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语文课程的很多目标都要在阅读教学中完成,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决定着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质量,决定着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明确各个年段的阅读教学目标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本文以《观潮》和《山雨》两课的教学为例,尝试探讨如何在比较中把握年段阅读教学目标,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关键词】把握学段重点;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最近,我有幸聆听了两节中高年段的阅读教学课,两位老师执教的分别是四年级上册的第1课《观潮》和六年级上册的第2课《山雨》。这两篇课文在很多地方有着相似之处。从内容上看,都是写大自然中的景色;从写作思路来看,都是按照前、中、后的顺序来写的;从写作特点来看,两篇文章的作者都是通过细致观察,抓住事物声、形、色等方面的特点,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表达感受的。所以,两位老师确定的教学目标是相同的——学习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抓住钱塘江大潮(或山雨)的特点把事物写具体的方法;教学过程也是极其相似——围绕“钱塘江大潮(或山雨)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看出来的”这个问题进行教学。
虽然是相似的文章、类似的教学内容,但编者是把它们编排在不同学段来学习的,老师们到底该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呢?由这两篇课文的教学,引发了我对中高年段阅读教学目标确立的几点思考,提出来供大家商榷:
一、对比课标对不同学段的阅读要求,明确学段教学重点
在学段目标的把握上,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课程标准对于不同学段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详见《语文课程标准》),在比较中进一步明确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任务,进而准确把握每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重点。回到《观潮》和《山雨》这两篇课文,对比课程标准对中高年段阅读教学提出的不同要求,我们发现:
中年段是一个过渡的阶段,中年段学生的阅读要在低年段的基础上去培养习惯、习得方法、逐渐形成能力,为高年段学生的自主阅读打下基础。因此,中年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可归纳为:
朗读课文。学会默读。学习略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文中语言和形象,体会文章思想感情,能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积累
语言。
高年段的阅读教学是在中年段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促进中小学阅读教学的有效衔接。因此,高年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可归纳为:
预习课文。默读有速度。学习浏览,搜集信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辨析词句感情色彩,体会表达效果;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文章写作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初步学习基本文体的阅读方法,能分享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扩展阅读面。
二、根据课标对不同类型文章的阅读要求,明确体裁教学重点
《观潮》和《山雨》两课都属于写景类文章。这类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读起来是很美的,但对于生活经历较少的小学生来说却是抽象的、难于理解的。教学写景类的课文,学生只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品词析句去揣摩感受作者的情感。结合课标要求,写景类文章的教学重点为:
有感情朗读课文;品词析句,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写作顺序和表达方法,读写结合;体会情感,提升审美。
三、依据学段、体裁及单元训练重点,确定课文教学目標
由课程标准到文章体裁,我们再回归到教材,看看课文所在单元的训练重点。
《观潮》一课所在的单元,其训练重点为:边读边想画面,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搜集相关资料,丰富见闻。《山雨》一课所在的单元,其训练重点为:边读边展开想象,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和独特情感。
由此,我们确定《观潮》一课的教学重点为:一是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钱塘潮之“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通过品味重点词句、重点语段,初步体会课文的表达特点。《山雨》一课的教学重点为:一是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二是边读边展开想象,领悟作者的细致观察,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写作方法。
虽然文章相似,但四年级教学的落脚点应该是通过品味重点词句,去感悟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而六年级教学的落脚点则应该是在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上去领悟运用这种表达方法。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就避免了“阶段目标不清晰,训练永远零位起,面面俱到,面面不到”的尴尬,体现出了课程标准的学段特点,突出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层次,真正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编辑:马梦杰)
【关键词】把握学段重点;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最近,我有幸聆听了两节中高年段的阅读教学课,两位老师执教的分别是四年级上册的第1课《观潮》和六年级上册的第2课《山雨》。这两篇课文在很多地方有着相似之处。从内容上看,都是写大自然中的景色;从写作思路来看,都是按照前、中、后的顺序来写的;从写作特点来看,两篇文章的作者都是通过细致观察,抓住事物声、形、色等方面的特点,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表达感受的。所以,两位老师确定的教学目标是相同的——学习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抓住钱塘江大潮(或山雨)的特点把事物写具体的方法;教学过程也是极其相似——围绕“钱塘江大潮(或山雨)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看出来的”这个问题进行教学。
虽然是相似的文章、类似的教学内容,但编者是把它们编排在不同学段来学习的,老师们到底该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呢?由这两篇课文的教学,引发了我对中高年段阅读教学目标确立的几点思考,提出来供大家商榷:
一、对比课标对不同学段的阅读要求,明确学段教学重点
在学段目标的把握上,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课程标准对于不同学段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详见《语文课程标准》),在比较中进一步明确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任务,进而准确把握每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重点。回到《观潮》和《山雨》这两篇课文,对比课程标准对中高年段阅读教学提出的不同要求,我们发现:
中年段是一个过渡的阶段,中年段学生的阅读要在低年段的基础上去培养习惯、习得方法、逐渐形成能力,为高年段学生的自主阅读打下基础。因此,中年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可归纳为:
朗读课文。学会默读。学习略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文中语言和形象,体会文章思想感情,能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积累
语言。
高年段的阅读教学是在中年段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促进中小学阅读教学的有效衔接。因此,高年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可归纳为:
预习课文。默读有速度。学习浏览,搜集信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辨析词句感情色彩,体会表达效果;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文章写作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初步学习基本文体的阅读方法,能分享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扩展阅读面。
二、根据课标对不同类型文章的阅读要求,明确体裁教学重点
《观潮》和《山雨》两课都属于写景类文章。这类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读起来是很美的,但对于生活经历较少的小学生来说却是抽象的、难于理解的。教学写景类的课文,学生只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品词析句去揣摩感受作者的情感。结合课标要求,写景类文章的教学重点为:
有感情朗读课文;品词析句,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写作顺序和表达方法,读写结合;体会情感,提升审美。
三、依据学段、体裁及单元训练重点,确定课文教学目標
由课程标准到文章体裁,我们再回归到教材,看看课文所在单元的训练重点。
《观潮》一课所在的单元,其训练重点为:边读边想画面,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搜集相关资料,丰富见闻。《山雨》一课所在的单元,其训练重点为:边读边展开想象,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和独特情感。
由此,我们确定《观潮》一课的教学重点为:一是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钱塘潮之“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通过品味重点词句、重点语段,初步体会课文的表达特点。《山雨》一课的教学重点为:一是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二是边读边展开想象,领悟作者的细致观察,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写作方法。
虽然文章相似,但四年级教学的落脚点应该是通过品味重点词句,去感悟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而六年级教学的落脚点则应该是在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上去领悟运用这种表达方法。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就避免了“阶段目标不清晰,训练永远零位起,面面俱到,面面不到”的尴尬,体现出了课程标准的学段特点,突出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层次,真正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