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真菌病和甲银屑病的皮肤镜特征分析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scountsto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甲真菌病和甲银屑病的皮肤镜特征。

方法

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湖北襄阳市中心医院皮肤科收集就诊的甲真菌病和甲银屑病患者各128例,对病甲皮肤镜图像进行比较。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分析。

结果

甲真菌病出现7种皮肤镜模式,分别为锯齿状边缘69例(53.91%)、纵行条纹72例(56.25%)、锥形甲角化30例(23.44%)、甲板增厚21例(16.41%)、甲黑点5例(3.91%)、甲剥离26例(20.31%)和甲变色23例(17.97%)。其中,锯齿状边缘和纵行条纹在远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中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其他3种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锥形甲角化在全甲毁损型甲真菌病中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其他3种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2.020,P<0.001),甲板增厚、甲黑点、甲剥离和甲变色在4种甲真菌病临床亚型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甲银屑病出现7种皮肤镜模式,分别为点蚀征61例(47.66%)、油滴征41例(32.03%)、裂片形出血41例(32.03%)、甲床毛细血管扩张23例(17.97%)、甲板增厚20例(15.63%)、甲剥离20例(15.63%)和甲变色13例(10.16%),其中油滴征在寻常性和关节病性银屑病中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亚型(P = 0.019),甲床毛细血管扩张在脓疱性银屑病中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其他3种亚型(P = 0.047),点蚀征、裂片形出血、甲板增厚、甲剥离和甲变色在4种银屑病临床亚型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甲真菌病皮肤镜下特征包括锯齿状边缘、纵行条纹、锥形甲角化和甲黑点,银屑病甲皮肤镜下特征包括点蚀征、油滴征、裂片形出血和甲床毛细血管扩张,二者同时出现的镜下表现包括甲板增厚、甲剥离和甲变色。

其他文献
乙型肝炎(乙肝)在我国发病率较高,皮肤科医师在诊治过程中常遇到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皮肤病患者。随着皮肤科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越来越广泛,HBV再激活已经成为治疗过程中需要不断面临的问题。应重视HBV再激活的危险因素:HBV DNA复制、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和乙肝核心抗体阳性;根据HBV血清学标志物掌握糖皮质激素致HBV再激活的危险分层,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预防HBV再激活,可以最大程度避免糖皮
银屑病是一种主要表现为红斑、鳞屑的常见的慢性非感染性炎症性皮肤病。该病可被认为是一种系统性疾病,研究证实其与包括心血管疾病、肥胖、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非酒精性脂肪肝、焦虑症、抑郁症和炎症性肠病等多种疾病存在联系。其发生发展与免疫反应密切相关,其中炎细胞浸润激活导致的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被证明是银屑病发病的关键环节。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在局部微环境中所存在的不同种类细胞因子调控下分化成不同亚群
目的检测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摄食抑制因子(nesfatin-1)、白细胞介素26(IL-26)的表达水平,研究其与焦虑状态、病情分期、皮疹分布类型的关系。方法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选取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诊断为白癜风的患者123例,其中伴有焦虑状态者93例(白癜风焦虑组),无焦虑者30例(白癜风无焦虑组),30例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同时,在镇江市第五人民医院选取30例无白癜风、无其
期刊
目的探索基于皮肤镜的面部毛孔量化评估方法,评价该方法的科学性及实用性。方法对2017年6 - 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就诊的30例毛孔粗大患者,采用2 940 nm铒像素激光治疗,于治疗前后照相及采集皮肤镜图像。参考面部毛孔标准照片评价法比较治疗前后大体照片毛孔粗大的改善情况。建立皮肤镜毛孔检测系统,利用该系统评估治疗前后毛孔面积及色差的量化指标。研究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计量资料进行配对样本t
期刊
目的探讨轴型复合组织瓣在修复唇癌术后缺损中的应用。方法2012年7月至2017年12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收集8例唇癌患者,切除唇部肿物后全层缺损占唇总长度的1/3~1/2,均采用以唇动脉为轴心的轴型复合组织瓣进行修复。结果修复术后皮瓣全部存活,目前分别随访6个月至5年,均未见肿瘤复发,且唇部形态美观,功能得到改善,患者较为满意。结论以唇动脉为轴心的轴型复合组织瓣可修复唇癌术后皮肤缺损,能较好
目的观察长期使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中重度寻常性银屑病的疗效。方法随访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应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的中重度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纳入用药超过54周的患者。用药剂量5 mg/kg,总剂量以100 mg为间隔取整数。前两次用药间隔依次为2、4周,然后间隔均为8周。采用Mauchly球性检验法、随机区组的方差分析法及Bonferroni法分析治疗前、治疗2、6、
目的评价以正常人皮肤、猴食管及盐裂皮肤为底物的间接免疫荧光对自身免疫性表皮下水疱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诊断的自身免疫性表皮下水疱病56例,其中大疱性类天疱疮(BP)47例,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A)6例,线状IgA大疱性皮病2例,P200类天疱疮1例。对照组为70例天疱疮、15例慢性湿疹和15例健康成人。分别以正常人皮肤、猴食管及盐
Rosai-Dorfman病是一种罕见的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感染和免疫功能紊乱引起的信号转导通路激活及炎症反应有关。仅有皮肤受累者称为皮肤Rosai-Dorfman病。皮损组织病理可见真皮大量组织细胞伴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在组织细胞的胞浆内可见吞噬的完整淋巴细胞,称为伸入运动。免疫组化示组织细胞阳性表达CD68和S100,不表达CD1a。CRDD的治疗可采用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