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摹是初学者学习书法的一条捷径。临摹首先要选定字帖,选定字帖后就应坚持照帖临摹,不轻易换帖。大多数软笔书法爱好者喜欢选择从临摹楷书开始习字,由此迈向书法艺术的殿堂。在历代名家的书法中,唐代楷书的集大成者柳公权的楷书理当成为临摹者的首选。下面,我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柳公权及其楷书。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人。曾在朝中担任谏议大夫、工部侍郎、太子少师等职。初学“二王”(即晋代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书法,后遍习隋唐名家笔法,得益于欧阳询和颜真卿。其书法以骨力取胜,自成一家,世称“柳体”。
柳公权的书碑颇多,《玄秘塔碑》《金刚经刻石》《冯宿碑》等都是他的代表作品。而其中最负盛名的要算《玄秘塔碑》了。该碑刻于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十二月,正书28行,每行54字,现存于西安碑林。从《玄秘塔碑》中,我们可以领略到柳体楷书的艺术特色。
一、用笔
柳体楷书用笔以骨力取胜,方笔居多,下笔刚劲,折笔处“骨节”明显,收笔干脆利落,处处体现出“体势劲媚”(《旧唐书》载:“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笔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的特点。
点画,方圆并用,圆点圆润,方点也不呆滞;横画,起笔横截而下,以凌厉之势向右运笔,顿笔干脆;竖画,起笔以折锋落笔,不管是“悬针竖”(竖画中下部出锋尖锐如针状的称“悬针竖”)还是“垂露竖”(竖画中下部收笔呈露水将滴状的称“垂露竖”),都挺拔稳健;撇画,运笔速度较快,长撇较轻,短撇较重;捺画,带有明显的弧形笔势;钩画,在直竖垂落到底后转锋旋笔挑出,表现得特别锐利;提画,一顿之后转锋挑出,特别劲爽。
二、结构
柳体楷书继承了前人书法中宫收紧、四周伸展的结构特征,但主笔舒展而得势、余笔紧敛而蓄势的特点不同于别的书体,可以看出,这是在取法欧、颜体基础上的别出心裁。
因为柳体劲媚、紧密、挺拔,初学者在临摹时往往写得过于枯瘦,尤其在写横画、折画和钩画时过分强调起笔和顿笔,使得字的“骨骼”太突出,有可能失去丰腴滋润的“气色”,也会丧失雍容自然的“风度”,所以必须防止出现“拘挛枯涩”之病。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人。曾在朝中担任谏议大夫、工部侍郎、太子少师等职。初学“二王”(即晋代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书法,后遍习隋唐名家笔法,得益于欧阳询和颜真卿。其书法以骨力取胜,自成一家,世称“柳体”。
柳公权的书碑颇多,《玄秘塔碑》《金刚经刻石》《冯宿碑》等都是他的代表作品。而其中最负盛名的要算《玄秘塔碑》了。该碑刻于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十二月,正书28行,每行54字,现存于西安碑林。从《玄秘塔碑》中,我们可以领略到柳体楷书的艺术特色。
一、用笔
柳体楷书用笔以骨力取胜,方笔居多,下笔刚劲,折笔处“骨节”明显,收笔干脆利落,处处体现出“体势劲媚”(《旧唐书》载:“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笔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的特点。
点画,方圆并用,圆点圆润,方点也不呆滞;横画,起笔横截而下,以凌厉之势向右运笔,顿笔干脆;竖画,起笔以折锋落笔,不管是“悬针竖”(竖画中下部出锋尖锐如针状的称“悬针竖”)还是“垂露竖”(竖画中下部收笔呈露水将滴状的称“垂露竖”),都挺拔稳健;撇画,运笔速度较快,长撇较轻,短撇较重;捺画,带有明显的弧形笔势;钩画,在直竖垂落到底后转锋旋笔挑出,表现得特别锐利;提画,一顿之后转锋挑出,特别劲爽。
二、结构
柳体楷书继承了前人书法中宫收紧、四周伸展的结构特征,但主笔舒展而得势、余笔紧敛而蓄势的特点不同于别的书体,可以看出,这是在取法欧、颜体基础上的别出心裁。
因为柳体劲媚、紧密、挺拔,初学者在临摹时往往写得过于枯瘦,尤其在写横画、折画和钩画时过分强调起笔和顿笔,使得字的“骨骼”太突出,有可能失去丰腴滋润的“气色”,也会丧失雍容自然的“风度”,所以必须防止出现“拘挛枯涩”之病。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