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市李中镇水稻机插秧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onis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分析了兴化市李中镇水稻机插秧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根据当地实际,提出做好2014年机插秧推广工作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机插秧;问题;建议;江苏兴化;李中镇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3-0090-01
  水稻机插秧作为一项新型的技术,具有秧田面积小、栽插速度快、劳动强度低、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好等优点。兴化市李中镇从2012年实施推广水稻机插秧以来,在优化水稻栽培模式、改善土壤结构、控制病虫草害、减少农业投入、降低农业污染、保护农田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2年推广机插秧面积34 hm2,2013年推广超级稻武运粳24机插秧逾146.67 hm2,连片丰产方达66.67 hm2以上,大面积平均产量11 041.5 kg/hm2,比直播稻平均增产1 290.0 kg/hm2,增产幅度达13.2%,得到了项目实施的6个村干部群众的普遍认可。但由于组织化程度、机械动力及村级协作程度不够完善,致使机插秧推广过程中各种矛盾屡见不鲜,从而影响了机插秧的持续发展。
  1 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行之有效的组织协调机构
  机插秧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农技、农机、村委会等多个部门,只有多部门协同作战,发挥各自优势,才能做好机插秧工作。但目前李中镇从面积、圩口的落实到农机具的配套管理、农机手培训,从集中育供秧到栽插及运作过程中的各种矛盾调解,都依赖农技部门一个单位,使得农技部门在工作中因牵涉面过广、劳动强度过大而显得力不从心,大大制约了农技部门应该发挥的技术优势,从而影响了机插秧的健康发展。
  1.2 缺乏健全的农机化服务组织
  按照市交任务测算,李中镇机械动力严重不足,目前全镇只有农技站有3台高速插秧机,社会上农机手购买插秧机的积极性不高,其他大中型机械分散在农户手中,缺乏有效管理,随意撂挑子、作业费漫天要价、不服从管理、消极怠工的现象时有发生,既贻误农时,又人为增加农耗,这是制约机插秧技术推广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1.3 缺乏有效的考核奖惩机制
  实施有效的行政考核奖惩机制,是机插秧技术顺利推广的重要保证,由于近2年推广过程中,没有实施有效的行政考核奖惩制度,致使各协作部门岗位缺失、职责不明,在遇到困难和矛盾时相互推诿,事不关已、高高挂起,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没有很好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阻碍了机插秧技术的推广[1]。
  2 建议
  2.1 强化组织领导,协调各方工作
  机插秧推广工作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农技、农机、村组、机手、村民等多个协作单元,迫切需要成立机插秧推广工作领导小组,对全镇机插秧工作加以规划,分设行政、技术2个小组,制订实施方案,通过专门办公室管理协调机插秧的一切事务,及时处理各类矛盾,促进推广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2.2 加强机械管理,健全服务组织
  由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机手购买相关的大中型拖拉机和插秧机,由农机部门牵头在各村建立相关农机协会、专业合作社,通过制定章程、签订协议、收取违约金等方式加以管理,使其逐步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坚决杜绝补助照拿、作业随便的盲管现象[2]。
  2.3 提升服务技能,明确责任范围
  政府是机插秧推广工作行政领导单位,具体实施由农技、农机、各村民委员会共同协作完成。具体分工为:各村民委员会负责完成辖区机插秧推广任务,落实机插圩口及面积,收取辖区内所涉农户的插秧款,交至镇机插秧专门办公室;农机部门落实机械动力、培训机手,牵头成立农机协会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加强机手机械管理,使其服从调度,确保拿得出打得响,整地机插有序衔接;农技部门按照市交任务,测算秧池面积,根据机插秧分布情况,合理规划集中育供秧基地,落实专人全程跟踪技术指导服务,对全镇机插农户加强技术培训,使机插秧优势得到充分发挥[3]。
  2.4 加大考核力度,建立奖惩机制
  政府将机插秧工作像林业绿化、水利工程一样纳入政府对村级的年度专项考核,对工作开展不力、重视程度不够的村及时通报批评,督促其加大力度,加快落实进度。对有突出贡献的村干部进行表扬和专项奖补[4]。
  2.5 鼓励购置机械,继续财政扶持
  一是继续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鼓励农机手购置大中型拖拉机和高速插秧机,镇村实行配套补贴;二是推广所需经费,在2013年的基础上继续实施财政扶持。
  3 结语
  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2014年李中镇机插秧推广工作再上新台阶,推广面积达400 hm2以上,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46%,田间长势良好。
  4 参考文献
  [1] 梁继旺,李龙碧.水稻机插秧育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3(2):101-102.
  [2] 钱银飞,张洪程,钱宗华,等.我国水稻机插秧发展问题的探讨[J].农机化研究,2009(10):1-5.
  [3] 秦建国,李德山,杨业宏.水稻机插秧的优越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广西农业机械化,2004(2):24-25.
  [4] 黄自聪.水稻机插秧的优势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3):34-35.
其他文献
摘要 介绍了梅州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和方向、主要目标和任务,结合梅州市情,提出了该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对策,为该市农业发展提高参考。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思路;对策;广东梅州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1-0328-02  为加强梅州市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长期农业技术合作,发挥农业种植养殖专业户作为现代农业发展重要作用,加快农业产
摘要 介绍了潜江市土肥技术推广工作的特点及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当地土肥技术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土肥技术推广;现状;问题;对策;湖北潜江  中图分类号 S14;S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5-0257-02  土肥技术包括土壤技术和肥料技术,土壤技术包括土壤资源合理种植利用、深耕精耕和免耕、坡改梯和坡地沟种垄作
摘要 大量的研究和生产上的实践均已证明,一些组合杂种F2代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但是在应用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纤维品质的分离问题、F2的自交衰退、抗虫性分离问题、不能根据F1的产量来判断F2的优势等。对棉花杂种F2利用现状进行了概述,提出棉花杂种F2利用的发展思路,包括优化制种技术及降低种子成本、发展棉花杂种F2代的产量优势、避免纤维品质和抗性的分离、增强棉花杂种F2适应性等,以促进棉花杂种2代的利
摘要 玉米肥料校正试验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与常规施肥、空白对照相比较,均表现出一定的增产效果。测土配方施肥较常规施肥、空白对照增产率分别为12.19%、46.98%。测土配方施肥的产投比为1.19,常规施肥为0.45。  关键词 玉米;肥料;校正试验  中图分类号 S513;S1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3-0012-01  玉米是龙山县传统产业,常年种
摘要 介绍了佛山市禅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建设的“禅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主要内容,系统在禅城区罗南生态园进行试点应用,分析了其使用情况及建议。系统的研发和应用,为当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开拓了思路,为今后更好开展农产品安全追溯和信息化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内容;应用;广东佛山;禅城区  中图分类号 TP311.52;F304.3 文献标识码 A
摘要 潜江市低湿平地水稻基施硅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水稻产量与硅肥施用量能拟合出一元二次方程,产量随着硅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增加到一定水平后又开始下降。当土壤有效硅含量为80~150 mg/kg、水稻目标产量为8 850~9 600 kg/hm2时,推荐硅肥施用量15~18 kg/hm2。随着硅肥施用量的增加,水稻分蘖数也相应增加,分蘖前期影响水平不显著,硅肥对水稻分蘖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水稻移栽20
摘要 简要回顾了北方粳型杂交水稻恢复系的研究历史,综述了粳稻恢复系在品质、产量、抗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当前杂交粳稻恢复系育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指出今后恢复系选育的目标及分子育种技术将起到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杂交粳稻;恢复系;育种;研究进展;问题;展望  中图分类号 S511.2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3-0063-02  Abstract The
摘要 在保持品种被毛细度的基础上,组织羊群继续开展半细毛羊的杂交选育工作,强化统一了被毛类型、提高羊毛细度、长度匀度,增加密度,缩短世代间隔,加速遗传进展。推广培育中的贵州半细毛羊,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转移,为提高养羊业和经济效益服务、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及进一步选育提高、扩大数量、育成新品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贵州半细毛羊;保种;选育;效果  中图分类号 S826.9 1 文献标识码
摘要 通过对香蕉与菠萝茎叶肥料化利用模式和技术的研究,采用微生物技术,以香蕉与菠萝废弃茎叶为原料、鸡粪为辅料,添加复合发酵菌剂,进行生物处理,生产出无害化、高活性的生物有机肥。采用连续发酵技术,优化工艺设计,可实现工厂化规模生产。通过示范应用,生物有机肥对改良土壤性状、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调节作物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均有显著效果。介绍了香蕉与菠萝茎叶资源肥料化利用特征和模式,总结了香蕉与菠萝茎叶资源
摘要 由于近年来柑橘外销困难,种植效益下降,果农增收困难,为了充分利用宜昌市丰富的柑橘林下空闲地,积极开展了将魔芋从高海拔地区(高山)引种到低海拔地区(丘陵平原)柑橘林下试验种植。结果表明:这种种植模式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又促进了农民增收,取得了初步成效。  关键词 柑橘林;魔芋;零星种植  中图分类号 S63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4-00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