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心理分析及教育策略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xl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随班就读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残疾儿童的心理健康往往被人们忽视,而由此产生的残疾儿童的种种问题愈加突出,因此,从解决心理问题入手,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实现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有机融合,提高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残疾儿童 随班就读 心理障碍 教育策略
  
  随班就读是指特殊儿童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的一种特有形式。我国的随班就读是指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接纳一到两名(最多三名)轻度残疾儿童——主要是视力、听力、肢体、智力残疾儿童,并使之接受教育的一种特殊教育的组织形式。
  建立以普通学校的随班就读为主体的特教办学模式,投资少,见效快,有利于普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满足家长“选择就近入学,以便更好地照顾自己的孩子”这一现实需要,符合我国国情。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班就读需要我们高度关注残疾儿童的心理健康,保证残疾儿童健康、和谐地成长。
  残疾儿童心理障碍的产生,在客观上存在家庭、社会和学校方面的因素,但主要还是由于他们受身体缺陷、损伤,感觉神经功能障碍,智力不足等自身因素的影响。
  首先,残疾孩子缺乏自信,大多存在自卑的心理。他们不能正视自己的生理残疾,往往暗叹命运之神太不公平,认为自己总比健全儿童矮一截,遇事畏缩,喜欢独处,缺乏竞争的勇气。他们还由于升学、就业等限制及社会传统的偏见,对未来丧失信心,有些残疾儿童更是不思奋发,自暴自弃。
  其次,残疾孩子多疑。由于身体的原因,他们心理脆弱,情绪不稳定。他们仅依据感性认识和事物表象作出推断,对人际活动容易产生偏见和误解。当周围事物出现时,不管与自己有无联系都会表现出疑虑、激动甚至反感、暴躁等情绪,并通过面部表情、言语表情和举止行为充分流露出来。
  第三,残疾孩子有较强的依赖心理。在家里,他们依赖父母和其他家人;在学校,他们依赖老师和好心的同学。他们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怀与帮助,即使是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也不愿做,一味地等、靠、依附于他人,自主自立能力很差。
  作为教师,应该增强随班就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了解残疾孩子的心理放在第一位,这会使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帮助更加有的放矢。
  一、教育孩子正确对待自己的残疾,培养学生自信、自强、自律的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写到,“教师在教育上的英明就是要让孩子任何时候都不失掉信心,都不使他感到什么都不好。”在对残疾儿童教育过程中,教师对他们要有一颗真诚的爱心,要将爱护与要求相结合,既不要搞特殊化,也不要苛责,做到以平常心对待,按特殊性处理。特别是孩子遭受挫折的时候,要具体分析,耐心指导,帮助孩子选择坚强,切不可过分地怜悯和护卫,降低孩子的斗志。潜意识中对待残疾儿童的怜悯或偏爱,会使教师不自觉地容忍他们的某些无理、任性的行为,过分的宽容又会使他们养成依赖思想,最终无法真正自立自强。因此,在必要的帮助和体谅之外,教师要尽量使残疾儿童受到与其他儿童同等的待遇,受同样规则的制约;引导残疾儿童增强自信自律意识,正视自己的生理残疾,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缺点,从自己实际出发确立远大理想,树立切实的生活目标。
  二、充分挖掘残疾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其学习能力,使其掌握生存的本领
  给残疾儿童学习的机会,是为了便于使他们形成各种能力,使之成为未来生活的依靠。心理健康的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一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要尊重残疾儿童的人格与需要,扬长避短,放大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到自己的优势,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天赋才能得到承认,得到发展,把他们的智慧潜能充分地开发和利用起来。让他们在力所能及的事情上获得小小的成功,他们会觉得“我也能行”,日积月累,就会获得一种精神——不断追求成功,从而对生活充满信心,自觉完成学习任务,习得一技之长,把自己锻炼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培养残疾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其在集体的关怀中健康成长
  教师在充分了解残疾儿童生理、心理特点的基础上,要逐步引导他们融入集体生活,与周围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充分运用残疾儿童心理补偿功能,采用观察法、比较法、演示法、讨论法等创设轻松愉快的教育环境,让他们与普通学生共同讨论,互相启发,协作互助,在愉悦的气氛中交流情感,学得知识,增进友谊,使他们学会交往,学会参与,热爱集体,关心他人,增长适应社会的本领。同时,教师要选择适宜的教育方法,引导周围正常儿童接纳和关心残疾儿童,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学的亲情。
  四、细化过程、加强管理,提高随班就读教育的实效
  在保证残疾儿童教育资源不断优化的同时,教师要细化过程管理,切实提高随班就读学生受教育的质量,使他们“学得好”。一是要细心观察,及时从孩子的动作、行为和情态当中,发现孩子的心理和情绪变化,找出导致变化的原因,对孩子进行合适的谈话、行为指导和心理辅导。二是要建立随班就读学生个别化教育手册和《成长档案袋》,采取测试、调查、观察等方法,实行跟踪管理,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学校活动情况逐项切实记载,综合评价学生发展情况,使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实效性不断增强。三是制定个性化教案,有效地指导随班就读学生参与学习。备课中要做到“四查”:一查学习障碍原因,二查障碍程度,三查家庭状况,四查个性特点,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因材施教。教学过程实施做到“五优先”,即回答问题优先,参与小组活动优先,个别辅导优先,培养特长优先,面批作业优先。努力做到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学环节,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学措施。四是做好家校沟通、教育同步,建立家校联系档案。教师要与残疾儿童结成帮扶对象,建立家校联系本,经常与家长沟通,交流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情况,探讨教育方法,为残疾儿童及其家庭排忧解难,帮助随班就读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健康的人格。
其他文献
通过熔体流动速率仪、螺旋流动长度测试模具、毛细管流变仪和旋转流变仪等手段研究了聚丙烯1102K及其他两种对比牌号样品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三种样品在分子链结构和流变性
关于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当前国内外教育界瞩目的热门课题。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不仅体现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情趣,调动学生一切感官去感知和理解信息,构建崭新的认知结构,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信息的输出、传递活动之中,在与教师和同学相互沟通的活动中,学会创新知识。  一、在课堂上构建一片蓝天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树立是青年大学生必须要扣好的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所以要引导青年大学生在情感上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