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煤机的创新“魔方”

来源 :科技创新与品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cha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唐圣地,采掘先锋。
  西安煤机65年的发展史,堪称中国现代采煤机研发设计制造的一段创新缩影。始建于1951年的西安煤矿机械有限公司(简称“西安煤机”),其前身是西安煤矿机械厂,隶属于原煤炭工业部。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变化,现已发展成为一家以采煤机为主导,掘进机、成套矿井提升运输设备、选煤设备研发、设计、制造、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作为我国煤矿采掘技术的领跑者和复杂地质条件采掘设备的开拓者,西安煤机建厂以来究竟为中国煤矿开采事业提供了多少台采煤机,这已很难统计。但是,全国煤机行业的“四个第一”——采煤机割破岩石硬度第一、采煤机装机功率第一、采煤机爬坡能力第一、采煤机出口国内第一——都是由西安煤机创下的。
  市场逼出创新
  对于已经是65岁高龄的老国企——西安煤机来说,一直保持发展,创新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在西安煤机工作了三十余年的原党委副书记、科协副主席刘少民认为,西安煤机始终保持发展活力的重要原因是市场巨大压力下的创新。“以采煤机为例,全球范围内能够生产采煤机的企业数量众多,我们要不是持续不断的坚持创新,恐怕早就倒闭了。”
  据介绍,打破计划经济体制后,由于受煤炭市场低迷等因素的影响,西安煤机的生产经营困难重重、举步维艰,各项经营指标完成的很不理想,一直处于亏损的局面。
  谈起当年的困境,好多老工人今天仍心有余悸。“厂里发不出工资,工人甚至到市场上捡菜叶子。”据公司科协秘书长刘长生讲,当时好多职工家里都养鸡,养鸡只是“挡箭牌”,这样再捡菜叶别人看见也不会笑话了。
  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对全球各行各业带来了重大的冲击。西安煤机同样未能幸免,面临着设备老化、生产能力不足、原材料成本上升、人才流失严重、外需骤降等多重困难。
  面对这一现状,西安煤机人并没有退缩。在市场需求导向的指引下,他们迎难而上,着眼未来,制定发展规划,走出了一条转型升级发展之路:一边加强技术研发,保持产能;一边加强人才引进,储备人才。
  “2009年开始的全国煤矿整合,客观上推动了大型现代化煤矿建设。这些大型煤矿企业在国家政策的要求下,大量引进采煤设备,这样同时也就为大型煤矿装备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更大的产业平台。”公司总经理助理、总工程师、科协副主席赵友军表示,这是大型煤矿装备产业发展的一个“春天”。
  这一次,西安煤机人没让“春天”悄悄溜走。
  他们以振兴煤炭装备制造业为己任,坚持走产、学、研、销、服务一体化道路,秉承“精心设计、创造一流”的理念,紧贴市场和用户需求,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相继研制出了一大批集国内外采掘装备优点、适销对路的新产品,能够满足不同地质条件、特别是复杂地质条件下煤矿采掘的需求。
  “采煤机产品已形成三大系列,七个基本类型,60多个品种,产品功率从368千瓦至3000千瓦,采高范围从0.85米至7.1米,并在使用中创下了国内采煤机功率最大、割岩硬度最高、出口采煤机最多和第一个在采煤过程中使用智能化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技术四个记录。”这是西安煤机人交出的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其中,925型电牵引采煤机为世界首台大功率薄煤层采煤机;
  1130型电牵引采煤机荣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210型电牵引采煤机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陕西省煤炭工业科技成果一等奖、国家能源科技进步二等奖;
  “大倾角煤层综采综放工作面成套装备关键技术”项目荣获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基因+机制 双轨道保障
  如果说市场需求是西安煤机创新发展的“火车头”,那么优秀的创新基因和完整的创新机制就是支撑其前行的两条高速轨道。
  在刘少民看来,西安煤机成立那一天起,就植入了创新的基因。
  时光回溯到65年前。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困难重重。煤炭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一次能源,对新中国的建设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受多种因素影响,当时的煤炭行业的主要特点是“低”,突出表现在“生产能力低、产量低、效率低、安全保障低”。
  “正因为这一独特的大背景,从此变革创新就成为西安煤机不断发展的源泉。”刘少民对《科技创新与品牌》记者表示。
  2008年8月,西安煤机完成整体改制,由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和中国煤矿机械装备公司共同出资4.9亿元,对公司进行战略重组。
  西安煤机由此翻开新的发展篇章。
  重组后的西安煤机坚持“科技兴企、人才强企”,实施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逐步建立符合生产需求的科研体系。以拥有200多名研发人员的产品设计研究院为主体,西安煤机建立包括投入机制、项目管理机制、竞争机制、奖励机制、成果转化机制等在内的一整套运行机制。在实际工作中,总经理亲自挂帅,总工程师负责实施具体的技术创新战略及研发项目。
  同时,西安煤机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成立技术委员会,实行技术职务聘任制,激发一线技术人员的创新热情。加强与中国矿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及多个科研院所合作,每年根据企业技术发展的需要开展若干个“产学研用”研究课题。
  公司科协积极组织开展学术、技术交流活动,开展技术创新、技术培训和科技咨询活动,参与、协调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推荐、表彰奖励优秀科技工作者,让一线技术人员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和受益主体,感受到“家的温暖”。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西安煤机公司在加强研发队伍建设、推进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成绩卓著: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承担多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获得39型国家专利。这些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使西安煤机公司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大幅提高。2011年,西安煤机产品订货数量更是雄踞行业第一,新产品占到了销售额的77.8%。
  2008年12月13日,由西安煤机自主研发的装机总功率2210千瓦特大功率采煤机,通过了国家权威专家们的鉴定验收。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产品达到了目前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中国特大功率采煤机的空白。”
  该采煤机不仅具有“特大功率、大采高、高可靠性”等特性,而且配有首次在我国研发的采煤机上使用的CAN现场总线控制变频调速装置,对采煤机的工作情况实施实时远程智能化监控。该采煤机还配有“专家系统”,不仅可为零部件的早期失效进行安全诊断,避免了非计划停机,还可对故障的排除做出快速反应,并提供专家“处方”。
  同时,西安煤机还立足国内外煤矿采掘装备技术前沿,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继研制出了一大批集国内外采掘设备优点、适销对路的新产品。西安煤机日益成为以采煤机为主导,掘进机、成套矿井提升运输设备和选煤设备的生产基地,产品遍布全国27个省的47个矿务局(公司)400多家煤矿,出口印度、孟加拉和俄罗斯等国。
  “改革步伐不能停,创新的步伐也不能停,唯有这两条,才能使企业继续进步。” 2011年7月10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西安煤机,并对公司未来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改革激发活力,创新成就未来。”赵友军最后表示,“未来我们西安煤机将继续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创新,落实各项改革措施,坚持创新发展理念,着眼于建设创新型企业,以‘增强技术创新抓高端,加强研发队伍促发展’为指导,以高端产品研制为抓手,不断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为我国煤炭装备制造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其他文献
<正>笔者自1992年6月至1995年12月选择肺心病右心衰100例,男57例、女43例,平均年龄65.7岁。肺心病冠心病23例,男18例、女5例,平均年龄66.6岁。对二组病人心衰前后心电图异常P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所有温血动物都易感的人兽共患病,一旦发病,死亡率为100%。全世界每年约有55000人死于狂犬病,主要集中于亚洲和非洲,而且大多数死亡发生在农村,狂犬病预防
本文在分析北京体育产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体育资源利用问题是目前体育产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最主要问题。文章详细分析了体育场馆、专业人才和体育组织机构等体育资源与
深圳市是个流动人口非常大的城市,流动性大使得孕产妇管理更加困难,这是导致我市孕产妇死亡率降不下来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不及时,管理不到位才是导致孕产妇
图1:博览会现场  图2:小观众被智能机器人吸引  图3:国际友人体验vr产品  图4:观众在虚拟视频体验区  图5:智能机器人翩翩起舞  图6:巴铁成为科博会一大亮点  图7:孩子们在展览现场  (感谢科博会组委会供图)
第十七问:请介绍一下TRIZ理论中关于发明创新的五个层级  答:提到发明创造,我们首先会想到那些著名的发明成果,如爱迪生发明的电报机、电灯、留声机等,可以说这些发明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那么,在具体实现这些发明的过程中,基于它们各自的创新程度不同,对发明者在知识领域、经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也会各不相同。比如要改进一个牙刷的手柄,只要了解产品设计、材料、加工技术就可以了;而要发明一个电动牙刷,则还
5月23日,由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主办,德阳市委、市政府协办,德阳市委宣传部、德阳市委办、德阳市政府办、德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承办的"德阳杯"2016年中国好技术
2016年3月24日-27日,专家一行历时4天,对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玉芬主持的"适应农业新需求,构建我国肥料领域创新体系"项目在福州举行了第3次研讨会,并前往福州、武夷山、厦门、漳州
教育券是在教育领域中试行的一种代币券,其制度的实施旨在增加学校的边际收益,降低学生入学成本,克服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在教育资源、教育质量上的差异,加强学校间的竞争,提
麦立强,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科首席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试点学院执行院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长期从事纳米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