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态生成就是“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往往是不确定的,是可以预测,但无法规定的。”。“动态生成”是素质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它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教学并不是某些知识点的认知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实际教学过程中重要经历,这种经历必须是真实的,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师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让实际课堂教学中超越预定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师生之间的共同就不。素质教育改革后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够促进动态的生成?笔者觉得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加以把握:
一、教师在课堂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从而来引导动态生成
“方式预则立,不预则废”。一切的教学都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结合。没有预测的生成往往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水平,有效的引导动态生成,必须在课堂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预设。只有在课前有精心的准备,才能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的生成时做到胸有成竹。比如在学习“圆的周长”这章节的时候,教师应该充分的考虑到两种可能性,假如学生在备课的时候不知道圆的周长和其直径之间的关系?即使知道又怎样加以设计?对于前者教师应该选择“对未知知识的探索”、对后者教师应该选择“对猜想的验证”。在这章节教学的时候,教师将这两个方面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还怕什么。
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加以有效的调控,促进动态的生成
在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加以备课,这是建立在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基础上的。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时常会出现很多不可预测的问题。正如:“教学的技艺并不是单一的对教学的各个细节加以预见,而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中的具体情况,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做到相应的变动。”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来加以改变,教师应该在围绕学生的思想和教学内容来进行精心的设计,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能力,在动态的课堂中发现和整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的思路和教学方法,顺着学生的思想去组织教学活动,根据学生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做好教学调控工作,从而来适应学生的教学现实,提高学生教学的灵活性,促进实际课堂的有效生成。例如在学习“小数的性质”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5,50,500这三个数字,有谁能够在这三个数字中加上符号并用等号将其连接起来?”让学生分组对这道题进行讨论,不一会儿,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5元=50角=500分。”有的说:“5米=50分米=500厘米。”这时候教师可以提出如何用同一个单位来讲水面的各式表示出来的问题。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提出5元=5.0元=5.00元,5米=5.0米=5.00米。在学生热情激昂的时候,教师趁机的切入到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目标5,5.0,5.00这样的数大小都是相等,他们为什么会相等,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课堂教学更有活力。
三、整合教学内容,升华动态生成
常见有人说过:如何事情的结果都是可以预料到的,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在新课程改革后的小学数学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在实际课堂中学生的表现做出及时的反应,如果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对某些问题有多种意见等,教师应该要从中找到些有价值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加以扩大,让这些信息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宝贵资源。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切实的发挥激励效应,既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更要关注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将这两者系统的结合起来。如,在进行“梯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过程中,有这样的一个练习题:一个梯形的上底为1.5米,下底为4米,高2米,求这个梯形的面积。这时候有个同学这样解答:1.5 4=5.5平方米。这时候很多学生会嘲笑这个学生,让学生十分尴尬。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够对这个学生的解答直接以对错来评价,而是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这位学生的思路很独特:梯形面积公式是(上底 下底)*高 /2,在这道题中刚好梯形的面积是2米,乘以2除以2相抵消,所以在这道题中上底加下底就是这个梯形的面积。这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虽然这个解答方式不符合题意,但是计算的时候却比较的简单。此时教师再做出补充,是作为学生让我们找到了解答这道题的简便方法。这样由错误生成讨论并进行评价,这种处理方法,不但尊重了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在这种过程中将错误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料,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就是让课堂在这种对话中生成,在改错和讨论中激发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更加的精彩,让动态生成得到升华,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的来说,新课程改革需要建设生成性的课堂,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应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从而来培养学生的教学机智。只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树立以学生 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之前对本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课堂上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拘于对课堂环节的预设,将教学内容的闪光点准确的加以把握,针对实际的课堂情况加以灵活的调整,从而追求动态的生成,让课堂在生成中提高效率,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的精彩。
一、教师在课堂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从而来引导动态生成
“方式预则立,不预则废”。一切的教学都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结合。没有预测的生成往往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水平,有效的引导动态生成,必须在课堂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预设。只有在课前有精心的准备,才能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的生成时做到胸有成竹。比如在学习“圆的周长”这章节的时候,教师应该充分的考虑到两种可能性,假如学生在备课的时候不知道圆的周长和其直径之间的关系?即使知道又怎样加以设计?对于前者教师应该选择“对未知知识的探索”、对后者教师应该选择“对猜想的验证”。在这章节教学的时候,教师将这两个方面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还怕什么。
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加以有效的调控,促进动态的生成
在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加以备课,这是建立在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基础上的。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时常会出现很多不可预测的问题。正如:“教学的技艺并不是单一的对教学的各个细节加以预见,而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中的具体情况,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做到相应的变动。”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来加以改变,教师应该在围绕学生的思想和教学内容来进行精心的设计,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能力,在动态的课堂中发现和整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的思路和教学方法,顺着学生的思想去组织教学活动,根据学生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做好教学调控工作,从而来适应学生的教学现实,提高学生教学的灵活性,促进实际课堂的有效生成。例如在学习“小数的性质”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5,50,500这三个数字,有谁能够在这三个数字中加上符号并用等号将其连接起来?”让学生分组对这道题进行讨论,不一会儿,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5元=50角=500分。”有的说:“5米=50分米=500厘米。”这时候教师可以提出如何用同一个单位来讲水面的各式表示出来的问题。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提出5元=5.0元=5.00元,5米=5.0米=5.00米。在学生热情激昂的时候,教师趁机的切入到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目标5,5.0,5.00这样的数大小都是相等,他们为什么会相等,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课堂教学更有活力。
三、整合教学内容,升华动态生成
常见有人说过:如何事情的结果都是可以预料到的,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在新课程改革后的小学数学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在实际课堂中学生的表现做出及时的反应,如果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对某些问题有多种意见等,教师应该要从中找到些有价值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加以扩大,让这些信息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宝贵资源。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切实的发挥激励效应,既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更要关注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将这两者系统的结合起来。如,在进行“梯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过程中,有这样的一个练习题:一个梯形的上底为1.5米,下底为4米,高2米,求这个梯形的面积。这时候有个同学这样解答:1.5 4=5.5平方米。这时候很多学生会嘲笑这个学生,让学生十分尴尬。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够对这个学生的解答直接以对错来评价,而是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这位学生的思路很独特:梯形面积公式是(上底 下底)*高 /2,在这道题中刚好梯形的面积是2米,乘以2除以2相抵消,所以在这道题中上底加下底就是这个梯形的面积。这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虽然这个解答方式不符合题意,但是计算的时候却比较的简单。此时教师再做出补充,是作为学生让我们找到了解答这道题的简便方法。这样由错误生成讨论并进行评价,这种处理方法,不但尊重了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在这种过程中将错误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料,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就是让课堂在这种对话中生成,在改错和讨论中激发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更加的精彩,让动态生成得到升华,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的来说,新课程改革需要建设生成性的课堂,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应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从而来培养学生的教学机智。只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树立以学生 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之前对本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课堂上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拘于对课堂环节的预设,将教学内容的闪光点准确的加以把握,针对实际的课堂情况加以灵活的调整,从而追求动态的生成,让课堂在生成中提高效率,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