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陵散
入夜后的城市,比烟花更寂寞。地平线最后一缕黯淡的余光被深蓝的夜空所吞没,远方一盏一盏蔓延开意兴阑珊的灯火。
葛薇坐在杜庚的对面。
半个小时前,身为咖啡店里唯一的乐者,葛薇坐在店里一角弹着一首叫《广陵散》的曲子。作为店里为数不多又肯付钱的顾客,那位背对着她的男人,托服务员过来付小费,问她能否弹一首《广陵散》。
《广陵散》,现在谁还会喜欢听这种沉重又寂寞的古乐?
葛薇坐在离他不远的地方,轻轻拨动着琴弦。琴声由从容到激昂,由平静到躁急,她机械地灵动手指,看着那位奇怪顾客的背影。那位顾客身材瘦削,背影颀长,穿着黑色T恤,像某个人,某个久远的人。
想着正走神,她不小心按错了一个音符,突兀而无情。这种不小心对于一个专业的乐者来说实在不应该,她收回目光,看手中的古琴。这小小的震动那位顾客似乎听出来了,他回过头来,轻轻看了她一眼。
只轻轻一眼,她再次抬起的头和他四目相对。她的手指无措地从弦上滑过,再次不和谐的音符如顽劣的孩子,自顾自地奔涌而出。她的恐慌接踵而来,在一个曲位,她慌了神,再也想不起下一个音符,老板娘不满的从收银台站起来。
那位顾客走到老板娘身边,不知说了些什么。然后,他走到葛薇身边,一手提起她手里顿住的古琴,拉着呆呆的她出了门。
葛薇设想过无数次和杜庚重逢的细节,但从没想过会是这样。
凤凰树
《诗经·大雅》说:“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多年来,每当读到这首诗,葛薇脑海里就不经意间地浮起一幕深浅分明的影像:一只神鸟翩翩然昂立高岗,振翅欲起,象征高洁的梧桐则在朝阳面前展露挺挺然的面貌;一位少年蓦然抬眼,一只清灵的凤凰一展翅便击破了天蓝。
当初的少年已长大成人,忽然掠过二十年的光阴,以一个她所喜爱的形象从古远而来。阳光洒落在学校开满凤凰花的山顶,葛薇坐在凤凰花树下,望着满树的鲜艳如火,风吹过,满树的红花随风摇弋,细叶纷纷扬扬飘下。
和杜庚背靠背坐在凤凰树下聊天的那十几分钟,仿如过了几个世纪。
当然凤凰树下不止他们二人,还有七八九个同学。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葛薇和小镇的一群小学同学联系上了,在群里风里火里聊了一段时间,碰上小长假,知道不久后当年的小学即将被推倒重建,大家从各处浩浩荡荡回了小镇。当然,促使葛薇毫不犹豫推掉长假期间在某商场弹唱的机会而回到阔别多年的小镇,托赖杜庚随口的一句邀约。
久别重逢实在新鲜和微妙,有女同学坐在秋千上,幻想还是二十年前的少女。男同学在后面用脚辅助踹秋千板,才推得动发胖的过期少女。午后的操场,陈旧而踏实的味道从脚底浸没到头顶。青草的味道好闻得要命,好像周围的一切都被清凉凉地吸进来,然后被嚼成糖。
喜欢杜庚这件事,没有一个人知道,有时候甚至连她自己也不明白当时为什么会喜欢他。小时候,葛薇常常偷看着他发呆,就像现在这样看。午饭喝酒的时候,葛薇不小心看到杜庚也望了她一眼,她马上被呛到了,有人殷勤地递过来一张纸巾。
小镇
曲终人散后,葛薇住进了小镇的旅馆。彼时已夜深,周围一片漆黑,只有点点微弱的灯火,灯火摇曳间,整个小镇母爱一般宁静,天墨蓝墨蓝,星闪亮闪亮。
葛薇正在阳台发呆,收到管少科发来的一张图片。图片里,一行熟悉而幼稚的字迹写道,“夜空像海,弯弯的覆盖着天地,月亮像小船,星星像鳞光”。下一张图片随后发来,一个发黄的单行本扉页写着“周记本,五(2)班,葛薇”。
当年的周记?我的?葛薇好好笑。这时管少科在楼下喊,下去走走吧?
小镇变了,不复当年模样。小河改道,稻田变集市,小山岗推平做了车站。他们谈起小时候山野的星光,水浸的教室,以及总叫孩子们摇头晃脑背《诗经》的已作古的老先生。
葛薇曾在小镇逗留过一年,她自小跟着鳏夫父亲天南地北地跑,那年父亲的建筑队在小镇接了个不大不小的工程,因此葛薇的五年级理所当然在小镇的学校里度过。
管少科对葛薇说起他的这些年,他也问起她的那些年。当然他们也说起他和她和他们的小时候,说起他们怎样在三百多个日日夜夜中疯跑溜笑,挥别年华。管少科说,那时候的星星真亮,就像一把钻石撒在蓝缎子上,有一种难以言传的美,配上你弹的《广陵散》更妙。他问,后来你在城市里看到的星星,也是这样的吗?
葛薇斜倚在旁边的一棵老树上,拽起一棵草,微笑着没有说话。其实她想告诉管少科,城市里的夜晚很少星星,在霓虹的绚丽和粉尘的间隔后面,星星都在寂寞地眨着眼睛。
不及儿时好。
Crush
在小镇逗留的几天,回到自家地头的同学们纷纷各自找乐子,只有管少科还隔三差五找葛薇,甚至叫她去他家吃了几顿饭。
管少科九岁的小侄子据说是个小神童,戴着厚厚的眼镜,不苟言笑,俨然一个小大人。管少科和葛薇坐在阳台喝花茶,小侄子捧着厚厚的字典,冷不丁问他:叔,考考你,你知道crush是啥意思?
英文里有个词,叫做crush,如果查字典,它会告诉你,这是“压碎、碾碎、压垮”的意思。不过,长大后的葛薇还知道它有另外一层意思:短暂的、热烈的但又羞涩的爱恋。
昨晚管少科说,他以前喜欢长头发,高高瘦瘦,瓜子脸的女生。
长头发,高瘦,瓜子脸的女生是谁?葛薇不置可否,礼貌地笑了笑,当时衔着吸管的脸没有看管少科,也没有顺着这个话题接下去。这样的试探,也应该收获这样的回应。
也许人生中大多数所谓的“爱情”,都是以“crush”的形式存在吧。很多时候,那份幻想还来不及变成行动,就已经烟消云散。它之所以没有转化成行动,也许是因为人们很羞涩,不好意思表达,也许是因为他们碍于时间或者空间的距离没有发展的机会,而让那份“crush”慢慢因为缺氧而窒息。她曾经很迷恋那份幻想,但也停留在那份幻想,就如看着手中的那根火柴那么短,慢慢地烧到了指尖,然后熄灭。熄灭之后只能淡然一笑,为无边黑暗里短暂然而鲜艳的那点火焰。 只是没想到,她对杜庚crush的同时,也有人对她crush。
管少科把小侄子打发回房间,葛薇朝阳台张望。她又看见了一个高高瘦瘦的年轻人的背影,在楼下的花道中走过。
那是一个如此相像的背影,仿佛穿过了时光隧道,和一直蛰伏在她心里的一个旧背影又意外地重逢了。
这些年,葛薇去过很多地方,见过很多人,摸过许多风,淋过很多雨,弹过许多曲子,却只记得当初喜欢过的那个背影。
恍恍惚惚间,葛薇觉得自己还坐在12岁的秋千上,杜庚在背后恶作剧地推她的秋千绳,两个人嘻嘻哈哈,单纯快乐。
只是,下得秋千,我该往哪儿走?
于彼朝阳
杜庚要结婚了,跟其他同学一样收到了邀请的葛薇编了一个出差的借口,没有出席。可婚礼那天,她还是悄悄去了酒店附近,坐在对面的小店,隔着灯影与人群,看着大屏幕不停滚动着的“百年好合”,隔着一条马路就像隔了一个世纪。杜庚微笑的时候眼睛和唇角有着甜美的弧度,平淡的面容似乎能散发出薰衣草的清香味道。
杜庚的笑容对应着葛薇的落寞,她终是没有勇气亲自见证他的幸福,亲口道出那句恭喜,似乎经历过那么多的热烈与遗憾后,她终于得到自己的平安喜乐。
几天后,在一个遥远地方的高山顶上,葛薇眺望着深夜11点的天空。广州此刻应该星光满天,而这里尚有壮丽的夕阳,因为我们所处的位置若换个角度,看到的风景便截然不同。
1995年的夏天,窗外的凤凰花开得红彤彤,有细叶随风飘进来。葛薇问坐在她前面的一位高高瘦瘦的男生,“杜庚,你知道凤凰鸣矣,于彼高岗的下一句是什么吗?”
男生撇撇嘴,说不知道。
在她的身后,斜右方的地方,有一个叫管少科的矮个子男生头也没抬,但是嘴里很轻很轻地说,“是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那天过后,12岁的葛薇提着母亲留给她的古琴,跟着父亲和他的建筑队离开了小镇。二十年后,在小镇饭桌上被某位同学随手抓拍的一帧照片,只见杜庚和一位男同学豪情对饮,葛薇看着杜庚的眉眼带着笑意,管少科在圆桌的另一头温柔地看着她。
不过,照片背后的故事,还是让它跟照片一起,镶嵌在墙上让人一笑置之罢。
杜庚你看
杜庚,杜庚,你看,穿梭在杜巴广场的大街小巷中,看着拉王朝时期留下的精美建筑,邂逅可爱的小学生,偶遇在街上载歌载舞的结婚队伍,还被当地小孩热情地带回家做客的感觉,真好。
难怪你如此迷恋这里。
如果你二十岁那年没有和你的登山队友在山马哈布哈拉山里躲猫猫至今没出来,兴许我就真的能看见你再听我弹一遍《广陵散》,会在小镇重聚的照片里真能见到你,也许还能感受亲眼看着你和别人结婚时的心疼了。
2015年5月12日,葛薇坐在加德满都的一个海拔1370米高的垭口边,兀自想。
入夜后的城市,比烟花更寂寞。地平线最后一缕黯淡的余光被深蓝的夜空所吞没,远方一盏一盏蔓延开意兴阑珊的灯火。
葛薇坐在杜庚的对面。
半个小时前,身为咖啡店里唯一的乐者,葛薇坐在店里一角弹着一首叫《广陵散》的曲子。作为店里为数不多又肯付钱的顾客,那位背对着她的男人,托服务员过来付小费,问她能否弹一首《广陵散》。
《广陵散》,现在谁还会喜欢听这种沉重又寂寞的古乐?
葛薇坐在离他不远的地方,轻轻拨动着琴弦。琴声由从容到激昂,由平静到躁急,她机械地灵动手指,看着那位奇怪顾客的背影。那位顾客身材瘦削,背影颀长,穿着黑色T恤,像某个人,某个久远的人。
想着正走神,她不小心按错了一个音符,突兀而无情。这种不小心对于一个专业的乐者来说实在不应该,她收回目光,看手中的古琴。这小小的震动那位顾客似乎听出来了,他回过头来,轻轻看了她一眼。
只轻轻一眼,她再次抬起的头和他四目相对。她的手指无措地从弦上滑过,再次不和谐的音符如顽劣的孩子,自顾自地奔涌而出。她的恐慌接踵而来,在一个曲位,她慌了神,再也想不起下一个音符,老板娘不满的从收银台站起来。
那位顾客走到老板娘身边,不知说了些什么。然后,他走到葛薇身边,一手提起她手里顿住的古琴,拉着呆呆的她出了门。
葛薇设想过无数次和杜庚重逢的细节,但从没想过会是这样。
凤凰树
《诗经·大雅》说:“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多年来,每当读到这首诗,葛薇脑海里就不经意间地浮起一幕深浅分明的影像:一只神鸟翩翩然昂立高岗,振翅欲起,象征高洁的梧桐则在朝阳面前展露挺挺然的面貌;一位少年蓦然抬眼,一只清灵的凤凰一展翅便击破了天蓝。
当初的少年已长大成人,忽然掠过二十年的光阴,以一个她所喜爱的形象从古远而来。阳光洒落在学校开满凤凰花的山顶,葛薇坐在凤凰花树下,望着满树的鲜艳如火,风吹过,满树的红花随风摇弋,细叶纷纷扬扬飘下。
和杜庚背靠背坐在凤凰树下聊天的那十几分钟,仿如过了几个世纪。
当然凤凰树下不止他们二人,还有七八九个同学。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葛薇和小镇的一群小学同学联系上了,在群里风里火里聊了一段时间,碰上小长假,知道不久后当年的小学即将被推倒重建,大家从各处浩浩荡荡回了小镇。当然,促使葛薇毫不犹豫推掉长假期间在某商场弹唱的机会而回到阔别多年的小镇,托赖杜庚随口的一句邀约。
久别重逢实在新鲜和微妙,有女同学坐在秋千上,幻想还是二十年前的少女。男同学在后面用脚辅助踹秋千板,才推得动发胖的过期少女。午后的操场,陈旧而踏实的味道从脚底浸没到头顶。青草的味道好闻得要命,好像周围的一切都被清凉凉地吸进来,然后被嚼成糖。
喜欢杜庚这件事,没有一个人知道,有时候甚至连她自己也不明白当时为什么会喜欢他。小时候,葛薇常常偷看着他发呆,就像现在这样看。午饭喝酒的时候,葛薇不小心看到杜庚也望了她一眼,她马上被呛到了,有人殷勤地递过来一张纸巾。
小镇
曲终人散后,葛薇住进了小镇的旅馆。彼时已夜深,周围一片漆黑,只有点点微弱的灯火,灯火摇曳间,整个小镇母爱一般宁静,天墨蓝墨蓝,星闪亮闪亮。
葛薇正在阳台发呆,收到管少科发来的一张图片。图片里,一行熟悉而幼稚的字迹写道,“夜空像海,弯弯的覆盖着天地,月亮像小船,星星像鳞光”。下一张图片随后发来,一个发黄的单行本扉页写着“周记本,五(2)班,葛薇”。
当年的周记?我的?葛薇好好笑。这时管少科在楼下喊,下去走走吧?
小镇变了,不复当年模样。小河改道,稻田变集市,小山岗推平做了车站。他们谈起小时候山野的星光,水浸的教室,以及总叫孩子们摇头晃脑背《诗经》的已作古的老先生。
葛薇曾在小镇逗留过一年,她自小跟着鳏夫父亲天南地北地跑,那年父亲的建筑队在小镇接了个不大不小的工程,因此葛薇的五年级理所当然在小镇的学校里度过。
管少科对葛薇说起他的这些年,他也问起她的那些年。当然他们也说起他和她和他们的小时候,说起他们怎样在三百多个日日夜夜中疯跑溜笑,挥别年华。管少科说,那时候的星星真亮,就像一把钻石撒在蓝缎子上,有一种难以言传的美,配上你弹的《广陵散》更妙。他问,后来你在城市里看到的星星,也是这样的吗?
葛薇斜倚在旁边的一棵老树上,拽起一棵草,微笑着没有说话。其实她想告诉管少科,城市里的夜晚很少星星,在霓虹的绚丽和粉尘的间隔后面,星星都在寂寞地眨着眼睛。
不及儿时好。
Crush
在小镇逗留的几天,回到自家地头的同学们纷纷各自找乐子,只有管少科还隔三差五找葛薇,甚至叫她去他家吃了几顿饭。
管少科九岁的小侄子据说是个小神童,戴着厚厚的眼镜,不苟言笑,俨然一个小大人。管少科和葛薇坐在阳台喝花茶,小侄子捧着厚厚的字典,冷不丁问他:叔,考考你,你知道crush是啥意思?
英文里有个词,叫做crush,如果查字典,它会告诉你,这是“压碎、碾碎、压垮”的意思。不过,长大后的葛薇还知道它有另外一层意思:短暂的、热烈的但又羞涩的爱恋。
昨晚管少科说,他以前喜欢长头发,高高瘦瘦,瓜子脸的女生。
长头发,高瘦,瓜子脸的女生是谁?葛薇不置可否,礼貌地笑了笑,当时衔着吸管的脸没有看管少科,也没有顺着这个话题接下去。这样的试探,也应该收获这样的回应。
也许人生中大多数所谓的“爱情”,都是以“crush”的形式存在吧。很多时候,那份幻想还来不及变成行动,就已经烟消云散。它之所以没有转化成行动,也许是因为人们很羞涩,不好意思表达,也许是因为他们碍于时间或者空间的距离没有发展的机会,而让那份“crush”慢慢因为缺氧而窒息。她曾经很迷恋那份幻想,但也停留在那份幻想,就如看着手中的那根火柴那么短,慢慢地烧到了指尖,然后熄灭。熄灭之后只能淡然一笑,为无边黑暗里短暂然而鲜艳的那点火焰。 只是没想到,她对杜庚crush的同时,也有人对她crush。
管少科把小侄子打发回房间,葛薇朝阳台张望。她又看见了一个高高瘦瘦的年轻人的背影,在楼下的花道中走过。
那是一个如此相像的背影,仿佛穿过了时光隧道,和一直蛰伏在她心里的一个旧背影又意外地重逢了。
这些年,葛薇去过很多地方,见过很多人,摸过许多风,淋过很多雨,弹过许多曲子,却只记得当初喜欢过的那个背影。
恍恍惚惚间,葛薇觉得自己还坐在12岁的秋千上,杜庚在背后恶作剧地推她的秋千绳,两个人嘻嘻哈哈,单纯快乐。
只是,下得秋千,我该往哪儿走?
于彼朝阳
杜庚要结婚了,跟其他同学一样收到了邀请的葛薇编了一个出差的借口,没有出席。可婚礼那天,她还是悄悄去了酒店附近,坐在对面的小店,隔着灯影与人群,看着大屏幕不停滚动着的“百年好合”,隔着一条马路就像隔了一个世纪。杜庚微笑的时候眼睛和唇角有着甜美的弧度,平淡的面容似乎能散发出薰衣草的清香味道。
杜庚的笑容对应着葛薇的落寞,她终是没有勇气亲自见证他的幸福,亲口道出那句恭喜,似乎经历过那么多的热烈与遗憾后,她终于得到自己的平安喜乐。
几天后,在一个遥远地方的高山顶上,葛薇眺望着深夜11点的天空。广州此刻应该星光满天,而这里尚有壮丽的夕阳,因为我们所处的位置若换个角度,看到的风景便截然不同。
1995年的夏天,窗外的凤凰花开得红彤彤,有细叶随风飘进来。葛薇问坐在她前面的一位高高瘦瘦的男生,“杜庚,你知道凤凰鸣矣,于彼高岗的下一句是什么吗?”
男生撇撇嘴,说不知道。
在她的身后,斜右方的地方,有一个叫管少科的矮个子男生头也没抬,但是嘴里很轻很轻地说,“是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那天过后,12岁的葛薇提着母亲留给她的古琴,跟着父亲和他的建筑队离开了小镇。二十年后,在小镇饭桌上被某位同学随手抓拍的一帧照片,只见杜庚和一位男同学豪情对饮,葛薇看着杜庚的眉眼带着笑意,管少科在圆桌的另一头温柔地看着她。
不过,照片背后的故事,还是让它跟照片一起,镶嵌在墙上让人一笑置之罢。
杜庚你看
杜庚,杜庚,你看,穿梭在杜巴广场的大街小巷中,看着拉王朝时期留下的精美建筑,邂逅可爱的小学生,偶遇在街上载歌载舞的结婚队伍,还被当地小孩热情地带回家做客的感觉,真好。
难怪你如此迷恋这里。
如果你二十岁那年没有和你的登山队友在山马哈布哈拉山里躲猫猫至今没出来,兴许我就真的能看见你再听我弹一遍《广陵散》,会在小镇重聚的照片里真能见到你,也许还能感受亲眼看着你和别人结婚时的心疼了。
2015年5月12日,葛薇坐在加德满都的一个海拔1370米高的垭口边,兀自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