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送带问题类型分析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送带问题的本质是摩擦力的问题,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摩擦从性质上看有两种情况,一是滑动摩擦力,二是静摩擦力,从效果上看,一是动力,二是阻力,因此,对与传送带接触的物体,摩擦力的作用决定物体的运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摩擦力的分析.传送带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类型一传送带和物块在一条直线上运动
  例题1如图1示,质量m=1 kg的物体从传送带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物体和皮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为α=37°,传送带AB之间的距离为L=12.8 m,传送带一直以v=4 m/s的速度逆时针匀速运动,求物体从A运动到B的时间.
  上题中物块在运动过程中摩擦力发生了变化,速度相等是转折点.
  例2如图2所示,一水平方向足够长的传送带以恒定的速度v1沿顺时针方向运动,传送带右端有一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面,一物体以恒定的速度v2沿直同一直线向左滑上传送带后,经过一段时间后又返回光滑水平面上,其速度为v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v1  B.若v1>v2,则v2’=v2
  C.不管v2多大,总有v2’=v2
  D.若v1=v2,才有v2’=v1
  解析物体向左滑上传送带,由示意图可知传送带上表面向右转动,因而在滑动摩擦力的作用下,物块先匀减速向左运动,速度减为零以后又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匀加速向右运动.由于向左减速运动及向右加速运动时物块均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产生加速度,因而在这两个阶段内物块加速度a的大小,方向均不变.
  当v1>v2时,物体向左的最大位移s=v222a,物体速度减速为零后返回原点时v2’=v2;
  若v1  该物块减速至最左端速度为零后又向右加速,加速至速度v1时位移s′=v212a  综上所述,该题选项A、B正确.
  例3一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煤块(可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a0开始运动,当其速度达到v0后,便以此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迹后,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求此黑色痕迹的长度.
  解析根据“传送带上有黑色痕迹”可知,煤块与传送带之间发生了相对滑动,煤块的加速度a小于传送带的加速度a0.根据牛顿定律,可得a=μg.
  设经历时间t,传送带由静止开始加速到速度等于v0,煤块则由静止加速到v,有
  由以上各式解得l=v20(a0-μg)2μa0g.
  类型二物块运动方向与传送带运动方向垂直
  例4如图3所示,水平传送带的皮带以恒定的速度v运动,一个质量为m小物块以一定的水平初速度v垂直皮带边缘滑上皮带,假设皮带足够大,物块与皮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分析说明物块相对于皮带上做什么运动?
  (1)分析说明物块在皮带上做什么运动?
  (2)物块在皮带上运动的整个过程中,摩擦力对物块做的功及生的热.
  (3)物块在皮带上运动的速度最小值.
  解析以传送带的运动方向为x轴、以物块运动方向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1)以传送带为参考系:开始时物块相对于传送带的速度大小为2v,方向与x轴成135°.滑动摩擦力方向总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即与x轴成45°.如图4所示.由于物块受到的外力为恒力,它相地于传送带做的是匀减速直线运动,至速度减为零,就不再受摩擦力作用,将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以地面为参考系:物块先做初速度为v(方向沿 y方向)、加速度为μg的匀变速曲线运动(类似于斜抛运动),加速度方向始终与皮带边缘成45°夹角;然后物块随皮带一起沿 x方向做速度为v的匀速直线运动.
  (2)以地面为参考系,对整个运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得摩擦力对物块做的功W=0.
  求产生热量方法一:利用能量守恒求解.以传送带为参考系(惯性系),整个运动过程物块动能的减小即等于生的热.
  方法二:物理方法.
  考虑到物块相对于地面做类斜抛运动,当物块速度方向与摩擦力方向垂直时速度最小,即
  vmin=vcos45°=22v.
  例5(2014年江苏高考)如图5所示,生产车间有两个相互垂直且等高的水平传送带甲和乙,甲的速度为v0.小工件离开甲前与甲的速度相同,并平稳地传到乙上,工件与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乙的宽度足够大,重力加速度为g.
  (1)若乙的速度为v0,求工件在乙上侧向(垂直于乙的运动方向)滑过的距离s;
  (2)若乙的速度为2v0,求工件在乙上刚停止侧向滑动时的速度大小v;
  (3)保持乙的速度2v0不变,当工件在乙上刚停止滑动时, 下一只工件恰好传到乙上,如此反复.若每个工件的质量均为m,除工件与传送带之间摩擦外,其他能量损耗均不计,求驱动乙的电动机的平均输出功率P.
  解析本题是江苏省2014年高考物理压轴题,参考答案是以地面为参考系解的,解法比较复杂.如果我们以传送带乙作为参考系,解法就立即变为简单的了,因为工件的运动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解法如下:
  (1)工件相对传送带是一个初速度为2v0,加速度为μ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方向为与传送带夹角45°,因此相对静止时的位移为s1=v20μg,工件在乙上侧向(垂直于乙的运动方向)滑过的距离
  总之,传送带的问题的重点是摩擦力的问题,通过分析摩擦力分析物体的运动,另外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因此,无论哪种情况,物块相对于传送带的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考虑到相对传送带的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不变,所以物块相对于地面的运动要么是直线运动,要么是类抛体运动(平抛运动或斜抛运动),所以参考系的选择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其他文献
有些属应答式问题的回答,不用详细的说明推导,只要采用言简意赅的说明,就可以让人满意.  例题1万用表中的电池用久了,电动势有所减小.现用此表测量一电阻的阻值,先选择好量程,再用调零电阻使表的指针归零,测量电阻时,表的指针在中值电阻附近,那么测出电阻的阻值相比准确值(填偏大,不变,偏小).  解析本题若应用全电路欧姆定律来推导给出答案,则太过于繁复,高射炮打蚊子,不值.若使用端值的方法解之就非常简明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思想早已根植在广大教师心中.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如何始终确保“学生在中央”.本文结合学生的特点,以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
期刊
评估是科学探究过程七个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评估的内容很多,有评估实验方案的,也有评估实验方法的,而评估实验结论的合理性也是评估环节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结合案例从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引导学生评估实验结论的合理性.1从控制变量法的应用中评估实验结论的合理性  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实验探究中应用最多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在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的探究实验中,若没有应用这种科学研究方法,那么得出的实验结论一定
期刊
本文想说的想象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的想象,想出不在眼前的具体形象或情景,是凭借记忆,对脑子里的材料进行加工,从而产生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它具有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中学物理是一门既重要又相对难学的学科,学生如何能高效学习,并且能在中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是教师和学生面臨的问题.中学物理需要教师通过章节讲评、专题训练和模拟练习让学生回顾、理解和巩固所学物理知识.毕竟中高考主要是为高中和高校筛选优秀毕业生的选拔性考试,如何才能让学生脱颖而出呢?  笔者通过多年的物理教学,总结了以下策略.  1审题系统化  学生要想能完整地做好一道物理题目,认真完整阅读题目是必不可少
期刊
马克思主义哲学里,学生最难理解的就是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而矛盾观里尤其难理解的就是“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  一、运用最浅显的事例,解释最深奥的道理  毛泽东的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用最浅显的语言表达最深奥的道理。我们能否学学毛泽东的风格,用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学生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事例来分析深奥的哲学道理呢?  面对这一难点,我进行了如下设计:  矛盾观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是普遍存
期刊
1物质新态探秘:物质的六态与八态之说  人类生存的世界,是一个物质的世界.过去,人们只知道物质有三态,即气态、液态和固态.20世纪中期,科学家确认物质有第四态,即等离子体态(Plasma),另外,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在70多年前预言的一种新物态,后来在l995年,被美国标准技术研究院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科学家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研究创造出物质的第五态,叫做“玻色一爱因斯坦凝聚态”,2004年1月29日
传统复习课,教师往往以知识梳理为主,将已学过的知识重新罗列一遍,教师在台上讲得津津有味、滔滔不绝,而底下的学生往往参与度不高,思维处于停滞状态,有的甚至整节课昏昏欲睡,学生大多对这种“炒冷饭”的课不感兴趣,因为知识都是已经学过的,再听老师像给小和尚念经一样复述一遍,往往效果很差,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在复习课上能充分“动”起来,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本文结合笔者的一些教学实践和思考,讨论如何提高初中
期刊
高中物理难学,因此需要有效的初高中衔接教学研究.宏观方向的正确性,关系到衔接教学研究的效果.从知识建构与学习心理两个角度研究衔接教学,可以发现初高中差异,并寻找正确的努力方向.  高中物理难学是多年来高中师生的一种共识,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也一直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个热点.分析相关研究成果,可以发现相关研究往往都是局限于某个班级或者说某一类学生,真正寻求一种共性规律且较为成功的并不多.当然这种
期刊
职业教育要进一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寻求自身的发展,就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全走向市场.本文对我国职业教育市场化的作用和已具备的条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