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中《商品归类基础》是最为核心的课程,其内容不仅涉及广泛,而且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在开展海关商品归类课程时,教师一定要重视师生的互动,并将此作为主导,要将信息化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学指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对教学课程开设必要性做了简单的分析,从教学的现况入手分析,对课程定位及课程信息化教学做了详细的讲解,以期促进海关商品归类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海关商品归类课程;教学
G712;F76-4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和进出口商品需求日益增大,这就促进了报关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壮大,这也给报关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职业能力方面来说,报关从业人员必须具备报关单填制能力、商品归类能力及与海关沟通交流的三大核心能力。三大核心能力之一的商品归类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进出口商品是否顺利通关及其他海关业务,同时也关系着报关企业的利益。2013 年,海关总署决定取消报关员考试,决定一出,立即引起了高职院校报关专业及报关企业强烈的关注。报关员考试的取消对学校、学生及企业来说是机遇还是挑战,教育界及行业人士有着不同的看法,但这样的考试改革背景势必影响海关商品归类目前的课程教学方式。如何更好地适应报关从业人员资质资格管理制度的改革要求,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报关从业人员,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一、《商品归类基础》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商品归类是海关非常重要的基础业务。对货物的准确归类是海关通关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不仅要求报关相关工作人员掌握必要的商品知识,而且要求他们熟练掌握商品归类的基本方法。
在历年的报关员资格考试中,查找商品编码是考生失分较多的题型之一。通过对成绩在分数线以上的考生得分情况进行统计,绝大多数考生在商品编码这一题型的得分都在20分以上。也就是说,要想顺利通过报关员资格考试,查找商品编码题型的准确率必须在50%以上。
《进出口商品归类》课程的开设能够培养学生对申报商品进行准确、快速归类的能力,帮助学生顺利取得报关员资格证书(改为:通过相关报关水平测试),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当前《商品归类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商品知识匮乏
《进出口商品编码查询手册》共分为21类97章,囊括了进出口贸易中成千上万的商品。对于高职学生来说,由于其本身知识面较窄,很难准确把握商品的基本特性,进而无法找到正确的商品编码。尤其是对于编码手册中的化工类、纺织类、机电类等商品,学生背景知识匮乏,往往不能准确理解待归类商品的具体特征,这就给查找商品编码操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面对实物商品时,学生的知识缺陷显得更加明显,往往无法准确识别商品,更不可能给出正确的商品编码[1]。这些问题都对学生参加报关水平测试和技能竞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教师教学经验不足
进出口商品归类工作实操性极强,而大多數高等院校的任课教师都没有在一线从事归类工作的经验,并且很多任课教师也不是科班出身,他们大多来自于如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等相近专业,任课教师在商品知识的储备方面和归类规则的运用方面都有待提高,因此如何有效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就成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3.实训条件有限,教学效果欠佳
根据实训条件可以将开设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院校分为两类。一类是实训条件较好的沿海院校,该类院校一般都设有商品归类实训室,提供实物商品供教学使用。但此类院校也存在一些问题,就是实训商品种类有限,像大多数机电类商品就很难见到,因此达不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另一类就是实训条件较差的内陆院校,该类院校主要依靠 PPT 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效果很不理想。虽然极少数学校购置了相关的归类软件,但学生无法切身体会到实物归类的现场气氛,学习兴趣较低,遇到具体问题经常束手无策。
三、海关商品归类课程定位
《海关商品分类》是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职业技能课,重点培养学生在海关出版的《进出口商品名称与编码》当中快速、准确地查找商品编码的能力。高职报关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要从事报关工作,必须具备快速、准确查找商品编码的能力,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做报关工作,要会填写报关单,如实地申报进出口商品的名称、成交价格、原产地等信息,而报关单上有一项,就是“进出口商品的编码”,海关根据编码来征收关税和进行统计,所以,学生不会查找商品编码,报关单就填不上,关税税率也不知道,自然无法完成报关工作。當前尽管报关员资格考试已经被取消,但是海关改革的趋势将要从海关审单--查验--征税--放行,更一步简化,放行之前的审单、征税环节将由前置变成后置,其中征税环节将会由进出口收发货人(报关人员)自行决定、申报纳税,海关监管的重点将从放行前的审单、征税变成加强放行后的稽查。在这种情况下海关商品归类的正确性将变得尤为重要。
四、《商品归类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探究
(一).信息化教学方法应用的概念界定
(1)信息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既定教学目标,共同活动的方式、手段、方法的总称。信息化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必须有效地借助信息技术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即以学习者为中心,将信息技术元素注入到现代教学方式方法中,基于网络(通讯)空间架构迅捷交互的平台,创设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以达到改造传统教学手段、拓展教学时空、提高教学效能的目标。
(2)教学方法应用
教学方法应用包含了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施、评价的全过程。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分析研究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结合自身特征,选择或开发合适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然后,再科学合理运用教学手段,师生展开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记录和考核评价教学任务完成的效果。 (二).信息化教学模式应用
《商品归类基础》的课程教学中,以多媒体网络教室为载体,利用 “归类通” “归类达人”和 “2016 年最新海关 HS 编码查询系统”等教学资源,配合多媒体课件完成教学任务。帮助学生熟悉工作流程,同时布置与具体业务对接的实训任务,要求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搜集资料,用 PPT 形式呈现任务完成情况,以达到锻炼学生搜集资料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最终能够熟练运用归类方法进行商品归类的目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模块 (以伞类商品归类为例):
(1)教学导入
首先复习上节课即第12类第65章的相关内容,解答上节课程布置的作业。其次,要求学生利用“归类通”网站,了解第66 章在商品编码查询系统中所处位置及特点。再次,要求学生利用“全关通”网站,学习本章章注的相关规定,并向学生强调其中的重点与难点。最后指导学生利用 “全关通”网站学习第66章的品目结构。
(2)案例教学
本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信息量比较大,单凭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吸收效果不好。通过教师对实践中和历年报关员资格考试中的经典案例进行讲解,可以巩固学生的归类方法,帮助学生捋清归类思路,增强学生学习本课程的自信心。在理解案例的基础上,教师结合案例让学生练习一部分相关题目,不仅能够教会学生举一反三的解题思路,而且可以通过这些题目进一步丰富商品知识,让学生从练习中找到成就感。
例如在对伞类商品归类时,可以利用 PPT 课件讲解具体的商品编码案例 (案例一般来源于报关水平测试真题),通过讲解图片信息、商品特性、归类依据和商品编码等案例要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归类习惯[3]。最后利用 “2016 年最新海关HS编码查询系统”查找与案例商品相关的申报实例,達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对现实工作中面对的待归类商品有更直观的认识。
(3)任务训练
要求每个学生完成一个限时 PPT 作业(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制作内容必须与本章商品相关),学生需要搜集相关图片,介绍商品特性,写出归类依据,最终给出商品编码,四个要素缺一不可。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和 Office 办公软件完成作业,按时提交。
(4)总结评价
针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点评,对于学生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和强调,并且要求部分学生现场给出自己的理由,通过互动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纠错过程的印象。最后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分析,课后要求学生完成 《商品归类基础实训报告册》,并对本堂课的实训项目进行总结。
五、结语
综上所述,《商品归类基础》课程是一门内容复杂且实践性强的课程,院校方面应積极的利用校内资源,在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时期,一定要以互联网为载体,通过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快速、准确的掌握归类方法。对于内陆开设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院校,使其能够更有针对性的使用信息化资源进行教学,以达到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荣瑾. 进出口商品归类课程的教学方法探析[J]. 中国轻工教育,2008,02:92-94.
[2]林家旭. 商品归类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 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08:131-132.
[3]庞英智. 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J].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1:94-97.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海关商品归类课程;教学
G712;F76-4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和进出口商品需求日益增大,这就促进了报关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壮大,这也给报关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职业能力方面来说,报关从业人员必须具备报关单填制能力、商品归类能力及与海关沟通交流的三大核心能力。三大核心能力之一的商品归类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进出口商品是否顺利通关及其他海关业务,同时也关系着报关企业的利益。2013 年,海关总署决定取消报关员考试,决定一出,立即引起了高职院校报关专业及报关企业强烈的关注。报关员考试的取消对学校、学生及企业来说是机遇还是挑战,教育界及行业人士有着不同的看法,但这样的考试改革背景势必影响海关商品归类目前的课程教学方式。如何更好地适应报关从业人员资质资格管理制度的改革要求,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报关从业人员,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一、《商品归类基础》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商品归类是海关非常重要的基础业务。对货物的准确归类是海关通关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不仅要求报关相关工作人员掌握必要的商品知识,而且要求他们熟练掌握商品归类的基本方法。
在历年的报关员资格考试中,查找商品编码是考生失分较多的题型之一。通过对成绩在分数线以上的考生得分情况进行统计,绝大多数考生在商品编码这一题型的得分都在20分以上。也就是说,要想顺利通过报关员资格考试,查找商品编码题型的准确率必须在50%以上。
《进出口商品归类》课程的开设能够培养学生对申报商品进行准确、快速归类的能力,帮助学生顺利取得报关员资格证书(改为:通过相关报关水平测试),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当前《商品归类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商品知识匮乏
《进出口商品编码查询手册》共分为21类97章,囊括了进出口贸易中成千上万的商品。对于高职学生来说,由于其本身知识面较窄,很难准确把握商品的基本特性,进而无法找到正确的商品编码。尤其是对于编码手册中的化工类、纺织类、机电类等商品,学生背景知识匮乏,往往不能准确理解待归类商品的具体特征,这就给查找商品编码操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面对实物商品时,学生的知识缺陷显得更加明显,往往无法准确识别商品,更不可能给出正确的商品编码[1]。这些问题都对学生参加报关水平测试和技能竞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教师教学经验不足
进出口商品归类工作实操性极强,而大多數高等院校的任课教师都没有在一线从事归类工作的经验,并且很多任课教师也不是科班出身,他们大多来自于如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等相近专业,任课教师在商品知识的储备方面和归类规则的运用方面都有待提高,因此如何有效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就成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3.实训条件有限,教学效果欠佳
根据实训条件可以将开设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院校分为两类。一类是实训条件较好的沿海院校,该类院校一般都设有商品归类实训室,提供实物商品供教学使用。但此类院校也存在一些问题,就是实训商品种类有限,像大多数机电类商品就很难见到,因此达不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另一类就是实训条件较差的内陆院校,该类院校主要依靠 PPT 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效果很不理想。虽然极少数学校购置了相关的归类软件,但学生无法切身体会到实物归类的现场气氛,学习兴趣较低,遇到具体问题经常束手无策。
三、海关商品归类课程定位
《海关商品分类》是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职业技能课,重点培养学生在海关出版的《进出口商品名称与编码》当中快速、准确地查找商品编码的能力。高职报关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要从事报关工作,必须具备快速、准确查找商品编码的能力,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做报关工作,要会填写报关单,如实地申报进出口商品的名称、成交价格、原产地等信息,而报关单上有一项,就是“进出口商品的编码”,海关根据编码来征收关税和进行统计,所以,学生不会查找商品编码,报关单就填不上,关税税率也不知道,自然无法完成报关工作。當前尽管报关员资格考试已经被取消,但是海关改革的趋势将要从海关审单--查验--征税--放行,更一步简化,放行之前的审单、征税环节将由前置变成后置,其中征税环节将会由进出口收发货人(报关人员)自行决定、申报纳税,海关监管的重点将从放行前的审单、征税变成加强放行后的稽查。在这种情况下海关商品归类的正确性将变得尤为重要。
四、《商品归类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探究
(一).信息化教学方法应用的概念界定
(1)信息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既定教学目标,共同活动的方式、手段、方法的总称。信息化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必须有效地借助信息技术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即以学习者为中心,将信息技术元素注入到现代教学方式方法中,基于网络(通讯)空间架构迅捷交互的平台,创设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以达到改造传统教学手段、拓展教学时空、提高教学效能的目标。
(2)教学方法应用
教学方法应用包含了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施、评价的全过程。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分析研究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结合自身特征,选择或开发合适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然后,再科学合理运用教学手段,师生展开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记录和考核评价教学任务完成的效果。 (二).信息化教学模式应用
《商品归类基础》的课程教学中,以多媒体网络教室为载体,利用 “归类通” “归类达人”和 “2016 年最新海关 HS 编码查询系统”等教学资源,配合多媒体课件完成教学任务。帮助学生熟悉工作流程,同时布置与具体业务对接的实训任务,要求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搜集资料,用 PPT 形式呈现任务完成情况,以达到锻炼学生搜集资料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最终能够熟练运用归类方法进行商品归类的目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模块 (以伞类商品归类为例):
(1)教学导入
首先复习上节课即第12类第65章的相关内容,解答上节课程布置的作业。其次,要求学生利用“归类通”网站,了解第66 章在商品编码查询系统中所处位置及特点。再次,要求学生利用“全关通”网站,学习本章章注的相关规定,并向学生强调其中的重点与难点。最后指导学生利用 “全关通”网站学习第66章的品目结构。
(2)案例教学
本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信息量比较大,单凭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吸收效果不好。通过教师对实践中和历年报关员资格考试中的经典案例进行讲解,可以巩固学生的归类方法,帮助学生捋清归类思路,增强学生学习本课程的自信心。在理解案例的基础上,教师结合案例让学生练习一部分相关题目,不仅能够教会学生举一反三的解题思路,而且可以通过这些题目进一步丰富商品知识,让学生从练习中找到成就感。
例如在对伞类商品归类时,可以利用 PPT 课件讲解具体的商品编码案例 (案例一般来源于报关水平测试真题),通过讲解图片信息、商品特性、归类依据和商品编码等案例要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归类习惯[3]。最后利用 “2016 年最新海关HS编码查询系统”查找与案例商品相关的申报实例,達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对现实工作中面对的待归类商品有更直观的认识。
(3)任务训练
要求每个学生完成一个限时 PPT 作业(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制作内容必须与本章商品相关),学生需要搜集相关图片,介绍商品特性,写出归类依据,最终给出商品编码,四个要素缺一不可。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和 Office 办公软件完成作业,按时提交。
(4)总结评价
针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点评,对于学生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和强调,并且要求部分学生现场给出自己的理由,通过互动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纠错过程的印象。最后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分析,课后要求学生完成 《商品归类基础实训报告册》,并对本堂课的实训项目进行总结。
五、结语
综上所述,《商品归类基础》课程是一门内容复杂且实践性强的课程,院校方面应積极的利用校内资源,在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时期,一定要以互联网为载体,通过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快速、准确的掌握归类方法。对于内陆开设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院校,使其能够更有针对性的使用信息化资源进行教学,以达到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荣瑾. 进出口商品归类课程的教学方法探析[J]. 中国轻工教育,2008,02:92-94.
[2]林家旭. 商品归类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 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08:131-132.
[3]庞英智. 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J].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1: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