年人发生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几率呈上升趋势。早期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方式治疗可以使患者早期开展功能锻炼,大大降低长期卧床引发的并发症,并能显著降低死亡率[1]。2006~2010年对合并较重的骨质疏松和内科疾病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
期刊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开窗髓核摘除术 小切口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089   2008年3月~2011年12月采用微创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2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8年3月~2011年12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男40例,女24例;年龄20~61岁,平均41岁;病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带螺旋刀片的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适应证、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共54例。结果:54例得到3个月~1年随访,其中45例,良7例,中2例。结论:应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简便、有效,利于骨折早期的愈合等优点。  关键词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PFNA内固定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肋骨骨折的优势。方法:采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10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选择性固定部分移位较大骨折。术后定期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本组20例全部治愈,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术后8~12周X线片示骨折临床愈合。结论:应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092   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LV)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疗效确切可靠,术中可供选择的麻醉方法主要有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两种,由于硬膜外麻醉不能使腹肌完全松弛,难以使手术顺利进行,目前国内外学者多在全身麻醉下完成此项手术,故硬膜外麻醉下行LV鲜见报道[1~2]。2002年10月~2007年5月对74例成年患者选用硬膜外麻醉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50岁以上女性平板运动试验(TET)假阳性的原因、发生率及预防对策。方法:收治50岁以上女性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的冠心病和疑似冠心病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与平板运动试验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假阳性的原因。结果:共检出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而冠脉造影阴性患者26例,假阳性率为为26.0%,在假阳性患者中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者14例(53.8%),高血压5例(19.2%),糖尿病2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和静脉腔内激光治疗的有效性。方法:收治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患者85例(103条肢体),总结临床资料及静脉腔内激光治疗的效果、所有患者均行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结果:随访率100%,平均随访29.5个月,静脉腔内激光治疗后患者静脉曲张消失;色素沉着及肢体肿胀感好转;合并溃疡者溃疡愈合。结论: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是目前比较有效的治疗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方法,术前静脉造影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自体双股半腱肌腱联合缝合锚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体双股半腱肌腱联合缝合锚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18例。Rockwood分型Ⅲ型4例,Ⅳ型3例,Ⅴ型11例。结果:全部患者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9个月,术后进行ASES评分为92.3分,主观VAS评分为1.3分;优6例,良9例,一般2例,差1例,总体优良率为83.3%;末次随访ASES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方法:总结分析35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除2例胆管损伤,1例胆漏,1例结石残留和1例肠道损伤,外均获得较好临床治疗效果,没有因并发症导致死亡的病例。结论:严格遵循操作原则,增强技术熟练度,加强术后监护可极大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疗效,并可预防、减少手术并发症。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临床体会  doi:10.3969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例多发肋骨骨折患者,均在全麻下进行手术治疗,均给予记忆合金环抱器应用,对合并肺挫伤、血气胸13例患者同时给予胸腔探查并放置闭式引流,术后定期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19例多发肋骨骨折患者均行记忆合金环抱器固定,术后胸痛明显减轻,经6~24个月随访,平均8个月,骨折均愈合良好,无明显胸廓塌陷,无呼吸功能障碍。结论:对严重多发肋骨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