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6月份,苏宁电器在南京隆重发布未来十年发展战略,强调在未来十年内,苏宁电器要“规划至2020年,保持每年200家店以上的开店速度,实现全国一二级市场所有空白区域布局,并覆盖中国1785个‘人口10万以上,且家电零售1亿元以上’的县级市场”。可是仅仅过了一年,更名为苏宁云商的苏宁电器2013年半年报称:“上半年,公司在大陆地区新进地级市2个,新开连锁店面28家,关闭/置换连锁店面120家”。
地球人都知道电商业务虽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零售业,但未来肯定是电商业务的天下,张近东何以犯错?因为他遇到了极端斯坦,之前的经验不起作用了。
平均斯坦和极端斯坦
如果我们掌握了某地区1000个人平均体重的数据,基本上就大致了解了这个地区居民的体重情况;但是如果掌握这个地区1000个人财富的平均数据,我们能确定当地人的财富情况么?不能。因为前者是平均斯坦,而后者是极端斯坦。
平均斯坦是指当你的样本足够大时,任何个例都不会对整体产生重大影响。虽然最大的观察值很令你吃惊(比如有人重达一吨),但对整体而言最终微不足道。但是极端斯坦就不一样了。在极端斯坦里,个体能对整体产生不成比例的影响。极端斯坦能够制造“黑天鹅现象”,少数事件已经对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
几乎所有的社会问题都来自极端斯坦,大家却认为是来自平均斯坦。如果我们处理的是极端斯坦的数据,那么从任何样本中求得平均都是令人困扰的。比如前例中个人财富的样本,如果恰好样本里面中有一个巴菲特,那平均值就完全失真了——巴菲特这个个体对整体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而苏宁的十年规划,要是互联网一直没有出现,那么它属于平均斯坦——零售业几千年来就这么个经营法:苏宁想要发展,只能通过新开门店——张近东在规划未来十年规划时,思维还是属于平均斯坦,所以他豪情壮志要每年新开200家店。但是互联网出现后,它就变成了极端斯坦——理论上,你开一家店,就可以满足全世界了,何况一个中国乎?
最近还有一个例子,很有可能也是属于极端斯坦。远大集团的张跃放出豪言来,10个月盖成202层的高楼,7月20日远大动工开建世界第一高楼。张跃是一个认真的人,也是一个敢想敢干的人,他之前15天就盖成了一座30层高的酒店。但是几十层楼的建造,是平均斯坦;而几百层楼的建造,却是极端斯坦事件。我们不妨耐心等待至2014年5月份,看看这个高楼能否如期完工,以及预算有無超计划。极端斯坦,经常能体现出人类认知的自大和无知。
预测为何如此之难?
《黑天鹅》作者塔勒布指出,即使在平均斯坦的情况下,有时候我们的预测也经常不靠谱。塔勒布举了一个很经典的例子。德国的大法官,如果判决前掷骰子,丢出的点数如果偏大,判决的刑期会明显比掷出的点数低时要长很多。这太不可思议了,然而现实生活就是这样,人是有自由意志的。
至于极端斯坦,那就更不用说了。预测基本上都不靠谱。你在农村的老妈养了一只母鸡,前300天,你妈每天伸出手来朝母鸡一扬,嘴里并咯咯咯地叫唤。但是第301天,你回家探亲,你妈要杀鸡给你补补身体。你妈还是伸出手来嘴里咯咯咯叫唤,那只母鸡像之前的300天一样高高兴兴扑过来,这次你妈手里没有米,一下子扭断了它的脖子。对于那只母鸡而言,随着每天的喂养,它的信心不断加强,虽然被屠杀的危险越来越近,它却越感到安全。第301天是“黑天鹅”。想一想,当危险最大时,安全感却达到最大值。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从过去获得的知识实际上顶多是无关痛痒或虚假的知识。甚至是危险的误导。
观察过去的经验得出未来的规律,出现的问题可能比我们想像的要严重。因为相同的过去的数据集可以证明一个理论,又可以同时证明另一个完全相反的理论。如果你明年还活着,可能意味着你更接近长生不老,或者你更接近死亡。当然我们要学会阅读历史,吸取所有可能的知识,但不要建立任何因果链条,不要试图过多地求方程。
最接近骗子的专家
如果我们知道一个物理系统的各种可能情况,我们就能够理论上(请注意:只是理论上)可以预测它在未来的行为,但这只涉及没有生命的客体。一旦涉及社会领域时,我们预测就会面临巨大的障碍。“理性的人”是正统经济学的一件紧身衣,但人恰恰是不理性的,或者很多时候是不理性的。所以正统经济学就没有任何意义——它唯一的意义是经济学家拿来比拼数学能力。
经济领域的预测很难,在于它的复杂体系。正如洛伦茨有一次在做天气预测,第二次在计算机录入数字时,把小数点后面几个零的无关紧要的数字给予了四舍五入,结果出来的结果大相径庭——就是人们常说的“蝴蝶效应”。塔勒布指出,预测经济几乎不可能,因为经济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比如说华尔街的亏损引发了纽约的实业衰退,从而引发诸如中国的实业受累,然后又反作用于纽约的实业进一步衰退。这种情形并不是不可分析的,但反馈回路会造成巨大的预测错误。更何况反馈回路无穷尽。
塔勒布在书中还谈到Excel。Excel表确实很美,卖方分析师去买方机构路演时,会打开电脑,点击Excel表,这时在大屏幕上,会看见半天Excel才被打开——显示这个模型很巨大。塔勒布指出Excel表中有许多假设,经常是其中一个假设要是有微小的变化,演算出来的结果就有着巨大的差异——犹如我们拿望远镜看星空,略微偏一点,就看到完全另外一个星空一样。而现实生活中,也许我们在演算Excel表的时候,假设条件就已经发生了改变,理论和现实的巨大脱节,导致了经济预测更多时候就是一个骗子。
近期伯南克在“美联储的第一个百年:政策记录、经验教训以及未来展望”会议上做了一个长篇演讲,我这里不厌其烦地把他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列举出来,来看看美联储——集中了当时最知名经济学家的美联储应对经济变化时,每次采取的政策都是相反的。我相信,如果塔勒布听了这篇演讲,一定会说,瞧,这些号称经济学家的不是一群骗子又是什么。 伯南克在演讲中把一百年的美联储分成如下时期:
大实验(Great Experiment):美联储在这段时间内依据的是真实票据学说,结果造成美联储的行为是亲周期,即美联储的行为不是降低经济活动和物价的波动,而是提高波动;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在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中,美联储采取的却是紧缩的货币政策;大通胀和通缩(Great Inflation and Deflation):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通胀开始了漫长的爬升,原因是美联储对经济体保持增长而不引发通胀的能力过于乐观;大稳健(Great Moderation):正是美联储忘记了金融稳定与经济稳定一样重要,才导致了2007年的大衰退。大衰退(Great Recession):伯南克执政下的美联储。
从伯南克的演讲来看,美联储在过去的百年历史中,该出手时都出手了,不过都是反向指标。这样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何塔勒布在书中不断地嘲笑经济学家并直呼他们为骗子了。塔勒布在书中对伯南克也大加嘲笑——伯南克的一系列举措是否得当,必须等多年后才能看得出。
美联储汇集经济学领域里的佼佼者,却每次都错的很离谱?原因在于理论和现实的巨大脱节。理论上是正确的,但在现实生活却是错误的东西,那么理论再怎么正确,它都是无用的,都是错误的,必须加以批判的。塔勒布举了几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学说。学过一点经济学的都知道这个理论,它是说如果两个地区,如果生产普通的商品有比较优势的话,比如葡萄酒和自行车,那应该各自专注生产。但是,有一天要是没有人喝葡萄酒了,或者没人愿意骑自行车了,那怎么办?稍微的一个假设变了,结论就完全变了,这个理论根本就没有任何作用。
高斯分布是一个智力骗局
塔勒布认为,高斯分布成为风险管理工具是完全错误的。现实生活中并不普遍存在,高斯分布仅存在统计学家的头脑中。我们所熟知的“80/20”法则,就是完全否定高斯分布;而很多行业甚至是“50/1”,甚至“50/0.1”。美国出版业就是“97/20”法则,97%的图书销量是由20%的图书创造的。标准差的概念在平均斯坦以外毫无意义,即使存在也无关紧要,并且说明不了什么。
麻烦的是,高斯分布一旦进入我们的头脑,就很难把它赶出去。起码我们应用高斯分布时,必须深入理解它在哪里适用,在哪里不适用。很遗憾,用作风险管理时,高斯分布并不适用。虽然发生不可预测的大离差的可能性很小,但我们不能把它们当作意外而置之不理,因为它们的累积影响是如此地巨大。
塔勒布还在书中讲了一个趣事:以前德国10马克纸币是用高斯作为头像,旁边还附有高斯分布曲线。最具讽刺的是,德国马克兑美元,一点也不高斯分布——从1美元兑两马克到几亿马克。
证伪是接近真相的最好办法
塔勒布很推崇波普尔的一个思想,利用负面例子,而不是正面证据接近真相。我们的知识是无法通过一系列证实性的观察结果得到肯定,就像被你妈宰杀的那只母鸡——300天不能证明母鸡是正确的,但1天就证明它是错误的。医生告诉一个癌症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后,已经康复了——实际上是医生利用最切合实际的方法检查了样本,样本上显示癌细胞已经被杀光,但不能证明全身任何一处都没有癌细胞。有一些癌症病人后来“复发”了——其实“复发”是错误的,癌细胞当时并没有全部被杀死,但检查的时候它“漏网”了。
索罗斯是波普尔的超级粉丝,他每次下重注时,总是不断“证伪”自己——寻找自己判断错误的证据,而不是寻找不断证实自己正确的证据。
不会预测怎么办
塔勒布经常被他的听众问起这个问题:既然你说风险这么大,那我们怎么过马路?塔勒布的回答是,我只是想告诉你不要蒙着眼睛过马路,不要像那只母鸡一样。塔勒布认为,如果我们明白了问题所在,问题就已经基本解决了,但还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假如我们抛弃完全准确地预测未来的想法,我们就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只要我们记住预测的局限性。知道自己无法预测,并不意味着不能从未来的不可预测性中获益。
首先我们要避免的是对大范围的有害预测的依赖,学会根据观点可能造成的损害而不是好听的程度来辨别它们(很多预测房价要崩溃而拒绝买房的投资者,对于这点应有切肤之痛)。由于人们经常耻于失败,所以他们采用的策略波动性很小,但蕴藏着巨大的风险,就像在轧路机前捡硬币。
其次是区分“正面黑天鹅”和“负面黑天鹅”,比如电影业、出版业、风险投资和科学研究就会经常出现正面黑天鹅,常有意外的巨大收获。没有人会知道,即使作者也不会知道自己的下一本书会不会成为畅销书。比如当时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最初竟然是免费在网上随写随载。不要试图准确地预测“黑天鹅事件”,要把精力放在准备而不是预测上。当然,最后塔勒布没有忘记告诫他的读者,千万不要浪费时间与预测者、证券分析师、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争论,除非是拿他们取笑。
中国经济的黑天鹅
合上塔勒布的这本《黑天鹅》,回到我们现实中来。相信某些专家说的“中国经济还将高速增长二十年”的投资者应该不多,但相信未来我们很可能遭遇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的人,估计也不多,至少没多少人努力为此准备。
中国银行业会不会出现问题?以塔勒布来看,这是必然的事。塔勒布认为,银行业是经常要发生“黑天鹅”的行业。1982年夏天,美国大银行几乎损失了过去所有的(累积)盈利,损失了美国银行业有史以来的全部盈利——没错,全部,只需要一个夏天的时间。但是人们还不明白这个行业所有的盈利都来自高风险的赌博。第二年開始,各个银行又开始沾沾自喜地报告每个季度的盈利,十年后银行业又上演了一次丑陋表演。最近的一次,就是2007年开始的金融危机,要是没有美联储的保护,除了一两家外,全都要破产。
1999年底,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大约是2.2万亿元,约占贷款总额的25%。要是没有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接受四大行剥离的不良贷款,银行业实质上已经破产。
但是我们要牢记塔勒布的提醒:不要努力去预测下一轮中国银行业的危机,把精力放在准备而不是预测上。这一点需要着重提示,很多人喜欢预测房价的拐点,以致错过了绝佳的投资机会,和改善自己居住的机会。
预测经济金融危机,对于绝大多数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我们应该知道,未来经济增速的绝对不会是高斯分布,不会徘徊在比如说5%-8%的区间中。
塔勒布这个人
最后来谈谈塔勒布这个人,一个天才级人物。他是一个数量专家和交易员,把数量金融学作为谋生的职业,但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拿来思考哲学问题。不过他不是市面上常见的那种依靠量化工具做交易的数量专家,而是完全相反意义上的数量专家,他主要是研究这些模型的缺陷和局限,寻找它们失效的边界。他交易的最大特点是,经常时不时地输点小钱,然后一下子突然赚大钱,就如他曾不断地大量买入那些看似毫无价值的认沽权证(因为这些认沽权证的行权价极低,低到难以置信,没有人认为这个价格会被行权),当然这些认沽权证也不断地到期后一文不值。直到有一天发生了“9.11”恐怖事件,他从中大赚一票。然后他又是故伎重演,此次全球金融危机让他的做空又赚了大钱。
地球人都知道电商业务虽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零售业,但未来肯定是电商业务的天下,张近东何以犯错?因为他遇到了极端斯坦,之前的经验不起作用了。
平均斯坦和极端斯坦
如果我们掌握了某地区1000个人平均体重的数据,基本上就大致了解了这个地区居民的体重情况;但是如果掌握这个地区1000个人财富的平均数据,我们能确定当地人的财富情况么?不能。因为前者是平均斯坦,而后者是极端斯坦。
平均斯坦是指当你的样本足够大时,任何个例都不会对整体产生重大影响。虽然最大的观察值很令你吃惊(比如有人重达一吨),但对整体而言最终微不足道。但是极端斯坦就不一样了。在极端斯坦里,个体能对整体产生不成比例的影响。极端斯坦能够制造“黑天鹅现象”,少数事件已经对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
几乎所有的社会问题都来自极端斯坦,大家却认为是来自平均斯坦。如果我们处理的是极端斯坦的数据,那么从任何样本中求得平均都是令人困扰的。比如前例中个人财富的样本,如果恰好样本里面中有一个巴菲特,那平均值就完全失真了——巴菲特这个个体对整体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而苏宁的十年规划,要是互联网一直没有出现,那么它属于平均斯坦——零售业几千年来就这么个经营法:苏宁想要发展,只能通过新开门店——张近东在规划未来十年规划时,思维还是属于平均斯坦,所以他豪情壮志要每年新开200家店。但是互联网出现后,它就变成了极端斯坦——理论上,你开一家店,就可以满足全世界了,何况一个中国乎?
最近还有一个例子,很有可能也是属于极端斯坦。远大集团的张跃放出豪言来,10个月盖成202层的高楼,7月20日远大动工开建世界第一高楼。张跃是一个认真的人,也是一个敢想敢干的人,他之前15天就盖成了一座30层高的酒店。但是几十层楼的建造,是平均斯坦;而几百层楼的建造,却是极端斯坦事件。我们不妨耐心等待至2014年5月份,看看这个高楼能否如期完工,以及预算有無超计划。极端斯坦,经常能体现出人类认知的自大和无知。
预测为何如此之难?
《黑天鹅》作者塔勒布指出,即使在平均斯坦的情况下,有时候我们的预测也经常不靠谱。塔勒布举了一个很经典的例子。德国的大法官,如果判决前掷骰子,丢出的点数如果偏大,判决的刑期会明显比掷出的点数低时要长很多。这太不可思议了,然而现实生活就是这样,人是有自由意志的。
至于极端斯坦,那就更不用说了。预测基本上都不靠谱。你在农村的老妈养了一只母鸡,前300天,你妈每天伸出手来朝母鸡一扬,嘴里并咯咯咯地叫唤。但是第301天,你回家探亲,你妈要杀鸡给你补补身体。你妈还是伸出手来嘴里咯咯咯叫唤,那只母鸡像之前的300天一样高高兴兴扑过来,这次你妈手里没有米,一下子扭断了它的脖子。对于那只母鸡而言,随着每天的喂养,它的信心不断加强,虽然被屠杀的危险越来越近,它却越感到安全。第301天是“黑天鹅”。想一想,当危险最大时,安全感却达到最大值。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从过去获得的知识实际上顶多是无关痛痒或虚假的知识。甚至是危险的误导。
观察过去的经验得出未来的规律,出现的问题可能比我们想像的要严重。因为相同的过去的数据集可以证明一个理论,又可以同时证明另一个完全相反的理论。如果你明年还活着,可能意味着你更接近长生不老,或者你更接近死亡。当然我们要学会阅读历史,吸取所有可能的知识,但不要建立任何因果链条,不要试图过多地求方程。
最接近骗子的专家
如果我们知道一个物理系统的各种可能情况,我们就能够理论上(请注意:只是理论上)可以预测它在未来的行为,但这只涉及没有生命的客体。一旦涉及社会领域时,我们预测就会面临巨大的障碍。“理性的人”是正统经济学的一件紧身衣,但人恰恰是不理性的,或者很多时候是不理性的。所以正统经济学就没有任何意义——它唯一的意义是经济学家拿来比拼数学能力。
经济领域的预测很难,在于它的复杂体系。正如洛伦茨有一次在做天气预测,第二次在计算机录入数字时,把小数点后面几个零的无关紧要的数字给予了四舍五入,结果出来的结果大相径庭——就是人们常说的“蝴蝶效应”。塔勒布指出,预测经济几乎不可能,因为经济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比如说华尔街的亏损引发了纽约的实业衰退,从而引发诸如中国的实业受累,然后又反作用于纽约的实业进一步衰退。这种情形并不是不可分析的,但反馈回路会造成巨大的预测错误。更何况反馈回路无穷尽。
塔勒布在书中还谈到Excel。Excel表确实很美,卖方分析师去买方机构路演时,会打开电脑,点击Excel表,这时在大屏幕上,会看见半天Excel才被打开——显示这个模型很巨大。塔勒布指出Excel表中有许多假设,经常是其中一个假设要是有微小的变化,演算出来的结果就有着巨大的差异——犹如我们拿望远镜看星空,略微偏一点,就看到完全另外一个星空一样。而现实生活中,也许我们在演算Excel表的时候,假设条件就已经发生了改变,理论和现实的巨大脱节,导致了经济预测更多时候就是一个骗子。
近期伯南克在“美联储的第一个百年:政策记录、经验教训以及未来展望”会议上做了一个长篇演讲,我这里不厌其烦地把他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列举出来,来看看美联储——集中了当时最知名经济学家的美联储应对经济变化时,每次采取的政策都是相反的。我相信,如果塔勒布听了这篇演讲,一定会说,瞧,这些号称经济学家的不是一群骗子又是什么。 伯南克在演讲中把一百年的美联储分成如下时期:
大实验(Great Experiment):美联储在这段时间内依据的是真实票据学说,结果造成美联储的行为是亲周期,即美联储的行为不是降低经济活动和物价的波动,而是提高波动;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在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中,美联储采取的却是紧缩的货币政策;大通胀和通缩(Great Inflation and Deflation):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通胀开始了漫长的爬升,原因是美联储对经济体保持增长而不引发通胀的能力过于乐观;大稳健(Great Moderation):正是美联储忘记了金融稳定与经济稳定一样重要,才导致了2007年的大衰退。大衰退(Great Recession):伯南克执政下的美联储。
从伯南克的演讲来看,美联储在过去的百年历史中,该出手时都出手了,不过都是反向指标。这样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何塔勒布在书中不断地嘲笑经济学家并直呼他们为骗子了。塔勒布在书中对伯南克也大加嘲笑——伯南克的一系列举措是否得当,必须等多年后才能看得出。
美联储汇集经济学领域里的佼佼者,却每次都错的很离谱?原因在于理论和现实的巨大脱节。理论上是正确的,但在现实生活却是错误的东西,那么理论再怎么正确,它都是无用的,都是错误的,必须加以批判的。塔勒布举了几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学说。学过一点经济学的都知道这个理论,它是说如果两个地区,如果生产普通的商品有比较优势的话,比如葡萄酒和自行车,那应该各自专注生产。但是,有一天要是没有人喝葡萄酒了,或者没人愿意骑自行车了,那怎么办?稍微的一个假设变了,结论就完全变了,这个理论根本就没有任何作用。
高斯分布是一个智力骗局
塔勒布认为,高斯分布成为风险管理工具是完全错误的。现实生活中并不普遍存在,高斯分布仅存在统计学家的头脑中。我们所熟知的“80/20”法则,就是完全否定高斯分布;而很多行业甚至是“50/1”,甚至“50/0.1”。美国出版业就是“97/20”法则,97%的图书销量是由20%的图书创造的。标准差的概念在平均斯坦以外毫无意义,即使存在也无关紧要,并且说明不了什么。
麻烦的是,高斯分布一旦进入我们的头脑,就很难把它赶出去。起码我们应用高斯分布时,必须深入理解它在哪里适用,在哪里不适用。很遗憾,用作风险管理时,高斯分布并不适用。虽然发生不可预测的大离差的可能性很小,但我们不能把它们当作意外而置之不理,因为它们的累积影响是如此地巨大。
塔勒布还在书中讲了一个趣事:以前德国10马克纸币是用高斯作为头像,旁边还附有高斯分布曲线。最具讽刺的是,德国马克兑美元,一点也不高斯分布——从1美元兑两马克到几亿马克。
证伪是接近真相的最好办法
塔勒布很推崇波普尔的一个思想,利用负面例子,而不是正面证据接近真相。我们的知识是无法通过一系列证实性的观察结果得到肯定,就像被你妈宰杀的那只母鸡——300天不能证明母鸡是正确的,但1天就证明它是错误的。医生告诉一个癌症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后,已经康复了——实际上是医生利用最切合实际的方法检查了样本,样本上显示癌细胞已经被杀光,但不能证明全身任何一处都没有癌细胞。有一些癌症病人后来“复发”了——其实“复发”是错误的,癌细胞当时并没有全部被杀死,但检查的时候它“漏网”了。
索罗斯是波普尔的超级粉丝,他每次下重注时,总是不断“证伪”自己——寻找自己判断错误的证据,而不是寻找不断证实自己正确的证据。
不会预测怎么办
塔勒布经常被他的听众问起这个问题:既然你说风险这么大,那我们怎么过马路?塔勒布的回答是,我只是想告诉你不要蒙着眼睛过马路,不要像那只母鸡一样。塔勒布认为,如果我们明白了问题所在,问题就已经基本解决了,但还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假如我们抛弃完全准确地预测未来的想法,我们就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只要我们记住预测的局限性。知道自己无法预测,并不意味着不能从未来的不可预测性中获益。
首先我们要避免的是对大范围的有害预测的依赖,学会根据观点可能造成的损害而不是好听的程度来辨别它们(很多预测房价要崩溃而拒绝买房的投资者,对于这点应有切肤之痛)。由于人们经常耻于失败,所以他们采用的策略波动性很小,但蕴藏着巨大的风险,就像在轧路机前捡硬币。
其次是区分“正面黑天鹅”和“负面黑天鹅”,比如电影业、出版业、风险投资和科学研究就会经常出现正面黑天鹅,常有意外的巨大收获。没有人会知道,即使作者也不会知道自己的下一本书会不会成为畅销书。比如当时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最初竟然是免费在网上随写随载。不要试图准确地预测“黑天鹅事件”,要把精力放在准备而不是预测上。当然,最后塔勒布没有忘记告诫他的读者,千万不要浪费时间与预测者、证券分析师、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争论,除非是拿他们取笑。
中国经济的黑天鹅
合上塔勒布的这本《黑天鹅》,回到我们现实中来。相信某些专家说的“中国经济还将高速增长二十年”的投资者应该不多,但相信未来我们很可能遭遇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的人,估计也不多,至少没多少人努力为此准备。
中国银行业会不会出现问题?以塔勒布来看,这是必然的事。塔勒布认为,银行业是经常要发生“黑天鹅”的行业。1982年夏天,美国大银行几乎损失了过去所有的(累积)盈利,损失了美国银行业有史以来的全部盈利——没错,全部,只需要一个夏天的时间。但是人们还不明白这个行业所有的盈利都来自高风险的赌博。第二年開始,各个银行又开始沾沾自喜地报告每个季度的盈利,十年后银行业又上演了一次丑陋表演。最近的一次,就是2007年开始的金融危机,要是没有美联储的保护,除了一两家外,全都要破产。
1999年底,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大约是2.2万亿元,约占贷款总额的25%。要是没有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接受四大行剥离的不良贷款,银行业实质上已经破产。
但是我们要牢记塔勒布的提醒:不要努力去预测下一轮中国银行业的危机,把精力放在准备而不是预测上。这一点需要着重提示,很多人喜欢预测房价的拐点,以致错过了绝佳的投资机会,和改善自己居住的机会。
预测经济金融危机,对于绝大多数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我们应该知道,未来经济增速的绝对不会是高斯分布,不会徘徊在比如说5%-8%的区间中。
塔勒布这个人
最后来谈谈塔勒布这个人,一个天才级人物。他是一个数量专家和交易员,把数量金融学作为谋生的职业,但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拿来思考哲学问题。不过他不是市面上常见的那种依靠量化工具做交易的数量专家,而是完全相反意义上的数量专家,他主要是研究这些模型的缺陷和局限,寻找它们失效的边界。他交易的最大特点是,经常时不时地输点小钱,然后一下子突然赚大钱,就如他曾不断地大量买入那些看似毫无价值的认沽权证(因为这些认沽权证的行权价极低,低到难以置信,没有人认为这个价格会被行权),当然这些认沽权证也不断地到期后一文不值。直到有一天发生了“9.11”恐怖事件,他从中大赚一票。然后他又是故伎重演,此次全球金融危机让他的做空又赚了大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