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面上的平均场方程

来源 :数学理论与应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gai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球面上平均场类方程的新进展及公开问题.特别地,我们引入一些新的Aubin-Onofri型不等式,同时讨论这些不等式与平均场类方程之间的紧密联系.“,”In this expository note,we will introduce the recent progress and open problems concerning mean field type equations on spheres.In particular,some new inequalities of Aubin-Onofri type as well as their close connection to mean field type equations are presented.
其他文献
很多入侵植物的种子比原产地植物的种子萌发的更快,这可能有利于它们成功入侵.为了理解生物入侵过程,对入侵植物的入侵种群和原产地种群的种子特性和萌发特征同时进行评估极为必要.本研究中,我们以乌桕(Triadica sebifera)为研究对象探究种子萌发和种子特征的种内差异.我们利用采于2017年的乌桕种子,来自中国的12个原产地种群和美国的12个引入地种群,测定种子的物理性状(体积、重量、种皮硬度和种皮厚度)和化学特性[种仁的粗脂肪、可溶性蛋白质、糖、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l,并在中国的温室中测定
叶片的形态变异是研究植物响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叶片大小与形状影响着植物与外界环境的碳、水等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然而,叶片大小与形状如何响应气候变化仍缺乏研究.此外,大多研究忽略了叶大小与形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种内变异,而只关注种间变异.我们收集了中国98年(1910-2008年)7个代表性双子叶植物的植物标本馆标本6000多份,并测量了它们叶片的叶长和宽度.我们探索了叶片大小(叶长、叶宽和长×宽乘积)的地理模式和时间趋势,(即研究了降水量和温度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对叶片大小和形状变化的影响.在控制了标本
青蒿素是从中国传统药物青蒿(植物黄花蒿)中提取的全新化学结构的抗疟药物.目前,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特别是与中国科学家化学合成的抗疟新药伍用复方已成为全球广泛应用于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为全球疟疾耐药性难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在青蒿素类复方药物的应用为21世纪全球公共卫生伟大成就之一的遏止疟疾行动作出巨大贡献之时,青蒿素发现过程中的代表人物屠呦呦成为中国本土第一位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青蒿素的发现是在一个特殊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基于中医药文献深入挖掘和现代药学研究手段相结合而完成的,是一个任务(“52
本研究在中国云杉林的全部自然分布范围内(23°-53°N,75°-134°E,海拔250-4300 m),采样调查了172个样方,收集其群落的物种组成、地理坐标、地形信息和样地的气候数据.这16个自然分布的云杉类群,被分为不同形态学组和系统发育进化枝.采用多元分析方法,包括双向指标物种分析、主成分分析、除趋势对应分析、典型对应分析(CCA)和部分典型对应分析,对中国云杉林地理分布、云杉属形态分化和系统发育分异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揭示中国云杉林的地理分布规律,阐明各群系建群种的形态分化和系统发育分
植物抗旱性机制包括耐旱性和避旱性.耐旱性的特征主要是木质部易栓塞性和膨压损失点,而避旱性的特征则是叶片脱落和落叶性.虽然这些机制可以权衡物种连续性,但对于干旱引发的叶片脱落和持续时间的变化如何影响木质部和叶片耐受性之间的关系却知之甚少.在本研究中,我们研究两种具有不同叶片脱落叶行为的橡树(栎属)的耐旱性程度差异.我们预测了Quercus deserticola在旱季结束时落叶(晚落叶)而面临更大的空化风险,导致其比Q.laeta更耐旱,对水分的利用也更加保守.Q.laeta只在旱季中期很短的时间内落叶(短
理解叶片化学计量的区域模式及其贡献变量对于预测植物对全球变化的反应以及对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养分通量建模具有重要意义.在本研究中,我们调查了在中国典型干旱地区河西走廊采样的植物叶片化学计量,并试图探究沿地理、气候和土壤梯度对叶片化学计量的贡献变量.2012年8月,对河西走廊的70个站点进行调查.在每个站点的五个等效样地中,对植物叶片和土壤进行采样.测定叶片和土壤的C、N和P含量.与区域和全球尺度上的叶片N和P含量相比,河西走廊的叶片N含量与之接近,为20.19 mg g-1,而叶片P含量则低于其值,为1.3
与温带地区相比,人们对在热带山脉中,尤其是热带针叶林中,沿海拔梯度的个体树种生长减少的原因知之甚少.我们的研究目的是检验气候或土壤条件是否会导致在高海拔分布的卡西亚松(Pinus kesiya,一种在南亚和东南亚广泛分布的松树)的生长减少.我们对越南中南部山脉中沿海拔梯度约在900~2000米之间的卡西亚松的树干直径增量和其年轮中13C(△13C)的同位素判别进行分析.同时确定其生长与△13C、气候和土壤变量的关系.研究发现,树木的断面积生长量(BAI)与温度或降水之间没有一致的相关关系.相反,沿海拔梯度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以下简称三条控制线)的划定工作,并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但受到体制机制等诸多因素影响,仍存在统筹协调不够,空间交叉重叠等问题.针对如何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市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本文从统筹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等关系出发,以黄骅市为例,提出了三条控制线划定与管理的思考.
认识近期扩张的外来入侵物种将有助于了解在当前全球变化的时间尺度上,气候生态位如何漂移.本文中,我们研究了在世界和区域范围内,入侵灌木(常见的金雀花,Ulex europaeus)气候生态位漂移问题,用以评估其如何有助于增加入侵性.根据28,187个已存数据库,利用9种物种分布模型(SDM)的组合评估区域气候生态位,包括原产区域(西欧)和世界不同的引种地区(西北美洲、南美、北欧、澳洲和新西兰).尽管金雀花生长要求的年均气温在4-22℃之间,年降水量超过300毫米,然而适合金雀花生长的生物气候条件范围非常广泛
作为生态系统工程师的植物通过对非生物条件和生物区系的影响而显著地改变环境,从而促进了原本在这些环境下无法存活的伴生物种的生长.然而,很多研究缺乏对互惠效应的了解,因为对植物-植物相互作用的研究通常只估计了对伴生物种的益处,而很少考虑一个营养水平如何直接和间接调节植物的反馈作用.我们对两个植物物种(Arenaria tetraquetra和Hormathophylla spinosa,他们或单独开花,或与伴生植物一起开花)进行了一项田间试验用以分解净效应并验证以下假设:授粉者介导的相互作用提供益处用来平衡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