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坚持把产业富民作为最大潜力,把创业富民作为最大动力,把保障富民作为最大定力,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想方设法充实百姓“钱袋子”,不让每一名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2016年,全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2796元和18827元,增长8.2%和9%。
一、重抓产业培植,夯实富民的基础
富民问题实际就是产业问题。在工作中,盐都区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使富民基础更实、富民潜力更大。一是聚焦先进制造业。坚持优化增量、调活存量、提高质量并举,持续加大产业转型升级力度,初步形成了智能终端、高端装备、新能源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制鞋机械、化纤涂装设备、输变电、阀门、医疗器械、齿轮六个特色产业竞相发展的格局。全区现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8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653个,认定省首台重大装备21个,数量均列盐城市第一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比重达32%。二是拓展现代农业。积极推进城西南物流农业、高新区精深加工农业、双新大道观光农业、台创园精致农业和盐龙湖生态农业等5个示范片区联动发展,推动大纵湖大闸蟹、尚庄农牧循环等16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做大规模,提升装备现代化、经营产业化、产品品牌化水平。三是聚力乡村旅游。把乡村旅游作为“带一接二连三”的大产业来抓,按照“全域旅游”理念,强化全区旅游景点、线路、资源的统筹整合,科学布局生态湿地、休闲体验、乡村度假、养生养老等旅游产品和业态。初步建成以大纵湖景区为龙头的“一湖一带一圈”大旅游格局。全区拥有农家乐和乡村民宿近30家,旅游带动就业达4万人。四是突破电子商务。发挥电商快递产业集聚优势,突出农村电商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引进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15个镇(区、街道)共65个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实现联网运营,完善乡镇物流配送代办点近百个,覆盖率达100%。创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示范企业1个、省级示范企业2个,省级电子商务村1个、市级电子商务村3个。
二、主攻创业就业,拓展富民的空间
创业是富民最现实的路径。盐都区坚持市场无形之手、政府有形之手、农民勤劳之手协同发力,紧紧抓住创业富民这个“牛鼻子”,深入实施“创业盐都”行动,完善政策、培育主体、搭建平台、优化服务,大力度推进创业就业,持续增加百姓收入。一是搭建创业载体。采取“项目主体自建、社会资本兴建、委托地产商统建”等模式,整体布局实行规划、建设、标识、色彩、绿化、管理“六统一”,在高新区投资3亿元,建成7万平方米的中小企业科技创业园,同时力推智创园、科创园建设。在龙冈、大冈、大纵湖、郭猛、张庄、尚庄等6个镇(街道),投资15亿元,建成面积50万平方、90幢标准厂房的全民双创园,并积极推进秦南、楼王2个全民双创园建设,采取出售、出租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平台,累计入驻企业340家。二是优化创业服务。设立无障碍创业绿色通道,为创业者提供工商登记、创业培训、政策咨询、融资贷款等“一站式”服务。充分发挥创业银行作用,按照不低于5倍的融资授信额度放足贷款,2016年发放创业贷款3420万元。在全省率先开展农业贷款弱抵质押试点,区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风险补偿金,累计向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达6130万元。开展创业培训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行动,支持年轻大学生、返乡能人、企業高管、科技人员创业,推广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新模式,2016年组织创业培训3620人次,新增個体工商户6925户、私营企业2463家。三是实施就业援助。出台《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补助暂行办法》,促进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等重点群体就业取酬,2016年全区新增城镇就业1.3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0.78万人。主动牵线区内企业,积极提供就业岗位,每年组织各类招聘活动不少于30场次,今年仅对接智能终端创业园企业就向社会提供就业岗位7000个,目前已解决就业1523人。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宣传各类就业政策,帮助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和再就业,54家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479人。
三、坚持共建共享,提升富民的温度
公共服务是一种“隐性财富”。盐都区把公共服务作为富民的重要内容,增加服务供给、创新提供方式,努力提升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一是推进公共服务标准化。建成国家卫生镇4家、省示范卫生院11家,新建改建标准化村级卫生室95个,市三院创成苏中苏北唯一一个县级三甲医院;加大医疗惠民力度,提高门诊慢性病种的报销比例,扩大门诊特殊病种报销范围,省内初步实现就医异地结算,与上海三家大医院实现联网结算,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680元。新建中小学10所,乡镇公办幼儿园实现全覆盖,被表彰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创成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和省首批平安校园建设示范区。区属“四馆一团一中心”建成使用,农家书屋村村全覆盖,获评全国文化先进区。二是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各类社会保险扩面3.8万人,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8.7%,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实现“五连增”,达到每月125元,惠及13万名领取对象。加快居家养老体系建设,全区18家敬老院全部通过省星级验收,区社会福利院一期工程建成运营,居家养老日均服务量突破1000人次。建成保障性住房5136套,安置渔民上岸199户,住房公积金扩面增量增幅全市第一。三是实施精准扶贫脱贫。扎实开展“三带三联”“结一门穷亲、找一份事做”主题帮扶活动,落实党员干部为挂钩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牵线搭桥,有近900名贫困劳动力找到了增收工作。对一些符合“三无”条件的人员,纳入特困人员进行兜底救助;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对因病致贫和返贫农户,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确保稳定脱贫。同时,对于少数“三无”经济薄弱村,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实施项目化管理。2016年底,全区已有30%的低收入人口、50%的省定经济薄弱村实现脱贫。
作者系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双艳珍
一、重抓产业培植,夯实富民的基础
富民问题实际就是产业问题。在工作中,盐都区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使富民基础更实、富民潜力更大。一是聚焦先进制造业。坚持优化增量、调活存量、提高质量并举,持续加大产业转型升级力度,初步形成了智能终端、高端装备、新能源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制鞋机械、化纤涂装设备、输变电、阀门、医疗器械、齿轮六个特色产业竞相发展的格局。全区现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8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653个,认定省首台重大装备21个,数量均列盐城市第一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比重达32%。二是拓展现代农业。积极推进城西南物流农业、高新区精深加工农业、双新大道观光农业、台创园精致农业和盐龙湖生态农业等5个示范片区联动发展,推动大纵湖大闸蟹、尚庄农牧循环等16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做大规模,提升装备现代化、经营产业化、产品品牌化水平。三是聚力乡村旅游。把乡村旅游作为“带一接二连三”的大产业来抓,按照“全域旅游”理念,强化全区旅游景点、线路、资源的统筹整合,科学布局生态湿地、休闲体验、乡村度假、养生养老等旅游产品和业态。初步建成以大纵湖景区为龙头的“一湖一带一圈”大旅游格局。全区拥有农家乐和乡村民宿近30家,旅游带动就业达4万人。四是突破电子商务。发挥电商快递产业集聚优势,突出农村电商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引进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15个镇(区、街道)共65个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实现联网运营,完善乡镇物流配送代办点近百个,覆盖率达100%。创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示范企业1个、省级示范企业2个,省级电子商务村1个、市级电子商务村3个。
二、主攻创业就业,拓展富民的空间
创业是富民最现实的路径。盐都区坚持市场无形之手、政府有形之手、农民勤劳之手协同发力,紧紧抓住创业富民这个“牛鼻子”,深入实施“创业盐都”行动,完善政策、培育主体、搭建平台、优化服务,大力度推进创业就业,持续增加百姓收入。一是搭建创业载体。采取“项目主体自建、社会资本兴建、委托地产商统建”等模式,整体布局实行规划、建设、标识、色彩、绿化、管理“六统一”,在高新区投资3亿元,建成7万平方米的中小企业科技创业园,同时力推智创园、科创园建设。在龙冈、大冈、大纵湖、郭猛、张庄、尚庄等6个镇(街道),投资15亿元,建成面积50万平方、90幢标准厂房的全民双创园,并积极推进秦南、楼王2个全民双创园建设,采取出售、出租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平台,累计入驻企业340家。二是优化创业服务。设立无障碍创业绿色通道,为创业者提供工商登记、创业培训、政策咨询、融资贷款等“一站式”服务。充分发挥创业银行作用,按照不低于5倍的融资授信额度放足贷款,2016年发放创业贷款3420万元。在全省率先开展农业贷款弱抵质押试点,区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风险补偿金,累计向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达6130万元。开展创业培训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行动,支持年轻大学生、返乡能人、企業高管、科技人员创业,推广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新模式,2016年组织创业培训3620人次,新增個体工商户6925户、私营企业2463家。三是实施就业援助。出台《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补助暂行办法》,促进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等重点群体就业取酬,2016年全区新增城镇就业1.3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0.78万人。主动牵线区内企业,积极提供就业岗位,每年组织各类招聘活动不少于30场次,今年仅对接智能终端创业园企业就向社会提供就业岗位7000个,目前已解决就业1523人。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宣传各类就业政策,帮助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和再就业,54家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479人。
三、坚持共建共享,提升富民的温度
公共服务是一种“隐性财富”。盐都区把公共服务作为富民的重要内容,增加服务供给、创新提供方式,努力提升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一是推进公共服务标准化。建成国家卫生镇4家、省示范卫生院11家,新建改建标准化村级卫生室95个,市三院创成苏中苏北唯一一个县级三甲医院;加大医疗惠民力度,提高门诊慢性病种的报销比例,扩大门诊特殊病种报销范围,省内初步实现就医异地结算,与上海三家大医院实现联网结算,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680元。新建中小学10所,乡镇公办幼儿园实现全覆盖,被表彰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创成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和省首批平安校园建设示范区。区属“四馆一团一中心”建成使用,农家书屋村村全覆盖,获评全国文化先进区。二是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各类社会保险扩面3.8万人,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8.7%,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实现“五连增”,达到每月125元,惠及13万名领取对象。加快居家养老体系建设,全区18家敬老院全部通过省星级验收,区社会福利院一期工程建成运营,居家养老日均服务量突破1000人次。建成保障性住房5136套,安置渔民上岸199户,住房公积金扩面增量增幅全市第一。三是实施精准扶贫脱贫。扎实开展“三带三联”“结一门穷亲、找一份事做”主题帮扶活动,落实党员干部为挂钩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牵线搭桥,有近900名贫困劳动力找到了增收工作。对一些符合“三无”条件的人员,纳入特困人员进行兜底救助;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对因病致贫和返贫农户,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确保稳定脱贫。同时,对于少数“三无”经济薄弱村,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实施项目化管理。2016年底,全区已有30%的低收入人口、50%的省定经济薄弱村实现脱贫。
作者系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双艳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