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做“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时,若按照教材上的实验要求和步骤来完成,很难观察到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通过研究与实践发现,用洋葱内表皮细胞代替人口腔上皮细胞,用冰酸酸代替盐酸,用分染法代替混染法,可收到良好的實验效果。
[关键词]DNA分布;RNA分布;实验改进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02009401
核酸部分在整个高中生物知识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细胞内携带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生命活动主要靠蛋白质来完成,所以核酸与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而且核酸还是重要的遗传物质,在生命体的进化、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是学生学习核酸内容前的第一个实验,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遗传学知识的兴趣起到关键性作用。然而,笔者在多次实践教学活动中,发现若按照教材上的实验要求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想观察到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是非常困难的。为此,笔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和资料,发现相关问题。现笔者将所发现的问题
及相关思考
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用洋葱内表皮细胞代替人口腔上皮细胞做材料
选用人口腔上皮细胞做材料进行实验有以下缺点:第一,取材前需要用清水漱净口腔,而每个学生在实际操作时,洗漱后口腔的洁净程度不可控,无法测量和统一。若某个学生的口腔有溃疡,取材的杂质就会多,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也就会非常明显。第二,取材时没有明确刮的次数,而学生往往由于
肉眼无法观察到
口腔细胞,会下意识地重复多次,这样就使得载玻片上的细胞浓度过大,造成细胞重叠情况严重,无法得到精确的实验结果。第三,本实验需要酒精灯烘烤载玻片,对口腔上皮细胞进行细胞固定操作。学生实际操作时,很容易因烘烤不均匀,导致局部过热,造成载玻片破碎。烘烤时,学生也不易控制火焰和载玻片的距离,若距离过近,会导致细胞急剧缩水而出现变形。第四,本实验在盐酸水解后需要对装片进行清水冲洗,冲洗后装片会变得非常洁净。学生在进行冲洗操作后,发现装片的正反面变得非常洁净,几乎一模一样,根本无法辨别哪一侧曾经固定过细胞。在接下来的观察过程中,就容易将装片反置而影响实验结果。而用洋葱内表皮细胞做实验材料,以上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如洋葱内表皮取材容易,可统一标准化,肉眼可见,盐酸水解后也可轻松辨别正反面,且无须烘烤固定,只需要用盖玻片按压即可。
二、用冰醋酸代替盐酸进行水解步骤
在本实验中,盐酸的主要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使染色质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但是盐酸的负面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盐酸的pH过低,既会导致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使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又会导致DNA的双螺旋结构遭到破坏而变性,即使后期用碱液中和,pH也不能复性,实验遭到不可逆性的破坏。其次,盐酸是强酸,使用盐酸处理材料,会使得内表皮组织变得非常的脆弱,细胞变得松散。学生在后面的染色操作中,用吸水纸吸引时,容易将材料弄破碎。
如果用冰醋酸代替盐酸,不仅能很好地发挥酸在本实验中的作用,还能避免盐酸的负面作用。如冰醋酸可以快速杀死细胞,使染色剂容易进入;冰醋酸是弱酸,不会导致DNA双螺旋结构解开而变性,而且就还能避免细胞过度分散影响实验操作;使用冰醋酸,细胞中pH下降程度小,后续清水冲洗的时间可以大幅度减少,甚至取消,简化了实验步骤;冰醋酸有固定染色质的功能,使得染色后的DNA分布区域更加清晰。
三、用分染法代替混染法进行染色
在实践教学中,笔者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洋葱内表皮细胞进行染色时,发现细胞质呈现红色,而细胞核却被染成紫色,这与教材的实验结果明显不符。多次重复实验后,结果仍然如此,而且其他教师也反馈得到同样的结果。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甲基绿和吡罗红与核酸分子上的磷酸基团进行竞争结合。甲基绿容易与聚合程度高的DNA分子上的磷酸基团结合,染成蓝绿色;而吡罗红易与松散的RNA分子上的磷酸基团相结合。经过酸处理的DNA分子变得松散,更易于与吡罗红结合,因此颜色为紫色。若先用吡罗红染色,蒸馏水去浮色,再用甲基绿染色,这时甲基绿的浓度就明显大于吡罗红,其于竞争中就会处于优势,将细胞核染成蓝绿色。
分染法先用吡罗红染色,吡罗红不仅能与松散的RNA分子结合,将细胞质染成红色,还能与螺旋化的DNA分子结合,将细胞核染成深红色。蒸馏水去浮色后,再用甲基绿染色。由于吡罗红和RNA结合紧密而且稳定,RNA无法再与甲基绿结合,所以细胞质维持红色不变。而DNA与甲基绿和吡罗红是竞争性结合,此时甲基绿的浓度就远远大于吡罗红,竞争中就能处于优势,能将细胞核重新染成蓝绿色。笔者经过多次重复实验,都能观察到染成蓝绿色的细胞核和染成红色的细胞质。
(责任编辑 黄春香)
时,若按照教材上的实验要求和步骤来完成,很难观察到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通过研究与实践发现,用洋葱内表皮细胞代替人口腔上皮细胞,用冰酸酸代替盐酸,用分染法代替混染法,可收到良好的實验效果。
[关键词]DNA分布;RNA分布;实验改进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02009401
核酸部分在整个高中生物知识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细胞内携带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生命活动主要靠蛋白质来完成,所以核酸与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而且核酸还是重要的遗传物质,在生命体的进化、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是学生学习核酸内容前的第一个实验,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遗传学知识的兴趣起到关键性作用。然而,笔者在多次实践教学活动中,发现若按照教材上的实验要求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想观察到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是非常困难的。为此,笔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和资料,发现相关问题。现笔者将所发现的问题
及相关思考
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用洋葱内表皮细胞代替人口腔上皮细胞做材料
选用人口腔上皮细胞做材料进行实验有以下缺点:第一,取材前需要用清水漱净口腔,而每个学生在实际操作时,洗漱后口腔的洁净程度不可控,无法测量和统一。若某个学生的口腔有溃疡,取材的杂质就会多,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也就会非常明显。第二,取材时没有明确刮的次数,而学生往往由于
肉眼无法观察到
口腔细胞,会下意识地重复多次,这样就使得载玻片上的细胞浓度过大,造成细胞重叠情况严重,无法得到精确的实验结果。第三,本实验需要酒精灯烘烤载玻片,对口腔上皮细胞进行细胞固定操作。学生实际操作时,很容易因烘烤不均匀,导致局部过热,造成载玻片破碎。烘烤时,学生也不易控制火焰和载玻片的距离,若距离过近,会导致细胞急剧缩水而出现变形。第四,本实验在盐酸水解后需要对装片进行清水冲洗,冲洗后装片会变得非常洁净。学生在进行冲洗操作后,发现装片的正反面变得非常洁净,几乎一模一样,根本无法辨别哪一侧曾经固定过细胞。在接下来的观察过程中,就容易将装片反置而影响实验结果。而用洋葱内表皮细胞做实验材料,以上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如洋葱内表皮取材容易,可统一标准化,肉眼可见,盐酸水解后也可轻松辨别正反面,且无须烘烤固定,只需要用盖玻片按压即可。
二、用冰醋酸代替盐酸进行水解步骤
在本实验中,盐酸的主要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使染色质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但是盐酸的负面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盐酸的pH过低,既会导致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使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又会导致DNA的双螺旋结构遭到破坏而变性,即使后期用碱液中和,pH也不能复性,实验遭到不可逆性的破坏。其次,盐酸是强酸,使用盐酸处理材料,会使得内表皮组织变得非常的脆弱,细胞变得松散。学生在后面的染色操作中,用吸水纸吸引时,容易将材料弄破碎。
如果用冰醋酸代替盐酸,不仅能很好地发挥酸在本实验中的作用,还能避免盐酸的负面作用。如冰醋酸可以快速杀死细胞,使染色剂容易进入;冰醋酸是弱酸,不会导致DNA双螺旋结构解开而变性,而且就还能避免细胞过度分散影响实验操作;使用冰醋酸,细胞中pH下降程度小,后续清水冲洗的时间可以大幅度减少,甚至取消,简化了实验步骤;冰醋酸有固定染色质的功能,使得染色后的DNA分布区域更加清晰。
三、用分染法代替混染法进行染色
在实践教学中,笔者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洋葱内表皮细胞进行染色时,发现细胞质呈现红色,而细胞核却被染成紫色,这与教材的实验结果明显不符。多次重复实验后,结果仍然如此,而且其他教师也反馈得到同样的结果。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甲基绿和吡罗红与核酸分子上的磷酸基团进行竞争结合。甲基绿容易与聚合程度高的DNA分子上的磷酸基团结合,染成蓝绿色;而吡罗红易与松散的RNA分子上的磷酸基团相结合。经过酸处理的DNA分子变得松散,更易于与吡罗红结合,因此颜色为紫色。若先用吡罗红染色,蒸馏水去浮色,再用甲基绿染色,这时甲基绿的浓度就明显大于吡罗红,其于竞争中就会处于优势,将细胞核染成蓝绿色。
分染法先用吡罗红染色,吡罗红不仅能与松散的RNA分子结合,将细胞质染成红色,还能与螺旋化的DNA分子结合,将细胞核染成深红色。蒸馏水去浮色后,再用甲基绿染色。由于吡罗红和RNA结合紧密而且稳定,RNA无法再与甲基绿结合,所以细胞质维持红色不变。而DNA与甲基绿和吡罗红是竞争性结合,此时甲基绿的浓度就远远大于吡罗红,竞争中就能处于优势,能将细胞核重新染成蓝绿色。笔者经过多次重复实验,都能观察到染成蓝绿色的细胞核和染成红色的细胞质。
(责任编辑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