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借鉴的EAP

来源 :中外企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k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竞争的加剧,国企员工的职业压力越来越大,心理问题也日趋增多,亟需得到帮助和缓解。近年来,一些外资企业开始推行员工援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Program,简称EAP),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EAP的由来
  
  EAP是组织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援助与福利项目,它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的诊断、建议和对员工及其亲属提供的专业指导、培训、咨询,帮助员工及其亲属解决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从而提高员工个人绩效和组织整体效能。发达国家多年实践证明,EAP是解决职业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功方案。
  EAP源于美国,是组织进行压力管理的重要手段。该计划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最初的对象是二战老兵,到了70年代被应用于企业。1971年美国洛杉矶成立了EAP专业组织,即现在国际EAP协会的前身。这个机构的最初目标是帮助员工改正酗酒、滥用药物等不良行為,后来逐渐发展到对个人问题的全面帮助。企业导入EAP,主要是通过与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合作,对员工进行压力管理、情绪管理、创伤管理和职业指导等,帮助他们缓解诸如家庭关系、同事关系等方面的矛盾,以使员工保持精神和心理健康,从而提高员工、团队和组织的士气与绩效。有研究表明,企业为EAP投入1美元,可节省运营成本5至16美元。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有80%以上的企业都购买了EAP服务,而美国有25%、英国有10%的员工常年享受着EAP服务。近些年来,我国一些企业也开始应用EAP,并出现了一些EAP服务机构。
  
  EAP具有现实意义
  
  EAP是欧美企业在推进现代企业进程中的成功实践,并被视为一种社会保障和福利。提供EAP服务,对我国的企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是企业转型的需要。当前,我国的许多企业正处于“两个置换”(产权和员工身份)、“三个分离”(社会负担、辅助生产、配套生产)的攻坚阶段,急需企业为员工提供EAP服务,增强员工对改革的承受能力,顺利渡过这一关键时期。
  二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需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企业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而构建和谐企业,必须从提升员工身心和谐能力入手,保证企业和员工的劳动关系处于和谐状态。EAP综合运用心理学、行为学、管理学等成果,着力把员工塑造成“和谐人”,以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内部EAP”适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
  
   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提供的EAP服务,普遍采用的是一种“外部EAP”的方式,即由企业“买单”,聘请专业EAP公司为员工提供常年或短期的员工援助的中介服务。但是,从我国的企业实际来看,采用“内部EAP”较为合适。
  我国的企业历来有重视开展职工思想工作的传统,让更多企业中设有党群工作部门,有常年从事这项工作的专业骨干队伍。近二十年来,职工思想工作注重用行为科学来推进创新,初步具备了EAP服务的能力,由他们来承担EAP服务,对企业来讲,既节省了聘请外部公司的费用,又对企业和员工的实际状况非常熟悉,使其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大大增强。
   此外,我国企业还可借鉴日本的一些好做法。日本“产业心理咨询”是EAP在日本的应用,属于企业内部EAP。日本的企业一般设有咨询室、恳谈室、渲泄室或茶室等等,许多企业都引进了心理服务,包括心理咨询、心理测试、心理援助计划等。
  
  我国企业如何提供EAP服务
  
  1、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是首要前提。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1世纪影响中国最严重的疾病是心理疾病,它是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最大问题。有资料显示,我国企业员工的心理压力、情绪及心理健康状态不容乐观,过重的心理压力对个人或企业都有较大的影响,而我们对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又非常欠缺。通过EAP的系统培训,既帮助员工掌握提高心理素质的基本方法,也促进管理者掌握员工心理管理的方法,能在员工出现心理困扰问题时,很快找到恰当的解决方法,帮助企业消除或减少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
  2、构建企业服务体系是关键环节。首先,要重构我国企业的“心理契约”。具体来说,一要提高重构“心理契约”的认识;二要加强职业生涯管理;三要向柔性化管理迈进;四要完善激励机制;五要消除违背“心理契约”的影响。其次,要组建EAP服务网络。在企业中逐步形成一支由党群工作部门和企业文化部门牵头,相关部室积极参与,政工干部、企业文化主管干部为主体、管理人员和班组长为骨干的员工援助体系,使员工能够顺利、及时地获得心理咨询的帮助和服务。再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服务,如开通热线电话、建立网络平台、开辟咨询服务、组织团体辅导、个人面询等形式,使员工能够及时地获得帮助。
  3、加强专业机构合作是重要补充。EAP虽然包含对员工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但其范围远远大于单纯的心理咨询。它给员工带来的服务还包括工作环境改进、个人生活、健康问题、人际关系、家庭关系、经济问题、情感困扰、法律问题、酗酒、药物成瘾等诸多方面。仅仅靠政工干部是难以完成的,必要时,要和社会专业机构进行合作。
其他文献
如果可以使被并购方对自身文化和对方的文化都有很高的认同感,随着企业整合的深入,两种相对独立的文化就会向着文化整合的核心目标不断融合。当然这种“独立”的“度”必须是基于目标一致性和并购企业所能承受的范围。如果简单地采取“同化”手段,文化整合往往不利于企业发展。    TCL的启示:文化定位是跨文化整合的灯塔    2004年,对TCL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年份,TCL完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收购,将汤姆逊
期刊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按现代企业制度发起设立的民营化机制的股份制公司。其核心业务定位在显示领域。创立10年来,业务稳健增长,主要产品在各自领域保持着国内乃至世界领先地位。2003年,京东方名列中国电子百强第13位,已成为中国IT界一支强劲新军。  2001年,进军我国终端消费类电子产品领域。在不断发展壮大过程中,京东方逐  渐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他们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做了以下几件
期刊
早在1992年,著名经济学家艾丰就发起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名牌企业组织一一驰名商标保护组织,积极倡导实施名牌战略。1996年,国务院发布《质量振兴纲要》。在这个重要文件中,写上了这样的条款:“实施名牌战略,振兴民族工业”,这标志着名牌战略已经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在名牌事业日渐深入人心的同时,艾丰荣任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名牌培育委员会主任。日前,就“中国企业如何加快实施名牌战略”这一问题,
期刊
“转型与提升――新信息、新成果、新途径”座谈会发言摘要  2006年6月29日,我刊举办了“转型与提升――新信息、新成果、新途径”座谈会,与会人员就国企转型中的中层管理、文化变革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栏刊登部分发言,希望与读者交流与沟通。    企业转型中的中层主管  北京管理科学院管理顾问刘小聪    从企业近十年的实践看,仅仅进行了机制转型、机构调整、业务流程调整是不够的,尽管这些都非常必
期刊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发达经济体系中,物质资本投入每增加1美元,产出只增加1~3美元;而人力资本投入每增加1美元,产出便增加3~10美元。在西方,人力资本已成为证券分析家分析企业投资价值的主要指标。承认这一客观现实,就要以此为基准更新理念、调整思路,加快由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型的步伐。    强化“第一资源”理念    美国麻省理工学
期刊
约翰 T. 兰德里/撰稿 杨维凤/编译    孤独的创造者是浪漫的,但是不切实际。创新是一个社会过程,创新越是成功,这个过程就越具有社会化。  然而,在公司内部,创新的社会化、非正规化却经常受到管理者硬性规定的约束。他们强调预算、团队的时间表以及其他的条件来限制乃至取消自由交流思想的各种形式。管理者反对公司未来无法想象的产品拓展。  《创新:缺失的维度》一书提出了管理者在创新中的角色:“聚会”的组
期刊
2006年“3.15”前夕,长江轮船海外旅游总公司(以下简称长江海外)从数百家企业中脱颖而出,被评为武汉市“诚信企业”。这是该公司继2005年被武汉市旅游局评为“游客最信赖的旅行社”之后获得的又一殊荣。  长江海外是目前长江上最大的涉外轮船旅游公司和国际旅行社。近年来,他们坚持开展创建“诚信企业”活动,使得旅游服务品质不断提升,成功地塑造了长江海外的品牌形象。    诚信理念入脑入心    诚信经
期刊
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民航总局最近提出,建立新一代民用航空运输系统的宏伟构想,为了更多地了解中国民航在这些方面的举措,近日记者采访了国家民航总局副局长高宏峰。    建立起新一代民用航空运输系统     高副局长首先畅谈了中国民航在“十一五”时期以至到2020年的设想。他说,这个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民航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民航已提出在本世纪头20年实现由民航
期刊
经过20世纪70年代中期国有化高潮后,意大利国有经济已经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到了70年代末,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滞胀”的出现使各国国有企业陷入了困境。由于自身的原因,并且身处西欧,意大利国有经济不可避免地加入了一场国有企业改革和调整的浪潮。    一、改革的动因    1、经济效益低下,亏损严重,导致政府财政负担过重,是意大利国有企业改革最直接的动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
期刊
未来五年,北京的国有经济将以什么样的面貌展现给世人?国有经济能否有大的发展?政府部门以什么样的理念设计首都国有经济走向?近日出台的全面回应了这些引起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  2006年3月1日,北京市国资委副主任龚莉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规划”制定的情况以及市国资委在实施“规划”过程中将采取的重要举措。龚莉指出:北京国有经济要牢牢地把握住未来,关键是要把握好“十一五”这个发展的关键时期。  记者了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