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戏曲舞蹈《山·水·袖》紧扣了一个“桂”字的主题,它诞生于桂林,是桂剧的一种。而桂剧诞生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两者相互成就,桂林山水滋润出了桂剧之美。编导以一句唐朝韩愈“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诗句,将桂剧中的水袖和桂林山水我中有你、不分彼此的意象串联成一首优美的山水与丽人的舞蹈诗,表现了桂剧与桂林山水天人合一的意境,创作出了一种极具现代审美的舞蹈语言。
关键词:戏曲舞蹈;水袖;古典舞;诗意
一、中国山水意境与桂剧水袖的融合
传统的水袖舞和古人的“襟袖宽博,彬彬下垂”的思想是密切相关的,最初是袖舞。经过各个朝代的发展演变,水袖随着戏曲艺术的蓬勃发展开始出现在了戏曲表演中,开始形成了个性化的水袖表演方式。当前的古典舞艺术在吸收、借鉴传统袖舞和戏曲水袖动作技巧与舞姿形态的同时,对其进行了技巧化的处理,并不断提高技巧难度,增强了表演空间中的张力,由此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技巧审美体验。在《山·水·袖》中有着大量的水袖表演的场面,而且其动作技巧变幻瑰丽,或者是直甩出去,或是拨动而舞,将两条长长袖子舞动的随心应手、活灵活现,让观众被舞者高超的水袖舞蹈的技巧所折服。
除了技巧性的审美体验外,水袖表演还能够给观众提供强烈的意蕴审美感受。《山·水·袖》就将水袖动作和桂林山水中的意境相结合,让观众在舞蹈动作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山水意境的魅力。我国古典舞的身韵思想讲究“形、神、劲、律”四项标准,其中的“神”也即是要求舞者遵循“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的原则,有意识地控制和调配各种动作技巧和舞姿形态,在动作技巧、舞姿形态表演之中呈现出一定的神采、气质和風韵,由此为观众带来思想、精神、文化、情感方面的体悟,呈现出“言有尽而意无穷”或者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感。这也和我国传统书画、诗歌艺术家所提倡的“以形写神”、“悟对通神”、“迁想秒得”的艺术创作理念是一致的。《山·水·袖》中的水袖表演就是遵循着“以神领形,形神兼备”的原则,在表演过程中展现着舞者的思想和情感,并产生强烈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感受,让观众被其产生的意蕴而吸引并沉溺其中。
二、唐诗与桂剧唱腔的时空对话
桂剧是广西主要的地方剧种,距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不但是广西的四大剧种之一,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桂剧的表演十分细腻,选题又贴近生活,作品借助面部表情和身段姿态传情,注重以细腻而富于生活气息的表演手法塑造人物。可以说深受广西人民的喜爱。它不但是广西历史发展的见证者,也是历史上广西人民生活文化的具体表现。最早的桂剧是由祁剧演变而来的,大约在明代中叶时期形成,明末清初昆腔传播到到广西之后,还引入了高腔和弋阳腔,这几种声腔相互融合后形成了声调优美、抑扬有致的桂剧唱腔。
桂剧的唱腔主要是以弹腔为主,高腔、昆腔和吹腔作为辅助腔调。其唱法可谓是转折圆而不方、起叠浑而不显,音调平而不高,节奏和而不急,字句都很容易分辨出来。尤其是昆腔,它的曲调细腻柔和,讲究一唱三叹,抒情性极强。同时昆腔适合华丽深奥、文化内涵高的唱词,听起来委婉动人。桂剧的道白吐字清楚,念起来干脆利落、节奏分明,但整体风格又十分婉转细腻。再加上舞蹈动作的灵活多变和舞者的优美身段,更是让桂剧柔而不刚、浑而不浊、灵而不滞,极具有艺术欣赏的价值。
《山·水·袖中》提到了唐代诗人韩愈的《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甘。远胜登仙去,飞鸾不假骖。”
这是一首友人间的送别诗,如果用桂剧传统唱腔来演绎的话,听起来则是发音平和,婉转悠远。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桂剧唱腔不但唱出了桂林的山水之美,还唱出了桂林令人向往的风土人情,更是将诗中作者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展现的淋漓尽致。并且《山·水·袖》中还展现了桂剧具有地方特色鲜明的表演形式,将手、身、眼、步的协调统一进行了完美展现。尤其是手腕功夫,更是做到了“以柔克刚”。
三、戏曲身段的运用与中国古典舞的融合
中国的古典舞历史悠久,距今已经传承了千年,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了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的舞蹈种类。最早的古典舞其实就起源于戏曲舞蹈,主要继承的是戏曲中的程式身段,经过几代舞蹈家们的改良和创作,就形成了现代的古典舞。在中国古典舞的表演中,舞蹈者通过展现自身优美的舞蹈动作,来表达极为强大的艺术渲染力,向观众展示舞蹈作品的意境美,让其为之深深着迷。
而戏曲身段本身就具有独特的风韵、神韵和意韵,演员通过对戏曲身段中手、眼、身、法、步的展现,来表现作品中人物的形神和情感,从而塑造吃一个栩栩如生的任务形象。可以说,戏曲身段在中古典舞的创造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二者的融合也是十分紧密。舞者加强对身段的练习,是能够帮助古典舞的创作,并提升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的。
(一)以意领气,意气结合。
在舞蹈作品的创造过程中,十分注重作品的“意境”和“意态”,需要从舞者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及道具置景等细节处传递出作品的情况。在古典舞中,能够通过与戏曲身段的结合,通过与动作的内外合一,将意动的形态与心、意、气等内在情感想连接,从而展现出戏曲身段自身的独特韵味。
在《山·水·袖》中,就通过戏曲身段和古典舞的结合,将内心的“意、气”反映在了外在的舞蹈动作上,让戏曲身段更能表达人物的思想和情感,也将人物的表现展示的更加丰满、动人。
(二)以律显韵
戏曲身段严格地来讲是一种非常讲究规范的表演形式,对动作的规矩、大小、幅度、速度、姿态和对音乐节奏的把握等都有一定的规律,因为它讲究的是一种圆融之美。而这些都是能帮助舞者在舞蹈作品中帮助塑造角色、表达情感的。在《山·水·袖》中也是十分重视“韵律”之美的,整个舞蹈动作都是慢而不断、断却相连,整个作品中的动作都是动静结合,形成了流水之势,让整个舞蹈更具有生命力。 四、诗意与远方
中国文化曾有“诗性文化”的比喻,不但是因为诗歌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部分,而且诗歌的精神也对中国艺术的精神有着极其深厚的作用影响,并且对其他艺术也意义重大。比如在舞蹈之中,舞者们“以诗为镜”,尤其是中国古典舞。中国古典舞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孕育下创造出来的审美艺术,它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可以说是一脉相承。在一些中国古典舞的艺术作品中,向往诗情画意仿佛已经成为了常态。
中国古典舞的舞姿、韵律等都蕴含着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特征,作品意境中的“诗性”审美特征,仿佛能将观众带入一种不同的艺术境界。假如我们从舞蹈的本质出发,不难发现诗性因素在舞蹈中属于“里”,而其动作、配乐、舞美等因素属于“表”。在这里无论是动作构成的画面表现,还是舞蹈动作构成中不可缺少的音乐旋律,都是属于舞蹈艺术的形式结构的外在形态,而诗性的特征,则主要指舞蹈的内在意蕴,或者说是内在意境,这种意蕴或意境是对舞蹈形式的蕴含和机构深层意义的深入感受。很多观众用到“诗情画意”、“笔墨虽尽意却无穷”等来形容观其之感受,而观众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感受,正体现了中国古典舞追求的高艺术境界。
从古至今,诗歌和舞蹈都是相辅相助的,它们用各自的艺术形式来表达丰富的情感。尤其是诗歌和古典舞的结合,能够丰富古典舞的内涵,让其底蕴更加丰富多彩,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推动中国古典舞的发展。欧阳予倩曾经说过“舞蹈当中应该有诗的境界舞蹈艺术离不开诗,它和诗是相依为命的”。在诗的作用下,是能够帮助舞蹈将情感抒发到极致的,使其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在《山·水·袖》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的舞蹈情韵之间的诗情画意。女性舞者的身体曲线的婀娜多姿,举手投足间柔情娇媚,似山、如梦、若水…。一呼一吸,张弛有度,灵动清新,是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是对在天地间书写诗意生活的向往。在舞蹈动作之间,我们看到了秀丽的桂林山水,舞容盡情尽兴,乐而忘返。曲曲歌声与舞蹈相伴,渲染出了浓厚的诗意,放佛勾勒出诗、乐、舞共融互化的艺术境界。中国古典舞透露出的不仅仅是一种诗的美好意境,更是一种深厚的文化境界。舞与诗相依相伴,互通互化,不得不让观众倾倒在诗、乐、舞的别样艺术之中,享受带有浓郁文化的诗性意境,并在其中向往美好的远方。
参考文献:
[1]徐师燕,《中国古典舞水袖的特征及审美意蕴之初探》[J],《黄河之声》,2015(4)
[2]孟妍,《水袖在中国古典舞中的运用与衬托》[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3(7)
[3]蔡雪芬.浅谈古典舞身韵与戏曲身段 [J]. 大众文艺,2016,(8):177.
[4]董南诗.浅论中国古典舞舞姿形态对戏曲身段的继承[J].俪人教师,2015,(13):174.
作者简介:
李理(1983年8月25日)女,侗族,广西柳州,本科,广西壮族自治区戏剧院 二级编导,研究方向:舞蹈编导。
关键词:戏曲舞蹈;水袖;古典舞;诗意
一、中国山水意境与桂剧水袖的融合
传统的水袖舞和古人的“襟袖宽博,彬彬下垂”的思想是密切相关的,最初是袖舞。经过各个朝代的发展演变,水袖随着戏曲艺术的蓬勃发展开始出现在了戏曲表演中,开始形成了个性化的水袖表演方式。当前的古典舞艺术在吸收、借鉴传统袖舞和戏曲水袖动作技巧与舞姿形态的同时,对其进行了技巧化的处理,并不断提高技巧难度,增强了表演空间中的张力,由此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技巧审美体验。在《山·水·袖》中有着大量的水袖表演的场面,而且其动作技巧变幻瑰丽,或者是直甩出去,或是拨动而舞,将两条长长袖子舞动的随心应手、活灵活现,让观众被舞者高超的水袖舞蹈的技巧所折服。
除了技巧性的审美体验外,水袖表演还能够给观众提供强烈的意蕴审美感受。《山·水·袖》就将水袖动作和桂林山水中的意境相结合,让观众在舞蹈动作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山水意境的魅力。我国古典舞的身韵思想讲究“形、神、劲、律”四项标准,其中的“神”也即是要求舞者遵循“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的原则,有意识地控制和调配各种动作技巧和舞姿形态,在动作技巧、舞姿形态表演之中呈现出一定的神采、气质和風韵,由此为观众带来思想、精神、文化、情感方面的体悟,呈现出“言有尽而意无穷”或者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感。这也和我国传统书画、诗歌艺术家所提倡的“以形写神”、“悟对通神”、“迁想秒得”的艺术创作理念是一致的。《山·水·袖》中的水袖表演就是遵循着“以神领形,形神兼备”的原则,在表演过程中展现着舞者的思想和情感,并产生强烈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感受,让观众被其产生的意蕴而吸引并沉溺其中。
二、唐诗与桂剧唱腔的时空对话
桂剧是广西主要的地方剧种,距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不但是广西的四大剧种之一,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桂剧的表演十分细腻,选题又贴近生活,作品借助面部表情和身段姿态传情,注重以细腻而富于生活气息的表演手法塑造人物。可以说深受广西人民的喜爱。它不但是广西历史发展的见证者,也是历史上广西人民生活文化的具体表现。最早的桂剧是由祁剧演变而来的,大约在明代中叶时期形成,明末清初昆腔传播到到广西之后,还引入了高腔和弋阳腔,这几种声腔相互融合后形成了声调优美、抑扬有致的桂剧唱腔。
桂剧的唱腔主要是以弹腔为主,高腔、昆腔和吹腔作为辅助腔调。其唱法可谓是转折圆而不方、起叠浑而不显,音调平而不高,节奏和而不急,字句都很容易分辨出来。尤其是昆腔,它的曲调细腻柔和,讲究一唱三叹,抒情性极强。同时昆腔适合华丽深奥、文化内涵高的唱词,听起来委婉动人。桂剧的道白吐字清楚,念起来干脆利落、节奏分明,但整体风格又十分婉转细腻。再加上舞蹈动作的灵活多变和舞者的优美身段,更是让桂剧柔而不刚、浑而不浊、灵而不滞,极具有艺术欣赏的价值。
《山·水·袖中》提到了唐代诗人韩愈的《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甘。远胜登仙去,飞鸾不假骖。”
这是一首友人间的送别诗,如果用桂剧传统唱腔来演绎的话,听起来则是发音平和,婉转悠远。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桂剧唱腔不但唱出了桂林的山水之美,还唱出了桂林令人向往的风土人情,更是将诗中作者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展现的淋漓尽致。并且《山·水·袖》中还展现了桂剧具有地方特色鲜明的表演形式,将手、身、眼、步的协调统一进行了完美展现。尤其是手腕功夫,更是做到了“以柔克刚”。
三、戏曲身段的运用与中国古典舞的融合
中国的古典舞历史悠久,距今已经传承了千年,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了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的舞蹈种类。最早的古典舞其实就起源于戏曲舞蹈,主要继承的是戏曲中的程式身段,经过几代舞蹈家们的改良和创作,就形成了现代的古典舞。在中国古典舞的表演中,舞蹈者通过展现自身优美的舞蹈动作,来表达极为强大的艺术渲染力,向观众展示舞蹈作品的意境美,让其为之深深着迷。
而戏曲身段本身就具有独特的风韵、神韵和意韵,演员通过对戏曲身段中手、眼、身、法、步的展现,来表现作品中人物的形神和情感,从而塑造吃一个栩栩如生的任务形象。可以说,戏曲身段在中古典舞的创造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二者的融合也是十分紧密。舞者加强对身段的练习,是能够帮助古典舞的创作,并提升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的。
(一)以意领气,意气结合。
在舞蹈作品的创造过程中,十分注重作品的“意境”和“意态”,需要从舞者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及道具置景等细节处传递出作品的情况。在古典舞中,能够通过与戏曲身段的结合,通过与动作的内外合一,将意动的形态与心、意、气等内在情感想连接,从而展现出戏曲身段自身的独特韵味。
在《山·水·袖》中,就通过戏曲身段和古典舞的结合,将内心的“意、气”反映在了外在的舞蹈动作上,让戏曲身段更能表达人物的思想和情感,也将人物的表现展示的更加丰满、动人。
(二)以律显韵
戏曲身段严格地来讲是一种非常讲究规范的表演形式,对动作的规矩、大小、幅度、速度、姿态和对音乐节奏的把握等都有一定的规律,因为它讲究的是一种圆融之美。而这些都是能帮助舞者在舞蹈作品中帮助塑造角色、表达情感的。在《山·水·袖》中也是十分重视“韵律”之美的,整个舞蹈动作都是慢而不断、断却相连,整个作品中的动作都是动静结合,形成了流水之势,让整个舞蹈更具有生命力。 四、诗意与远方
中国文化曾有“诗性文化”的比喻,不但是因为诗歌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部分,而且诗歌的精神也对中国艺术的精神有着极其深厚的作用影响,并且对其他艺术也意义重大。比如在舞蹈之中,舞者们“以诗为镜”,尤其是中国古典舞。中国古典舞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孕育下创造出来的审美艺术,它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可以说是一脉相承。在一些中国古典舞的艺术作品中,向往诗情画意仿佛已经成为了常态。
中国古典舞的舞姿、韵律等都蕴含着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特征,作品意境中的“诗性”审美特征,仿佛能将观众带入一种不同的艺术境界。假如我们从舞蹈的本质出发,不难发现诗性因素在舞蹈中属于“里”,而其动作、配乐、舞美等因素属于“表”。在这里无论是动作构成的画面表现,还是舞蹈动作构成中不可缺少的音乐旋律,都是属于舞蹈艺术的形式结构的外在形态,而诗性的特征,则主要指舞蹈的内在意蕴,或者说是内在意境,这种意蕴或意境是对舞蹈形式的蕴含和机构深层意义的深入感受。很多观众用到“诗情画意”、“笔墨虽尽意却无穷”等来形容观其之感受,而观众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感受,正体现了中国古典舞追求的高艺术境界。
从古至今,诗歌和舞蹈都是相辅相助的,它们用各自的艺术形式来表达丰富的情感。尤其是诗歌和古典舞的结合,能够丰富古典舞的内涵,让其底蕴更加丰富多彩,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推动中国古典舞的发展。欧阳予倩曾经说过“舞蹈当中应该有诗的境界舞蹈艺术离不开诗,它和诗是相依为命的”。在诗的作用下,是能够帮助舞蹈将情感抒发到极致的,使其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在《山·水·袖》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的舞蹈情韵之间的诗情画意。女性舞者的身体曲线的婀娜多姿,举手投足间柔情娇媚,似山、如梦、若水…。一呼一吸,张弛有度,灵动清新,是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是对在天地间书写诗意生活的向往。在舞蹈动作之间,我们看到了秀丽的桂林山水,舞容盡情尽兴,乐而忘返。曲曲歌声与舞蹈相伴,渲染出了浓厚的诗意,放佛勾勒出诗、乐、舞共融互化的艺术境界。中国古典舞透露出的不仅仅是一种诗的美好意境,更是一种深厚的文化境界。舞与诗相依相伴,互通互化,不得不让观众倾倒在诗、乐、舞的别样艺术之中,享受带有浓郁文化的诗性意境,并在其中向往美好的远方。
参考文献:
[1]徐师燕,《中国古典舞水袖的特征及审美意蕴之初探》[J],《黄河之声》,2015(4)
[2]孟妍,《水袖在中国古典舞中的运用与衬托》[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3(7)
[3]蔡雪芬.浅谈古典舞身韵与戏曲身段 [J]. 大众文艺,2016,(8):177.
[4]董南诗.浅论中国古典舞舞姿形态对戏曲身段的继承[J].俪人教师,2015,(13):174.
作者简介:
李理(1983年8月25日)女,侗族,广西柳州,本科,广西壮族自治区戏剧院 二级编导,研究方向:舞蹈编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