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大学教师的教学方向逐渐倾向于辅助学生有效提升专业技能。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策略探究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挖掘职业价值,不断提升职业综合能力,为毕业后从事育儿工作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为此笔者从“教材内容” “实践活动”“教育热情”这三方面,对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大学;学前教育;教学策略
学前教育作为幼儿整个教育时期的启蒙阶段,是为幼儿素质教育打下良好基础的黄金时段,由此具备良好专业素养的幼儿园教师成为幼儿健康成长的领航者。因此大学教师应肩负起培养好幼师的责任,不仅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还要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的机会,提高其专业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与此同时应让学生意识到学前教育专业的价值,帮助其认可自己的专业,为增强其教育热情做铺垫。为此笔者以“挖掘教材内容”“增加实践活动”“培养教育热情”这三方面为立足点,对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策略进行具体阐述。
一、挖掘教材内容,增强职业素养
教材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载体,也是学生有效获取专业知识的重要来源,因此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内容,将笼统的知识具体化,把琐碎的知识有逻辑性地串联起来,找到知识点间的联系,整理出具有条理性的知识框架,使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地学习知识。为此笔者采取相应举措,例如:笔者在讲授“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这一章节内容时,首先为学生展示这一章节的知识框架,使学生大致了解这一章节的学习流程。随后笔者对这一章节的知识点进行细致划分,分为“外界因素”与“不可抗因素”这两方面进行讲解。“外界因素”即受外界力量影响的因素,这一类别中主要包含“胎内环境”与“大脑机能的发展”两方面内容;“不可抗因素”即通过一般力量无法扭转现状的因素,这一类别中包含“遗传及其机制”与“大脑结构”这两方面的内容。通过笔者对整个章节内容的细致划分并找到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为学生讲解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使学生能够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并有效进行学习记忆,从而将新知识内化成自己的专业能力,以此来提高自身职业素养。
由此可见,教师应深入分析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将内容重组归纳形成有逻辑的知识框架,方便学生直观地学习知识点,从而掌握更多职业技能。
二、增加实践活动,提升实操水平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仅掌握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此专业具有较强的实操性,所以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造实践活动的机会,将理论投放至实践中,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从而为学生能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笔者采取相应举措,例如:笔者在教授“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这一课程内容时,首先带领学生理解学前儿童的情绪概念及种类,掌握每种情绪发展的规律及特点,以此为基础要求学生通过自行创设情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战演练。笔者以其中一位同学创设的情景举例,这位同学运用学前儿童情绪不稳定这一特点来创设情景,以此展现幼儿教师如何用科学的方式来稳定幼儿的情绪。学生根据理论知识创建教学情景:“幼儿在入园初期难免会因与家人初次分开而产生‘分离焦虑症’,因此情绪相当不稳定,在这时作为幼教可以运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帮幼儿脱离焦虑情绪,比如当幼儿大哭时可以问她‘你看角落里的玩具筐,里面有好多玩具呀,想不想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看一看里面都有什么好东西?’以这样的方式将学生从思念的情绪中转移至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中。”由此可见,学生们经历了实操演练,能够更为深刻地理解课本内容的同时,还可以提升实际操作水平。
三、培养教育热情,认可专业价值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未来从事的行业便是幼教行业,教师首先要具备投身于教育事业的热情才能够将更多的爱心与耐心投放至幼儿教学活动中。作为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认可这一专业的价值,幼教是幼儿教学的启蒙者,肩负着启蒙其心智、规范其行为及情感培养的重大责任,因此幼教这一职业是神圣的。正因为幼教这一职业存在的重要性,所以要积极引导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了解幼教必备的职业素养,包括较高的专业素养、抚慰幼儿心灵的爱心以及教导幼儿的耐心等,从而达到幼儿能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健康心智的目的。引导学生明确目标,努力成为一名优秀且合格的幼儿教师,以此来培养其教育热情。
由此可見,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清自己是否真的热爱教育事业、对教育事业有没有奉献精神以及有没有信心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以此来帮助学生认可专业,从而培养其教育热情。
总而言之,大学教师要想有效进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活动,首先应深入挖掘课本知识,帮助学生整理琐碎的知识点,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系统的知识来增强职业素养;其次要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使其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最后则要培养其教育热情,帮助其摆正职业观念从而认可专业价值,以此才能发挥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马永刚.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幼儿歌曲的弹唱教学策略[J].艺术科技,2017(3).
[2]张琳琳.关于学前教育专业大学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基于广西师范大学和台湾师范大学的比较研究[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7(8).
关键词:大学;学前教育;教学策略
学前教育作为幼儿整个教育时期的启蒙阶段,是为幼儿素质教育打下良好基础的黄金时段,由此具备良好专业素养的幼儿园教师成为幼儿健康成长的领航者。因此大学教师应肩负起培养好幼师的责任,不仅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还要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的机会,提高其专业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与此同时应让学生意识到学前教育专业的价值,帮助其认可自己的专业,为增强其教育热情做铺垫。为此笔者以“挖掘教材内容”“增加实践活动”“培养教育热情”这三方面为立足点,对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策略进行具体阐述。
一、挖掘教材内容,增强职业素养
教材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载体,也是学生有效获取专业知识的重要来源,因此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内容,将笼统的知识具体化,把琐碎的知识有逻辑性地串联起来,找到知识点间的联系,整理出具有条理性的知识框架,使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地学习知识。为此笔者采取相应举措,例如:笔者在讲授“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这一章节内容时,首先为学生展示这一章节的知识框架,使学生大致了解这一章节的学习流程。随后笔者对这一章节的知识点进行细致划分,分为“外界因素”与“不可抗因素”这两方面进行讲解。“外界因素”即受外界力量影响的因素,这一类别中主要包含“胎内环境”与“大脑机能的发展”两方面内容;“不可抗因素”即通过一般力量无法扭转现状的因素,这一类别中包含“遗传及其机制”与“大脑结构”这两方面的内容。通过笔者对整个章节内容的细致划分并找到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为学生讲解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使学生能够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并有效进行学习记忆,从而将新知识内化成自己的专业能力,以此来提高自身职业素养。
由此可见,教师应深入分析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将内容重组归纳形成有逻辑的知识框架,方便学生直观地学习知识点,从而掌握更多职业技能。
二、增加实践活动,提升实操水平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仅掌握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此专业具有较强的实操性,所以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造实践活动的机会,将理论投放至实践中,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从而为学生能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笔者采取相应举措,例如:笔者在教授“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这一课程内容时,首先带领学生理解学前儿童的情绪概念及种类,掌握每种情绪发展的规律及特点,以此为基础要求学生通过自行创设情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战演练。笔者以其中一位同学创设的情景举例,这位同学运用学前儿童情绪不稳定这一特点来创设情景,以此展现幼儿教师如何用科学的方式来稳定幼儿的情绪。学生根据理论知识创建教学情景:“幼儿在入园初期难免会因与家人初次分开而产生‘分离焦虑症’,因此情绪相当不稳定,在这时作为幼教可以运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帮幼儿脱离焦虑情绪,比如当幼儿大哭时可以问她‘你看角落里的玩具筐,里面有好多玩具呀,想不想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看一看里面都有什么好东西?’以这样的方式将学生从思念的情绪中转移至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中。”由此可见,学生们经历了实操演练,能够更为深刻地理解课本内容的同时,还可以提升实际操作水平。
三、培养教育热情,认可专业价值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未来从事的行业便是幼教行业,教师首先要具备投身于教育事业的热情才能够将更多的爱心与耐心投放至幼儿教学活动中。作为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认可这一专业的价值,幼教是幼儿教学的启蒙者,肩负着启蒙其心智、规范其行为及情感培养的重大责任,因此幼教这一职业是神圣的。正因为幼教这一职业存在的重要性,所以要积极引导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了解幼教必备的职业素养,包括较高的专业素养、抚慰幼儿心灵的爱心以及教导幼儿的耐心等,从而达到幼儿能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健康心智的目的。引导学生明确目标,努力成为一名优秀且合格的幼儿教师,以此来培养其教育热情。
由此可見,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清自己是否真的热爱教育事业、对教育事业有没有奉献精神以及有没有信心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以此来帮助学生认可专业,从而培养其教育热情。
总而言之,大学教师要想有效进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活动,首先应深入挖掘课本知识,帮助学生整理琐碎的知识点,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系统的知识来增强职业素养;其次要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使其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最后则要培养其教育热情,帮助其摆正职业观念从而认可专业价值,以此才能发挥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马永刚.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幼儿歌曲的弹唱教学策略[J].艺术科技,2017(3).
[2]张琳琳.关于学前教育专业大学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基于广西师范大学和台湾师范大学的比较研究[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