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改以来,学生是学习主人的意识得到了强化,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还是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在长期的“被学”中,学生的学习过多地依赖教师的传授,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缺失。
新课改指出: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对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等都是有益的。教师应当基于学生这种主动发展的学习方式,不断改进教学行为。
“让学”这一概念是由德国哲学家海德尔首次提出的。“让学”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
一、让学——“让”学生先学,学什么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应该说最有效的“教”就是让学习者“学会学习”。在新课标理念的影响下,改变自主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教师教之前先学!这种先学是激活已有生活经验和解决问题的经验,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感悟、去实践,从而初步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先学,老师需要提出学习问题并逐渐成为基本要求:学习本课内容,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以前类似的学习内容,我们是怎样解决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针对教学内容的差异,我们还可以精心布置前置性作业。如在学习“折扣”这一内容之前,布置了以下前置性作业:(1)什么是打折?请举例说明。(2)以一件物品为例,到商场了解一下,打折是优惠还是陷阱?这两个问题既有适度的空间让学生去经历,又有研究的价值和可操作性。
二、让学——“让”学生互学,怎么学
学习过程中,问题权、互动权、话语权应该是学生的,我们不排除接受式学习方式,但更欣赏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欣赏课堂上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互动交流后产生的灵感,这样的交流不仅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知识,还能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并不断改善自己的先学方式,利于主动构建新知,形成良好的知识网络。教学中,笔者尝试着让学生在研学、展学中进行互学。
1.研学——在小组中互学
小组合作是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轻松的氛围,学生少了压力,多了自信,他们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互相帮助、相互启迪,利于创造发现。教学中,我将班上学生分成若干同质合作小组,让组内成员把自己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感悟以及疑问在组内交流,互相补充,共同探讨,形成小组共同的研究成果。
如教学“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一课时,探讨圆柱的体积。生1:圆柱可以通过分,拼成长方体,考虑到两者变与不变的关系,圆柱的体积就是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用底面积乘高。生2:仔细观察,我可以用侧面积乘长,即v=(r×h)×(c÷2)。生3:可以用前面乘宽,即圆柱侧面积的一半乘半径。途径不同,但结果一样。
可见,这种基于小组合作下的数学学习,学生之间可以产生共鸣,可以有不同观点的交锋,也可以在别人观点的基础上引发新的思考。组内互学使学生对知识的解读变得多元化。
2.展学——在集体中互学
展学是以小组为单位在班内进行交流。在组内初步达成统一的认识后,每组选派代表汇报,教师要及时捕捉探究资源,对学生的汇报组织点评、辩论。这是个不断修正、不断优化的过程,利于形成科学规范的认知体系。
教学苏教版数学(下同)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中关于订阅杂志的问题时,汇报1:答案是7种不同的方法。只订一本,有3种,订两本的有3种,订三本的有1种;汇报2:我们用搭配的知识,画图的方法得出的也是7种;汇报3:我们是用数字表示的,1代表《科学世界》,2代表《七彩文学》,3代表《数学乐园》,订阅的方法是:1、2、3、12、13、23、123。教师:怎样更简洁又能让人一目了然。讨论后,有小组说,用表格呈现能让人一目了然,表格呈现的需求自然而然地得到了体现。
这种集体式互动学习,思想得到了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大家相互启迪,互相借鉴,方法不断优化,促进了不同层次学生思维的提升。
三、让学——“让”学生学,教师教什么
让学,提醒教师,先学后教。
1.教“最有价值”的知识——变“学会”为“会学”
教学过程既是“教法”的实施,又是“学法”的体现。加强学法指导,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去领悟,帮助学生逐步建构起自己的“方法体系”,拥有自己的“工具箱”,进而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认识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教学三年级下册“平移与旋转”时,我以“观察现象—分类命名—特征分析—实践应用”为主线展开教学研究,总结阶段将问题聚焦到了刚才的研究方法上,为四年级的“旋转”教学提供了源头活水。
2.教“最有力量”的思想——变“传授”为“探究”
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源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积累的诸多经验,进行有目的的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数学知识,形成更好的认知结构。这是一种积极心态下的主动建构过程。
教学五年级下册“确定位置”一课时,小军所坐位置的确定,在科学描述、表述方式上,老师没有急于传授,而是不断创设悬念、激发需求,学生潜能被激发,创意不断,老师捕捉资源,引领分析、修正完善,最终出现并介绍数对。学生的这种主动探究,思维是深刻的,还渗透了函数思想。
四、让学——“让”学生学,教师怎么教
1.因学生的需要而教
面对未知,学生充满了好奇,有积极探究的欲望。但是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局限,导致在先学、互学中,呈现出来的依然是点状的、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学生需要教师进行评判、点拨。教者应该是资源的捕捉者、处理者,在于帮助学生质疑,鼓励学生大胆猜测、验证,将点状认识有序整理、提升能力,让认识清晰,思维深刻,知识结构化。
2.贴学生的思维而教
学生是富有想象力的,思维是丰富的、发散的。教学中教师往往过多依赖课堂预设,很少关注生成性的东西,对学生外显的思维,因不符合教师的期待而不予关注,忽略了学生的思维价值。
教学三年级下册“平移与旋转”时,对于平移几格,学生一直存在问题,总是相差1,教师往往不以为然。细细观察,学生用点移动时,往往在数点,而不数格数。抓住问题的所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在交互讨论中,思维得以清晰。
3.留有空白地教
留白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智慧。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但获取知识的方法、手段更为重要,有了方法、手段,可以更为主动地获取新知。
“留有空白地教”,也许只是点到即止,却让学生的“学”欲罢不能,其深层意义在于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引领他们无限可能地生长。
让学——教师要努力做到:学生看得懂的,教师不教;学生讲得出来的,教师不说;学生想得出来的,教师不启发;学生做得出来的,教师不演示。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主动发展的人。?筻
(注:本文系江苏省2013年度第十期教研立项课题“学生主动发展理念下课堂教学行为的变革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13JK10-L146。)
新课改指出: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对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等都是有益的。教师应当基于学生这种主动发展的学习方式,不断改进教学行为。
“让学”这一概念是由德国哲学家海德尔首次提出的。“让学”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
一、让学——“让”学生先学,学什么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应该说最有效的“教”就是让学习者“学会学习”。在新课标理念的影响下,改变自主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教师教之前先学!这种先学是激活已有生活经验和解决问题的经验,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感悟、去实践,从而初步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先学,老师需要提出学习问题并逐渐成为基本要求:学习本课内容,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以前类似的学习内容,我们是怎样解决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针对教学内容的差异,我们还可以精心布置前置性作业。如在学习“折扣”这一内容之前,布置了以下前置性作业:(1)什么是打折?请举例说明。(2)以一件物品为例,到商场了解一下,打折是优惠还是陷阱?这两个问题既有适度的空间让学生去经历,又有研究的价值和可操作性。
二、让学——“让”学生互学,怎么学
学习过程中,问题权、互动权、话语权应该是学生的,我们不排除接受式学习方式,但更欣赏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欣赏课堂上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互动交流后产生的灵感,这样的交流不仅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知识,还能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并不断改善自己的先学方式,利于主动构建新知,形成良好的知识网络。教学中,笔者尝试着让学生在研学、展学中进行互学。
1.研学——在小组中互学
小组合作是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轻松的氛围,学生少了压力,多了自信,他们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互相帮助、相互启迪,利于创造发现。教学中,我将班上学生分成若干同质合作小组,让组内成员把自己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感悟以及疑问在组内交流,互相补充,共同探讨,形成小组共同的研究成果。
如教学“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一课时,探讨圆柱的体积。生1:圆柱可以通过分,拼成长方体,考虑到两者变与不变的关系,圆柱的体积就是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用底面积乘高。生2:仔细观察,我可以用侧面积乘长,即v=(r×h)×(c÷2)。生3:可以用前面乘宽,即圆柱侧面积的一半乘半径。途径不同,但结果一样。
可见,这种基于小组合作下的数学学习,学生之间可以产生共鸣,可以有不同观点的交锋,也可以在别人观点的基础上引发新的思考。组内互学使学生对知识的解读变得多元化。
2.展学——在集体中互学
展学是以小组为单位在班内进行交流。在组内初步达成统一的认识后,每组选派代表汇报,教师要及时捕捉探究资源,对学生的汇报组织点评、辩论。这是个不断修正、不断优化的过程,利于形成科学规范的认知体系。
教学苏教版数学(下同)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中关于订阅杂志的问题时,汇报1:答案是7种不同的方法。只订一本,有3种,订两本的有3种,订三本的有1种;汇报2:我们用搭配的知识,画图的方法得出的也是7种;汇报3:我们是用数字表示的,1代表《科学世界》,2代表《七彩文学》,3代表《数学乐园》,订阅的方法是:1、2、3、12、13、23、123。教师:怎样更简洁又能让人一目了然。讨论后,有小组说,用表格呈现能让人一目了然,表格呈现的需求自然而然地得到了体现。
这种集体式互动学习,思想得到了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大家相互启迪,互相借鉴,方法不断优化,促进了不同层次学生思维的提升。
三、让学——“让”学生学,教师教什么
让学,提醒教师,先学后教。
1.教“最有价值”的知识——变“学会”为“会学”
教学过程既是“教法”的实施,又是“学法”的体现。加强学法指导,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去领悟,帮助学生逐步建构起自己的“方法体系”,拥有自己的“工具箱”,进而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认识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教学三年级下册“平移与旋转”时,我以“观察现象—分类命名—特征分析—实践应用”为主线展开教学研究,总结阶段将问题聚焦到了刚才的研究方法上,为四年级的“旋转”教学提供了源头活水。
2.教“最有力量”的思想——变“传授”为“探究”
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源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积累的诸多经验,进行有目的的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数学知识,形成更好的认知结构。这是一种积极心态下的主动建构过程。
教学五年级下册“确定位置”一课时,小军所坐位置的确定,在科学描述、表述方式上,老师没有急于传授,而是不断创设悬念、激发需求,学生潜能被激发,创意不断,老师捕捉资源,引领分析、修正完善,最终出现并介绍数对。学生的这种主动探究,思维是深刻的,还渗透了函数思想。
四、让学——“让”学生学,教师怎么教
1.因学生的需要而教
面对未知,学生充满了好奇,有积极探究的欲望。但是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局限,导致在先学、互学中,呈现出来的依然是点状的、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学生需要教师进行评判、点拨。教者应该是资源的捕捉者、处理者,在于帮助学生质疑,鼓励学生大胆猜测、验证,将点状认识有序整理、提升能力,让认识清晰,思维深刻,知识结构化。
2.贴学生的思维而教
学生是富有想象力的,思维是丰富的、发散的。教学中教师往往过多依赖课堂预设,很少关注生成性的东西,对学生外显的思维,因不符合教师的期待而不予关注,忽略了学生的思维价值。
教学三年级下册“平移与旋转”时,对于平移几格,学生一直存在问题,总是相差1,教师往往不以为然。细细观察,学生用点移动时,往往在数点,而不数格数。抓住问题的所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在交互讨论中,思维得以清晰。
3.留有空白地教
留白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智慧。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但获取知识的方法、手段更为重要,有了方法、手段,可以更为主动地获取新知。
“留有空白地教”,也许只是点到即止,却让学生的“学”欲罢不能,其深层意义在于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引领他们无限可能地生长。
让学——教师要努力做到:学生看得懂的,教师不教;学生讲得出来的,教师不说;学生想得出来的,教师不启发;学生做得出来的,教师不演示。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主动发展的人。?筻
(注:本文系江苏省2013年度第十期教研立项课题“学生主动发展理念下课堂教学行为的变革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13JK10-L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