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代社会需要多种多样的人才,社会对于全面型人才需求量大,所以在教育领域要逐渐重视对学生创新教育的培养,摒弃传统教育模式中的弊端,保留传统教育可借鉴的方面,再根据学生现状对教育方式加以改变,实现新课标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为社会提供更多高素质人才。教师需具备创新教育方式的观念,在教学的点滴中运用创新思维,创造新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创新;初中语文;教育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教育旨在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初中语文对于学生品质的培养具有启蒙作用。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语文素质的训练,继而促进学生学习其他学科能力的提高,初中语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要运用正确、有效的教育方式,创新教育方法,使初中语文教育整体水平得到提升。
一、初中语文教育的现状
初中教育大多数以应试教育为主,长时间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思想被局限于教师传授的特定框架中,思想不灵活,学生自身的创新思想得不到充分发挥。教师讲解一篇文章时,总是保持一成不变的教学步骤来教学,学生也按照教师的步骤学习课文。教师留的课后作业,本该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来解答的,但一些学生长期受到教师“步骤式”教学,课后作业解题思路也紧扣着课堂上呆板的步骤来完成,而且一些教师要求学生做课后作业时,不许出现课外的内容,在学生写出自己的观点时,也要求不要脱离了课本。长久下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越来越欠缺,这种传统模式培养的学生,一旦脱离了课本,再次解答问题时会感觉无从下手。为了达到新课标的目标,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不要总依赖课本教学,创新教育新模式,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语文教育的有序进行。
二、教师要积极地创新教育方式
(一)改变课堂氛围,让每一个同学参与进课堂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味地对课文进行分析,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记笔记,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不充足。所以,教师应使课堂变为自由活跃的课堂,让每个学生都能发表自己对课文的看法,教师也可以在教室中装饰有关课文内容的画,增加同学们对语文的兴趣。教师讲解课文时,可以多举一些课外的例子,让学生轻松学习。教师在课后可以组织学生一起读书看报,丰富学生课后生活,促进学生养成查阅资料的好习惯。另外,还可以定期在课堂上举办演讲活动,让学生把近期读过的优秀书籍分享给大家,让同学们丰富课外知识,体会语文学科的魅力,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学习语文,鼓励学生敢于尝试、大胆创新。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扩展和创新。
(二)教师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
教师在课堂中要保障每个学生的权利,对每个学生要公平对待,尊重每一个学生,不能因为成绩的高低而差别对待,师生之间的相处最基本的就是平等。所以,教师要保持着和学生的沟通,成为学生真正的“良师”,教师的亲和力可以降低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压力。教师在课堂中多注意学生的举动,对于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及时沟通,解决学生的困难,让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
(三)教师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语文不只是一門课本上的学科,也是一门生活学科。初中语文可以增加学生的常识,教师要创新课堂模式,增加语文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提高。兴趣是学习的前提。如果没有兴趣,那么学到的知识也毫无用处。初中教师应通过灵活的教育方式,调动课堂的气氛,使语文不再是课本上的语文。对于学生的发言和课后作业,教师应随时进行评价,对优秀的同学进行表扬,鼓励成绩较差的学生重新进行思考。教师施加在学生身上过多的压力,会导致学生压抑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就会降低。
(四)教师要积极传授语文知识,为创新打下知识基础
量变导致质变,我国许多的发明创造都离不开一定的知识积累,学生对于语文的创新能力需要大量丰富的语文知识作为基础,没有足够的知识,就算有再多的训练,也不会具备创新的能力。对语文内容的了解,不只是表面文字的表达,还是对于表面文字更深入的思考探究。教师要在讲解课标要求传授学生的内容外,还要多扩展课本外的知识。学生只有对旧的知识进行充分熟悉后,才能在旧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创新,了解新的语文内容,扩展自己的思维。
三、结语
语文作为中国人最基础的学科,作用于学生的学习中和日常生活中,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完善,学生的“三观”也在逐渐形成中,初中语文对学生品质的塑造具有指导意义,在语文学科中培养出的理解能力,也是学生走向社会必备的素质,所以初中语文教育极其重要。教师在教育中要运用教学技巧,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造,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轻松接受语文知识,无形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能得到锻炼,从而为国家提供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英萍.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教法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6(34).
[2]田春梅.浅析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6(32).
[3]张玉芳.浅谈初中语文作文写作的技巧[J].学周刊,2013(8).
[4]肖小玲.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技巧[J].文学教育(中),2012(2).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创新;初中语文;教育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教育旨在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初中语文对于学生品质的培养具有启蒙作用。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语文素质的训练,继而促进学生学习其他学科能力的提高,初中语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要运用正确、有效的教育方式,创新教育方法,使初中语文教育整体水平得到提升。
一、初中语文教育的现状
初中教育大多数以应试教育为主,长时间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思想被局限于教师传授的特定框架中,思想不灵活,学生自身的创新思想得不到充分发挥。教师讲解一篇文章时,总是保持一成不变的教学步骤来教学,学生也按照教师的步骤学习课文。教师留的课后作业,本该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来解答的,但一些学生长期受到教师“步骤式”教学,课后作业解题思路也紧扣着课堂上呆板的步骤来完成,而且一些教师要求学生做课后作业时,不许出现课外的内容,在学生写出自己的观点时,也要求不要脱离了课本。长久下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越来越欠缺,这种传统模式培养的学生,一旦脱离了课本,再次解答问题时会感觉无从下手。为了达到新课标的目标,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不要总依赖课本教学,创新教育新模式,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语文教育的有序进行。
二、教师要积极地创新教育方式
(一)改变课堂氛围,让每一个同学参与进课堂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味地对课文进行分析,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记笔记,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不充足。所以,教师应使课堂变为自由活跃的课堂,让每个学生都能发表自己对课文的看法,教师也可以在教室中装饰有关课文内容的画,增加同学们对语文的兴趣。教师讲解课文时,可以多举一些课外的例子,让学生轻松学习。教师在课后可以组织学生一起读书看报,丰富学生课后生活,促进学生养成查阅资料的好习惯。另外,还可以定期在课堂上举办演讲活动,让学生把近期读过的优秀书籍分享给大家,让同学们丰富课外知识,体会语文学科的魅力,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学习语文,鼓励学生敢于尝试、大胆创新。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扩展和创新。
(二)教师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
教师在课堂中要保障每个学生的权利,对每个学生要公平对待,尊重每一个学生,不能因为成绩的高低而差别对待,师生之间的相处最基本的就是平等。所以,教师要保持着和学生的沟通,成为学生真正的“良师”,教师的亲和力可以降低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压力。教师在课堂中多注意学生的举动,对于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及时沟通,解决学生的困难,让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
(三)教师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语文不只是一門课本上的学科,也是一门生活学科。初中语文可以增加学生的常识,教师要创新课堂模式,增加语文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提高。兴趣是学习的前提。如果没有兴趣,那么学到的知识也毫无用处。初中教师应通过灵活的教育方式,调动课堂的气氛,使语文不再是课本上的语文。对于学生的发言和课后作业,教师应随时进行评价,对优秀的同学进行表扬,鼓励成绩较差的学生重新进行思考。教师施加在学生身上过多的压力,会导致学生压抑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就会降低。
(四)教师要积极传授语文知识,为创新打下知识基础
量变导致质变,我国许多的发明创造都离不开一定的知识积累,学生对于语文的创新能力需要大量丰富的语文知识作为基础,没有足够的知识,就算有再多的训练,也不会具备创新的能力。对语文内容的了解,不只是表面文字的表达,还是对于表面文字更深入的思考探究。教师要在讲解课标要求传授学生的内容外,还要多扩展课本外的知识。学生只有对旧的知识进行充分熟悉后,才能在旧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创新,了解新的语文内容,扩展自己的思维。
三、结语
语文作为中国人最基础的学科,作用于学生的学习中和日常生活中,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完善,学生的“三观”也在逐渐形成中,初中语文对学生品质的塑造具有指导意义,在语文学科中培养出的理解能力,也是学生走向社会必备的素质,所以初中语文教育极其重要。教师在教育中要运用教学技巧,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造,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轻松接受语文知识,无形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能得到锻炼,从而为国家提供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英萍.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教法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6(34).
[2]田春梅.浅析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6(32).
[3]张玉芳.浅谈初中语文作文写作的技巧[J].学周刊,2013(8).
[4]肖小玲.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技巧[J].文学教育(中),2012(2).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