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国家交通运输发展实际,通过对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工作报告的学习,分析了交通运输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交通运输;机遇;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铁路、公路、水运和民航等运输方式均得到较快的发展,而且随着交通运输事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市场竞争也已全面展开。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交通运输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走以提升系统协调能力为主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一、交通运输发展的政策牵引
2010年12月28日,2011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部长李盛霖作了题为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开创“十二五”交通运输科学发展新局面的工作报告。该报告为“十二五”期间的交通运输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对后续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1]。
报告指出,在今后一段时期有四个“没有变”:一是整个国家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没有变;二是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服务性行业的战略地位没有变;三是各级政府对发展交通运输的重视支持和人民群众持续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没有变;四是中央优先发展交通运输的方针政策没有变。
报告指出,“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积极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到2015年,初步形成涵盖公路水路民航邮政的安全畅通便捷绿色的交通运输体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报告指明了未来一段时间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方向,为交通运输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期。交通运输业在把握该发展机遇期的同时,要积极解决交通运输业当中的各类矛盾,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和谐发展,积极转变传统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方式。
二、交通运输发展面临的机遇
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发展,交通运输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交通运输会议上的报告为后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期。
1.有利于促进交通运输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报告的提出,更有利于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推进交通运输业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注重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更要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努力构建合理健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有利于提升交通运输能力。即提升交通通行能力、交通综合运输服务能力和交通综合保障能力[2]。报告的提出,有利于更好的制定交通运行模式,改善运输服务方式,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提升交通运输能力。通过社会监督体系的监督作用,促进交通运输业更好地向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提升交通综合运输服务能力和交通综合保障能力。
3.有利于科学统筹,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充分发展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为运输需求者提供更加合理的选择机会,形成“宜路则路、宜铁则铁、宜水则水、宜空则空”的局面,从而有效降低综合运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区域竞争力。交通运输相关政策和规划的出台和城乡交通运输行业管理部门的实际工作,都要全面考虑城乡群众对各种交通运输服务的需要,一切从方便群众出行出发,努力实现旅客出行的“零换乘”和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出更大的贡献。
4.有利于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全面深化改革。交通运输业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在“十二五”期间,加快投融资平台建设,多元筹资,建立“政府组织、行业监督、社会联动、地方政府当业主,交通部门给定额补助”的建设投入模式,发展交通运输业。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注重培养和引进人才,提升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整体能力水平。
三、交通运输发展面临的挑战
面对交通运输发展的新机遇,在作好各项工作的同时,要清醒地意识到我国交通运输业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面临着世情国情深刻变化带来的新的挑战和考验。现阶段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交通运输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有:
1.政策执行情况存在差异性。在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上,李部长的报告为“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但是,各部门在领会报告指导意见时存在差异性,各地区在报告的指导下进行交通运输业发展的过程中,侧重点不同,内容节奏不同,直接导致地区发展的差异性[3]。
2.交通运输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区域和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还比较大,基础设施总量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提升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供给能力任务还比较繁重。东西部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属于比较突出的矛盾,东部地区发展较快,各类基础设施相对比较完善,但是,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发展缓慢,交通运输业无法与东部地区相衔接。面对这种情况,要实现比较平衡、协调的发展局面,交通运输业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3.交通运输业的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现阶段我国交通运输业的服务水平与适应经济结构调整、顺应人民群众出行的期盼还存在较大差距。“十一五”期间,我国交通服务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服务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特别是铁路运输、民航运输以及一些较大的运输服务单位,成绩较为突出。但是,在部分私营运输企业当中,存在服务标准执行不严,服务质量难以提高的情况。
4.交通运输业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高,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十一五”期间国家提出自主创新的理念,交通运输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期望的结果还有较大的差距,在今后的发展过程当中,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信息化技术不断应用于交通运输业,推进交通运输业的信息化进程。交通运输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着前进,没有现成的路让我们走,因此,我们在加快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同时,要尽可能将各类防护工作做好。
通过分析发现,国家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还存在较为突出的矛盾,即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还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此,在未来一段时间,要充分利用发展机遇期,发展交通运输能力,消除交通运输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现象,较少发展的差异性,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发展机制模式,提升自主创新意识,整体推进交通运输业向着更合理,更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交通世界.2011,(1),22-15.
[2]李学军,熊建宏.转变发展方式打造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交通企业管理.2011,(2),18-20.
[3]李盛霖.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开创“十二五”交通运输科学发展新局面.中国水运.2011,(1),6-8.
关键词:交通运输;机遇;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铁路、公路、水运和民航等运输方式均得到较快的发展,而且随着交通运输事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市场竞争也已全面展开。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交通运输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走以提升系统协调能力为主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一、交通运输发展的政策牵引
2010年12月28日,2011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部长李盛霖作了题为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开创“十二五”交通运输科学发展新局面的工作报告。该报告为“十二五”期间的交通运输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对后续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1]。
报告指出,在今后一段时期有四个“没有变”:一是整个国家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没有变;二是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服务性行业的战略地位没有变;三是各级政府对发展交通运输的重视支持和人民群众持续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没有变;四是中央优先发展交通运输的方针政策没有变。
报告指出,“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积极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到2015年,初步形成涵盖公路水路民航邮政的安全畅通便捷绿色的交通运输体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报告指明了未来一段时间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方向,为交通运输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期。交通运输业在把握该发展机遇期的同时,要积极解决交通运输业当中的各类矛盾,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和谐发展,积极转变传统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方式。
二、交通运输发展面临的机遇
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发展,交通运输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交通运输会议上的报告为后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期。
1.有利于促进交通运输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报告的提出,更有利于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推进交通运输业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注重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更要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努力构建合理健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有利于提升交通运输能力。即提升交通通行能力、交通综合运输服务能力和交通综合保障能力[2]。报告的提出,有利于更好的制定交通运行模式,改善运输服务方式,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提升交通运输能力。通过社会监督体系的监督作用,促进交通运输业更好地向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提升交通综合运输服务能力和交通综合保障能力。
3.有利于科学统筹,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充分发展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为运输需求者提供更加合理的选择机会,形成“宜路则路、宜铁则铁、宜水则水、宜空则空”的局面,从而有效降低综合运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区域竞争力。交通运输相关政策和规划的出台和城乡交通运输行业管理部门的实际工作,都要全面考虑城乡群众对各种交通运输服务的需要,一切从方便群众出行出发,努力实现旅客出行的“零换乘”和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出更大的贡献。
4.有利于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全面深化改革。交通运输业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在“十二五”期间,加快投融资平台建设,多元筹资,建立“政府组织、行业监督、社会联动、地方政府当业主,交通部门给定额补助”的建设投入模式,发展交通运输业。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注重培养和引进人才,提升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整体能力水平。
三、交通运输发展面临的挑战
面对交通运输发展的新机遇,在作好各项工作的同时,要清醒地意识到我国交通运输业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面临着世情国情深刻变化带来的新的挑战和考验。现阶段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交通运输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有:
1.政策执行情况存在差异性。在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上,李部长的报告为“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但是,各部门在领会报告指导意见时存在差异性,各地区在报告的指导下进行交通运输业发展的过程中,侧重点不同,内容节奏不同,直接导致地区发展的差异性[3]。
2.交通运输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区域和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还比较大,基础设施总量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提升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供给能力任务还比较繁重。东西部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属于比较突出的矛盾,东部地区发展较快,各类基础设施相对比较完善,但是,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发展缓慢,交通运输业无法与东部地区相衔接。面对这种情况,要实现比较平衡、协调的发展局面,交通运输业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3.交通运输业的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现阶段我国交通运输业的服务水平与适应经济结构调整、顺应人民群众出行的期盼还存在较大差距。“十一五”期间,我国交通服务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服务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特别是铁路运输、民航运输以及一些较大的运输服务单位,成绩较为突出。但是,在部分私营运输企业当中,存在服务标准执行不严,服务质量难以提高的情况。
4.交通运输业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高,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十一五”期间国家提出自主创新的理念,交通运输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期望的结果还有较大的差距,在今后的发展过程当中,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信息化技术不断应用于交通运输业,推进交通运输业的信息化进程。交通运输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着前进,没有现成的路让我们走,因此,我们在加快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同时,要尽可能将各类防护工作做好。
通过分析发现,国家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还存在较为突出的矛盾,即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还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此,在未来一段时间,要充分利用发展机遇期,发展交通运输能力,消除交通运输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现象,较少发展的差异性,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发展机制模式,提升自主创新意识,整体推进交通运输业向着更合理,更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交通世界.2011,(1),22-15.
[2]李学军,熊建宏.转变发展方式打造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交通企业管理.2011,(2),18-20.
[3]李盛霖.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开创“十二五”交通运输科学发展新局面.中国水运.201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