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为什么推荐这本书
由以色列杰出的年轻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撰写的《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以史学家的积淀、哲学家的思维、科学家的理性,总览了人类从10万年前看似不起眼的动物到世界主宰的波澜壮阔发展史。
人类为什么能在万物竞争中脱颖而出?不只是因为有聪明的大脑和灵巧的双手,能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更重要的是人类在前进的过程中不断思索、不断创新。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到科技革命,现在几乎到了人能造人的程度。今日人类享有的财富在过去只可能出现在童话里,科技给人类带来了无限的力量,不仅改变了社会秩序,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和理念。
然而,为什么人类建立的帝国一个个兴旺又衰亡?为什么资本、宗教和科学能成为当今人类的主要信条?在今天这个发达的社会中,人类是否过得幸福快乐呢?人类幸福与科技进步是否成正相关?人类真的了解自己吗?
地球是生命的共同体,是万物的家园。公元1700年全球约有7亿人口,到如今已足足达到70亿,而当初与人类共同生存的黑猩猩却只剩下25万只,犬类也不过4亿只。尽管人类成了地球的霸主,但缺少万物的陪伴,将来也只能成为孤家寡人。人类可以坐拥各种新材料、新能源,推迟资源匮乏的末日到来的那天,但是,以恶化生态环境、摧毁自然栖息地为代价的发展模式,注定会使许多生物走向灭亡,从而殃及人类自身。
人类(智人)已有7万年的历史,这历史还会有多久?未来的历史如何续写?克隆、转基因、仿生、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几乎都达到了当今科技的巅峰,但科技是双刃剑,值得警惕的是,人类不要自己糟蹋自己,更不要自己毁灭自己!
面对潜伏的危机,智慧的人类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审视国家、社会和家庭,审视现有的伦理和道德,理清影响人类发展的重大脉络,思考人类社会发展的去向。
全书讲今论古,旁征博引,见微知著,高瞻远瞩,理念新颖,气势恢宏,将历史、宗教、法律、科学、人文、经济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以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启迪,是一部发人深省的人类简史。
编辑有话说
在一个工作日的下午,我们如约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见到了正在伏案工作的刘嘉麒院士。
作為地质工作者,常年的东奔西走自然是常态,这次能恰好在刘院士刚刚到达北京的第二天约到采访,实在是来之不易。一进到刘院士的办公室就被迎面而来的一整面书架震惊了,不大的办公室整整一面墙的书籍,从古到今或薄或厚的书整齐地码放在书架上,阳光从窗外照射进来,光芒洒进来,让人一下子就被书的温暖包围住了,我们的采访也在这书的海洋中开始了。
我来推荐书?现在还有多少人看书啊?
一听到我们这个荐书栏目,刘院士就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读书的核心是‘读’,人能不能养成读书的习惯是一种修养、一种素质,如果要和发达国家来比较,我国的读书风气非常差。从社会的发展来讲,应该提倡鼓励人们多读书,如果去国外,无论是欧洲、以色列还是俄罗斯,在地铁上能发现很多人都在看书,但是在我国,大家都在玩手机。”
“年初我去了以色列,感觉以色列是我到过的国家里面读书人最多的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几乎没有文盲。要知道以色列只有600多万人,但是却诞生了很多大人物。平均每个以色列人一年要读十几本书,而中国人每年平均每人仅仅读0.7本书,这其中还有不少人是完全不读书的!”
“有报道说,韩国每年的人均阅读量是7本书,而日本是40本,再对比一下中国的0.7本,差距一下就显示出来了。中国的图书馆也很少,中国目前平均46万人1个图书馆,但是匈牙利平均500人就有1个图书馆,所以这根本没有办法比较。”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欲望流淌在每一个地方,无论是电视里的选秀明星,还是直播间的知名网红,人人都渴望一夜暴富、一朝成名,“浮躁”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代名词,而读书这件不那么赚钱的事情,自然越来越受到冷落。
说起中国的读书风气,刘院士更加语重心长,“最重要的是要形成读书的风气,如今的中国太喧嚣,而读书则是一件踏踏实实的事情,读书是最高尚的享受。社会没有形成读书的风气,只是让我来推荐一两本书,其实也没有什么用,没有人关注,更没有人来读。”
我一般爱看什么书?
“简史是我第一类要看的书,一直以来我都觉得简史能写好很难,没有一定阅历的人是写不了简史的,但是这种书一旦写成功的话可读性就会比较高。我第二类要看的书是传记类,特别是大人物的传记,毛泽东、田中角荣、拿破仑这些有着超人作为的人一定有着不一样的心境,阅读他们的传记往往能受到很多启发。第三类就是消遣类的书了,小说会是我平时休闲时的选择。”
“这次推荐《人类简史》这本书,作者是一位以色列的作家,人从哪里来,将来会走到何处,一般人不会去想这些事情,但是作为整个人类来说这是需要考虑的。”
简短的采访,让人从刘院士的话语中能够感受到一位学者对于现今社会读书风气的担忧,感受到中国知识分子肩上的忧思。所以,就从刘院士推荐的这本书开始看起来吧,给自己定一个目标,让阅读成为一件有趣、有意思、让人享受的事情!
荐书人简介
刘嘉麒,曾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现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吉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南开大学等院校兼职教授;国际单成因火山作用委员会领导成员,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INQUA)地层委员会表决委员等职。他在火山学、第四纪地质环境学等方面做了大量系统性创新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和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和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国家海洋局科技进步特等奖,以及首届侯德封奖等奖项,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荐书人私房书单
·斯蒂芬·霍金.《时间简史》,1988年,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詹姆斯·格雷克.《信息简史》,2013年,人民邮电出版社
·比尔·布莱森.《万物简史》,2003年,接力出版社
·查理德·福提.《地球简史》,2010年,中央编译出版社
·尼尔·麦格雷戈.《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2016年,新星出版社
由以色列杰出的年轻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撰写的《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以史学家的积淀、哲学家的思维、科学家的理性,总览了人类从10万年前看似不起眼的动物到世界主宰的波澜壮阔发展史。
人类为什么能在万物竞争中脱颖而出?不只是因为有聪明的大脑和灵巧的双手,能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更重要的是人类在前进的过程中不断思索、不断创新。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到科技革命,现在几乎到了人能造人的程度。今日人类享有的财富在过去只可能出现在童话里,科技给人类带来了无限的力量,不仅改变了社会秩序,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和理念。
然而,为什么人类建立的帝国一个个兴旺又衰亡?为什么资本、宗教和科学能成为当今人类的主要信条?在今天这个发达的社会中,人类是否过得幸福快乐呢?人类幸福与科技进步是否成正相关?人类真的了解自己吗?
地球是生命的共同体,是万物的家园。公元1700年全球约有7亿人口,到如今已足足达到70亿,而当初与人类共同生存的黑猩猩却只剩下25万只,犬类也不过4亿只。尽管人类成了地球的霸主,但缺少万物的陪伴,将来也只能成为孤家寡人。人类可以坐拥各种新材料、新能源,推迟资源匮乏的末日到来的那天,但是,以恶化生态环境、摧毁自然栖息地为代价的发展模式,注定会使许多生物走向灭亡,从而殃及人类自身。
人类(智人)已有7万年的历史,这历史还会有多久?未来的历史如何续写?克隆、转基因、仿生、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几乎都达到了当今科技的巅峰,但科技是双刃剑,值得警惕的是,人类不要自己糟蹋自己,更不要自己毁灭自己!
面对潜伏的危机,智慧的人类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审视国家、社会和家庭,审视现有的伦理和道德,理清影响人类发展的重大脉络,思考人类社会发展的去向。
全书讲今论古,旁征博引,见微知著,高瞻远瞩,理念新颖,气势恢宏,将历史、宗教、法律、科学、人文、经济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以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启迪,是一部发人深省的人类简史。
编辑有话说
在一个工作日的下午,我们如约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见到了正在伏案工作的刘嘉麒院士。
作為地质工作者,常年的东奔西走自然是常态,这次能恰好在刘院士刚刚到达北京的第二天约到采访,实在是来之不易。一进到刘院士的办公室就被迎面而来的一整面书架震惊了,不大的办公室整整一面墙的书籍,从古到今或薄或厚的书整齐地码放在书架上,阳光从窗外照射进来,光芒洒进来,让人一下子就被书的温暖包围住了,我们的采访也在这书的海洋中开始了。
我来推荐书?现在还有多少人看书啊?
一听到我们这个荐书栏目,刘院士就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读书的核心是‘读’,人能不能养成读书的习惯是一种修养、一种素质,如果要和发达国家来比较,我国的读书风气非常差。从社会的发展来讲,应该提倡鼓励人们多读书,如果去国外,无论是欧洲、以色列还是俄罗斯,在地铁上能发现很多人都在看书,但是在我国,大家都在玩手机。”
“年初我去了以色列,感觉以色列是我到过的国家里面读书人最多的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几乎没有文盲。要知道以色列只有600多万人,但是却诞生了很多大人物。平均每个以色列人一年要读十几本书,而中国人每年平均每人仅仅读0.7本书,这其中还有不少人是完全不读书的!”
“有报道说,韩国每年的人均阅读量是7本书,而日本是40本,再对比一下中国的0.7本,差距一下就显示出来了。中国的图书馆也很少,中国目前平均46万人1个图书馆,但是匈牙利平均500人就有1个图书馆,所以这根本没有办法比较。”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欲望流淌在每一个地方,无论是电视里的选秀明星,还是直播间的知名网红,人人都渴望一夜暴富、一朝成名,“浮躁”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代名词,而读书这件不那么赚钱的事情,自然越来越受到冷落。
说起中国的读书风气,刘院士更加语重心长,“最重要的是要形成读书的风气,如今的中国太喧嚣,而读书则是一件踏踏实实的事情,读书是最高尚的享受。社会没有形成读书的风气,只是让我来推荐一两本书,其实也没有什么用,没有人关注,更没有人来读。”
我一般爱看什么书?
“简史是我第一类要看的书,一直以来我都觉得简史能写好很难,没有一定阅历的人是写不了简史的,但是这种书一旦写成功的话可读性就会比较高。我第二类要看的书是传记类,特别是大人物的传记,毛泽东、田中角荣、拿破仑这些有着超人作为的人一定有着不一样的心境,阅读他们的传记往往能受到很多启发。第三类就是消遣类的书了,小说会是我平时休闲时的选择。”
“这次推荐《人类简史》这本书,作者是一位以色列的作家,人从哪里来,将来会走到何处,一般人不会去想这些事情,但是作为整个人类来说这是需要考虑的。”
简短的采访,让人从刘院士的话语中能够感受到一位学者对于现今社会读书风气的担忧,感受到中国知识分子肩上的忧思。所以,就从刘院士推荐的这本书开始看起来吧,给自己定一个目标,让阅读成为一件有趣、有意思、让人享受的事情!
荐书人简介
刘嘉麒,曾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现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吉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南开大学等院校兼职教授;国际单成因火山作用委员会领导成员,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INQUA)地层委员会表决委员等职。他在火山学、第四纪地质环境学等方面做了大量系统性创新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和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和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国家海洋局科技进步特等奖,以及首届侯德封奖等奖项,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荐书人私房书单
·斯蒂芬·霍金.《时间简史》,1988年,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詹姆斯·格雷克.《信息简史》,2013年,人民邮电出版社
·比尔·布莱森.《万物简史》,2003年,接力出版社
·查理德·福提.《地球简史》,2010年,中央编译出版社
·尼尔·麦格雷戈.《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2016年,新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