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在义务教育阶段,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成为了相关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在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由问题解决,双基,科学思维构成,并且具有发展性,基础性和实践性。学生养成核心素养的前提是三大培养,基本条件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重要保证是提高教师核心素养,有利保障是加强学校,社会,家庭的合作。下文将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特性与养成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义务教育 学生 核心素养 特性 养成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7-0256-01
关于“培养怎样的人才”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中重点关注的问题。对此教育部曾颁布过相关文件,提出要对中国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素养体系进行研究,这里提到的核心素养体系,就是对学生各阶段发展核心进行探究的一种体系,其中明确规定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具备哪些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自己全面发展的能力和品格,重点强调了个人修养,国家情怀,关爱社会,创新实践和合作參与等方面内容。为了更好的开展教育改革,也为了能够正确的回答“应该培养什么样的社会人才”,下文将主要针对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探究,希望能起到借鉴的作用。
一、在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世界教育改革中反复实践探讨的重点内容,很难用一个规范的定义表现出来。从选取指标的角度看,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注重基础学科,也对在个人终身发展中以及个人在适应未来社会生活中所需要的素养有所关注;它不只是对社会最新的发展动态的一种展现,也是对我国历史和文化特点以及目前教育状况的一种思考。于功能角度看,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把个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时刻体现出“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促进个人全面发展”这一要求。因此,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对能力,知识,价值和态度等方面的一种融合,其中既包括了认知性素养,像能力探究,问题解决和批判性思维,也包括非认知性素养,如组织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大致可以从下面几点进行理解:
(一)把“双基”作为指向
“双基”教育在新中国成立后,逐渐被公认为教育的传统,在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最底层也是最根本的素养。
(二)把“问题解决”作为指向
以问题解决为指向的核心素养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中层阶段。
(三)把“科学思维”作为指向
这主要指通过认识,体会系统学习的过程和变化,逐渐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思维模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最高阶段。
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特性
(一)具有基础性
在教育系统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贯穿整个教育体系的,为后续工作的开展进行铺垫,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具有明显的基础性。
(二)具有发展性
义务教育阶段,养成学生的核心素养会表现出一种时段特征,不同的时间段需要培养的核心和重点也不同,由简到难,逐渐完善,这种培养是为了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是一种长期任务,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发展性特征表现的非常明显。
(三)具有实践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既包括各种能力得到提升,也包括科学思维的养成,这一切都要通过固定的实践在固定的区域场所才能进行,因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核心素养拥有非常强的实践性。
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一)以三大原则为养成前提
1.以人为本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作为主体的地位一定要被加以重视,要充分尊重学生。
2.注重层次
养成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个动态且变化的过程,是有层次之分的。因此要结合学生不同时期的发展规律,层次不同,方法也不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尊重差异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也是对教育体系和教育系统的一种整合,但是并不是不存在差异,尊重差异是必须要遵守的原则。
(二)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作为养成条件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主体是学生,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让他们被动接受。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核心素养,离不开解决问题,双基和科学思想这三者,因此必须把双基作为指向,引进先进的文化,从最底层开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学习的主动性;在以问题解决为指向的中层,需要进行情境创设,给学生打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去学习;在科学思维为指向的高层阶段,要让学生和教师成为共同体,进项良好的互动,营造一种活跃民主的课堂氛围,有效提高学生主观的创造性。
(三)以提高教师核心素养作为养成保证
我国当代教师在学生养成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们肩负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责任,要想更好的完成这一工作,必须要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为义务教育阶段养成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保证。因此,教师不仅要掌握良好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文化知识,也要拥有组织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及时对学生的不良素养进行更正和批判,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发挥想象,提升创造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具有高尚的品质和个人修养。
(四)以加强社会,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系作为养成保障
社会是学生的实践场所,学校是学生的学习场所,家庭是学生的生活场所,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也离不开这三者的密切配合,它们是学生养成核心素养的源头,也是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检验场所,只有能够通过检验的核心素养才是真实合格的。因此要加强社会,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和联系,为养成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保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特性和养成,不只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未来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会对我国教育体系的完善,教育改革的顺利开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充分研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特性,对具体的养成方法进行完善和改进,让我国的培养的人才更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雷晓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特性与养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06:11-13
[2]辛涛,姜宇,刘霞.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5-11
[3]常珊珊,李家清.课程改革深化背景下的核心素养体系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15,09:29-35
【关键词】义务教育 学生 核心素养 特性 养成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7-0256-01
关于“培养怎样的人才”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中重点关注的问题。对此教育部曾颁布过相关文件,提出要对中国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素养体系进行研究,这里提到的核心素养体系,就是对学生各阶段发展核心进行探究的一种体系,其中明确规定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具备哪些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自己全面发展的能力和品格,重点强调了个人修养,国家情怀,关爱社会,创新实践和合作參与等方面内容。为了更好的开展教育改革,也为了能够正确的回答“应该培养什么样的社会人才”,下文将主要针对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探究,希望能起到借鉴的作用。
一、在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世界教育改革中反复实践探讨的重点内容,很难用一个规范的定义表现出来。从选取指标的角度看,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注重基础学科,也对在个人终身发展中以及个人在适应未来社会生活中所需要的素养有所关注;它不只是对社会最新的发展动态的一种展现,也是对我国历史和文化特点以及目前教育状况的一种思考。于功能角度看,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把个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时刻体现出“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促进个人全面发展”这一要求。因此,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对能力,知识,价值和态度等方面的一种融合,其中既包括了认知性素养,像能力探究,问题解决和批判性思维,也包括非认知性素养,如组织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大致可以从下面几点进行理解:
(一)把“双基”作为指向
“双基”教育在新中国成立后,逐渐被公认为教育的传统,在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最底层也是最根本的素养。
(二)把“问题解决”作为指向
以问题解决为指向的核心素养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中层阶段。
(三)把“科学思维”作为指向
这主要指通过认识,体会系统学习的过程和变化,逐渐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思维模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最高阶段。
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特性
(一)具有基础性
在教育系统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贯穿整个教育体系的,为后续工作的开展进行铺垫,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具有明显的基础性。
(二)具有发展性
义务教育阶段,养成学生的核心素养会表现出一种时段特征,不同的时间段需要培养的核心和重点也不同,由简到难,逐渐完善,这种培养是为了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是一种长期任务,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发展性特征表现的非常明显。
(三)具有实践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既包括各种能力得到提升,也包括科学思维的养成,这一切都要通过固定的实践在固定的区域场所才能进行,因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核心素养拥有非常强的实践性。
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一)以三大原则为养成前提
1.以人为本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作为主体的地位一定要被加以重视,要充分尊重学生。
2.注重层次
养成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个动态且变化的过程,是有层次之分的。因此要结合学生不同时期的发展规律,层次不同,方法也不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尊重差异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也是对教育体系和教育系统的一种整合,但是并不是不存在差异,尊重差异是必须要遵守的原则。
(二)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作为养成条件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主体是学生,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让他们被动接受。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核心素养,离不开解决问题,双基和科学思想这三者,因此必须把双基作为指向,引进先进的文化,从最底层开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学习的主动性;在以问题解决为指向的中层,需要进行情境创设,给学生打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去学习;在科学思维为指向的高层阶段,要让学生和教师成为共同体,进项良好的互动,营造一种活跃民主的课堂氛围,有效提高学生主观的创造性。
(三)以提高教师核心素养作为养成保证
我国当代教师在学生养成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们肩负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责任,要想更好的完成这一工作,必须要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为义务教育阶段养成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保证。因此,教师不仅要掌握良好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文化知识,也要拥有组织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及时对学生的不良素养进行更正和批判,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发挥想象,提升创造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具有高尚的品质和个人修养。
(四)以加强社会,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系作为养成保障
社会是学生的实践场所,学校是学生的学习场所,家庭是学生的生活场所,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也离不开这三者的密切配合,它们是学生养成核心素养的源头,也是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检验场所,只有能够通过检验的核心素养才是真实合格的。因此要加强社会,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和联系,为养成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保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特性和养成,不只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未来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会对我国教育体系的完善,教育改革的顺利开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充分研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特性,对具体的养成方法进行完善和改进,让我国的培养的人才更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雷晓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特性与养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06:11-13
[2]辛涛,姜宇,刘霞.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5-11
[3]常珊珊,李家清.课程改革深化背景下的核心素养体系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15,09: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