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遥远的温泉》看文明冲突与身份建构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xingy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遥远的温泉》是藏族作家阿来继长篇小说《尘埃落定》之后一部中篇力作。小说通过对边地生态与少数民族生活的审美观照,向读者展示了一个被现代文明吞噬掉的诗意与浪漫的原生态文化,通过对“失落”情怀的追忆与叙述,展示了一种文化原土关怀。在小说中,我们可以清晰的感受到作者对于现代性的反思和对人的身份与精神理想建构的追问。
  关键词:《遥远的温泉》 现代性 民族性 冲突
  《遥远的温泉》是阿来颇具影响力的一部中篇小说。小说通过描述主人公从童年至中年对于美丽的措娜温泉不断的想象与追寻的过程,展现了边地藏区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在时代浪潮中的变迁,以及身处其间的人们对于自身身份定位和理想精神建构的态度。
  阿来是一个用汉语写作藏区故事的藏族作家,他了解并珍视本民族独特的文化精神,宗教信仰、心理习惯与情感表现,同时也清晰地观察着现代化进程所带来新的文明并受其影响。他站在在中西交汇、新旧冲突的历史情境中,描绘并思考着西南边地藏区的现代化历程。与当代主流历史小说大多着眼于历史的高歌猛进、社会的正面变革不同,阿来的小说恰恰描写了在新事物登台时,旧的制度、价值、秩序、信仰的不断消亡。他的视点相当程度上是集中在已经或正在消失的事物上,尤其是那些令我们留恋的美好的民族传统与文化。在《遥远的温泉》中,阿来将藏族乡村文化直接引入到中国曲折的现代化进程之中,细致而详尽地描述了藏族乡村文化在现代文明冲击下走向解体,藏民族传统的浪漫精神一点点溶解在物质文明的冷酷、畸形和理性中的过程。这其中所隐藏的批判意识是作品最深刻、最有价值之处。
  小说所表现的“现代文明”对于藏区传统的民族文明的改写是由政治、经济、文化多层次交织推进的。在政治方面,阿来的叙述主要集中在了对于文革的历史书写上,展现了远离权力中心的遥远的西南藏区在特定历史时期所受到的政治冲击以及人性遭遇的异化与磨难。小说描写的批斗会是一副十分奇异的画面。熊熊的篝火,围坐的人群,这本是少数民族人民欢庆节日时常见的景象,而在这里却成为象征仇恨的批斗会。虽然形式是民族化的,内容却同样指向由政治话语所刻意营造的对立。曾经相对独立的这片藏区在政权交迭中被纳入新的政治体制中,也就受到政治浪潮无情的冲击。曾经质朴、淳厚的民族性格也在政治狂热中被改写。这场民族特色的批斗会是作者对于那个时代沉重的一声悲叹。
  文革所造成的伤害还体现在对人身自由的禁锢上,这一点改变了藏区人民原本的生活习惯与文化传统,在作者看来,这种破坏是不可挽救的。小说中写到:“花脸告诉我,过去,人们是常常四处漫游的。去拜圣山,去朝佛,去做生意,去找好马,快枪,去奔赴爱情或了结仇恨。还有,翻过山,骑上好马,但是,如今人像庄稼一样给栽在地里了。”工作组将人们限制在一个地方,便于管理,人们失去了行动的自由,被迫中断了漫游的传统,很多人确实像庄稼一样给栽在土里了。”远游的传统在长时间的政治压力下几乎彻底失落了。现代化的区域的划分则改变了藏区人民原本的生存方式,也带来传统历史文化、精神特性的消亡。“在过去的空间概念里温泉就在雪山那边的草原上,而现在的说法是,雪山那边是一个县的某某公社某某大队某某生产队。”空间的概念被改写,被死死的固定住,也象征人们的生存方式被局限,那种浪漫的民族精神随之消失了。
  政治影响还体现在对于历史话语的改写上,花脸“告诉我一些寨子里以前的事情。经他的嘴讲出来的故事,没有斗争会上揭发出来的那么罪恶。”斯皮瓦克称,历史在中心话语重新编制中受到“认知暴力”挤压。在宗主的凝视之下,历史成为被看的叙述景观,并在虚构与变形中构成“历史的虚假性”。亨廷顿认为,历史作为一种深沉的“根”,既表现在历史维度中,也表现在个体上,在历史那里就是传统,在个体身上就是记忆。政治话语对于历史的改写,也是造成了个体与民族的“失忆”的原因。
  现代化的经济形式同样改写着民族的生存方式,“马车也从公社供销社拉回来棉布、盐、茶叶、搪瓷盆子、碗和姑娘们喜欢的方格头巾与肥皂。有了这一切,还有什么必要在马背上忍受长路的艰辛呢。”在现代化所提供的便利面前,执着于旧有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的确显得无力而不切实际。但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变化远不是如此简单。作者以温泉开发为例,描述道“(温泉边)日益多起来的餐馆的生意看起来都很不错。”将温泉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出来,不仅本身带来可观的效益,更依托它形成了一条产业链,推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是如此的全球化,现代化,背后是地区生产方式、经济基础的全盘改变,淹没了一切民族特征。当民族歌舞表演只成为剪彩仪式上的点缀,民族文化在经济浪潮中的的失落不难想见。
  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是互动而不可分割的。回归文本,作者在“身体意识”方面集中体现了藏区人们文化观念的变迁。在过去热情奔放而天然质朴的民族文化环境下,身体是神圣、纯洁而开放的。无论男女老幼都自然的袒露身体,一同享用温泉,体现着生命原始的张力与美感。而在现代文明的语境下,大多数人认同了裸浴是原始的、落后的传统。他们用一种外来的道德文明将自己包裹起来,主动切断了从前对于身体、对于性的天然的、健康的、本真而不带邪念的认识,压抑了自身对于肉体的欲望。男人们看待温泉、看待裸浴的目光中多了几分猥亵,而姑娘们学会了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不轻易袒露肉体,但却对外国人体画册上的模特写真充满好奇与渴望,希望“我”能效仿着为她们拍摄。这种文化转型充斥着一种荒谬感。
  杰姆逊曾指出,由于经济相对落后,文化亦出于非中心地位,因此对于先进的科技和文化必然有所借鉴乃至某种依赖。后现代时期,经济依赖是以文化依赖形式出现的。放任下去就会造成文化垄断,失去本土特色。对照作者所描绘的当代藏区的这样一幅风俗画,杰姆逊的这句话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反思余地。
  我们不妨依托文本,深入探寻作者本人看待这些转型的态度。“温泉”毫无疑问是小说中最重要的意象,有着丰富的意蕴。它对于“我”来说象征着远方,象征着渴望,象征着天然健康的两性关系,象征着祖辈们云游四方的习惯,象征着浪漫的民族精神——象征着藏区边地传统的游牧文明。温泉洗去身上的污垢,洗去体内的病痛,洗去精神的疲惫,人们将最天然真实的自己交付给温泉,也在温泉中得到自我纯净。而温泉边热闹的的舞会与集市则展现着一种热情奔放,简单淳朴的快乐。可以说,温泉是藏区人民的精神之乡。这个最美好的温泉存在于花脸的描述中,存在于历史中,是“我”难以触摸到的,也就成了一生执着的梦想——“还乡”,寻找精神归属。但作者却残酷的揭示了这浪漫与梦想支离破碎的现实结局。   亨廷顿说,当传统纽带与社会关系断裂时,现代化便造成了异化感与反常感,并导致精神价值的认同危机。作者清楚地看到了现代性的异化与反常,也就自觉地将目光投射向身处其间人们的精神处境。因而在《遥远的温泉》这部小说中,阿来不仅在宏观上展示了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冲撞,更细腻刻画了当代藏民对于自身身份定位和理想精神建构的不同态度。亨廷顿曾提出,人要面对的最基本的问题:我是谁?我们的国家民族身份于我们的文化身份是什么?人们用祖先、宗教、语言、历史、价值、习俗和体制来界定自己,在种族集团、宗教社群、民族身份以及在最广泛的文化层次上认同文明。而当曾经相对独立的藏区被纳入统一的中心体制中来,面对新的主导价值观念,藏区的人民成为中心之外的“他者”,处于弱势的、失语的境地。面对强大的外力“入侵”,他们不得不重估自身的传统文明,重新定位自己的身份。《遥远的温泉中》先后出场的几个主要人物代表着在这种处境下,几种不同的文化认同,身份判断与生存选择。
  这些人物虽分属不同的类型,但他们身上都隐隐透露着一种悲剧色彩:邮递员自以为是却形象卑琐;贤巴成为一个背叛者和破坏者,始终无法获得乡亲们的原谅;花脸的灵魂因为措娜温泉的悲剧命运而无处依托,他的骷髅“闭不上双眼,跌到地上,连点响声都没有便成为了粉末,然后,一缕叹息一样的青烟升起来,又像一声叹息一样消散了。”洛桑坚持自我,精神高贵,却在现实生活中被视作异类;表姐一生命途多舛;阿基与卓玛虽然年轻貌美,但是世俗化的侵染却让她们再也无法展现“我”想象中那种健康自然的美感;而“我”虽然找到了儿时的温泉,但它已经不是想象中的样子,如果第一次相遇仅仅是有些失望,“我”还愿意将照片锁进抽屉,将这份回忆保存,第二次目睹温泉的被毁则让“我”对于理想的坚持,对于远方的渴望,对于传统文明的追寻成了泡影。我“再也唱不出牧歌中悠长的颤音”,因为想象与渴望都离我而去了,“我”失去了精神支撑。
  这种悲剧性色彩使得作者对于人们精神状态的关照显得更加深刻。
  在现代文明突飞猛进的今天,我们不能要求边地或是少数民族固守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坚持原始文明以满足我们的猎奇与想象,这无疑是自私的。但我们也应该明白,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没有一种文化可以作为判断另一种文化的尺度,不管出于什么立场,都绝不应该以主人般的高姿态通过各种方式强制或引导他种文明以非自然的方式走向“现代化”。保持尊重的态度,坚持过犹不及的审慎,给予一切文明自由选择的空间,并对身处其中的弱势的文化群体在时代变迁中的精神状态给予足够的关注与人文关怀,才能把握住发展的尺度与速度,也保守住美好的传统。我想这正是阿来通过小说想要向我们传达的。
  参考文献
  [1]阿来.遥远的温泉[M].四川民族出版社,2005.
  [2]王岳川.后殖民主义与新历史主义文论[M].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
  [3]德吉草.失落的浪漫与苏醒的庄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12).
  (作者介绍:陆平,江苏商贸职业学院科技处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语文教学)
其他文献
分析了多元化的园艺产业发展,探讨北京农学院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的特色,凝炼了多元化园艺人才培养的实践效果,并提出相应的问题,以期深入研究和思考。 This paper a
摘要:一个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尤其是针对小学生而言更是如此,小学生的潜力是需要老师来挖掘的。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多多关注学生潜能的挖掘,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热爱学习,喜欢学习,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下面该文主要分析了挖掘学生潜能的方法,希望能够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潜能;挖掘  一、充分发挥实践活动的作用挖掘学生潜能 
随着瓦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IPV6取代IPV4成为新的IP协议势在必行,对于基于IPV6协议的下一代互联网络安全成为人们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详细介绍了IPV6的技
根据资源环境科学专业的特点,结合国内外及上海交通大学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从突出专业特色、国际化培养、知识能力与创新培养等方面进行探索,优化构建课程教学模块,并提出资源
成人可以分为生理成人和社会成人.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不少当代大学生不是一个合格的社会成人,高等教育工作者为此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强化教育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
内容摘要:文学性与哲学性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恒久的话题。作为美国19世纪伟大的小说家,爱伦坡的小说有着鲜明的哲学品格。本文从文学的哲学性切入,探究爱伦坡小说的哲学性向度,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对社会与个体生命的“终极关怀”,对人性主题的深度发掘,以及作品语言的哲理化。  关键词:文学性 哲学性 爱伦坡 人性主题  作为美国19世纪伟大的小说家,爱伦坡对后世许多重量级作家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比如波德莱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内容摘要: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摒弃了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教师在对教学方法不断探索和创新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采取适当的学习策略,着重培养各等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并建构适合自身的语言学习策略。本文首先简要分析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必要性,继而提出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方法,希望为更加有效的大学英语教学提供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分级教学 学习策略 培养  语言
【摘 要】高职教育蓬勃发展,加强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十分必要,但针对现阶段的培养现状是不能够满足高职教育发展的。应该确立高职青年教师培养原则,确立培养内容,加大力度进行岗前培训,建立对青年教师双师素质培养的长效机制,加强校企合作,引进技术大师和行业专家,在青年教师中进行传帮带。  【关键词】高职教育;双师素质;青年教师  在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双师素质教师一直都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
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Internet的不断发展,网络教学已经成为一种现实.所谓网络教学是指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或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学习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