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何曾袒刘季 “鸿门”已然露端倪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ch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场鸿门宴,千古任评说。”两千多年前的那场盛会,通过史学之父司马迁如椽之笔渲染,早已成了跌宕起伏、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清王昙“天意何曾袒刘季,大王失计恋江东”的诗句,把汉家得与霸王失的缘由进行了充分解说。休谟说:“没有其存在原因的东西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任何事情的结果都不是突然的,它在开始时就已经预示了。如果仔细研究鸿门宴上双方阵营各人物的表现,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楚汉后来那个结局。
  可以说,鸿门宴上楚汉时期的重要人物除萧何、韩信外,几乎悉数登场。我们把双方阵营的各色人等,分为主帅、谋士、武将、奸细四个层面来解读,看看其对不久的未来之影响。
  一、主帅层面
  刘邦,优点多于不足。其过人之处首先在于能虚心改过:得知项羽即将攻打自己,虽“大惊”,却能两次问计张良,“为之奈何”;明白自己“距关”而惹出麻烦后,立即承认“诹生说我曰”——其实是承认了自己的见识短浅。其次是能屈能伸:一旦知道有项伯这根救命稻草,立即“吾得兄事之”,并亲自“奉卮酒为(项伯)寿,约为婚姻”。再次是能安定内部:不管文臣武将,先统一了“所以遣将守关”的口径,后在宴会上也保持了高度的一致。再次是当机立断:项伯提出“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时,赶快“诺”;一旦知道曹无伤为告密者,便“立诛杀”。最后还不得不提到他的小心谨慎:即使是对如心腹的张良,也并非完全放心,当张良“请(沛公)往谓项伯”时,一句“君安与项伯有故?”充分表现了刘邦的这个性格特点。当然刘邦也有失误:一是误听“诹生”之言,不辨敌我事态,贸然派兵“距关,无内诸侯”,这也成为“鸿门宴”的导火索。二是“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给范增留下“此其志不在小”的口实(本可搞点假象迷惑对手的)。
  再看项羽,明显是优势多于不足。其优势首先在于自己勇武强大:“兵四十万”且士卒勇猛,刘邦自己也承认“固不如也”。其次是心胸坦荡:明令军士“为击破沛公军”;刘邦一句“有小人之言”,便毫无戒备说出“曹无伤言之”;樊哙闯帐,不但不生气,反而称之曰“壮士”,并“赐之卮酒”;明知亚父指桑骂槐责备自己,也并不生气。但很显然,项羽弱点更多且致命。首先是草率轻听:一听“沛公欲王关中”,便勃然大怒,不假思索就要“旦日”发兵“击破沛公军”;而一听项伯为刘邦说情,就又不加考量,立即改变主意,许诺“善遇之”。其次是优柔寡断:自己完全明白刘邦“志不在小”,也已放言攻打,宴会上也有杀刘准备,范增“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可他最终却“默然不应”;项庄项伯内斗,自己却视而不见,以致坐失良机。再次是胸无城府:曹无伤告密,本是最高机密,可他却轻易泄之,使内应遭杀,既自断臂膀,又断他人投诚之路,真乃愚不可及。再次是粗枝大叶:刘、张等离席前后至少半个时辰,却不闻不问,毫不把对手放在心上,使其轻易逃离,以致放虎归山。更为致命是内部步调不一:杀刘放刘,内部意见不一;项伯“具以沛公言报项王”时,居然不问一声就轻信之,并因此而改变军事行动;在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之时,自己也一点不疑。
  二、谋士层面
  刘邦阵营的张良。一是本身忠心耿耿,虑事周全:项伯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此时张良非刘邦部下,而是“从沛公”(张良亦有“臣为韩王送沛公”之言),完全无必要也无义务陪刘邦冒险,但他却毅然曰:“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可见其忠心一也;刘邦离席偷跑,明知留下来应付项羽危险重重,但张良却坦然“留谢”,见其忠心二也。知刘邦误听“诹生”之言而据函谷,造成当前危局时,首要让刘邦认识到决策错误,接着立即敦促刘邦面见项伯,“言沛公不敢倍德也”;宴会上危急之时,先急招樊哙入帐协助,后又谋划刘邦逃席,自己回宴会与项王周旋——这些行动足见其虑事周全。二是主帅上下一心,配合默契:危急时刻,刘邦真心问计,“为之奈何?”张良则尽心出谋,甚至不怕嫌疑,介绍项伯给刘邦;在内部统一“距关”口径;在宴会上察言观色,见机行事,见事急则出招樊哙,见刘邦如厕未回,则出帐商议等等——足见二人高度默契。
  反观项羽的谋士范增。本身能力并不在张良之下:首先是尽心尽力辅助项羽:积极协助项羽铲除对手,“此其志不在小”、“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等言行可见这一点;其次是行动果断:一发现项王“不忍”,便立即出召项庄,“击沛公于座,杀之。”但范增有两个方面明显不如张良。一是内部团结不如张良做得好:项王欲击刘邦没有与其商量,突然改变主意也没有与其通气,致使第二天宴会上被蒙在鼓里;二是进言时机与方式不如张良把握得好:当面把礼物“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并指桑骂槐,“竖子不足与谋”。这样行为致使其计再好也不被采纳,当然这主要是项羽的过错,但范增自恃长辈,行事如此,也应该负很大责任。
  三、武将层面
  还是先看刘邦阵营的樊哙。樊哙一是忠心事主:一听项庄“其意常在沛公”,“即带剑拥盾入军门”,欲与沛公“同命”;刘邦欲脱身回营,便不顾个人安危,与夏侯婴等持剑盾步走而护卫——可见其忠。二是胆气过人:怒闯军门而“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时,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并敢对一般诸侯不敢仰视的西楚霸王瞠目而视,使项王都称之“壮士!”为之折服,“赐之卮酒”、“赐之彘肩”——足见其勇。三是见识非凡:若说面对项王的慷慨陈词是事先准备好的说辞,不足以显示其见地的话,那“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的一段千古名言则足以显示其非凡胆识了!
  再看项羽阵营的武将。先说项伯:虽为项羽季父,却给对手通风报信,为朋友两肋插刀算是“义气”倒也罢了,可后来竟为刘邦表面热情所迷惑,真心实意为对手求情,使耳根极软的项羽改变了杀刘计划;更为可恨的是,当范增让项庄击杀刘邦之时,他竟不顾一切,公然“以身翼蔽沛公”,使范增计谋不得施行,给项羽留下千古遗憾。再看项庄:在自己营内,凭自身的武功,居然刺杀不了一个已无反抗之力的刘邦,虽说有项伯干扰,但也看出项庄贯彻军师意见的不彻底;如果真的坚决执行范增的计划,退一步说,自己动手杀不了,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如此结局,只能说项庄之流毫无政治眼光,只是一介武夫而已。
  四、奸细层面
  双方都有奸细,但又绝不一样。刘邦身边的奸细就一个曹无伤而已:官职既不高——左司马,中层武官而已,不能参与高层决策,也就不知道更多机密,告密也就浮光掠影,没有具体内容了,“沛公欲王关中”,一“欲”字,就看出他并没有掌握到什么具体的东西,仅是自己猜测而已,而“珍宝尽有之”,更是无中生有,因为连范增都知道刘邦此次是“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这样的奸细,除了点燃项羽的怒火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不能为项羽提供可以置刘邦于死地的铁证。但就这样一个奸细,也因项羽一句话而为刘邦“立诛杀”了。
  反观项羽阵营。明着的奸细项伯(前已分析),虽然从主观上看,项伯未必是真心做内奸(见拙文《“内奸”项伯先生有点冤》,《语文教学之友》2010年第8期),但客观上确实帮了刘邦的大忙:既打消了项羽攻刘计划,关键时刻还救了刘邦一命。另一个隐藏很深的奸细——陈平:首先是“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后,他居然没有复命,可见他早心有所属,借“召”之机与刘邦暗通款曲;其次,如果无项羽内部中高级人员暗中照应,刘邦怕是插翅难飞吧,就算刘邦安然到自己营地,如果项羽决心已定,回到营地也是枉然。能洞察项羽不杀之心又能传递此信息,还有权力暗中放人的只有陈平了。
  从宴会上这几组人物的分析,我们似乎已经看到几年后刀光剑影的楚汉战争的结局了。作为主帅的项羽虽然“力拔山兮气盖世”,但诸多方面不如刘邦;谋士范增自身性格与主帅不契合,项羽最终不能用之;诡计迭出,有阴谋家之称的陈平不为自视甚高的项羽所用,早已倾心刘邦(后来成为现实);武将没有头脑,执行命令不坚决,上下虽未离心离德,但至少不如刘邦阵营高度一致,不可一世的霸王最终自刎乌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天意何曾袒刘季”,的为确论!
  (作者单位:江门市江海区外海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一片树叶既是教学的切入点,又是写作训练的对象。教师借此引导学生参与一堂体验式的作文课,达到启发学生思索人生的目的。这是方法的指导,是语言的训练,更是一种人生的引领。  关键词:树叶;体验;引领;深刻  我比较喜欢写,也就十分重视写作教学,所以自认为写作指导是很到位的。后来受到教研员的启发,才发现原来自己的作文教学根本不叫教学,应该叫开“两会”——开头是表扬会,结尾是批评会。在学生的作文中,我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企业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该金融资产的成本,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科目,按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贷记或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 )。  A.“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B.“投资收益”科目  C.“短期投资”科目D.“营业外收入”科目
编者按:  11月26日至27日,中共重庆市委五届九次全会召开。全会听取市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制定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市委五届九次全会召开后,重庆社会各界反响热烈、党员干部备受鼓舞,大家认为,市委五届九次全会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再学习、再贯彻,也是新时代重庆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
黄渤演唱的一首歌《我的要求不算高》,欢快质朴、清新生动,感觉特别接地气,唱出了人们的心声。“这就是我的中国梦,它很小也很普通,我不求变成龙和凤,我只想活在幸福中。这就是我的中国梦,它很简单也容易懂,踮起脚尖就能够到,不是悬在半空中。”  我们曾经以为,梦想一定要高远宏大,幸福的标杆也要很高很高。其实,平凡生活中,只要有一颗知足乐观、懂得感恩的心,梦想就会落到实处。  继“你幸福吗”的话题之后,大家
摘要:在一些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或无意削弱了对教学的主导,致使课堂教学陷入一种无序化或浅薄化的窘境。语文教师应该在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同时,注重强化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精心谋划、科学引导,从而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语文教师;主导作用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而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能“充分发
摘要:探索核心素养视野下,基于课程标准精神、核心素养培养和学生学习现状的语文朗读教学有效实施策略,并从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科学的认知规律、注重语文能力培养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把握基于朗读指导语感培养的角色定位等方面加以讨论反思。  关键词:核心素养;朗读指导;语感培养;实施策略  朗读,《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教学的要求是“用普通话”和“正确、
摘 要:作文试题评价有六项指标:可写性、选择性、导向性、探究性、防套性、难易度。依据这六项指标,在作文备考中,指导学生表达生活,展示自己的爱好特长,传递正能量,突出理性思辨能力,精准审题。  关键词:生活;特长;理性;审题  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老师在解读2015年高考作文特点时指出:目前,教育部考试中心和省级考试机构对作文试题评价主要依据六条标准:可写性、选择性、导向性、探究性、防套性、难易度。[
膝關节炎是中老年人常见病,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快步走有助于缓解膝关节炎病情。研究小组对1800多名老年膝关节炎患者的健康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期间,6%的老人接受了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对比分析发现,参试者每天只需中高强度步行(快步走)5分钟,就可降低16%的接受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概率。在这里,“中高强度步行”被定义为“每分钟步行100步以上”。研究表明,膝关节炎患者也可以积极参加锻炼。  摘自《生命时报》
摘要:“文本研习”是高语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方式,文本解读能力则是衡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指标。在阅读教学中,可借助师生隐性知识来提升文本解读的有效性,拟从隐性知识的引入、传递和表达三个方面,来阐述和探讨如何实现师生隐性知识的显性化。  关键词:文本研习;隐性知识;主体体验;经验迁移  目前正在苏浙等地区使用的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体例由单元板块改成专题模式,形成多种教学形式有机融合的格局。其中,“阅读
摘要:对于文章的赏析,关键在于读懂、读通,而读懂、读通的关键则是把握细节。在邹韬奋《我的母亲》一文教学中,教师可从心理描写、侧面烘托、语言描写和场面描写等角度,以圈点批注、小组讨论、引导质疑、课堂练习为抓手,指导学生赏析细节,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我的母亲》;细节赏析;语文素养;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赏析课文时“对于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式要有自己的理解和认知,能提出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