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材是文章的物质基础,是文章的血肉,有了丰富的素材,文章才能丰满起来。但是高中生学习紧、任务重,没有多少时间通过读报刊、看电视、听广播积累素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将手中的语文课本充分利用起来,因为它们本身就是一个丰富的素材库,一个熠熠生辉的宝库。课本里有太多丰满的人物、深刻的哲理、经典的事例,如果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同时能够认真地领悟文本本身,并在写作时加以利用,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那么,如何才能在考试时将这些素材信手拈来呢?我们要在平时有目的地对课本中的名篇名句、主要内容、典故事例等进行归纳整理。
以下就是我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对教材进行的几点归纳与总结,以飨读者。
1.表现坚守气节,特立独行的
如:《屈原列传》中屈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高唱“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宁赴常流”“葬身鱼腹”,也决不“以皓皓之白,蒙世之温蠖”;陶渊明无法忍受官场对人性的扭曲,“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事乡里小儿”而归园田居,那幸福与超脱,实实在在像一只“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小鸟;李白自力士脱靴、玄宗醒酒、贵妃研墨后,便看透了所谓的官场与名利,放白鹿于青崖,游天姥于梦境,喊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言。
2.表现善于听取他人意见的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难免有过,不同的是“过也,人皆见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齐王,一位很有魄力的君主,采纳邹忌的进谏,去除弊政,广开言路,内修法度,政治清明,最终“战胜于朝廷”;《触龙说赵太后》中的赵太后听取触龙的劝说,派出小儿子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齐兵乃出,救赵国于危急之中;唐太宗多次接受魏征的谏议,并把魏征当作自己得失的一面镜子,当魏征病卒后,太宗感慨:“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3.表现不盲目听信,敢于怀疑的
如:关于石钟山命名有许多说法,而苏轼对这些说法表示怀疑,亲自考察,找到真相,所以得出“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结论。王安石对褒禅山名字的由来也考证了一番,得出了“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启示。
4.表现治学要专心致志的
如:《劝学》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反面的则是“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奕秋》:“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5.表示对理想执着的追求的
如:从我国古代的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说《我有一个梦想》,再到近代革命的先躯孙中山先生的“以天下为己任”,都告诉我们,成功背后都有理想的支撑。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王勃《滕王阁序》的“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都表现了坚持追求自己理想的豪迈气概。
6.表现口才重要的
刘勰曾说:“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烛之武,郑国之“老”百姓也,其挑拨离间的游说艺术在晋秦合围的危急存亡之秋大派用场。邹忌,齐国之美男子也,其“美”仅次于城北徐公,郑国被以己推人,说服齐王广纳群谏,名扬天下。触龙,老朽矣,迂回包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得赵太后将其爱子长安君“恣触龙之所使之”。
7.表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
因为懂得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才有了屈原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亦犹未悔”,才有了苏武“云天雁断胡天月,塞上烟草陇羊归”,才有了班超的投笔从戎,才有了岳飞的精忠报国,才有了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才有了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8.表现百折不挠精神的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本人更是百折不挠精神的楷模。
9.表现胸襟乐观、豁达的
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苏轼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些诗句都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襟。
10.表现美好爱情的
《孔雀东南飞》里“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表达对爱情的忠贞与执着,只可惜在强大的阻力面前这种对爱情的表白最后化作一曲悲歌。秦观《鹊桥仙》里“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把凄凄婉婉的别情点化到神奇高尚的精神境界,成为千古绝句。李清照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可见两人心心相印,心有灵犀,足以证明双方爱之笃,情之深。
当然,课本里的素材并不限于以上归纳的这几类,这几类只不过是课本这个素材库的冰山一角。素材库里还有更丰富的宝藏等待我们去发现,去开采,去利用。
要利用就要师出有源,这就要求学生能背诵一些经典片段。因为经典片段的思辨力量是我们苍白无力的语言所无法企及的,与其我们自己讲道理、论点解释的不伦不类,还不如让经典的力量来支撑我们的观点。当然,不一定非得引用原文,如果能用自己的话将经典的东西表述出来,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与此同时,引用课本作素材也不是随意的,必须利用最有价值的部分,并且要善于从一个文本中引申出多个话题,更好地为自己的写作服务。总之,如果教师在进行基础知识的讲授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紧时间整理积累课本里面的材料,并在平时尝试着把材料运用到写作中去,将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那么学生的写作内涵会更加丰富,也就不会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情况了。所以说高中生作文素材的积累,应该重视课本,不能舍“本”逐末,要让课本成为作文素材积累的源头。
那么,如何才能在考试时将这些素材信手拈来呢?我们要在平时有目的地对课本中的名篇名句、主要内容、典故事例等进行归纳整理。
以下就是我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对教材进行的几点归纳与总结,以飨读者。
1.表现坚守气节,特立独行的
如:《屈原列传》中屈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高唱“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宁赴常流”“葬身鱼腹”,也决不“以皓皓之白,蒙世之温蠖”;陶渊明无法忍受官场对人性的扭曲,“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事乡里小儿”而归园田居,那幸福与超脱,实实在在像一只“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小鸟;李白自力士脱靴、玄宗醒酒、贵妃研墨后,便看透了所谓的官场与名利,放白鹿于青崖,游天姥于梦境,喊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言。
2.表现善于听取他人意见的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难免有过,不同的是“过也,人皆见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齐王,一位很有魄力的君主,采纳邹忌的进谏,去除弊政,广开言路,内修法度,政治清明,最终“战胜于朝廷”;《触龙说赵太后》中的赵太后听取触龙的劝说,派出小儿子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齐兵乃出,救赵国于危急之中;唐太宗多次接受魏征的谏议,并把魏征当作自己得失的一面镜子,当魏征病卒后,太宗感慨:“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3.表现不盲目听信,敢于怀疑的
如:关于石钟山命名有许多说法,而苏轼对这些说法表示怀疑,亲自考察,找到真相,所以得出“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结论。王安石对褒禅山名字的由来也考证了一番,得出了“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启示。
4.表现治学要专心致志的
如:《劝学》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反面的则是“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奕秋》:“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5.表示对理想执着的追求的
如:从我国古代的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说《我有一个梦想》,再到近代革命的先躯孙中山先生的“以天下为己任”,都告诉我们,成功背后都有理想的支撑。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王勃《滕王阁序》的“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都表现了坚持追求自己理想的豪迈气概。
6.表现口才重要的
刘勰曾说:“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烛之武,郑国之“老”百姓也,其挑拨离间的游说艺术在晋秦合围的危急存亡之秋大派用场。邹忌,齐国之美男子也,其“美”仅次于城北徐公,郑国被以己推人,说服齐王广纳群谏,名扬天下。触龙,老朽矣,迂回包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得赵太后将其爱子长安君“恣触龙之所使之”。
7.表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
因为懂得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才有了屈原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亦犹未悔”,才有了苏武“云天雁断胡天月,塞上烟草陇羊归”,才有了班超的投笔从戎,才有了岳飞的精忠报国,才有了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才有了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8.表现百折不挠精神的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本人更是百折不挠精神的楷模。
9.表现胸襟乐观、豁达的
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苏轼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些诗句都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襟。
10.表现美好爱情的
《孔雀东南飞》里“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表达对爱情的忠贞与执着,只可惜在强大的阻力面前这种对爱情的表白最后化作一曲悲歌。秦观《鹊桥仙》里“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把凄凄婉婉的别情点化到神奇高尚的精神境界,成为千古绝句。李清照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可见两人心心相印,心有灵犀,足以证明双方爱之笃,情之深。
当然,课本里的素材并不限于以上归纳的这几类,这几类只不过是课本这个素材库的冰山一角。素材库里还有更丰富的宝藏等待我们去发现,去开采,去利用。
要利用就要师出有源,这就要求学生能背诵一些经典片段。因为经典片段的思辨力量是我们苍白无力的语言所无法企及的,与其我们自己讲道理、论点解释的不伦不类,还不如让经典的力量来支撑我们的观点。当然,不一定非得引用原文,如果能用自己的话将经典的东西表述出来,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与此同时,引用课本作素材也不是随意的,必须利用最有价值的部分,并且要善于从一个文本中引申出多个话题,更好地为自己的写作服务。总之,如果教师在进行基础知识的讲授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紧时间整理积累课本里面的材料,并在平时尝试着把材料运用到写作中去,将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那么学生的写作内涵会更加丰富,也就不会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情况了。所以说高中生作文素材的积累,应该重视课本,不能舍“本”逐末,要让课本成为作文素材积累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