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时代,万物皆可共享?

来源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j17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享经济”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尽管不長,但从uber、Airbnb到共享单车、共享衣橱,在短时间内这一概念早已家喻户晓。凯文·凯利在2015年出版的《必然》中就告诉我们“将从未被共享过的东西进行共享或者以一种新的方式来共享,是事物增值最可靠的方式,未来30年最大的财富会出现在这一领域。”从而导致“共享”这一概念被广泛使用,涌现出了大量创业公司,出现了C2C、B2C、C2B2C等模式。
  共享经济这一概念目前主要是针对消费者市场,若将滴滴打车、小猪短租等主要由移动互联网驱动的商业模式称为共享经济1.0时代,而共享单车这类由浅层物联网技术 移动支付技术驱动的商业模式为共享经济2.0时代,则我们可以将由智能制造、大数据、物联网驱动的共享制造称为共享经济3.0时代。目前,制造业企业存在能力不足和资源闲置的情况,而共享经济3.0时代,制造企业具备专业的技术、资质、服务能力则可利用闲置的设备为客户提供如研发设计类、非标准定制类、检验检测类等临时性的制造服务,因此,碎片化分工的可行度将大幅提高。而生产方面,在众多新兴技术成熟后,生产企业也不必再追求厂房的规模,而是可以将众多非核心业务通过外包、合作、联盟等方式完成,从而降低成本,提高自身竞争力。
  共享经济的发展如火如荼,万物皆可共享?未来共享经济将向何处发展?这也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
其他文献
我是一滴水。  我在2018年来到南京江宁杨家圩湿地公园这个美丽的地方,再也不愿离去。  我最初是一滴雨水,从天空落入河中。我仰望四周,茂盛的树木与高远的天空相映成趣。几只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它们迅速俯冲下来,又在离水面仅几厘米处急停滑翔,然后轻拂水面,盘旋高飞,只留下一圈圈涟漪。岸边,高大的柳树下生长着一片低矮的小花。微风徐徐,花朵的芳香随风飘远,带着淡淡的香甜味道。不远处是横跨秦淮河的小龙湾
2020年12月15日是世界强化免疫日。免疫为什么需要强化?它与常规免疫有什么不同?   先来看一组数据:2009—2012年北京市通州区共报告麻疹病例分别为77例、157例、10例、3例。   数据显示,2011年之后麻疹病例数有了90%以上的断崖式下降。这是由于2010年10月前后,北京市通州区实施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对11万余人进行了集中的麻疹疫苗接种。   强化免疫是对常规免疫的加强
我的舅姥爷从小命途多舛,六岁时,慈母见背。幸而家中还经营着一家丝行,家境殷实。他从小聪慧过人,卓尔不群。生逢乱世,舅姥爷一腔热血,决心投笔从戎,报效国家,十九岁那年他考进了黄埔军校。  听外婆说,舅姥爷平日里读书十分用功,无论在哪里上学,他每天晚上都坚持看书。当时没有电灯,就点起红蜡烛照明,长长的蜡烛,他每晚必用去三五根,深宵灯火“漂白了四壁”。那些年的刻苦学习为舅姥爷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
“抢红包”抢出拳脚官司,还能不能好好玩耍  事件回放  抢到微信红包后,你有再发红包吗?广东一女子周某因为在微信群抢到一个200元的最大红包后,没有遵守“凡是抢到最大红包者,要把钱发出去”的群规,及时再发出红包,结果引发纠纷,被群主打成脑震荡。事后,周某将群主告上法院要求赔偿医疗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共计6800元。据悉,群主最终被判赔偿4685.8元。  时事鲜评  微信红包只抢不发,坏了规矩的周
有人说,江南是水乡,是水的故乡,河流纵横,池湖密布。它们流淌在青山脚下,穿行于广袤的田畴。江南的水,如轻纱雾霭,滋润着江南的一草一木。  江南的水如此美丽,苏州的水更是登峰造极。“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人不能离开水,苏州人更是离不开苏州的水。  苏州的水,美。这自是不必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几千年来,苏州的水一直是历代的文人墨客赞颂的对象,许许多多的游客来到苏州,就是为了一览苏州
瑞典地处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每年几乎一半的时间每日光照不足5小时。因此,对于瑞典学生来说,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多接触大自然、多进行野外生活训练,和在课堂上学习书本知识同样重要。瑞典学校认为,亲近大自然可以锻炼健康体魄、培养良好心态及优秀的适应能力。   在瑞典人看来,优秀的学习成绩并不是他们最值得骄傲的东西,通过自身努力尽快自食其力,在任何状态下都能快速适应周围环境并保持身体健康,才是作為一个合格
不知从何时起,“藏书破万卷”的书架上又多了一本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新书。这对于一个成天无所事事,仅靠万卷藏书来假装很有文化、很有内涵的人来说,不知究竟是值得庆贺,还是该扼腕叹息。况且,光看书名《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就觉得它一定高深莫测,仅凭自己的肉眼凡胎根本看不出什么名堂,于是一直都没敢翻看这部貌似高大上的“天书”。  然而,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一个令人困倦的午后,我想找些东西翻翻,便随意地将“天书
习惯很“小”,只是一些不易觉察到的、细微的行为;可它又很“大”,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乃至一个社会的缩影。它可以“小”到只在举手投足间,也可以“大”到伴随人的一生。  从小到大经历过的事数不胜数,其中有许多与习惯有关的事令我印象深刻。我没有参加过自主招生考试,而是通过电脑派位上了初巾。所以,我一直对招生面试这个环节充满好奇,而且,那种“不可思议”的面试偏偏还真存在于我们学校。  开学时老师告诉我们,那
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  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要求:
题目  人们总有一些心里话想要倾诉,有时候是感谢、敬佩、怀念,有时候是意见分歧,是不吐不快……你又想对谁说些什么呢?请以“致”为题,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题解  1.格式选择  题目是“致”,也就是“写给某某某的心里话”,因此,在格式上也没有具体的要求,最常见的是书信体,但也不局限于书信体,也可以是一般的留言体。需要注意的是,写作时必须采用第二人称行文。  当然,留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