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从“激发学习兴趣、围绕阅读写作、开展语文活动、提高观察能力、培养阅读习惯”等五个方面开展论述,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力图在农村小学语文教育这片天地中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素养;培养
语文素养是一个健全的现代人的必备素养。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有利于终生发展,语文素养是中心,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认为,关键在教师引导,重点在课堂教学。在多年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总结了以下几个策略。
一、结合农村实际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入门的先导,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应该是教好语文的关键。要把课内语文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以农村生活为基础,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以情激趣,培养农村小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人教版第十一册语文第八单元的“日积月累”有十六个成语,这些成语都与本单元的学习主题——艺术有关,分别是形容音乐、美术、文学、建筑等方面的词语,有的词语可以形容多个方面。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艺术是高高在上的,似乎与他们的生活并无多大的关联,如何让他们学好这些成语并会灵活运用呢?在这些成语相邻页有一个成语故事《响遏行云》。上课伊始,笔者让学生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快速读文,自由读文并尽量记下来。接着让学生站在自己的座位上试着讲述这个故事,做个故事新手;再接着让学生上台讲述这个故事,做个讲故事老手;最后让学生再一次上台讲述故事,做个故事大王。本来有点胆怯的学生,在故事新手、故事老手、故事大王这样的头衔的吸引下,很好地完成了讲故事的任务,对《响遏行云》这个故事印象深刻,而且对成语学习也充满了兴趣。由此引入本单元的“日积月累”中的内容,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
二、围绕阅读教学进行习作训练
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早已提出:“虽有佳肴,弗知其味;虽有至道,弗知真善。”无论何种版本的教材,都可以适时渗透读写训练。让学生凭借一篇篇课文的学习,举一反三,不断熟练阅读的技巧,又不断习得作文的技巧。如在学完《一面》这篇课文所在的单元后,学生已经大体知道从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来描写人物,刻画人物的形象。要如何让学生在人物外貌描写上做到匠心独运有别于三年级时就开始的学习外貌描写呢?《一面》就是一篇很好的范文。初读课文后,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了人物的外貌的句子用线划出来。学生总共找到了三处外貌描写的句子,让学生按课文的顺序逐句读一读,用一个字来概括出人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学生都能准确概括出人物的特点就是瘦。再读课文中这三个句子,想想作者每次看到鲁迅的位置在哪,距离有变化吗?学生读完后自然总结出距离由远及近,看得越来越清晰了。老师总结:由远及近、由粗到细地描写人物的外貌就会有这样的效果。随后进行课堂小练笔:运用由远及近、由粗到细描写人物的方法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个老师。这样的学习水到渠成,本单元的习作在描写人物方面学生写得非常生动。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
作文教学不仅仅在课内进行,课外同样也可以,教师要通过积极组织各式各样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比如在我校,我们开展了各种文学兴趣小组活动,创办了校刊。兴趣小组活动一周活动一次,内容主要有名段名篇诵读、办文学板报、制作文学手抄报、成语接龙、作文比赛、片段描写大赛、巧对对联、演讲比赛等等。校刊每月一期,主要刊登学生在这一学期中通过活动或作文课写出的优秀文章,有时也可以是某个片断,使学生获得一种成功的喜悦感,产生一种自信心,由此产生了对作文的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学生成了写作的主人,不再是写作的奴隶。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大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了基础。
四、培养学生大量阅读的习惯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厚积薄发”。有人这样形容阅读与习作之间的关系:“阅读是藤,习作是瓜”。的确,阅读和习作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读和写从来就不分家。读中悟写,读中学写,是习作训练最简单、有效的方式。“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完美地诠释了阅读与习作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同时,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让学生在阅读中打开视野,拓宽思维,积累知识,明晰道理,学会做人”读书不仅仅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积累词汇,更能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思想,在潜移默化中润物无声地引领完成学生从读到写的超越。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短时间就能培养起来的,因此需要严格要求、坚持不懈。在此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如评选“阅读之星”、“故事大王”等并给予适当表彰、奖励,也可以定期、不定期开展一些好书推荐、阅读交流等活动,如“推荐你最喜欢的一本书”、“介绍对你产生重要影响的一本书”、互相评议优秀读书笔记(心得)等,这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有效地增加了阅读量。
总之,只要我们胸怀做好农村教育的大志,时刻把培养优秀合格人才作为自己神圣的使命,在教学中勇于探索创新,一定能在农村教育这片广阔的天地之中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参考文献】
[1]《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使用修订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7.1出版
[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2年新修订版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素养;培养
语文素养是一个健全的现代人的必备素养。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有利于终生发展,语文素养是中心,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认为,关键在教师引导,重点在课堂教学。在多年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总结了以下几个策略。
一、结合农村实际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入门的先导,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应该是教好语文的关键。要把课内语文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以农村生活为基础,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以情激趣,培养农村小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人教版第十一册语文第八单元的“日积月累”有十六个成语,这些成语都与本单元的学习主题——艺术有关,分别是形容音乐、美术、文学、建筑等方面的词语,有的词语可以形容多个方面。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艺术是高高在上的,似乎与他们的生活并无多大的关联,如何让他们学好这些成语并会灵活运用呢?在这些成语相邻页有一个成语故事《响遏行云》。上课伊始,笔者让学生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快速读文,自由读文并尽量记下来。接着让学生站在自己的座位上试着讲述这个故事,做个故事新手;再接着让学生上台讲述这个故事,做个讲故事老手;最后让学生再一次上台讲述故事,做个故事大王。本来有点胆怯的学生,在故事新手、故事老手、故事大王这样的头衔的吸引下,很好地完成了讲故事的任务,对《响遏行云》这个故事印象深刻,而且对成语学习也充满了兴趣。由此引入本单元的“日积月累”中的内容,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
二、围绕阅读教学进行习作训练
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早已提出:“虽有佳肴,弗知其味;虽有至道,弗知真善。”无论何种版本的教材,都可以适时渗透读写训练。让学生凭借一篇篇课文的学习,举一反三,不断熟练阅读的技巧,又不断习得作文的技巧。如在学完《一面》这篇课文所在的单元后,学生已经大体知道从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来描写人物,刻画人物的形象。要如何让学生在人物外貌描写上做到匠心独运有别于三年级时就开始的学习外貌描写呢?《一面》就是一篇很好的范文。初读课文后,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了人物的外貌的句子用线划出来。学生总共找到了三处外貌描写的句子,让学生按课文的顺序逐句读一读,用一个字来概括出人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学生都能准确概括出人物的特点就是瘦。再读课文中这三个句子,想想作者每次看到鲁迅的位置在哪,距离有变化吗?学生读完后自然总结出距离由远及近,看得越来越清晰了。老师总结:由远及近、由粗到细地描写人物的外貌就会有这样的效果。随后进行课堂小练笔:运用由远及近、由粗到细描写人物的方法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个老师。这样的学习水到渠成,本单元的习作在描写人物方面学生写得非常生动。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
作文教学不仅仅在课内进行,课外同样也可以,教师要通过积极组织各式各样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比如在我校,我们开展了各种文学兴趣小组活动,创办了校刊。兴趣小组活动一周活动一次,内容主要有名段名篇诵读、办文学板报、制作文学手抄报、成语接龙、作文比赛、片段描写大赛、巧对对联、演讲比赛等等。校刊每月一期,主要刊登学生在这一学期中通过活动或作文课写出的优秀文章,有时也可以是某个片断,使学生获得一种成功的喜悦感,产生一种自信心,由此产生了对作文的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学生成了写作的主人,不再是写作的奴隶。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大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了基础。
四、培养学生大量阅读的习惯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厚积薄发”。有人这样形容阅读与习作之间的关系:“阅读是藤,习作是瓜”。的确,阅读和习作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读和写从来就不分家。读中悟写,读中学写,是习作训练最简单、有效的方式。“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完美地诠释了阅读与习作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同时,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让学生在阅读中打开视野,拓宽思维,积累知识,明晰道理,学会做人”读书不仅仅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积累词汇,更能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思想,在潜移默化中润物无声地引领完成学生从读到写的超越。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短时间就能培养起来的,因此需要严格要求、坚持不懈。在此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如评选“阅读之星”、“故事大王”等并给予适当表彰、奖励,也可以定期、不定期开展一些好书推荐、阅读交流等活动,如“推荐你最喜欢的一本书”、“介绍对你产生重要影响的一本书”、互相评议优秀读书笔记(心得)等,这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有效地增加了阅读量。
总之,只要我们胸怀做好农村教育的大志,时刻把培养优秀合格人才作为自己神圣的使命,在教学中勇于探索创新,一定能在农村教育这片广阔的天地之中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参考文献】
[1]《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使用修订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7.1出版
[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2年新修订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