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政委,最近身体好吗,我们来看您来啦!”7月7日上午,宁海县委组织部的人走进了黄茂泉老人的家,给黄老递上了中组部发来的收据。这是因为去年黄老将自己平时积攒的10万元,作为特殊党费捐给了党组织。
黄茂泉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市,是一名革命老前辈。他参加过抗日战争,打过游击战,1967年起就职于宁海县人武部,1982年离休,在宁海工作生活了整整50年。据了解,对于10万元这样数额的特殊党费,在宁海是第一笔。
大额党费表心意
黄老今年已经90岁了,但精神矍铄,思路清晰,他说:“我是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从入党的那一天起,跟党走的信念就从没有动摇过。作为一个党员,信仰到什么时候都不会改变。”
当问到为什么要交这笔大额党费时,黄老笑着说:“我觉得这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我出身贫苦,对党的教导牢牢记在心里,见到贫穷的人,都会帮助。现在生活好了,我也没什么地方需要用钱,希望通过党组织,用这些钱尽可能地去帮助贫困烈士家属和困难群众,让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身边的老伴连连应和道:“我老头子是很真的人,对党忠心耿耿,我们都是过惯苦日子的,现在的好日子就是要感谢共产党,这笔党费是应该交的。”
黄老做过的好事很多很多,用他老伴的话说“经常是看到别人有困难了,就想着去帮助。给远亲近邻捐款都是平常小事,看到新闻上有哪里受灾了,他就一定会去捐钱”。2013年3月,在他的提议和支持下,诸暨市赵家镇上京村革命烈士陵园建成,黄老主动捐资3万元。当年清明,他受当地镇、村领导的邀请,还远赴上京村,参加了隆重的烈士陵园建成仪式。
黄老有四个女儿,女儿黄黎红告诉记者:“父亲对我们最大的教育就是感恩教育,他常常教导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好日子,不忘中国共产党的恩情。受父亲的影响,我们四个姐妹都热心公益,每年都结对帮扶贫困学子,我就帮扶过3名贫困学子。对于父亲捐献大额党费,我们都很理解,并且支持。”
黄老的生活非常简朴,除了衣着都是过时的外,家里的沙发、条几等家具都是以前老式的,房子里的墙壁也很久没有粉刷了,这笔党费,是他离休以来一点一滴积蓄起来的。黄老一直笑着反复说:“我没有什么地方需要用钱,钱就应该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甘洒热血写春秋
黄茂泉在少年时目睹日寇的烧杀掳掠,1944年,中国共产党到他们的村组织基干民兵,他立即就报名了。1945年,他进入暨东武工队,从此跟着党闹革命,加入了游击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艰难困苦,也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好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到现在腹部还留有一个大疤。
身经百战的黄老说,关于革命战斗的故事一天一夜说不完,不过其中有一次最惊险的经历让他印象深刻。那是1947年,黄茂泉升任会稽山游击队副排长。在一次反抢粮战斗中,敌军有1000多人,我军只有200多人,战斗从上午9时一直打到下午4时。忽然,机枪手的腿被打断了,黄茂泉怕影响士气,让他“不要叫”,自己夺过机枪向敌扫射,把一个戴大盖帽的军官撂倒,敌人才退了下去。不一会儿,敌人又吹起了号,首长以为是敌人马上要冲锋,此时我军子弹又打光了,首长急叫“全体上刺刀”,准备拼死一搏。过了好一会儿,不见敌人上来,才知道敌人是吹撤退号。
“领导讲,革命革命,首先要准备把自己的命革掉!我就从来没想过能活下来。”黄茂泉说,会稽山游击队突击队长胡朗明,1947年10月5日在筹款过程中遭敌埋伏。他掩护其他人撤退,自己留下阻击而牺牲。凶残的敌人把他的头颅割下来悬挂示众。“我排里有个战士,行军中肚子饿,爬上杨梅树摘杨梅充饥,身中4枪牺牲。还有一个号兵,按规定吹号应躺着吹,他个子小,站起来吹,军号上的红绸十分显眼,敌人集中火力打他,也牺牲了……”提起牺牲的战友,黄茂泉泣不成声,“革命很残酷,当时参加基干民兵和我同村的一共有12个人,全国解放时已牺牲了9个,到现在只剩我一个人了。”
笔耕不辍谈感恩
解放后,黄茂泉继续在部队工作,先后编写了《胡朗明血洒会稽山》《捣臼岗突围》《黑夜攻潘村》等20多篇革命斗争回忆录,为军队和党史研究提供了许多真实宝贵的革命斗争史料。而说起这些文章,他却直言自己“是个文盲”。
黄老因家庭贫苦,从没读过书。参加革命后,他在打游击时,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写字,“柴棒当笔地当纸,脚板拖地当刷子”,想到什么就问什么,就这样,一点一点认识了字。
离休后,他也一直坚持学习,每天读书看报,关心国家大事及世界各国的要闻。从写战争故事到写自己的人生感悟,他笔耕不辍,自己手写后交由晚辈帮其誊写或录成电子稿,并转交给干休所的同志投稿。多年来,他的好多文章都发表在了《浙江日报》《宁波军休》《宁海报》上。2013年,他将历年来所写的大部分文章整理成了一本书——《从会稽山走来》,获得了众多读者的欢迎,2016年再出增订本。
其小女婿葛坚腾说:“岳父岁高体衰,常年受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的折磨,仍然凭着超强的记忆、清晰的思维、坚韧不拔的毅力坚持写作学习,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勇敢与坚强、勤奋与乐观,值得我们后辈学习。”
他的老友陈会悟介绍:“黄老以生命不止、写作不休的精神坚持写文章。有些文章,是他吸着氧气写出来的;有些文章,是他在生病住院时听病友讲的回忆;有些文章,是他少年时听大人讲,经调查后写成的。他说过,‘年轻人要了解昨天,才会珍惜今天’。他写这些文章的目的,也是希望能对现在的年轻人有启发教育作用。”
不忘初心党性强
黄老自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到今已七十余年。七十余年世事变迁,不变的,是他坚定信仰的初心。
离休后,黄老还发挥余热,经常去学校、培训论坛讲课,让下一代接受革命教育,坚定理想信念。有一次,在讲到共产主义时,他说:“共产主义是人类智慧的运动,共产主义没有标准,是不断发展的。以前说‘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是共产主义,其实也对,也不对,在没有实现‘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以前,它是共产主义,在实现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以后,我们还在努力实现共产主义。什么意思呢?共产主义就是最美好的,理想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我们现在,可以说每天都是共产主义生活,但是还没有达到共产主义。对共产主义的美好信念,我从来不动摇。”
宁海县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所长仇斌华告诉记者:“我对黄老的印象可以概括为‘四个好’:一是思想好,经常去上课,传播红色信仰和正能量;二是口才好,他去上课几乎不打草稿,但讲得很好,反响很好;三是文采好,他是自学成才,写的文章也有很多发表,写出来的作品都很受大家欢迎;四是身体好,虽然年纪大了,但是记忆力还是很好,思路清晰。”
黄茂泉说:“共产主义,我讲不出多少道理。但我们当年餓着肚子打仗,赤着脚赶路,是坚信革命一定能成功,穷人都能过上好日子。动摇、变节的是少数人,就像现在的腐败分子一样,总是少数人。任何人不可能把金钱、美女带到棺材里去,但金钱、美女可以把那些信仰动摇、意志薄弱、私心严重的人送进棺材里去。大多数党员,仍旧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文化水平高了,更不能忘了党员的身份和责任!”
黄茂泉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市,是一名革命老前辈。他参加过抗日战争,打过游击战,1967年起就职于宁海县人武部,1982年离休,在宁海工作生活了整整50年。据了解,对于10万元这样数额的特殊党费,在宁海是第一笔。
大额党费表心意
黄老今年已经90岁了,但精神矍铄,思路清晰,他说:“我是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从入党的那一天起,跟党走的信念就从没有动摇过。作为一个党员,信仰到什么时候都不会改变。”
当问到为什么要交这笔大额党费时,黄老笑着说:“我觉得这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我出身贫苦,对党的教导牢牢记在心里,见到贫穷的人,都会帮助。现在生活好了,我也没什么地方需要用钱,希望通过党组织,用这些钱尽可能地去帮助贫困烈士家属和困难群众,让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身边的老伴连连应和道:“我老头子是很真的人,对党忠心耿耿,我们都是过惯苦日子的,现在的好日子就是要感谢共产党,这笔党费是应该交的。”
黄老做过的好事很多很多,用他老伴的话说“经常是看到别人有困难了,就想着去帮助。给远亲近邻捐款都是平常小事,看到新闻上有哪里受灾了,他就一定会去捐钱”。2013年3月,在他的提议和支持下,诸暨市赵家镇上京村革命烈士陵园建成,黄老主动捐资3万元。当年清明,他受当地镇、村领导的邀请,还远赴上京村,参加了隆重的烈士陵园建成仪式。
黄老有四个女儿,女儿黄黎红告诉记者:“父亲对我们最大的教育就是感恩教育,他常常教导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好日子,不忘中国共产党的恩情。受父亲的影响,我们四个姐妹都热心公益,每年都结对帮扶贫困学子,我就帮扶过3名贫困学子。对于父亲捐献大额党费,我们都很理解,并且支持。”
黄老的生活非常简朴,除了衣着都是过时的外,家里的沙发、条几等家具都是以前老式的,房子里的墙壁也很久没有粉刷了,这笔党费,是他离休以来一点一滴积蓄起来的。黄老一直笑着反复说:“我没有什么地方需要用钱,钱就应该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甘洒热血写春秋
黄茂泉在少年时目睹日寇的烧杀掳掠,1944年,中国共产党到他们的村组织基干民兵,他立即就报名了。1945年,他进入暨东武工队,从此跟着党闹革命,加入了游击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艰难困苦,也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好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到现在腹部还留有一个大疤。
身经百战的黄老说,关于革命战斗的故事一天一夜说不完,不过其中有一次最惊险的经历让他印象深刻。那是1947年,黄茂泉升任会稽山游击队副排长。在一次反抢粮战斗中,敌军有1000多人,我军只有200多人,战斗从上午9时一直打到下午4时。忽然,机枪手的腿被打断了,黄茂泉怕影响士气,让他“不要叫”,自己夺过机枪向敌扫射,把一个戴大盖帽的军官撂倒,敌人才退了下去。不一会儿,敌人又吹起了号,首长以为是敌人马上要冲锋,此时我军子弹又打光了,首长急叫“全体上刺刀”,准备拼死一搏。过了好一会儿,不见敌人上来,才知道敌人是吹撤退号。
“领导讲,革命革命,首先要准备把自己的命革掉!我就从来没想过能活下来。”黄茂泉说,会稽山游击队突击队长胡朗明,1947年10月5日在筹款过程中遭敌埋伏。他掩护其他人撤退,自己留下阻击而牺牲。凶残的敌人把他的头颅割下来悬挂示众。“我排里有个战士,行军中肚子饿,爬上杨梅树摘杨梅充饥,身中4枪牺牲。还有一个号兵,按规定吹号应躺着吹,他个子小,站起来吹,军号上的红绸十分显眼,敌人集中火力打他,也牺牲了……”提起牺牲的战友,黄茂泉泣不成声,“革命很残酷,当时参加基干民兵和我同村的一共有12个人,全国解放时已牺牲了9个,到现在只剩我一个人了。”
笔耕不辍谈感恩
解放后,黄茂泉继续在部队工作,先后编写了《胡朗明血洒会稽山》《捣臼岗突围》《黑夜攻潘村》等20多篇革命斗争回忆录,为军队和党史研究提供了许多真实宝贵的革命斗争史料。而说起这些文章,他却直言自己“是个文盲”。
黄老因家庭贫苦,从没读过书。参加革命后,他在打游击时,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写字,“柴棒当笔地当纸,脚板拖地当刷子”,想到什么就问什么,就这样,一点一点认识了字。
离休后,他也一直坚持学习,每天读书看报,关心国家大事及世界各国的要闻。从写战争故事到写自己的人生感悟,他笔耕不辍,自己手写后交由晚辈帮其誊写或录成电子稿,并转交给干休所的同志投稿。多年来,他的好多文章都发表在了《浙江日报》《宁波军休》《宁海报》上。2013年,他将历年来所写的大部分文章整理成了一本书——《从会稽山走来》,获得了众多读者的欢迎,2016年再出增订本。
其小女婿葛坚腾说:“岳父岁高体衰,常年受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的折磨,仍然凭着超强的记忆、清晰的思维、坚韧不拔的毅力坚持写作学习,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勇敢与坚强、勤奋与乐观,值得我们后辈学习。”
他的老友陈会悟介绍:“黄老以生命不止、写作不休的精神坚持写文章。有些文章,是他吸着氧气写出来的;有些文章,是他在生病住院时听病友讲的回忆;有些文章,是他少年时听大人讲,经调查后写成的。他说过,‘年轻人要了解昨天,才会珍惜今天’。他写这些文章的目的,也是希望能对现在的年轻人有启发教育作用。”
不忘初心党性强
黄老自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到今已七十余年。七十余年世事变迁,不变的,是他坚定信仰的初心。
离休后,黄老还发挥余热,经常去学校、培训论坛讲课,让下一代接受革命教育,坚定理想信念。有一次,在讲到共产主义时,他说:“共产主义是人类智慧的运动,共产主义没有标准,是不断发展的。以前说‘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是共产主义,其实也对,也不对,在没有实现‘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以前,它是共产主义,在实现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以后,我们还在努力实现共产主义。什么意思呢?共产主义就是最美好的,理想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我们现在,可以说每天都是共产主义生活,但是还没有达到共产主义。对共产主义的美好信念,我从来不动摇。”
宁海县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所长仇斌华告诉记者:“我对黄老的印象可以概括为‘四个好’:一是思想好,经常去上课,传播红色信仰和正能量;二是口才好,他去上课几乎不打草稿,但讲得很好,反响很好;三是文采好,他是自学成才,写的文章也有很多发表,写出来的作品都很受大家欢迎;四是身体好,虽然年纪大了,但是记忆力还是很好,思路清晰。”
黄茂泉说:“共产主义,我讲不出多少道理。但我们当年餓着肚子打仗,赤着脚赶路,是坚信革命一定能成功,穷人都能过上好日子。动摇、变节的是少数人,就像现在的腐败分子一样,总是少数人。任何人不可能把金钱、美女带到棺材里去,但金钱、美女可以把那些信仰动摇、意志薄弱、私心严重的人送进棺材里去。大多数党员,仍旧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文化水平高了,更不能忘了党员的身份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