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是李晨“爆发”的一年。1月,以他的个人原创小说《无敌》为原型的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在各大电视台热播,李晨担任本片监制,并出演内心强大的男主角吴狄,在爱情与友情的挫折中成长,李晨出色的演技打动了观众。眼下,他又出现在赵宝刚导演的“青春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北京青年》中,陪着不甘心让青春就此谢幕的男主角何东重走了一遍青春之路。这部电视剧在观众中评价褒贬不一,但“重走青春”这一主题已无可争议地成为当下讨论的热点。
就在人气大涨之际,李晨做出了一个出乎众人意料的决定:重拾做一名职业摩托车手的梦,两个月不接拍任何戏,全力备战2012中国环塔(即环塔克拉玛干沙漠)拉力赛摩托车组比赛。他说:“到11月,我就34岁了。人生旅途中,很多事情激情褪去后就没办法再实现,会被各种各样的事情所奴役,我再不做点什么,就真的老了。”
绕了一圈,还是最适合演戏
常言道:“出名要趁早”。但也有人说,少年成名的人,更有青春易逝的紧迫感。也许李晨就总会有这种紧迫感。
19岁时,李晨刚刚考入艺术学院,还没有开始系统地学习表演,便在数千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出演《十七岁不哭》的男主角简宁。当年,这部电视剧一播出,就引起了众多少男少女的心灵共鸣。此后多次重播,成为很多电视台暑期档的保留节目。同年,李晨又出演电影《花季雨季》中的运动男孩王笑天。该片在当年获得了数个大奖,“花季雨季”几乎成了中学生的代名词。
那时的李晨,还是个不识愁滋味的少年,突如其来的成功,让他一下子膨胀起来。“‘粉丝’的信成堆成堆往家里寄,我觉得成功对我来说实在是太容易的事。”抱着这样的念头,他只身闯入商界,渴望在这里也能同样获得鲜花和掌声。然而,两次投资接连失败,他的优越感在猝不及防间被击得粉碎,总结那段过往,他说:“性格使然,我总是把一切都想得很美好。”
2002年再次回来,他已经不是《十七岁不哭》中的简宁,而娱乐圈也早已不复当年的浪漫。这个光怪陆离的大舞台,冷冷地看着那个跌到谷底的落魄青年。风浪过后再沉淀下来的他,没有了当年的轻狂,李晨开始认清自己。复出后的第一部电视剧是《十三格格》,他在剧中饰演“七贝勒”一角,这是老师吕丽萍推荐的角色,李晨格外珍惜。“绕了一圈,想尝试的也尝试了,终于发现自己最擅长的,还是演戏。演戏毫不吝啬地给我成功,却同时也埋下失败的伏笔,让我一一去经历和品尝,然后成熟。我觉得自己很幸运。”
随后的路越走越顺。2006年,在红遍全国的电视剧《士兵突击》中,李晨塑造了一个坚持自己原则、积极乐观、高学历、高智商、高情商的年轻少校吴哲;2008年,在电视剧《生死线》中,他是枪不离手的龙文章;2009年,在《唐山大地震》中,他又担纲男主角方达;2010年在明星荟萃的电影《建党伟业》中,他饰演张国焘。
李晨用“可能有一点”来形容自己的表演天赋,“这些年的拍戏经历让我在演技上有了一些进步。这是我自己能一点一点感觉到的。”李晨说,“我以前拍戏,很容易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揣摩角色,但是后来我觉得这样不对,因为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事情的理解都是个性化的,我就想,应该多站在观众的角度去揣摩。”演技的提高好像一个开窍的过程,不断尝试不断调整,就在某个瞬间,忽然好像明白了。
最渴望从事的职业是车手
外表沉稳的李晨,有股英武之气。李晨说,这是从骨子里带出来的。他出身北京一个军人家庭,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都是军人。家教虽严,但思想却十分开明,父母对于他的兴趣爱好并不横加干涉。在这样的氛围下,李晨有了随性发展的空间。他热爱摄影,因为“生活中的一些瞬间太值得永远铭记”,曾经出版过影集《晨光倒影》;他对于文字有种“被吸引”的感觉,喜爱阅读,坚信“成卷的文字一定有它的华彩”;他也热衷表达,闲暇时会在博客上“码字”表心情,文艺青年气十足;同时他又酷爱极限运动,赛车、滑雪、攀岩都玩得有模有样。
李晨最渴望从事的职业不是演员,而是车手。他是职业摩托车队中的一员,聊起训练时的种种险境,他脸上有种按捺不住的兴奋:“有一次我们练习飞坡,从一个坡上腾空跃起,原本应该落在对面的坡的下滑面上,没想到车子在空中失去控制,我直接被摔了下来,背后就是垂直砸下来的重型机车,再慢一秒钟跳开,你今天看我就坐在轮椅上了。”
对他而言,这种“肾上腺素分泌陡增”的刺激感是再畅快不过的,可儿子这样的冒险,却让父母操碎了心,他们万万无法接受李晨以这样的危险活动为职业。“父母对我的想法都非常尊重,可做儿子的,也的确不能太不为父母着想。”李晨放弃了这一职业理想。但做车手,参加比赛,始终是他的一个梦。
我希望做到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环球人物杂志:从《北京爱情故事》到《北京青年》,讲的都是“青春”这个话题,在你心里,到底什么是“青春”?
李晨:对于青春,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它可能是大学的一段时光,可能是一段难忘的初恋。在我看来,所谓的青春,其实就是一场冒险。人的骨子里都有一股冒险精神,这种精神就是青春的精神。
环球人物杂志:有的观众认为何东不成熟,逃避现实,才会选择“重走青春”,你怎么看?
李晨:这部剧是顺拍的,第一个镜头就是何东在与女主角权筝领结婚证时,突然反悔那一幕。我其实当时心里也对这个情节的可能性抱有怀疑,也质疑何东这样的做法,会不会只是在逃避?但是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也像一个观众一样,看到了何东心里的不甘,也看懂了他逃婚、辞职以及离家出走的心态。其实恰恰相反,他在那一刻做出放弃的决定,正是他作为一个男人开始成熟、开始懂得责任的时刻。他开始质疑了,质疑父亲教导的“婚姻就是忍和熬”,开始懂得不爱的婚姻对自己、对对方是极大的不负责,也突然间发现自己完全没有独自生存的能力,何谈成家?
环球人物杂志:你是否也有何东那样“不甘心”的感觉?
李晨:我对自己的青春岁月基本上满意,与何东相比我已经很幸福了。应该没有人会给自己的青春岁月打满分,因为总会有那么一些想要做但没能做的事情。比如我的青春理想是当一名赛车手,但是因为一些原因不能实现。不过我仍然在精力允许的情况下维持着这一爱好。
环球人物杂志:人们常说,青春一去不复返,无悔也罢,不甘心也好,都只能回忆,不可“重走”。在你看来,怎么做才算是“重走”了青春?
李晨:所谓的“重走青春”,就是再给自己的梦想一次机会,给自己一个机会。不管你此时是否正青春,或站在青春的尾巴,甚至早已经离青春很远,都无妨。也许在青春岁月里,有一些念头在脑海里挥之不去却又没有条件实现,如果现在有条件了,为何不能圆自己曾经的一个梦呢?
环球人物杂志:看《十七岁不哭》、《花季雨季》长大的一代,如今都已经或即将步入而立之年,像何东,还有你本人,也都在这个年龄段。30多岁的人,是不是该有更多的责任和担当?
李晨:一个人可以先试图改变自己,再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周围的人,通过大家的改变,来影响这个社会。至于我自己,我希望能够做到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就在人气大涨之际,李晨做出了一个出乎众人意料的决定:重拾做一名职业摩托车手的梦,两个月不接拍任何戏,全力备战2012中国环塔(即环塔克拉玛干沙漠)拉力赛摩托车组比赛。他说:“到11月,我就34岁了。人生旅途中,很多事情激情褪去后就没办法再实现,会被各种各样的事情所奴役,我再不做点什么,就真的老了。”
绕了一圈,还是最适合演戏
常言道:“出名要趁早”。但也有人说,少年成名的人,更有青春易逝的紧迫感。也许李晨就总会有这种紧迫感。
19岁时,李晨刚刚考入艺术学院,还没有开始系统地学习表演,便在数千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出演《十七岁不哭》的男主角简宁。当年,这部电视剧一播出,就引起了众多少男少女的心灵共鸣。此后多次重播,成为很多电视台暑期档的保留节目。同年,李晨又出演电影《花季雨季》中的运动男孩王笑天。该片在当年获得了数个大奖,“花季雨季”几乎成了中学生的代名词。
那时的李晨,还是个不识愁滋味的少年,突如其来的成功,让他一下子膨胀起来。“‘粉丝’的信成堆成堆往家里寄,我觉得成功对我来说实在是太容易的事。”抱着这样的念头,他只身闯入商界,渴望在这里也能同样获得鲜花和掌声。然而,两次投资接连失败,他的优越感在猝不及防间被击得粉碎,总结那段过往,他说:“性格使然,我总是把一切都想得很美好。”
2002年再次回来,他已经不是《十七岁不哭》中的简宁,而娱乐圈也早已不复当年的浪漫。这个光怪陆离的大舞台,冷冷地看着那个跌到谷底的落魄青年。风浪过后再沉淀下来的他,没有了当年的轻狂,李晨开始认清自己。复出后的第一部电视剧是《十三格格》,他在剧中饰演“七贝勒”一角,这是老师吕丽萍推荐的角色,李晨格外珍惜。“绕了一圈,想尝试的也尝试了,终于发现自己最擅长的,还是演戏。演戏毫不吝啬地给我成功,却同时也埋下失败的伏笔,让我一一去经历和品尝,然后成熟。我觉得自己很幸运。”
随后的路越走越顺。2006年,在红遍全国的电视剧《士兵突击》中,李晨塑造了一个坚持自己原则、积极乐观、高学历、高智商、高情商的年轻少校吴哲;2008年,在电视剧《生死线》中,他是枪不离手的龙文章;2009年,在《唐山大地震》中,他又担纲男主角方达;2010年在明星荟萃的电影《建党伟业》中,他饰演张国焘。
李晨用“可能有一点”来形容自己的表演天赋,“这些年的拍戏经历让我在演技上有了一些进步。这是我自己能一点一点感觉到的。”李晨说,“我以前拍戏,很容易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揣摩角色,但是后来我觉得这样不对,因为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事情的理解都是个性化的,我就想,应该多站在观众的角度去揣摩。”演技的提高好像一个开窍的过程,不断尝试不断调整,就在某个瞬间,忽然好像明白了。
最渴望从事的职业是车手
外表沉稳的李晨,有股英武之气。李晨说,这是从骨子里带出来的。他出身北京一个军人家庭,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都是军人。家教虽严,但思想却十分开明,父母对于他的兴趣爱好并不横加干涉。在这样的氛围下,李晨有了随性发展的空间。他热爱摄影,因为“生活中的一些瞬间太值得永远铭记”,曾经出版过影集《晨光倒影》;他对于文字有种“被吸引”的感觉,喜爱阅读,坚信“成卷的文字一定有它的华彩”;他也热衷表达,闲暇时会在博客上“码字”表心情,文艺青年气十足;同时他又酷爱极限运动,赛车、滑雪、攀岩都玩得有模有样。
李晨最渴望从事的职业不是演员,而是车手。他是职业摩托车队中的一员,聊起训练时的种种险境,他脸上有种按捺不住的兴奋:“有一次我们练习飞坡,从一个坡上腾空跃起,原本应该落在对面的坡的下滑面上,没想到车子在空中失去控制,我直接被摔了下来,背后就是垂直砸下来的重型机车,再慢一秒钟跳开,你今天看我就坐在轮椅上了。”
对他而言,这种“肾上腺素分泌陡增”的刺激感是再畅快不过的,可儿子这样的冒险,却让父母操碎了心,他们万万无法接受李晨以这样的危险活动为职业。“父母对我的想法都非常尊重,可做儿子的,也的确不能太不为父母着想。”李晨放弃了这一职业理想。但做车手,参加比赛,始终是他的一个梦。
我希望做到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环球人物杂志:从《北京爱情故事》到《北京青年》,讲的都是“青春”这个话题,在你心里,到底什么是“青春”?
李晨:对于青春,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它可能是大学的一段时光,可能是一段难忘的初恋。在我看来,所谓的青春,其实就是一场冒险。人的骨子里都有一股冒险精神,这种精神就是青春的精神。
环球人物杂志:有的观众认为何东不成熟,逃避现实,才会选择“重走青春”,你怎么看?
李晨:这部剧是顺拍的,第一个镜头就是何东在与女主角权筝领结婚证时,突然反悔那一幕。我其实当时心里也对这个情节的可能性抱有怀疑,也质疑何东这样的做法,会不会只是在逃避?但是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也像一个观众一样,看到了何东心里的不甘,也看懂了他逃婚、辞职以及离家出走的心态。其实恰恰相反,他在那一刻做出放弃的决定,正是他作为一个男人开始成熟、开始懂得责任的时刻。他开始质疑了,质疑父亲教导的“婚姻就是忍和熬”,开始懂得不爱的婚姻对自己、对对方是极大的不负责,也突然间发现自己完全没有独自生存的能力,何谈成家?
环球人物杂志:你是否也有何东那样“不甘心”的感觉?
李晨:我对自己的青春岁月基本上满意,与何东相比我已经很幸福了。应该没有人会给自己的青春岁月打满分,因为总会有那么一些想要做但没能做的事情。比如我的青春理想是当一名赛车手,但是因为一些原因不能实现。不过我仍然在精力允许的情况下维持着这一爱好。
环球人物杂志:人们常说,青春一去不复返,无悔也罢,不甘心也好,都只能回忆,不可“重走”。在你看来,怎么做才算是“重走”了青春?
李晨:所谓的“重走青春”,就是再给自己的梦想一次机会,给自己一个机会。不管你此时是否正青春,或站在青春的尾巴,甚至早已经离青春很远,都无妨。也许在青春岁月里,有一些念头在脑海里挥之不去却又没有条件实现,如果现在有条件了,为何不能圆自己曾经的一个梦呢?
环球人物杂志:看《十七岁不哭》、《花季雨季》长大的一代,如今都已经或即将步入而立之年,像何东,还有你本人,也都在这个年龄段。30多岁的人,是不是该有更多的责任和担当?
李晨:一个人可以先试图改变自己,再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周围的人,通过大家的改变,来影响这个社会。至于我自己,我希望能够做到向社会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