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于1927年创作于北京清华园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编者将其设置为高中语文新课程新教材第二模块的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足见此文的文学地位,以及人们对此文的由衷喜爱。这篇散文艺术构思精巧独到,描绘景色细致生动,语言文字优美隽永,再恰当地配以一幅清秀俊朗、书卷气十足的“朱自清像”和那张清幽迷人的“荷香图”,令读者览之不足而喜阅之,喜阅之不足而轻诵之。《荷塘月色》似一曲仲夏夜小夜曲,溪水潺潺,和风轻拂,给尘世间烦躁郁苦的心灵带来清凉的慰藉。涵泳轻诵之余,我不揣浅陋,就《荷塘月色》的音韵美谈一些体会,愿与各位同享美文之美。
一、轻声词语的大量使用
1.语末语气助词“吧”、“了”、“的”、“着”和语末结构助词“的”的独特运用。如“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的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翁蓊郁郁的”,“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等等。
2.一些含有轻声音节的双音节词语的运用。如“月亮”、“什么”、“样子”、“热闹”、“白天”、“上面”、“叶子”、“星星”,等等。
这些轻柔的语气、结构类助词和含轻声音节的词语遍布全文,它们的独特使用,使得全文读来颇有一种轻音乐的舒缓柔和优美,吟诵间,淡淡的荷香,淡淡的月色,淡淡的喜悦与忧愁,便在这轻轻柔柔的声韵中弥漫开来。
二、“AA”、“AABB”“ABB”式叠音词的恰当使用
1.“AA”式。如“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月亮渐渐地升高了”,“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清雾浮起在荷塘里”,“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轻轻的地推门进去”,等等。
2.“AABB”式。如“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等等。
3.“ABB”式。如“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等等。
以上这些各式叠音词的使用,既加强了文意,或生动地描绘了景物的情状,或恰切地抒发的作者内心的情怀,又生成了和谐优美的音韵感,使文气和缓舒展,读来朗朗上口,使人沉醉。
三、双声叠韵词的运用
1.双声词的运用。如“有袅娜地开着的”,“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妻已睡熟好久了”,“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等等。
2.叠韵词的运用。如“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爱群居,也爱独处”,“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着些白花”,“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等等。
这些双声叠韵词的运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婉转和谐的音韵美,仔细读来,也颇为有滋有味,情趣盎然。
四、不经意的押韵
如第一段中的“宁静、乘凉、荷塘(ing、ang韵相近)”,第二段中的“小煤屑路、更加寂寞、长着许多树(u韵)”,第三段中的“平常的自己、另一世界里(i韵)”、“爱群居、也爱独处(ü、u韵相近)”,第四段中的“亭亭的舞女的裙、刚出浴的美人、凝碧的波痕(un、en韵相近)”,第五段中的“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在牛乳中洗过一样、轻纱的梦(ang、eng韵相近)”、“和谐的旋律、奏着的名曲(ü韵)”,第六段中的“都是树、重重围住、一团烟雾、辨得出(u韵)”、“媛女、心许(ü韵)”、“徐回、羽杯(ei韵)”,第八段中的“南塘秋、过人头(ou韵)”,第九段中的“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ou韵)”,等等。这些散布在全文各个自然段的相同或相近的押韵,也为整篇文章音韵美的生发起到了奇妙的作用。
五、整散结合,偶有“整句”精妙点缀
本文以散句为主,读来有如话家常娓娓道来的真切自然之感,充分体现了朱自清散文“真挚清幽”的特色,使全文文脉贯通,诵读节奏始终和缓优美舒展。而“对偶、排比”等整句又适时点缀其间,如对偶句“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文末引用的《采莲赋》、《西洲曲》里的“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等两两对称的句子。又如排比句“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偶有的整句,又给全文的节奏律动增添了一些特别的美感。
六、古诗词句的引用
与本文“夏荷”有关的“夏始春余”之荷和“南塘秋荷”的《采莲赋》、《西洲曲》等古诗词句的引用,也为本文增添了很多音韵上的美感。
朱自清先生以他诗人兼散文家的情怀,挥洒着细腻而动情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幅美不胜收的自然图景,营造了一幅幅打动人心的优美意境。而他信手拈来,看似随意自然而又精妙无比的遣词造句,音韵上的自觉注意和运用,又给读者带来了许多阅读欣赏和有声诵读的快乐,《春》、《匆匆》、《荷塘月色》,一篇篇读下来,真是“平平仄仄蕴起伏,声声韵韵总关情”。
一、轻声词语的大量使用
1.语末语气助词“吧”、“了”、“的”、“着”和语末结构助词“的”的独特运用。如“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的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翁蓊郁郁的”,“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等等。
2.一些含有轻声音节的双音节词语的运用。如“月亮”、“什么”、“样子”、“热闹”、“白天”、“上面”、“叶子”、“星星”,等等。
这些轻柔的语气、结构类助词和含轻声音节的词语遍布全文,它们的独特使用,使得全文读来颇有一种轻音乐的舒缓柔和优美,吟诵间,淡淡的荷香,淡淡的月色,淡淡的喜悦与忧愁,便在这轻轻柔柔的声韵中弥漫开来。
二、“AA”、“AABB”“ABB”式叠音词的恰当使用
1.“AA”式。如“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月亮渐渐地升高了”,“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清雾浮起在荷塘里”,“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轻轻的地推门进去”,等等。
2.“AABB”式。如“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等等。
3.“ABB”式。如“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等等。
以上这些各式叠音词的使用,既加强了文意,或生动地描绘了景物的情状,或恰切地抒发的作者内心的情怀,又生成了和谐优美的音韵感,使文气和缓舒展,读来朗朗上口,使人沉醉。
三、双声叠韵词的运用
1.双声词的运用。如“有袅娜地开着的”,“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妻已睡熟好久了”,“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等等。
2.叠韵词的运用。如“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爱群居,也爱独处”,“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着些白花”,“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等等。
这些双声叠韵词的运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婉转和谐的音韵美,仔细读来,也颇为有滋有味,情趣盎然。
四、不经意的押韵
如第一段中的“宁静、乘凉、荷塘(ing、ang韵相近)”,第二段中的“小煤屑路、更加寂寞、长着许多树(u韵)”,第三段中的“平常的自己、另一世界里(i韵)”、“爱群居、也爱独处(ü、u韵相近)”,第四段中的“亭亭的舞女的裙、刚出浴的美人、凝碧的波痕(un、en韵相近)”,第五段中的“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在牛乳中洗过一样、轻纱的梦(ang、eng韵相近)”、“和谐的旋律、奏着的名曲(ü韵)”,第六段中的“都是树、重重围住、一团烟雾、辨得出(u韵)”、“媛女、心许(ü韵)”、“徐回、羽杯(ei韵)”,第八段中的“南塘秋、过人头(ou韵)”,第九段中的“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ou韵)”,等等。这些散布在全文各个自然段的相同或相近的押韵,也为整篇文章音韵美的生发起到了奇妙的作用。
五、整散结合,偶有“整句”精妙点缀
本文以散句为主,读来有如话家常娓娓道来的真切自然之感,充分体现了朱自清散文“真挚清幽”的特色,使全文文脉贯通,诵读节奏始终和缓优美舒展。而“对偶、排比”等整句又适时点缀其间,如对偶句“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文末引用的《采莲赋》、《西洲曲》里的“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等两两对称的句子。又如排比句“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偶有的整句,又给全文的节奏律动增添了一些特别的美感。
六、古诗词句的引用
与本文“夏荷”有关的“夏始春余”之荷和“南塘秋荷”的《采莲赋》、《西洲曲》等古诗词句的引用,也为本文增添了很多音韵上的美感。
朱自清先生以他诗人兼散文家的情怀,挥洒着细腻而动情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幅美不胜收的自然图景,营造了一幅幅打动人心的优美意境。而他信手拈来,看似随意自然而又精妙无比的遣词造句,音韵上的自觉注意和运用,又给读者带来了许多阅读欣赏和有声诵读的快乐,《春》、《匆匆》、《荷塘月色》,一篇篇读下来,真是“平平仄仄蕴起伏,声声韵韵总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