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多家西班牙媒体的消息,当地时间6月23日下午,75岁的迈克菲杀毒软件创始人约翰·迈克菲被发现死于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布里安斯2号监狱的牢房里。根据迈克菲的律师向路透社透露的消息,迈克菲的死亡原因为上吊自杀。
值得一提的是,在迈克菲被发现死亡前几小时,西班牙法院正式判决他将被引渡回美国。
2020年10月,因涉嫌在美国逃税,迈克菲在西班牙机场被捕。他被指控欠税额度超过400万美元,还隐瞒了其他房地产、汽车、游艇等资产。今年3月,美国田纳西州联邦法院又受理了邁克菲涉嫌虚拟货币欺诈的案件。美国证监会表示,迈克菲还瞒报了超过2300万美元的收入。
迈克菲被捕后以心脏病犯了为理由,导致案子一直往后拖,也让他的律师有充分时间为他脱罪。为了避免被引渡回美国,迈克菲声称自己因谴责美国国税局的腐败和美联储这样由中央银行控制的货币体系而受到政治迫害。
到了今年6月23日,西班牙法院同意了美国司法部将迈克菲引渡回国的请求,称没有发现迫害情况存在。而如果罪名全部成立,迈克菲可能会在美国监狱度过30年(鉴于他年逾古稀,这意味着将在美国监狱终老一生)。
如今,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杀毒软件之父”选择如此决绝的方式告别世界。而他此前充满争议的一生,仍是吃瓜群众茶余饭后的谈资。
非主流的科技大咖
1945年9月,约翰·迈克菲出生于英国。她的母亲是英国人,二战时爱上了在英国驻扎的美国大兵,两人喜结连理。在迈克菲很小的时候,全家移居到美国弗吉尼亚州。然而,迈克菲的童年并不幸福。父亲经历二战后,因人格分裂症成了实施家暴的酒鬼,并在儿子迈克菲15岁时饮弹自杀。父亲的死给迈克菲带来了很大的心理阴影。
迈克菲大一时也开始酗酒,通过推销杂志赚钱来维持各种各样酒精饮料的开销。1968年,23岁的他在大学攻读数学博士学位时被校方开除,原因是他与一名上他课的本科生(后来的妻子)在校期间非法同居。
富有数学天赋的迈克菲很快在职场如鱼得水——他在一家公司学会了有关早期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并利用这些知识以及一份伪造的简历,在密苏里太平洋铁路公司谋得一个职位。他利用IBM推出的计算机系统,帮助公司校准列车时刻表。在这期间,他开始尝试各种迷幻药不能自拔。
70年代,迈克菲搬去了硅谷。他在不同的科技公司工作过,还包括NASA太空研究所,仍因沉迷毒品和酒精频频被公司开除。第一任妻子由于无法忍受与瘾君子一起生活而离开了他。
这对于迈克菲可能是一个打击。1983年,迈克菲开始向专业治疗师寻求帮助。
1986年,经营PC(个人电脑)商店的巴基斯坦两兄弟巴斯特和阿姆捷特为了防止别人盗拷软件,开发了一个名为C-BRAIN的软件,只要有人拷贝他们的软件,C-BRAIN就会发作,将盗拷者的硬盘剩余空间给吃掉。他们并没有试图损坏任何东西,只是单纯地好奇他们的创造能传播多远,所以他们在病毒代码中包含了他们的姓名、地址和电话号码。
一年后,店里的电话响了:C-BRAIN感染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计算机。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病毒C-BRAIN的诞生故事。
1987年,32岁的迈克菲偶然在报纸上读到这则消息并嗅到了商机,决定成立公司对病毒进行反击。当时,他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洛克希德公司从事一项机密语音识别项目。但他放弃了这份前途似锦的工作,在圣克拉拉的家中创办McAfee Associates公司来研发杀毒软件。当时,迈克菲的第二任妻子朱迪是一位美国航空的空姐,她很支持丈夫创业。
为了衬托自己的杀毒软件很神奇,迈克菲买了辆装满电脑的房车,声称是“抗病毒救护车”,四处打广告。五年后,几乎一半的财富100强公司都在使用迈克菲的杀毒软件。
迈克菲和当年的乔布斯、如今的马斯克一样,都是营销高手。1992年,计算机病毒“米开朗琪罗”横空出世,迈克菲立刻通过媒体告诉公众,这一病毒可以摧毁世界上500万台计算机(事实上最终只有几万台),从而让McAfee杀毒软件销量暴涨。在当年上市纳斯达克时,McAfee的市值达到了8000万美元。
始料未及的是,1994年,49岁的迈克菲从公司辞职,卖掉大约价值1亿美元的股份,开始了自己的疯狂人生。
2010年,英特尔以76.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McAfee公司。但这和迈克菲已经没关系了。
放飞自我的怪咖
实现个人财富自由之后,迈克菲过上了率性而为的生活,他一会儿给年轻创业公司提供建议,一会儿去斯坦福大学商学院进行演讲。2001年,56岁的迈克菲疯狂爱上了瑜伽,还出版了四本关于“瑜伽精神修行之旅”的书籍和两套瑜伽指导的DVD。
据说,当时的妻子朱迪也是一位瑜伽爱好者。但在2002年,两人的婚姻走到了尽头。57岁的迈克菲又成了单身汉。
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迈克菲的财富只剩下400万美元,他决定搬到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中美洲小国伯利兹(Belize)居住。
2012年11月,迈克菲的一位邻居被射杀身亡,与邻居有过节、又是枪支的狂热爱好者的迈克菲成了警方“头号嫌疑人”。不知是不相信伯利兹警方,还是心虚,反正67岁的迈克菲选择逃到邻国危地马拉,这一下就尴尬了。
潜逃在外的迈克菲不仅发博客嘲笑伯利兹政府,还直播了自己的流亡生活。警察很快就抓到了高调的迈克菲。迈克菲被危地马拉警方羁押时心脏病发作,致使他的案件一拖再拖,为律师争取了时间,最终没有被遣返回伯利兹受审。后来在CNN的一篇报道里,迈克菲坦诚说,当时的心脏病是他装出来的(这也给如今的西班牙法院提供了前车之鉴)…… 当时,经过交涉,迈克菲被引渡回了美国,躲过了牢狱之灾。
两次竞选美国总统的逃犯
经历一次海外逃亡经历的迈克菲并没有收敛多少,他还在逃亡过程中遇到了第三任妻子珍妮絲——一位应召女郎。
2013年,回到美国的迈克菲更加疯狂。他上传了一个名为“如何卸载McAfee杀毒软件”的视频,给早已不属于自己的公司拆台。
2016年8月,迈克菲第一次来中国,参加2016中国互联网安全大会(ISC 2016)的开幕峰会,讲述了自己30年的“安全人生”。
这个介于天才和疯子之间的美国大爷,还有个总统梦,曾两度宣布竞选美国总统(说说又不缴税)。
2015年,迈克菲宣布参加2016总统选举。他还上线了“迈克菲2016美国竞选运动网站”,专门录制竞选视频表明了自己的竞选野心,充分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将网络安全问题打造成卖点。“我居住在一个国家里,这里的管理者对网络安全一无所知,即使他们的电脑经常被黑客攻击。现在,网络战争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战争,而我们的政府对此无能为力”。
谁能想到,和他一样疯狂的特朗普胜选了呢?
2019年,迈克菲再次打算作为自由党竞选人参加2020年总统选举。
谁知宣布参选半年后,2019 年7月他在普拉塔港停靠游艇时被多米尼加共和国武装部队逮捕,船上缴获了多件高口径武器和弹药。
迈克菲也在2019年表示,由于意识形态原因,他有8年没有在美国支付所得税(自己承认逃税也是醉了)。那一年,他离开美国避免审判,在之后的大部分时间与妻子、四只大狗、两名保安人员和七名员工一起生活。
他还提出帮助古巴使用加密货币来规避美国贸易禁运(作死的节奏)……
然后就是到了2020年10月,迈克菲在西班牙巴塞罗那机场被捕,当时他正准备登上飞往土耳其的航班。他被美国司法部指控通过兜售各种加密货币赚取数百万美元,提供咨询工作、演讲活动以及出售他生平事迹的纪录片版权。此后他被关押在西班牙的一所监狱里。
如今,迈克菲在西班牙法院宣布引渡美国后死在监狱里。一些人不相信,这样一个不服输的美国老炮,会选择上吊的方式。虽然目前报道“很可能是自杀”,但大家还是在等西班牙官方的最终调查报告。
值得一提的是,在迈克菲被发现死亡前几小时,西班牙法院正式判决他将被引渡回美国。
2020年10月,因涉嫌在美国逃税,迈克菲在西班牙机场被捕。他被指控欠税额度超过400万美元,还隐瞒了其他房地产、汽车、游艇等资产。今年3月,美国田纳西州联邦法院又受理了邁克菲涉嫌虚拟货币欺诈的案件。美国证监会表示,迈克菲还瞒报了超过2300万美元的收入。
迈克菲被捕后以心脏病犯了为理由,导致案子一直往后拖,也让他的律师有充分时间为他脱罪。为了避免被引渡回美国,迈克菲声称自己因谴责美国国税局的腐败和美联储这样由中央银行控制的货币体系而受到政治迫害。
到了今年6月23日,西班牙法院同意了美国司法部将迈克菲引渡回国的请求,称没有发现迫害情况存在。而如果罪名全部成立,迈克菲可能会在美国监狱度过30年(鉴于他年逾古稀,这意味着将在美国监狱终老一生)。
如今,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杀毒软件之父”选择如此决绝的方式告别世界。而他此前充满争议的一生,仍是吃瓜群众茶余饭后的谈资。
非主流的科技大咖
1945年9月,约翰·迈克菲出生于英国。她的母亲是英国人,二战时爱上了在英国驻扎的美国大兵,两人喜结连理。在迈克菲很小的时候,全家移居到美国弗吉尼亚州。然而,迈克菲的童年并不幸福。父亲经历二战后,因人格分裂症成了实施家暴的酒鬼,并在儿子迈克菲15岁时饮弹自杀。父亲的死给迈克菲带来了很大的心理阴影。
迈克菲大一时也开始酗酒,通过推销杂志赚钱来维持各种各样酒精饮料的开销。1968年,23岁的他在大学攻读数学博士学位时被校方开除,原因是他与一名上他课的本科生(后来的妻子)在校期间非法同居。
富有数学天赋的迈克菲很快在职场如鱼得水——他在一家公司学会了有关早期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并利用这些知识以及一份伪造的简历,在密苏里太平洋铁路公司谋得一个职位。他利用IBM推出的计算机系统,帮助公司校准列车时刻表。在这期间,他开始尝试各种迷幻药不能自拔。
70年代,迈克菲搬去了硅谷。他在不同的科技公司工作过,还包括NASA太空研究所,仍因沉迷毒品和酒精频频被公司开除。第一任妻子由于无法忍受与瘾君子一起生活而离开了他。
这对于迈克菲可能是一个打击。1983年,迈克菲开始向专业治疗师寻求帮助。
1986年,经营PC(个人电脑)商店的巴基斯坦两兄弟巴斯特和阿姆捷特为了防止别人盗拷软件,开发了一个名为C-BRAIN的软件,只要有人拷贝他们的软件,C-BRAIN就会发作,将盗拷者的硬盘剩余空间给吃掉。他们并没有试图损坏任何东西,只是单纯地好奇他们的创造能传播多远,所以他们在病毒代码中包含了他们的姓名、地址和电话号码。
一年后,店里的电话响了:C-BRAIN感染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计算机。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病毒C-BRAIN的诞生故事。
1987年,32岁的迈克菲偶然在报纸上读到这则消息并嗅到了商机,决定成立公司对病毒进行反击。当时,他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洛克希德公司从事一项机密语音识别项目。但他放弃了这份前途似锦的工作,在圣克拉拉的家中创办McAfee Associates公司来研发杀毒软件。当时,迈克菲的第二任妻子朱迪是一位美国航空的空姐,她很支持丈夫创业。
为了衬托自己的杀毒软件很神奇,迈克菲买了辆装满电脑的房车,声称是“抗病毒救护车”,四处打广告。五年后,几乎一半的财富100强公司都在使用迈克菲的杀毒软件。
迈克菲和当年的乔布斯、如今的马斯克一样,都是营销高手。1992年,计算机病毒“米开朗琪罗”横空出世,迈克菲立刻通过媒体告诉公众,这一病毒可以摧毁世界上500万台计算机(事实上最终只有几万台),从而让McAfee杀毒软件销量暴涨。在当年上市纳斯达克时,McAfee的市值达到了8000万美元。
始料未及的是,1994年,49岁的迈克菲从公司辞职,卖掉大约价值1亿美元的股份,开始了自己的疯狂人生。
2010年,英特尔以76.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McAfee公司。但这和迈克菲已经没关系了。
放飞自我的怪咖
实现个人财富自由之后,迈克菲过上了率性而为的生活,他一会儿给年轻创业公司提供建议,一会儿去斯坦福大学商学院进行演讲。2001年,56岁的迈克菲疯狂爱上了瑜伽,还出版了四本关于“瑜伽精神修行之旅”的书籍和两套瑜伽指导的DVD。
据说,当时的妻子朱迪也是一位瑜伽爱好者。但在2002年,两人的婚姻走到了尽头。57岁的迈克菲又成了单身汉。
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迈克菲的财富只剩下400万美元,他决定搬到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中美洲小国伯利兹(Belize)居住。
2012年11月,迈克菲的一位邻居被射杀身亡,与邻居有过节、又是枪支的狂热爱好者的迈克菲成了警方“头号嫌疑人”。不知是不相信伯利兹警方,还是心虚,反正67岁的迈克菲选择逃到邻国危地马拉,这一下就尴尬了。
潜逃在外的迈克菲不仅发博客嘲笑伯利兹政府,还直播了自己的流亡生活。警察很快就抓到了高调的迈克菲。迈克菲被危地马拉警方羁押时心脏病发作,致使他的案件一拖再拖,为律师争取了时间,最终没有被遣返回伯利兹受审。后来在CNN的一篇报道里,迈克菲坦诚说,当时的心脏病是他装出来的(这也给如今的西班牙法院提供了前车之鉴)…… 当时,经过交涉,迈克菲被引渡回了美国,躲过了牢狱之灾。
两次竞选美国总统的逃犯
经历一次海外逃亡经历的迈克菲并没有收敛多少,他还在逃亡过程中遇到了第三任妻子珍妮絲——一位应召女郎。
2013年,回到美国的迈克菲更加疯狂。他上传了一个名为“如何卸载McAfee杀毒软件”的视频,给早已不属于自己的公司拆台。
2016年8月,迈克菲第一次来中国,参加2016中国互联网安全大会(ISC 2016)的开幕峰会,讲述了自己30年的“安全人生”。
这个介于天才和疯子之间的美国大爷,还有个总统梦,曾两度宣布竞选美国总统(说说又不缴税)。
2015年,迈克菲宣布参加2016总统选举。他还上线了“迈克菲2016美国竞选运动网站”,专门录制竞选视频表明了自己的竞选野心,充分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将网络安全问题打造成卖点。“我居住在一个国家里,这里的管理者对网络安全一无所知,即使他们的电脑经常被黑客攻击。现在,网络战争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战争,而我们的政府对此无能为力”。
谁能想到,和他一样疯狂的特朗普胜选了呢?
2019年,迈克菲再次打算作为自由党竞选人参加2020年总统选举。
谁知宣布参选半年后,2019 年7月他在普拉塔港停靠游艇时被多米尼加共和国武装部队逮捕,船上缴获了多件高口径武器和弹药。
迈克菲也在2019年表示,由于意识形态原因,他有8年没有在美国支付所得税(自己承认逃税也是醉了)。那一年,他离开美国避免审判,在之后的大部分时间与妻子、四只大狗、两名保安人员和七名员工一起生活。
他还提出帮助古巴使用加密货币来规避美国贸易禁运(作死的节奏)……
然后就是到了2020年10月,迈克菲在西班牙巴塞罗那机场被捕,当时他正准备登上飞往土耳其的航班。他被美国司法部指控通过兜售各种加密货币赚取数百万美元,提供咨询工作、演讲活动以及出售他生平事迹的纪录片版权。此后他被关押在西班牙的一所监狱里。
如今,迈克菲在西班牙法院宣布引渡美国后死在监狱里。一些人不相信,这样一个不服输的美国老炮,会选择上吊的方式。虽然目前报道“很可能是自杀”,但大家还是在等西班牙官方的最终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