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教育是塑造、引导学生心灵的作用早已被认识到,但如何充分发挥体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促进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本文结合当代中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旨在通过探讨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体育促进策略,运用体育活动促进中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体育促进
1前言
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体育教育问题以及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体育促进策略,不仅具有填补体育教育学科研究中的不足,健全体育教育的学科体系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推进和提高体育教育科学化水平等实践意义。做好新形势下体育教育工作,要从探究人的心理结构和心理策略两个方面出发来研究当代学生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和特点,发挥体育教育的实践性优势和特征,以增强体育教育的实效性。本文根据当代中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当代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探讨如何通过体育教育来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从心理过程角度寻求体育促进的方法对策。
2体育教育与心理学理论的紧密联系
随着体育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不断发展,教育界越来越认识到心理学对体育教育工作的指导作用,在借鉴和吸收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将体育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融为一体,产生了体育教育心理学、体育教育心理学等相关学科。体育教育心理学是在体育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把体育教育领域中的心理现象以及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规律实施体育教育作为自己的学科研究对象,它具有明显的应用性、实践性和交叉性的学科特点。体育教育心理学以心理学为理论指导,以实践为基础,孕育出了这门新学科。体育教育心理学的形成既反映了我们的体育教育工作开始重视人的心理对体育教育效果的作用,又表明了心理学理论与体育教育的紧密联系。
3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体育促进
体育教育工作者要以科学的理论为导向,根据个体差异施以体育教育,并通过不断提高自身对体育的认识,有针对性的解答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让学生掌握自我教育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念。
3.1认识个性心理倾向,合理引导体育动机
个性心理倾向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因而也是个性的主要特征。通过认识中学生的需要,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及特点,是做好体育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逻辑起点。只有准确认识学生的需要,才能科学地预测学生的动机,进而有效的引导学生的体育行为。心理学揭示了动机是人的认识的内在动力,人的活动的目的和归宿最终是为了满足自己某种的需要。行为是满足需要的活动和途径,人的需要和动机是通过人的行为来实现和表露出来的,准确地揭示人的内部需要和动机来自于全面地掌握人的外部行为。人的某种愿望和动机的产生是因为人有某种需要,当这种需要有了可以或者可能达到满足需要的条件时,就会产生相应的动机和愿望,进而激励其采取实现这种愿望的行动。体育教育工作者要善于通过认识学生的外部行为来揭示学生的内部动机和需要。因而体育教育工作者的体育教育工作任务之一就是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动机。还必须充分认识学生的个性,预测个性的发展趋势,提高体育教育的预见性和针对性。体育教育工作者要教育学生以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指导自己的体育行为。
3.2明确学生性格气质,以体育训练锻炼意志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特征。人们的性格特征,有些是健康积极的,有些是消极落后的。由于每个人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等不同,有的人会体会到人生的价值、生活的乐趣,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性格特征,乐于为社会作贡献。而有的可能就形成消极落后的性格特征,甚至终日为了个人得失斤斤计较消,沉、颓废。由于不同性格特征的人形成了对现实的不同态度和行为方式,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施以不同的体育教育方式。对于经常有自卑心理的学生,体育教育工作者要善于用激励的方法,通过耐心的暗示、激励来增强受教育者的自信心。这是提高体育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内在要求。反过来,对于自高自大的学生,体育教育工作者要通过多种方法使其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促使自己形成良好的性格。总之,体育教育工作者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要用自己的言谈举止树立先进典型,潜移默化的影响受教育者的性格,通过提高自身的感染力、影响力,用自己积极的情绪影响学生,并引导学生通过改变生活环境和自己的体育行为,从主体性和主动性上自觉克服可能对其造成的消极影响的不利因素。对于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的体育教育工作要采取相应的方法,以增强体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体育教育工作者要做到因人、因事而异实施体育教育。意志是指人们克服困难的能力和毅力。由于意志与行动紧密联系,对行动有巨大的调节作用,在体育教育过程中要强化意志力的培养,激起进一步锻炼的信心和积极性。体育教育的效果要落到实处,就必须使教育对象真正实现知行的转化。这同样需要体育教育工作者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用先进的人物和事迹鼓舞学生,在引起学生内心的矛盾和意志紧张的情况下,适当给予帮助和支持,同时创设一些为完成一定任务克服困难的情境,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使他们经过自身努力取得成功。
3.3树立远大理想,以体育保持健康体魄
理想是心理活动的纲领。现阶段体育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方法,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情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建立终身体育意识,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打下健康的身体基础。理想是以现实生活的客观规律为依据确定的科学、正确的目标,通过开展学校、社会、工作、家庭相结合的理想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有了远大理想,它可以引导学生的心理活动方向,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理想反映生活发展的趋势,体育教育工作这要把学生远大理想和其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与健康体魄的关系、健康体魄与实现远大理想的关系,从而以顽强的意志在生活中勇往直前。
4结论
体育教育工作者要研究教育对象的情感及其规律,充分认识体育活动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同时要认识到心理学理论对体育教育工作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要激发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情感,抑制和转化消极性情感,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真理、顽强克服困难的精神,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理想信念。这是体育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体育教育工作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云.体育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龚雨玲.体育教育中遵循尊重理解关心原则的心理学依据[J].中国校外教育,2009,(11)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体育促进
1前言
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体育教育问题以及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体育促进策略,不仅具有填补体育教育学科研究中的不足,健全体育教育的学科体系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推进和提高体育教育科学化水平等实践意义。做好新形势下体育教育工作,要从探究人的心理结构和心理策略两个方面出发来研究当代学生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和特点,发挥体育教育的实践性优势和特征,以增强体育教育的实效性。本文根据当代中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当代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探讨如何通过体育教育来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从心理过程角度寻求体育促进的方法对策。
2体育教育与心理学理论的紧密联系
随着体育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不断发展,教育界越来越认识到心理学对体育教育工作的指导作用,在借鉴和吸收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将体育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融为一体,产生了体育教育心理学、体育教育心理学等相关学科。体育教育心理学是在体育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把体育教育领域中的心理现象以及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规律实施体育教育作为自己的学科研究对象,它具有明显的应用性、实践性和交叉性的学科特点。体育教育心理学以心理学为理论指导,以实践为基础,孕育出了这门新学科。体育教育心理学的形成既反映了我们的体育教育工作开始重视人的心理对体育教育效果的作用,又表明了心理学理论与体育教育的紧密联系。
3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体育促进
体育教育工作者要以科学的理论为导向,根据个体差异施以体育教育,并通过不断提高自身对体育的认识,有针对性的解答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让学生掌握自我教育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念。
3.1认识个性心理倾向,合理引导体育动机
个性心理倾向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因而也是个性的主要特征。通过认识中学生的需要,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及特点,是做好体育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逻辑起点。只有准确认识学生的需要,才能科学地预测学生的动机,进而有效的引导学生的体育行为。心理学揭示了动机是人的认识的内在动力,人的活动的目的和归宿最终是为了满足自己某种的需要。行为是满足需要的活动和途径,人的需要和动机是通过人的行为来实现和表露出来的,准确地揭示人的内部需要和动机来自于全面地掌握人的外部行为。人的某种愿望和动机的产生是因为人有某种需要,当这种需要有了可以或者可能达到满足需要的条件时,就会产生相应的动机和愿望,进而激励其采取实现这种愿望的行动。体育教育工作者要善于通过认识学生的外部行为来揭示学生的内部动机和需要。因而体育教育工作者的体育教育工作任务之一就是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动机。还必须充分认识学生的个性,预测个性的发展趋势,提高体育教育的预见性和针对性。体育教育工作者要教育学生以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指导自己的体育行为。
3.2明确学生性格气质,以体育训练锻炼意志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特征。人们的性格特征,有些是健康积极的,有些是消极落后的。由于每个人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等不同,有的人会体会到人生的价值、生活的乐趣,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性格特征,乐于为社会作贡献。而有的可能就形成消极落后的性格特征,甚至终日为了个人得失斤斤计较消,沉、颓废。由于不同性格特征的人形成了对现实的不同态度和行为方式,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施以不同的体育教育方式。对于经常有自卑心理的学生,体育教育工作者要善于用激励的方法,通过耐心的暗示、激励来增强受教育者的自信心。这是提高体育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内在要求。反过来,对于自高自大的学生,体育教育工作者要通过多种方法使其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促使自己形成良好的性格。总之,体育教育工作者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要用自己的言谈举止树立先进典型,潜移默化的影响受教育者的性格,通过提高自身的感染力、影响力,用自己积极的情绪影响学生,并引导学生通过改变生活环境和自己的体育行为,从主体性和主动性上自觉克服可能对其造成的消极影响的不利因素。对于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的体育教育工作要采取相应的方法,以增强体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体育教育工作者要做到因人、因事而异实施体育教育。意志是指人们克服困难的能力和毅力。由于意志与行动紧密联系,对行动有巨大的调节作用,在体育教育过程中要强化意志力的培养,激起进一步锻炼的信心和积极性。体育教育的效果要落到实处,就必须使教育对象真正实现知行的转化。这同样需要体育教育工作者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用先进的人物和事迹鼓舞学生,在引起学生内心的矛盾和意志紧张的情况下,适当给予帮助和支持,同时创设一些为完成一定任务克服困难的情境,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使他们经过自身努力取得成功。
3.3树立远大理想,以体育保持健康体魄
理想是心理活动的纲领。现阶段体育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方法,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情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建立终身体育意识,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打下健康的身体基础。理想是以现实生活的客观规律为依据确定的科学、正确的目标,通过开展学校、社会、工作、家庭相结合的理想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有了远大理想,它可以引导学生的心理活动方向,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理想反映生活发展的趋势,体育教育工作这要把学生远大理想和其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与健康体魄的关系、健康体魄与实现远大理想的关系,从而以顽强的意志在生活中勇往直前。
4结论
体育教育工作者要研究教育对象的情感及其规律,充分认识体育活动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同时要认识到心理学理论对体育教育工作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要激发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情感,抑制和转化消极性情感,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真理、顽强克服困难的精神,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理想信念。这是体育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体育教育工作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云.体育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龚雨玲.体育教育中遵循尊重理解关心原则的心理学依据[J].中国校外教育,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