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的阅读学习提出了明确要求,然而,我国小学生阅读的现状却并不容乐观,很多孩子讨厌阅读,拒绝读书,或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因此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成了学校和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旨在探索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以求对小学生阅读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兴趣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余秋雨曾经说过:“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阅读可以使一个人聪明、睿智、豁达、沉静。阅读是一个人终生的行为,越早培养阅读兴趣,就如余秋雨先生所说,就会多一份人生的精彩,因此,对于小学教育来说,应该注重并加强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将其作为日常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常抓不懈。
《语文课程标准》曾对小学阶段的阅读学习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小学生能够流利的阅读文章,并把握文章的重要内容,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然而,纵观我国现在的小学生阅读,现状却不容乐观。在小学生语文考试中,失分最多的题目就是阅读理解,很多孩子由于读书少,根本不具备阅读理解的能力。那么,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达不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原因在哪里呢?归根结底在于孩子们缺乏阅读兴趣,不爱读书。在电视、电脑日益普及的今天,孩子们的精力更多的放在动画片和电脑游戏中,有些孩子提及阅读就头疼,根本耐不下心去读那些秘密麻麻的文字,还有些孩子虽然在老师和家长的逼迫下读过一些书,然而都是被迫阅读,往往囫囵吞枣,不求甚解。阅读的匮乏,滞缓了孩子们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升,对孩子的整体学习成绩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于小学教育来说,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成了备受学校和家长关注的迫切话题。作为一名有着多年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笔者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需要在三个方面重点突破:
一、家校互动,努力营造阅读氛围
为什么很多人在国内十年苦读,却讲不出流利的英语,反而去外国生活几年,就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原因就在于国外拥有便于英语学习的语境和氛围,同样,阅读也是如此,阅读也需要一个氛围。以小学生为例,小学生的生活空间往往集中在学校和家庭两地,因此,要想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必须要在家庭和学校两地营造阅读氛围。对家庭而讲,家中要多摆放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有条件的可以开辟单独的书房,购买单独的书架,此外,作为家长,要给孩子营造宁静的阅读空间,在孩子阅读时,家长朋友也可以与孩子一起阅读,避免看电视、玩电脑,干扰孩子的注意力。对于学校来讲,要建立专门的图书馆和阅览室,学校应该鼓励孩子进行借阅。班主任要在班级范围内营造“人人想读书,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要经常召开读书班会,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读书经验,分享好的书目,同时,可在班级内部设立“读书角”,引导学生将家中的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拿到学校,汇聚在一起,共同分享。只有家校互动,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才能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性,在不知不觉中点燃孩子的阅读兴趣,帮助孩子爱上阅读。
二、授业解惑,全面做好阅读引导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首先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阅读,为学生作出示范,然后引导学生也用普通话进行朗读,带领学生感知文章抑扬顿挫的音律美,首先从听觉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具体的某篇文章时,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对于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不懂的地方,或者是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老师要加以点拨和解说,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把握文章的内涵,获得阅读的乐趣。此外,老师的重要性并不仅仅体现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在指导学生进性课外阅读方面,老师同样要承担起引导的责任,要为学生列出推荐书目,引导学生有所读,有所不读,引导学生重点阅读经典而富有意义的著作。当学生面临阅读困惑,不知所措,对阅读产生厌烦时,老师就应该积极的站出来,用自己的热情和经验帮助学生走出困惑,感知阅读的乐趣和意义,提升阅读能力,从而逐步培养学生们的阅读兴趣。
三、灵活多变,积极创新阅读方法
老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采用灵活多变的阅读方式。比如,可以采用情景设定法,引导学生走入文章,去感知作者的心境,将这种心境在阅读中表现出来,也可采用分角色阅读法,将文章按照人物进行分解,每个学生扮演一个角色,让学生模仿人物角色的口吻进行阅读。这就带有一定的表演性质,可以激发学生们的表演欲望和好奇心理,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此外,老师也可在阅读教学中采用一定的声光电辅助措施,可以播放幻灯片或朗读CD,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增强阅读的震撼力,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还有很多老师独辟蹊径,根据课文的内容将课堂搬到户外,让学生在山水田园,或亭台楼榭之中大声朗诵,在欣赏风景,领悟自然的同时,感受阅读的魅力。总而言之,老师不应墨守成规,固守单一的阅读教学方式,应该主动求新求变,尝试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满足小学生好奇的心理,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当然,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一个社会化,系统化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仅有老师和家长的努力也是不够的。我们整个社会,应该少一分浮华,多一份自然,少一分喧嚣,多一份沉静,沉淀出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促使阅读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对于阅读来讲,也是如此,对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是小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阅读教学应该努力改进和革新的地方,它必将对孩子们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林朝霞. 未见意趣 必不乐学——谈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2] 范海凤.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3] 孙光军, 孟凡利. 创设课外阅读情境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4] 燕敦军.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几点新探讨
[5] 周虹. 论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兴趣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余秋雨曾经说过:“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阅读可以使一个人聪明、睿智、豁达、沉静。阅读是一个人终生的行为,越早培养阅读兴趣,就如余秋雨先生所说,就会多一份人生的精彩,因此,对于小学教育来说,应该注重并加强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将其作为日常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常抓不懈。
《语文课程标准》曾对小学阶段的阅读学习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小学生能够流利的阅读文章,并把握文章的重要内容,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然而,纵观我国现在的小学生阅读,现状却不容乐观。在小学生语文考试中,失分最多的题目就是阅读理解,很多孩子由于读书少,根本不具备阅读理解的能力。那么,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达不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原因在哪里呢?归根结底在于孩子们缺乏阅读兴趣,不爱读书。在电视、电脑日益普及的今天,孩子们的精力更多的放在动画片和电脑游戏中,有些孩子提及阅读就头疼,根本耐不下心去读那些秘密麻麻的文字,还有些孩子虽然在老师和家长的逼迫下读过一些书,然而都是被迫阅读,往往囫囵吞枣,不求甚解。阅读的匮乏,滞缓了孩子们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升,对孩子的整体学习成绩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于小学教育来说,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成了备受学校和家长关注的迫切话题。作为一名有着多年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笔者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需要在三个方面重点突破:
一、家校互动,努力营造阅读氛围
为什么很多人在国内十年苦读,却讲不出流利的英语,反而去外国生活几年,就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原因就在于国外拥有便于英语学习的语境和氛围,同样,阅读也是如此,阅读也需要一个氛围。以小学生为例,小学生的生活空间往往集中在学校和家庭两地,因此,要想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必须要在家庭和学校两地营造阅读氛围。对家庭而讲,家中要多摆放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有条件的可以开辟单独的书房,购买单独的书架,此外,作为家长,要给孩子营造宁静的阅读空间,在孩子阅读时,家长朋友也可以与孩子一起阅读,避免看电视、玩电脑,干扰孩子的注意力。对于学校来讲,要建立专门的图书馆和阅览室,学校应该鼓励孩子进行借阅。班主任要在班级范围内营造“人人想读书,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要经常召开读书班会,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读书经验,分享好的书目,同时,可在班级内部设立“读书角”,引导学生将家中的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拿到学校,汇聚在一起,共同分享。只有家校互动,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才能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性,在不知不觉中点燃孩子的阅读兴趣,帮助孩子爱上阅读。
二、授业解惑,全面做好阅读引导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首先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阅读,为学生作出示范,然后引导学生也用普通话进行朗读,带领学生感知文章抑扬顿挫的音律美,首先从听觉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具体的某篇文章时,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对于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不懂的地方,或者是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老师要加以点拨和解说,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把握文章的内涵,获得阅读的乐趣。此外,老师的重要性并不仅仅体现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在指导学生进性课外阅读方面,老师同样要承担起引导的责任,要为学生列出推荐书目,引导学生有所读,有所不读,引导学生重点阅读经典而富有意义的著作。当学生面临阅读困惑,不知所措,对阅读产生厌烦时,老师就应该积极的站出来,用自己的热情和经验帮助学生走出困惑,感知阅读的乐趣和意义,提升阅读能力,从而逐步培养学生们的阅读兴趣。
三、灵活多变,积极创新阅读方法
老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采用灵活多变的阅读方式。比如,可以采用情景设定法,引导学生走入文章,去感知作者的心境,将这种心境在阅读中表现出来,也可采用分角色阅读法,将文章按照人物进行分解,每个学生扮演一个角色,让学生模仿人物角色的口吻进行阅读。这就带有一定的表演性质,可以激发学生们的表演欲望和好奇心理,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此外,老师也可在阅读教学中采用一定的声光电辅助措施,可以播放幻灯片或朗读CD,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增强阅读的震撼力,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还有很多老师独辟蹊径,根据课文的内容将课堂搬到户外,让学生在山水田园,或亭台楼榭之中大声朗诵,在欣赏风景,领悟自然的同时,感受阅读的魅力。总而言之,老师不应墨守成规,固守单一的阅读教学方式,应该主动求新求变,尝试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满足小学生好奇的心理,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当然,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一个社会化,系统化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仅有老师和家长的努力也是不够的。我们整个社会,应该少一分浮华,多一份自然,少一分喧嚣,多一份沉静,沉淀出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促使阅读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对于阅读来讲,也是如此,对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是小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阅读教学应该努力改进和革新的地方,它必将对孩子们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林朝霞. 未见意趣 必不乐学——谈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2] 范海凤.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3] 孙光军, 孟凡利. 创设课外阅读情境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4] 燕敦军.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几点新探讨
[5] 周虹. 论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