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引领自己不断成长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guo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教学活动应该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自己在备课的时候却缺少了对学生思维的分析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分析,上课时留给学生独立思考、概括归纳的时间太少,自己在课堂教学时唯恐教学内容讲不完、讲不明白,自己占据的时间、空间都太多,所以这学期自己在备课、上课上做一些改变。
  一、分析教材全面把握教材
  《课标》提出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把每堂课教学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分数大小比较、通分》是五年级分数加减法的知识,备课时除了研读教参分析教学重难点,还对于教学内容的“生长点”、“延伸点”做了分析。“生长点”:1.分数的基本是通分知识的基础。2.公倍数知识是找两个分数公分母的基础3.《分数大小的比较》在四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过相关知识,是利用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知识来进行比较分数的大小,而这节课是运用通分的知识来比较分数的大小,是分数比较大小的一种新的方法。4.学生已经会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
  “延伸点”:1.通分为后面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做准备2.分数大小的比较学生可以运用所学习的方法进行灵活运用,例如:分母相同、分子相同可直接比较;分子分母不同时运用通分、化成小数的方法进行比较。通过备课分析教材寻找本节课知识的“生长点”、“延伸点”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了一个框架式的了解,能够帮助自己更全面的把握教材内容。
  二、把课堂空间还给孩子
  《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这节课是分数乘法的知识,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两个信息窗,已经理解了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數的意义,掌握了计算的方法,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能够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所以本节课的解决问题探究新知环节放手让学生来分析探究,学生解决问题画线段图来理解数量关系使学生有了感悟和理解的过程,数形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地理解数量关系,学生通过画图、展示交流,展示了学生的思维,理解了数量关系,学生的展示讲解既能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米)生:分数除法没有学习,我们学习过倒数,所以写成×3,算出结果来再写成倒数,就变成米。学生板演,学生讲解计算方法。学生讲解展示是一个展示学生思维过程的一个平台和载体,通过学生讲解展示能够引起其他学生的共鸣,因为学生的计算方法是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用学生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进行转换计算,学生的展示还有很多优势,那就是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听讲的专注度会很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得到锻炼,敢于展示自我。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学生获得知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教学中从学生实际需要来考虑,放开手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探究,创造出一个愉快、民主的教学空间,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动手实践发展学生思维
  课标指出学生应用知识并逐渐形成技能,离不开自己的实践。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课堂上小学生对于身临其境的事物很感兴趣,会留有很深的印象,因此在数学授课过程中让学生动手、观察、比较等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授课《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时,提出问题:长方体有几个面?长方体有几条棱?长方体有几个顶点?我让学生小组合作通关观察、触摸学具来完成长方体特征的授课内容,学生通过动手感触、观察把抽象的立体图形特征很快的探究出来,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也很高,紧接着再提出问题:6个面有什么特征?12条棱有什么特征?课堂上学生通过学具实际的感知了面的大小和特征,通过观察、测量等方法得出了棱的特征,通过实践学生得出的探索结论学生印象深刻,让学生在实践中实践,在实践中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其他文献
古诗表达技巧是常考的题型,但学生在考试中的回答往往不尽如人意。表现在:认不出表现手法,分析不到位。因此,深入进行古诗表达技巧辨识的训练,就显得很有必要。  一、对表达技巧进行分类研究  学生有必要对表达技巧进行分类研究,各类复习书,对古诗表达技巧都进行了列表分析,但基本大同小异,很少有对表达技巧从目的和效果方面进行分类研究的。其实,学生认不出表达技巧,往往和对表达技巧的分类研究不够有关。那些看起来
期刊
做为初中语文教师,要真正实现“向45分钟要质量”,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刻苦钻研课标、仔细解读教材、认真撰写教学设计、精心组织课堂固然必不可少,但有效的课堂提问也很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那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怎样才能切实做到提问的有效性呢?笔者根据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和参加的教科研活动的经验体会,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初中语文课堂提问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问答法是初中语文
期刊
“享学”,是指“享受学习的乐趣”。如何引导学生去享受学习的乐趣,对学习感兴趣,从而学好语文,是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教师讲得再精彩,课堂教学再精彩,但是如果学生的表现不精彩,教育还是失败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学的改革,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早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语文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模式,搞好乐中施教和趣味教学,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爱
期刊
作文,是高考衡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而又全面的途径。高考作文时,考生审题立意,大都相差无几,而最终用文字表达出的文章却有天壤之别。究其原因,除了考生对作文评判基础等级的把握各有差异,更主要的是考生对作文评判的发展等级是否有效地运用了。  从教20多年,在已有教学实践中,就作文的发展等级而论,很少有学生能把“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全面有效地运用,但抓住其中某一方面来发挥,学生就轻松多了,而且
期刊
普通话教学和其他语言教学一样是一种技能训练。普通话教师或语文教师大多重视传统的音节分析,对语言韵律关注较少。正如邵宜先生所说,“现代汉语语音教学最薄弱的环节是韵律”。韵律是指音节或比音节大的语音单位中的声音的高低、轻重、长短、快慢、停连等语言特征。汉语韵律的构成要素有停连、节奏、重音、声调、语调和基调等。汉语是声调语言,韵律特征十分丰富。汉语的韵律主要体现在语流中。韵律是关系到能否说好普通话的关键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学生相较于城里学生而言,他们生活中可感知的新鲜事物稀少,可供阅读的书籍匮乏,相信每一个在农村从事过教育工作的人都会有更多的体会。一般的作文训练方法,运用在农村学生身上,必然要碰壁的。探询提高农村学生作文水平的训练方法,我在教学实践中,有创造性地开展作文教学,努力探询提高农村学生作文水平的训练方法。  一、注重积累,通过多种渠道丰富作文内容  (一)通过写日
期刊
多媒体是信息时代的标志,它和“信息高速公路”一起,改变着当今的世界。所以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已成为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必备因素。然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既有促进教学的一面,也有不利于教学的一面。这就需要教师选择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法。  一、语文课堂运用多媒体的便利  1.恰当运用多媒体,直观形象,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要靠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去引导、启动和发展起来
期刊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各种新的理念、方法成为教师的追求。在追逐的过程中很多人觉得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甚至有人感叹“语文教学像雾、像雨、又像风。”面对种种困惑和疑问,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伴随对新课标的深入解读,又有幸聆听了李文广老师的课,给我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感受: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语文书的简简单单的课堂,这就是我心目中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少了一份华丽,多了一份朴实;减了一份陌生,增了一
期刊
习惯在人一生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因此,要抓住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促使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为幼儿的成长打好坚实的基础。  那么,在当前的幼儿园教育中如何有效开展养成教育呢? 本人通过从事幼教多年,總结了以下养成教育培养的策略和方法。  一、开展活动,推进习惯养成  1、通过课堂模拟,推进习惯
期刊
一、价值观的概念  现代价值观的定义是:价值观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通过生活实践对自我、他人和社会所产生的意义和自觉认识。现代价值观把对人生目的的认识、对社会的态度和对生活道路的选择作为核心,为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思想基础。但是从历史环境来看,价值观会受到社会背景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社会生产力状况和社会制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另外,一个人的价值观对社会产生不同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