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小学教育在革新理念的同时,越发重视教学方法的选用和教师队伍的培养。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许多问题,其中最为棘手的就是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剥夺,阻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为此,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提升学生主体作用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教育;数学;主观能动性;生本理念
小学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既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又需要学生具备数学应用能力,达到数学服务生活的目的。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氛围,重视教学方法的选用,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小学数学在知识与能力上对学生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随着教育理念的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无论从知识内容上,还是软硬件条件上都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教学仍面临着严峻的问题,这主要体现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薄弱。诱发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体现在教师对陈旧思想的固守上。传统的照本宣科以及一刀切式的教学让学生失去课堂学习兴趣,程度好的孩子觉得老师讲的索然无味,程度稍差的学生跟不上课堂节奏无法集中注意力。其次,是学生的惰性思维在作祟。小学生的理解力较差,逻辑思维混乱,对于稍有难度的知识都会选择逃避,因此,遇到问题不思考是小学生的通病,再加上游戏、视频等新鲜事物的冲击,学生更难以集中注意力。再次,教师在课程设计上也存在一定问题,没有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忽视活动在营造课堂气氛中的作用。因此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发挥,既有主观不努力的问题,也有客观条件的抑制,我们在今后的教育中要努力克服困难,改掉这些问题。
二、 唤醒学生主体地位的意义
唤醒学生主体地位是当今教育的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只有形成良性的师生互动才能促进教学的开展,提高学习效能。小学生的好奇心重,参与热情高,要想促进其开展深入学习就要充分激发其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为教学的开展起到杠杆的作用。数学是思维与应用相结合的学科,教师不能一味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形成被动接受的状态,尤其数学是一门强调应用的学科,因此,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刻不容缓。
教育贵在坚持,头脑风暴也是如此,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思考,乐于学习,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除此之外,主体地位的发挥也能为师生、生生的良好沟通奠定基础。沟通和表达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良好的交流需要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沟通的欲望才能在与同学合作时进行有效的配合。在学习中要注重與教师的沟通,有些学生不愿意与教师交流,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不愿意寻求老师的帮助,这已成为学生学习的阻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是对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
三、 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策略
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将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我意识对学习的有利影响,我们在解决这一问题时要注意主客观双方面的努力。
(一) 营造互动氛围
小学生注重课堂的趣味性,热闹的课堂更能激发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教师可以借助一些道具,比如在认识时间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钟表制作,然后分成小组进行时间辨认训练,改变以往教师教授的方式,让学生更重视参与的重要性。活动是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对于小学生而言,良好活动的开展更有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比如我们可以采用益智比拼的形式,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进行数学模型制造,比如天平、秤、算盘等,让学生充分开动脑筋,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动手创作,提高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主动性的发挥。数学游戏也是我们常见的应用方式,将数学对象拟人化,进行有趣的表演,让学生自行编写剧本,组织表演,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
(二) 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教师是学习的主导者,也是课程的设计者,只有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的解读,找到创新课程的突破口,才能真正认识到教学的重要性,发挥教学在激发学生主体作用中的重要意义。想要设计一堂好课,教师首先要对教学的内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然后梳理出这节课哪些地方可以设计出新颖的表现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借助网络资源或软件将构思加以实施,同时注意互动环节的设置,达到学用结合的目的。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要求教师能够进行主动学习,加深自身的学科认识,吸纳一些优秀的教学思想与案例,做好笔记,并将有效的经验与工作相结合,设计出更为合理的教学内容。此外,学校也要为教师的成长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多组织学习活动,加大培训力度,培养一批优秀的教育人才。
(三) 丰富学习的活动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一直是小学教学的常用方式,它为探究式学习提供了有效的平台。在合作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并利用合作的机会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有意识地改变存在的问题,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小学数学授课已经不满足于利用PPT进行展示了,教师在创新应用中将交互式电子白板与微课制作,以及反转课堂都融入到教学当中,化抽象知识为具体的展示。对于正方体堆积的问题,许多学生十分犯难,重要原因就是空间意识的缺失,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透视功能,让学生看见正方体的堆积形式,从而加深认识。
四、 结语
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小学数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通过各类手脑并用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强化认识的基础上提高对数学学科的理解,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数学思维,促进逻辑分析能力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何琳.论学生主体作用对小学数学教学成绩的提高[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5(1):239-239.
[2]王淑艳.浅论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才智,2015(6):134-134.
[3]郑玉娟.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7(4):211-212.
[4]汪晓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探讨[J].中外交流,2017(13):127.
作者简介:
蒋光斌,重庆市梁平区天台完全小学。
关键词:小学教育;数学;主观能动性;生本理念
小学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既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又需要学生具备数学应用能力,达到数学服务生活的目的。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氛围,重视教学方法的选用,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小学数学在知识与能力上对学生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随着教育理念的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无论从知识内容上,还是软硬件条件上都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教学仍面临着严峻的问题,这主要体现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薄弱。诱发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体现在教师对陈旧思想的固守上。传统的照本宣科以及一刀切式的教学让学生失去课堂学习兴趣,程度好的孩子觉得老师讲的索然无味,程度稍差的学生跟不上课堂节奏无法集中注意力。其次,是学生的惰性思维在作祟。小学生的理解力较差,逻辑思维混乱,对于稍有难度的知识都会选择逃避,因此,遇到问题不思考是小学生的通病,再加上游戏、视频等新鲜事物的冲击,学生更难以集中注意力。再次,教师在课程设计上也存在一定问题,没有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忽视活动在营造课堂气氛中的作用。因此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发挥,既有主观不努力的问题,也有客观条件的抑制,我们在今后的教育中要努力克服困难,改掉这些问题。
二、 唤醒学生主体地位的意义
唤醒学生主体地位是当今教育的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只有形成良性的师生互动才能促进教学的开展,提高学习效能。小学生的好奇心重,参与热情高,要想促进其开展深入学习就要充分激发其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为教学的开展起到杠杆的作用。数学是思维与应用相结合的学科,教师不能一味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形成被动接受的状态,尤其数学是一门强调应用的学科,因此,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刻不容缓。
教育贵在坚持,头脑风暴也是如此,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思考,乐于学习,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除此之外,主体地位的发挥也能为师生、生生的良好沟通奠定基础。沟通和表达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良好的交流需要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沟通的欲望才能在与同学合作时进行有效的配合。在学习中要注重與教师的沟通,有些学生不愿意与教师交流,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不愿意寻求老师的帮助,这已成为学生学习的阻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是对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
三、 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策略
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将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我意识对学习的有利影响,我们在解决这一问题时要注意主客观双方面的努力。
(一) 营造互动氛围
小学生注重课堂的趣味性,热闹的课堂更能激发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教师可以借助一些道具,比如在认识时间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钟表制作,然后分成小组进行时间辨认训练,改变以往教师教授的方式,让学生更重视参与的重要性。活动是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对于小学生而言,良好活动的开展更有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比如我们可以采用益智比拼的形式,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进行数学模型制造,比如天平、秤、算盘等,让学生充分开动脑筋,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动手创作,提高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主动性的发挥。数学游戏也是我们常见的应用方式,将数学对象拟人化,进行有趣的表演,让学生自行编写剧本,组织表演,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
(二) 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教师是学习的主导者,也是课程的设计者,只有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的解读,找到创新课程的突破口,才能真正认识到教学的重要性,发挥教学在激发学生主体作用中的重要意义。想要设计一堂好课,教师首先要对教学的内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然后梳理出这节课哪些地方可以设计出新颖的表现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借助网络资源或软件将构思加以实施,同时注意互动环节的设置,达到学用结合的目的。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要求教师能够进行主动学习,加深自身的学科认识,吸纳一些优秀的教学思想与案例,做好笔记,并将有效的经验与工作相结合,设计出更为合理的教学内容。此外,学校也要为教师的成长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多组织学习活动,加大培训力度,培养一批优秀的教育人才。
(三) 丰富学习的活动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一直是小学教学的常用方式,它为探究式学习提供了有效的平台。在合作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并利用合作的机会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有意识地改变存在的问题,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小学数学授课已经不满足于利用PPT进行展示了,教师在创新应用中将交互式电子白板与微课制作,以及反转课堂都融入到教学当中,化抽象知识为具体的展示。对于正方体堆积的问题,许多学生十分犯难,重要原因就是空间意识的缺失,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透视功能,让学生看见正方体的堆积形式,从而加深认识。
四、 结语
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小学数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通过各类手脑并用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强化认识的基础上提高对数学学科的理解,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数学思维,促进逻辑分析能力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何琳.论学生主体作用对小学数学教学成绩的提高[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5(1):239-239.
[2]王淑艳.浅论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才智,2015(6):134-134.
[3]郑玉娟.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7(4):211-212.
[4]汪晓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探讨[J].中外交流,2017(13):127.
作者简介:
蒋光斌,重庆市梁平区天台完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