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的语用研究

来源 :外国语言文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ster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从语用学的角度对语言交际中的礼貌现象进行了研讨,以旨更全面地向读者展示语用礼貌观。本文共分四部分:(1)礼貌的界定;(2)礼貌是一种语用现象;(3)莱可夫的礼貌规则;(4)布朗和列文森的礼貌与面子观。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politeness phenomenon in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gmatics, in order to show the reader a more comprehensive view of pragmatic politeness.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1) polite definition; (2) politeness is a pragmatic phenomenon; (3) Lakoff’s politeness rules; (4) Brown and Levinson’s politeness and the concept of face.
其他文献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抗日老将军、原冀东军分区司令员李运昌身经百战,幸渡千劫,几十年视战友与群众为生命的一部分。进城半个世纪,锲而不舍追寻“冰儿”就是其中一例。  为将军寻“冰儿”,好心人热情帮助、影伴心随,演绎了荡气回肠的人间奇缘。一批文章应运问世,深情讴歌了英雄时代与时代英雄。  拜读文章,笔者又隐隐生出一丝缺憾:谁是这隔代历史的传接人?  带着好奇和渴望,对我无法拒绝的采访激情,历史亲
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借助语篇的衔接来推断语言是否连贯和连贯的程度的过程。作者认为,关于语篇衔接在语篇连贯中的地位的不同观点可以总结为四种:决定论、无关论、相关论、对应
三、中国的语言与文化研究1.中国语言文化结合研究的传统谈到中国的语言研究,一般都以《马氏文通》的发表(1898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截,因为《马氏文通》改写了中国语言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