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艺术的创新点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ld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遵照美的原则,运用细致的策略与技巧,进行独创性的实践,以此彰显教育的立人本质;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因此,在课堂处理上,教师要关注多个环节,发展出自己的教学个性。从浙江省名师肖培东的课例中,笔者试着总结出课堂教学艺术的四个创新点。
  一、文本解读
  文本解读直接决定着一堂课的深度与广度,它考验着教师思想的独创性。文本解读,要恪守“守正创新”的原则,关注学生真实的文本阅读体验,使课堂教学表现出一种层递之美。
  比如,《春酒》:
  师:……那接下来就问一个很简单的问题:看看这篇叫做《春酒》的文章都写了什么呀?
  师:对母亲、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就是说明她读到了这篇文章的东西了。你们读到了没有?
  师:……请你再在文章中找找看,支撑你这种情绪的文字在哪里?
  师:那么再看看一下……课文中情感在哪一句话陡然一转呀?
  除了文本解读内容的深入,教师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让文本解读的成果细致地“散落”到课堂活动中去。教师要按照“整体感知、细节揣摩”的顺序,不断变换、穿插“听说读写”的课堂活动,层层递进而加深学生的理解。
  二、教学设计
  审美性是课堂教学艺术的突出特点,表现在教学设计上,就是要追求一种简约的美感。教师在深入把握文本前提下,进行“主问题”的教学设计,就能以少许的“点”构建起课堂教学的清晰脉络。
  比如,《孔乙己》:
  师:那么,请你告诉我,这个连名字都不被人记住的孔乙己,你在阅读小说后,最能记得的是他的什么?请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阐述。
  师:再看看,文章中孔乙己以外的人对孔乙己最能记住的又是什么呢?
  师:由此看到,大人们嘲笑他,小孩子也在嘲笑他。因此,孔乙己的故事就成为一个彻彻底底的悲剧。这样的话,老师就想再问一个问题,你觉得这些人真的是记住孔乙己了吗?
  教学设计要简明、有效,就需要教师在每个课堂板块设置一个明确的问题,可以是就某词句进行的品评,也可以是围绕某话题展开的讨论。以“板块”设计课堂教学,教师还要以一条“线”串联起各个部分,比如朗读训练、人物话题,使各部分衔接自然。
  三、课堂语言
  教学语言是教师的基本技能,它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策略,常与学生的课堂表现成正相关。因此,教学语言要追求一种精简、诗意之美,要以鼓励的感情色彩培育学生的语文生命意识。具体来说,表现在如下方面:
  1.导入
  比如,《孔乙己》:
  生:肖老师生日快乐!
  师:谢谢你们王老师记得我的生日,也谢谢你们记住了我的生日。快乐之余,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记得孔乙己的生日吗?
  2.课中
  比如,《我的早年生活》: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看,这是种什么感觉?你来说。
  生:很失败。
  师:当然失败了,你不能用原文的词语来说明,读的时候有什么感受,你来说一下?
  (学生沉默)
  师:面对失败,作者是什么样的感觉?想想,再读一下。
  生(读):这样一来,只能出现一种结果:场场考试,场场失败。(读得很谨慎)
  师:这才是失败嘛,大家听出来了吗?他读得小心翼翼,非常谨慎。还是比较符合丘吉尔那时的心境的……
  3.结束
  比如,《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师:“最后,让我们以于丹教授的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讲课吧。大家一起读:“儒家哲学说到底,是培养一种践道者,也就是培养一批能够担当文化使命的特殊阶层。这个阶层中的精英的品格,就是范仲淹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可以忘却一己得失,把自己融入到一个大的群体利益中。这是一种信仰,一种情怀,一种社会担当。”
  精简的语言,可以保证教学的流畅;而诗意的特点,则是语文人文素养的体现。教师的语言并不局限于上述特点,导入也可以是诗意的,结束也可以是精简的,但鼓励的情感色彩,却必须贯穿于课堂始终。
  四、课堂生成
  1.朗读指导
  朗读不应只作为一种课堂形式,教师可以从标题、关键词句、标点等入手,发掘出它的多样美感,让学生以读促思。
  比如,《山羊玆拉特》:
  师:我们再看对话。“如果大雪仍继续这样下的话,我们可能要在这儿呆几天”后面这个“咩——”应该怎么读?
  生:应该读出一种相互安慰的情感。
  师:对,那应该怎么读?
  生:读得慢一点,“咩——”(声调延长)
  除了朗读内容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接力朗读、比赛朗读,从朗读的形式进行创新。教师要有意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使其能深入地感受、把握文本,提升文本阅读趣味。
  2.节奏调控
  节奏调控,是指教师有意识地变换讲授速度、方式,将整堂课放在有规律的波动之中。课堂节奏要追求一种变换之美,这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比如,《寡人之于国》:
  师:关于孟子,你们有多少了解?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放声自由朗读,找找文中哪个段落及具体语句体现了孟子的“仁”。
  师:……请同学们说说看,用现代的理念诠释孟子的思想,可以边读边讨论,要用文中的原句来帮助解说问题。
  师:如果说孟子的语言,我们只读出他的仁政思想我觉得还不够……请以“从这段话里,我读出了?摇?摇?摇?摇”这样的表述,再来谈谈。
  师:……请你总结一下,本文是如何体现这种文气的?
  要使教学节奏明快、自然,教师可以用问答、朗读、讨论、说话等形式进行“间隔变换”;但在时间分配、环节衔接等方面,教师要保持一种“整体和谐”的思路,使整个课堂张弛有度。
  课堂教学艺术要进行创新,还可以从板书运用、师生对话等方面着手,进行点的完善、开发。但,课堂教学艺术要呈现出斑斓的生命力,重点在教师由自己的教学个性,进行“点”的运用与拓展。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中课堂的确要有深度,但这个“深”绝不是内容上的“艰深”。教师要以“一个人”的身份与学生交流,而不是以“学科知识”或教材代言人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在教学资源一定的情况下,深度与广度的均衡分布,是最有利于课堂效率最大化的。  【关键词】《课堂密码》 学科深度 教育广度 课堂结构    暑期有幸拜读周彬博士的大作《课堂密码》。全书共有五辑:第一辑“打造有效课堂”,第二辑“营造有趣课堂”,第三辑
高中语文新课标中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本中收录了多篇悲剧故事,典型的有《氓》《雷雨》《窦娥冤》《孔雀东南飞》等。以下,我以《氓》为例,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引领学生领略其中的悲剧美的。  一、教材分析  《诗经·氓》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首弃妇诗。被收录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中。诗中的女主人悔恨地叙述自己恋爱、结婚的经过和婚后被遗弃的遭遇。全诗以女主人公自述的口吻,叙述了
【摘 要】中学语文教师要以开阔的境界研究新课程理念,以脚踏实地的精神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做课程改革大力支持者,做课程改革的有效实践者,做课程改革的积极开拓者,做课程改革的的探索者。  【关键词】引领高考 语文教学 语文素养    今年江苏高考语文均分出乎众人的意料,它如同晴天惊雷,将众多考生、家长和语文老师都震懵了。往者已矣,但留下来的问题值得后来者深思。对于这份高考试卷
据欧盟职业培训发展中心网站(cedefop.europa.eu)2014年5月22日报道,欧洲之声(European Voice)周报5月20日在布鲁塞尔组织了一次高端聚会,参加者为欧盟政策制定者、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教育研究者等,主要讨论如何帮助青年人顺利从学校过渡到职场。  与会者认为,当今的劳动力市场给教育、企业和学习者都带来了巨大挑战,学生通过教育与培训所获得的技能,很难满足迅速变化的劳动力
【摘 要】高考作文是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要获得作文的高分,选择典型新颖的素材和灵活巧妙地运用素材至关重要。运用素材时要根据话题的需要找到经典素材与文题(观点)的内在联系,从而紧扣文题(观点),将经典素材的可用部分加以分析,并做到力透纸背,这样才能收到令人信服的效果。  【关键词】典型素材 多角度解读 素材与话题(观点)的契合点 立意独树一帜 分析力透纸背     【考题回放】:  阅读下
【摘要】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会经济生活越来越国际化的知识经济时代,这不仅对未来人才素质提出了新要求,而且对现行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提出了新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观念的更新以及课堂教学的创新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教学改革 观念更新 课堂教学创新    更新与创新是时代发展所孕育的一对孪生兄弟,都是指敢于超越传统习惯的束缚,摆脱原有知识范围和思维定势的禁锢,善于突破头脑中已有的认知观念,产生具有进步意
德国联邦劳工署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德国尚有19.4万个学徒岗位空缺,德国东部地区的情况尤其严峻,空置岗位达3.7万个。手工业企业的招工状况也不容乐观,空缺的学徒工岗位约为3万个,比去年增长了约3000个。  德国家族企业联合会主席戈贝尔表示,人口变化导致企业招收学徒工日益困难,特别是小企业招工更加艰难。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上大学而非参加职业培训,这加剧了情况的恶化。据德国《萨尔布吕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UIL)官网2018年7月12日報道,《第四期成人学习与教育全球报告》(Global Report on Adult Learning and Education,GRALE 4)将于2019年出版。  GRALE 4将全面介绍成人学习与教育(Adult Learning and Education,ALE)在全球范围内所取得的最新进展,评估其对可持续发展目标4(
摘 要:学习圈在瑞典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它构成了瑞典非正规学习的主要形式,被称作大众成人教育。瑞典学习圈由政府支持,但由非政府组织运作。瑞典能够从欧洲较为贫穷落后的国家发展为世界上先进的国家之一,学习圈在其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也是瑞典人生活质量高居世界榜首之列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瑞典每年大约组织30万个学习圈,拥有将近200万名参与者。学习圈的目的并不是聚积事实性的知识,而是培养和创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