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体育管理工作是实现学校体育整体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也是提升高校体育工作水平的关键,本文就在探讨了我国高校体育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高校体育管理的基本原则和体育管理工作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这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校体育管理现状基本原则关键问题
高校体育管理是提升体育工作水平的关键,是推行体育教学改革、创新体育教学机制、培养体育人才的重要保障。只有做好了高校的体育管理工作,高校的体育教学才能高效、有序的进行,所以加深高校体育工作人员对体育管理内涵的了解、对体育管理模式和机制的认识以及对体育管理工作中相关问题的探索,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 我国高校体育管理的现状
所谓高校体育管理,是指运用多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对高校体育进行控制的行为。我国现行的高校体育管理主要有三个大的层次:首先是作为体育管理中最高一层管理部门的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是最具权威性的体育管理部门,他们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以及国内外体育发展的水平和态势等,制定出一个总体的方针政策,并确定当前各个时期的体育工作目标,由他们所制定的国家政策文件会对我国高校体育管理的组织结构起到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体育管理中的中层管理部门是各省、市、自治区的体育局或体育厅等相关机构。他们会在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政策文件和确定的体育工作目标,根据本地区的体育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适合当地的具体的措施,在与当地高校保持密切联系的同时组织落实国家的体育政策。高校体育管理的第三个层次,是高校内部的体育管理系统,它是高校体育管理最根本的管理层次,也是最直接的执行者和参与者。
我国目前的高校体育管理体系一般由高校體育管理工作领导系统、高校体育管理工作执行系统以及高校学生体育活动组织三个部分组成。高校体育管理工作领导系统,一般由高校主管体育工作的学校领导和各个院系主管体育工作的院系领导来担任,其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以及当地体育局的对当地高校的体育工作的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和规划本校体育工作的各项条例、目标、要求,并督促其有效的落实和实施。所以说,高校体育管理工作领导系统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然而,现在很多高校负责体育工作的领导并没有认识到体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没有深入的了解本校体育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师生的实际需求,使本校的体育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高校体育管理工作的执行系统,主要由高校的学生团委、学生工作处等组成,主要职责是按照本校体育工作计划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实际执行并完成各项体育任务,做好各项体育工作。但是,由于目前高校的体育管理工作的执行系统的组成人员缺乏对高校管理工作的深入认识和对国家政策的科学领会,导致执行工作缺乏系统性、长远性和实践性。
高校学生体育活动组织则是学生自发组织的群体性的体育组织,他们对体育活动和体育工作充满热情和积极性,如能高校能结合本校情况科学、合理的进行引导安排,这些大学生自发的群体性组织将会为高校的体育管理贡献不可低估的力量。
二、 高校实施体育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 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原则
进行科学有效的体育管理工作,必须首先要遵循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原则,即:在明确体育管理工作整体规划和整体目标的前提下,明确系统内部各个要素和组成部分的职能和目标。把总目标科学的进行分解,分解为与本校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多个分目标,从而为整个体育管理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合理的分工,以促进各组成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整体目标的高效完成。在进行分工时,要注意强调和树立总体观念,并且在分工的基础上要不断对个组成部分间进行适时的综合、协调,确保整体与局部始终相结合。
(二) 控制管理幅度的原则
在体育管理工作系统内,要根据各组成部分的具体分工,各负责人的特长、能力、素质水平等为各负责人确定具体的管理范围和管理内容,以确保严密高效的管理机制的形成。
(三) 权利、职位和责任相统一的原则
在具体实施体育管理工作时,为了保证各负责人所行使的权利与其所应承担的责任相对等,必须坚持权利、职位和责任相统一的原则,只有在此职位的人,在能行使此权利,并应为此承担相应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各负责人的积极性,避免整个管理系统混乱情况的出现,保障体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 实施体育管理的过程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一) 注重人本原理在高校体育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所谓人本原理,是指在管理过程中,在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的前提下,以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为根本,最终以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管理原理。在高校体育管理工作中,人本原理的具体运用指的是,高校的所设定的体育管理活动,应该以调动师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为原则,以师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完成体育管理工作。
在高校体育管理工作中,人本原理的运用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在根据本校的体育工作整体目标为体育管理系统各工作人员进行具体分工时,要把调动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放在首位,依据人的能力水平、素质水平、特长、优势等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这样不但有利于各负责人尽快的适应本职工作,而且有利于工作积极性的调动和激发,在合理安排工作岗位的基础上辅之以科学的激励手段,可以大大的提高体育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激励”是人本原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科学的激励行为,可以强化人的动力,改进人的行为,从而使人向着组织目标的方向不断发展。在体育管理工作中,也要注意激励的适时运用,激励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精神激励,一种是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则是在人确定一定的成绩时采用表扬等方式,来表达对其工作能力的认可和赞许,以使被表扬者产生更大的工作动力,激发其进一步努力,并能对周围的人起到鼓舞作用的激励方式;物质激励是指在合适的时机,利用一定的物质手段,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如果提高任课教师的工作待遇等。在体育管理工作中,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可根据情况合理选用,以提升体育工作的水平。
(二) 注意关注体育教师的心理需求
高校的体育管理工作是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具体途径和措施,而体育任课教师则是完成体育教学目标的具体执行者,是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体育任课教师的主观心理需求是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基础,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进行体育管理工作时,一定要注意关注体育任课教师的心理需求。
首先,要重视体育任课教师的社会尊重需求。学校系统是整个社会系统的组成部门之一,必然会受到整个社会系统的影响,所以在进行体育管理工作时,一定要注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氛围、体育意识的发展状况等对体育教师心理需求的影响。我国传统的升学考试制度,导致了社会上普遍的重视文化课程,轻视体育课程,重德育轻体育的状况,虽然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民众对体育教师的认识仍有别于其它学科的教师,所以体育教师的社会尊重需求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中难以得到满足,在进行体育管理工作时,必须客观的认识到这一点。其次,要重视体育教师的学校尊重需求,体育教师荣誉感在社会上难以得到充分的满足的情况下,来自学校的认可和尊重就成了非常重要的一点,在得到充分的认可、坚定的支持的基础上,体育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得到更好的调动,工作效率也会得以进一步的提升。
所以,体育管理工作一定要注意关注教师的心理需求,关心体育任课教师的切身利益、满足体育任课教师的基本权利、制定与体育教师工作相契合的奖励制度,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郑强,钟永锋,沈丽芬.浅谈高校体育管理的创新和创新思维[J].湖北体育科技.2008(02).
[2]陈杰,杨明川.我国高校体育管理现状分析[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4).
[3]华雪玲.高等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初探[J].体育科学研究.2005(03).
[4]张玉萍,杨立群.再谈高等学校体育管理[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1).
[5]冯建富.高职院校体育管理模式总结与探索[J].经营管理者.2009(11).
关键词高校体育管理现状基本原则关键问题
高校体育管理是提升体育工作水平的关键,是推行体育教学改革、创新体育教学机制、培养体育人才的重要保障。只有做好了高校的体育管理工作,高校的体育教学才能高效、有序的进行,所以加深高校体育工作人员对体育管理内涵的了解、对体育管理模式和机制的认识以及对体育管理工作中相关问题的探索,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 我国高校体育管理的现状
所谓高校体育管理,是指运用多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对高校体育进行控制的行为。我国现行的高校体育管理主要有三个大的层次:首先是作为体育管理中最高一层管理部门的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是最具权威性的体育管理部门,他们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以及国内外体育发展的水平和态势等,制定出一个总体的方针政策,并确定当前各个时期的体育工作目标,由他们所制定的国家政策文件会对我国高校体育管理的组织结构起到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体育管理中的中层管理部门是各省、市、自治区的体育局或体育厅等相关机构。他们会在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政策文件和确定的体育工作目标,根据本地区的体育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适合当地的具体的措施,在与当地高校保持密切联系的同时组织落实国家的体育政策。高校体育管理的第三个层次,是高校内部的体育管理系统,它是高校体育管理最根本的管理层次,也是最直接的执行者和参与者。
我国目前的高校体育管理体系一般由高校體育管理工作领导系统、高校体育管理工作执行系统以及高校学生体育活动组织三个部分组成。高校体育管理工作领导系统,一般由高校主管体育工作的学校领导和各个院系主管体育工作的院系领导来担任,其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以及当地体育局的对当地高校的体育工作的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和规划本校体育工作的各项条例、目标、要求,并督促其有效的落实和实施。所以说,高校体育管理工作领导系统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然而,现在很多高校负责体育工作的领导并没有认识到体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没有深入的了解本校体育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师生的实际需求,使本校的体育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高校体育管理工作的执行系统,主要由高校的学生团委、学生工作处等组成,主要职责是按照本校体育工作计划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实际执行并完成各项体育任务,做好各项体育工作。但是,由于目前高校的体育管理工作的执行系统的组成人员缺乏对高校管理工作的深入认识和对国家政策的科学领会,导致执行工作缺乏系统性、长远性和实践性。
高校学生体育活动组织则是学生自发组织的群体性的体育组织,他们对体育活动和体育工作充满热情和积极性,如能高校能结合本校情况科学、合理的进行引导安排,这些大学生自发的群体性组织将会为高校的体育管理贡献不可低估的力量。
二、 高校实施体育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 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原则
进行科学有效的体育管理工作,必须首先要遵循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原则,即:在明确体育管理工作整体规划和整体目标的前提下,明确系统内部各个要素和组成部分的职能和目标。把总目标科学的进行分解,分解为与本校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多个分目标,从而为整个体育管理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合理的分工,以促进各组成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整体目标的高效完成。在进行分工时,要注意强调和树立总体观念,并且在分工的基础上要不断对个组成部分间进行适时的综合、协调,确保整体与局部始终相结合。
(二) 控制管理幅度的原则
在体育管理工作系统内,要根据各组成部分的具体分工,各负责人的特长、能力、素质水平等为各负责人确定具体的管理范围和管理内容,以确保严密高效的管理机制的形成。
(三) 权利、职位和责任相统一的原则
在具体实施体育管理工作时,为了保证各负责人所行使的权利与其所应承担的责任相对等,必须坚持权利、职位和责任相统一的原则,只有在此职位的人,在能行使此权利,并应为此承担相应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各负责人的积极性,避免整个管理系统混乱情况的出现,保障体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 实施体育管理的过程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一) 注重人本原理在高校体育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所谓人本原理,是指在管理过程中,在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的前提下,以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为根本,最终以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管理原理。在高校体育管理工作中,人本原理的具体运用指的是,高校的所设定的体育管理活动,应该以调动师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为原则,以师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完成体育管理工作。
在高校体育管理工作中,人本原理的运用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在根据本校的体育工作整体目标为体育管理系统各工作人员进行具体分工时,要把调动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放在首位,依据人的能力水平、素质水平、特长、优势等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这样不但有利于各负责人尽快的适应本职工作,而且有利于工作积极性的调动和激发,在合理安排工作岗位的基础上辅之以科学的激励手段,可以大大的提高体育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激励”是人本原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科学的激励行为,可以强化人的动力,改进人的行为,从而使人向着组织目标的方向不断发展。在体育管理工作中,也要注意激励的适时运用,激励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精神激励,一种是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则是在人确定一定的成绩时采用表扬等方式,来表达对其工作能力的认可和赞许,以使被表扬者产生更大的工作动力,激发其进一步努力,并能对周围的人起到鼓舞作用的激励方式;物质激励是指在合适的时机,利用一定的物质手段,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如果提高任课教师的工作待遇等。在体育管理工作中,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可根据情况合理选用,以提升体育工作的水平。
(二) 注意关注体育教师的心理需求
高校的体育管理工作是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具体途径和措施,而体育任课教师则是完成体育教学目标的具体执行者,是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体育任课教师的主观心理需求是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基础,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进行体育管理工作时,一定要注意关注体育任课教师的心理需求。
首先,要重视体育任课教师的社会尊重需求。学校系统是整个社会系统的组成部门之一,必然会受到整个社会系统的影响,所以在进行体育管理工作时,一定要注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氛围、体育意识的发展状况等对体育教师心理需求的影响。我国传统的升学考试制度,导致了社会上普遍的重视文化课程,轻视体育课程,重德育轻体育的状况,虽然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民众对体育教师的认识仍有别于其它学科的教师,所以体育教师的社会尊重需求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中难以得到满足,在进行体育管理工作时,必须客观的认识到这一点。其次,要重视体育教师的学校尊重需求,体育教师荣誉感在社会上难以得到充分的满足的情况下,来自学校的认可和尊重就成了非常重要的一点,在得到充分的认可、坚定的支持的基础上,体育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得到更好的调动,工作效率也会得以进一步的提升。
所以,体育管理工作一定要注意关注教师的心理需求,关心体育任课教师的切身利益、满足体育任课教师的基本权利、制定与体育教师工作相契合的奖励制度,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郑强,钟永锋,沈丽芬.浅谈高校体育管理的创新和创新思维[J].湖北体育科技.2008(02).
[2]陈杰,杨明川.我国高校体育管理现状分析[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4).
[3]华雪玲.高等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初探[J].体育科学研究.2005(03).
[4]张玉萍,杨立群.再谈高等学校体育管理[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1).
[5]冯建富.高职院校体育管理模式总结与探索[J].经营管理者.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