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用”观教学观背景下,以规律链接儿童的阅读,在延伸中链接儿童练写,提升赏读的品质;以文带文迁移规律,提升仿写的品质;想象中链接儿童生活,提升助写的品质;运思中链接文本,丰富读写的品质,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读写;品质
【中图分类号】G623.2
读写结合,是老话题,但在“语用”观教学背景下,教师更要追求的是“读写品质”,实现读与写两者之间的有效链接。可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把握文路,实现对课文由宏观到微观的感知和理解,在课文理解过程中使读写有机结合。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学习的方法,但如果没用第一个“教”,也无从谈“不教”。巧妙的设计是指引学生自读自悟,达成读写链接的最佳途径。
一、延伸中链接儿童练写,提升赏读的品质
有品质的阅读,一定得链接学生的生活,阅读后再创造。教学《爬天都峰》第二自然段后,学生能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天都峰的“高”和“陡”两大特点,此时抓住契机,出示了一段同样写山峰很险的句子———《天游峰的扫路人》中的句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抓住关键字词的方法读一读,体会一下。
师:这有一段写山峰的句子,请像刚才一样抓住关键字自己读一读,体会一下。生读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读出了这儿的山峰像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很窄很险。
生:我读出了这儿的山峰在云雾中飘飘悠悠,很高,很险。
师:对比一下,同样写出了山的险,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天都峰作者写了自己爬山的感觉和自己心里的犹豫,而这个片段把上山的台阶比作银丝。
生:两座山峰都很险,读着天都峰的句子好像自己就在山脚,想爬又怕爬不上去。
师:很多时候,不同的表达形式,可以达到相同的表达效果。
接着出示家乡山景图,让学生模仿片断,联系生活,迁移表达。
处于中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模仿能力强,教学中利用这个特点,精心选择易于模仿的课文片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写话训练,而这种“同类链接”在语文读写教学中能拓宽学生的阅读视角,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升体验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的思维将表象思维引向深入,趋向成熟。
二、以文带文迁移规律,提升仿写的品质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以文带文,即以要学的课文带出学过的或类似表达范式的文章,教师的“导”与学生的“悟”是成正向关系的。叶圣陶曾解釋:“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可见“导”的课堂运作在于“引”,“引而不发,跃如也”,不是单一的由教师提供信息,传授知识,而是启发学生去品悟,主动探求,从“学会”到“会学”。
在教学《翠鸟》第一自然段之后,教师整合资源,出示上一个单元《燕子》中描写外形的片段。进行了一个写法指导的“反串”教学。
师:我们上个单元学习了《燕子》,同样是写鸟,同样抓住特点写,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燕子》课文中只用了一句话就写出了燕子的外形特点。《翠鸟》一课中外形的描写共写了五句话,写出了翠鸟的喜好,翠鸟的颜色,翠鸟的眼睛和嘴等的特点。
生:“翠鸟”的外形中颜色写最多。先总写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接着具体写了”头、背、腹”的羽毛特点。
教师小结:对,《燕子》一文对燕子外形的描写抓住特点一句话概括。而《翠鸟》中作者则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翠鸟的突出特点,重点描述。
师:我们也试试用写“翠鸟”的方法来写燕子。
几分钟后,学生汇报练笔:燕子喜欢落在电线上,一双灰褐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电线。它的颜色非常特别。身上的羽毛乌黑光亮,像披了一件黑色的丝绒大衣。腹部的羽毛像白色的衬衫。它活泼机灵,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下面,长着一个剪刀似的的尾巴。
教师:瞧,通过这么一描写,燕子的羽毛特点更突出了。也把燕子的特点写得更具体了。
师:能用燕子的写法来写一写我们的新朋友“翠鸟”吗?
生:一身鲜艳美丽的羽毛,一双透亮灵魂的眼睛眼睛,一张又尖又长的嘴巴,再加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凑成了小巧玲珑的翠鸟。
师:老师把颜色鲜艳的鹦鹉也请到了课堂,请你从《翠鸟》中用学到的妙招写一写它。学生练笔,师评点。
这样写的训练,透过语言“外壳”把学生引进思索的“内在”,让学生在“阅读感悟——观察体验——自由表达”的过程中经历从模仿到创造。在教学中按照知识的迁移规律链接读写,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的技巧,在写作中增强对语言文字阅读的感悟能力,让学生感受词句的冷暖,语言的温度。实践证明,学生不仅能学以致用,还能活学活用。
三、想象中链接儿童生活,提升助写的品质
在语文读写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一条可行的途径。针对小学生富于想的心理特征,激发他们的想象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抓住契机运用启迪式的引导能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
四、运思中链接文本,丰富读写的品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学习中意识和感受自己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将思维导图引入阅读课堂,教的不仅使一种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一种终身受益的思维工具。它会教学生如何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同时提高表达,谋篇布局等写作能力。因为思维导读图,便于提供写的思维引导,给予学生参悟语言文字运用形式的秘密。
如教学《趵突泉》一课前,笔者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让你来写“水”你会写水的哪些方面?根据学生叙述,放射状思维导图呈现了:
学生明白,同样一个事物可
以从不同的方面来写它。那么,
如何选择,又怎样把它写好呢,
是这节课学生所需感悟的。在教
学完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后,回归
思维导图,点明“同样写水,作家老舍不是面面俱到地写,而是选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边观察,边进行想象和联想,写出了自己独特真实的真实感受。”这样,帮助学生在诸多与习作内容相关的材料之中筛选出最合适的习作素材,并合理地组合在一起。提高学生作文布局谋篇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当然,读写品质,其核心是让学生积累,运用新的表达范式或习得新的词句,回避过去那种常态的随意的读写结合,这才是我们追求的方向。
【关键词】读写;品质
【中图分类号】G623.2
读写结合,是老话题,但在“语用”观教学背景下,教师更要追求的是“读写品质”,实现读与写两者之间的有效链接。可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把握文路,实现对课文由宏观到微观的感知和理解,在课文理解过程中使读写有机结合。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学习的方法,但如果没用第一个“教”,也无从谈“不教”。巧妙的设计是指引学生自读自悟,达成读写链接的最佳途径。
一、延伸中链接儿童练写,提升赏读的品质
有品质的阅读,一定得链接学生的生活,阅读后再创造。教学《爬天都峰》第二自然段后,学生能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天都峰的“高”和“陡”两大特点,此时抓住契机,出示了一段同样写山峰很险的句子———《天游峰的扫路人》中的句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抓住关键字词的方法读一读,体会一下。
师:这有一段写山峰的句子,请像刚才一样抓住关键字自己读一读,体会一下。生读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读出了这儿的山峰像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很窄很险。
生:我读出了这儿的山峰在云雾中飘飘悠悠,很高,很险。
师:对比一下,同样写出了山的险,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天都峰作者写了自己爬山的感觉和自己心里的犹豫,而这个片段把上山的台阶比作银丝。
生:两座山峰都很险,读着天都峰的句子好像自己就在山脚,想爬又怕爬不上去。
师:很多时候,不同的表达形式,可以达到相同的表达效果。
接着出示家乡山景图,让学生模仿片断,联系生活,迁移表达。
处于中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模仿能力强,教学中利用这个特点,精心选择易于模仿的课文片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写话训练,而这种“同类链接”在语文读写教学中能拓宽学生的阅读视角,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升体验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的思维将表象思维引向深入,趋向成熟。
二、以文带文迁移规律,提升仿写的品质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以文带文,即以要学的课文带出学过的或类似表达范式的文章,教师的“导”与学生的“悟”是成正向关系的。叶圣陶曾解釋:“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可见“导”的课堂运作在于“引”,“引而不发,跃如也”,不是单一的由教师提供信息,传授知识,而是启发学生去品悟,主动探求,从“学会”到“会学”。
在教学《翠鸟》第一自然段之后,教师整合资源,出示上一个单元《燕子》中描写外形的片段。进行了一个写法指导的“反串”教学。
师:我们上个单元学习了《燕子》,同样是写鸟,同样抓住特点写,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燕子》课文中只用了一句话就写出了燕子的外形特点。《翠鸟》一课中外形的描写共写了五句话,写出了翠鸟的喜好,翠鸟的颜色,翠鸟的眼睛和嘴等的特点。
生:“翠鸟”的外形中颜色写最多。先总写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接着具体写了”头、背、腹”的羽毛特点。
教师小结:对,《燕子》一文对燕子外形的描写抓住特点一句话概括。而《翠鸟》中作者则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翠鸟的突出特点,重点描述。
师:我们也试试用写“翠鸟”的方法来写燕子。
几分钟后,学生汇报练笔:燕子喜欢落在电线上,一双灰褐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电线。它的颜色非常特别。身上的羽毛乌黑光亮,像披了一件黑色的丝绒大衣。腹部的羽毛像白色的衬衫。它活泼机灵,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下面,长着一个剪刀似的的尾巴。
教师:瞧,通过这么一描写,燕子的羽毛特点更突出了。也把燕子的特点写得更具体了。
师:能用燕子的写法来写一写我们的新朋友“翠鸟”吗?
生:一身鲜艳美丽的羽毛,一双透亮灵魂的眼睛眼睛,一张又尖又长的嘴巴,再加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凑成了小巧玲珑的翠鸟。
师:老师把颜色鲜艳的鹦鹉也请到了课堂,请你从《翠鸟》中用学到的妙招写一写它。学生练笔,师评点。
这样写的训练,透过语言“外壳”把学生引进思索的“内在”,让学生在“阅读感悟——观察体验——自由表达”的过程中经历从模仿到创造。在教学中按照知识的迁移规律链接读写,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的技巧,在写作中增强对语言文字阅读的感悟能力,让学生感受词句的冷暖,语言的温度。实践证明,学生不仅能学以致用,还能活学活用。
三、想象中链接儿童生活,提升助写的品质
在语文读写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一条可行的途径。针对小学生富于想的心理特征,激发他们的想象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抓住契机运用启迪式的引导能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
四、运思中链接文本,丰富读写的品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学习中意识和感受自己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将思维导图引入阅读课堂,教的不仅使一种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一种终身受益的思维工具。它会教学生如何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同时提高表达,谋篇布局等写作能力。因为思维导读图,便于提供写的思维引导,给予学生参悟语言文字运用形式的秘密。
如教学《趵突泉》一课前,笔者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让你来写“水”你会写水的哪些方面?根据学生叙述,放射状思维导图呈现了:
学生明白,同样一个事物可
以从不同的方面来写它。那么,
如何选择,又怎样把它写好呢,
是这节课学生所需感悟的。在教
学完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后,回归
思维导图,点明“同样写水,作家老舍不是面面俱到地写,而是选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边观察,边进行想象和联想,写出了自己独特真实的真实感受。”这样,帮助学生在诸多与习作内容相关的材料之中筛选出最合适的习作素材,并合理地组合在一起。提高学生作文布局谋篇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当然,读写品质,其核心是让学生积累,运用新的表达范式或习得新的词句,回避过去那种常态的随意的读写结合,这才是我们追求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