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形成的。如果没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是很难学好数學的。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笔者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和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融洽师生关系,产生学习兴趣
数学课堂教学,不如语文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因此数学教师很容易在学生中形成固板、严厉的印象。如果学生感觉老师很可怕,就很难喜欢他上的课。因此,数学教师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尽可能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特别是一些后进生,对他们的态度,教师尤其不能动辄训斥,应该循循善诱,特别注意爱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只要学生有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尊其师爱其课数学课。
二、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1.角色的转换
学习兴趣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激发;教师若占据“领导者”的角色,学生只会成为听话的“羔羊”;教师要使自己变成学生的“参谋”,为学生突破难点、提供参考信息;要成为一个询问者,故作不知,问原因,找漏洞;要成为鉴赏者,为学生的“拨乱反正”进行品赏。这样,才能有意识地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2.努力拉近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外,还应在课外进行感情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3.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
三、注重课堂教学环境的创设
1.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好奇心,自主学习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兴趣的源头,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动机。例如,我在进行“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让学生每人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谁说的数能被“2”整除,谁说的数不能被“2”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当教师对学生报的多位数都能准确说出能否被“2”整除时,同学们感到非常惊讶。接着,我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2整除吗?”学生们都摇了摇头。此时,我紧紧抓住这个机会,迅速出击,说道:“你们想知道能被2整除的数有什么特点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想!”我继续说道:“今天我们就来找一找能被2整除的数有什么特点。”在老师创设的这种情境下,孩子们的求知欲望达到了极点,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爱学。
2.点拨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发现
数学教学中,有许多新知识与旧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自学这些知识,这样的新课就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去自学,只需在新知识的生长点上给予关键性的点拨。例如,小数的乘除法,它们的计算法则和整数的计算法则基本相同,只是小数点的位置是新问题。于是我就请学生自己动手计算,在小数点的位置问题上进行点拨,学生发现原来小数乘法仅仅是小数点在移动,于是很容易地突破了这个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调动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注重学法的指导,着眼于学生的学,其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兴趣。例如,我在进行“认识几分之一”教学时,以“1/2”为认识基础,先让学生折出一张长方形纸的1/2,然后再让学生折出不同形状图形的1/2,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几分之一”的概念,从而抽象出“将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几分之一”这一分数的本质特征,这样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调动了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加深了理解,为后面的“认识几分之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引导尝试探究
苏霍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对于小学生来说,让他们体会尝试,敢于尝试,通过尝试不仅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更体验了自主探索获得成功的喜悦之情。
5.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成功的快乐
学生的学习是认知与情感的结合,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这是他们的共同心理。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体现学生的主体;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满足他们的不同需要,使他们获得成功。比如,提出问题时,可以根据问题难度程度的不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回答,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都能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数学课堂多样化
1.给学生讲关于数学方面的故事
一个好的故事能够鼓舞人、启发人、引导人。从故事中学习并且树立自己远大的理想,对学生的学习有启迪作用。如祖冲之、张衡等古代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切实的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2.做一些数学趣味游戏
学生还都是孩子,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中体验快乐,在游戏中学会知识。这是做数学趣味游戏的目的,例如我利用严子林先生研制的“数学魔牌二十四”进行计算游戏,把枯燥的基本数学计算变成趣味盎然的游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速度,激发了求知欲望,培养了学数学的浓厚兴趣,在寓教于乐的智力游戏中,使孩子们变得聪明睿智,成绩提高。
总之,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多观察学生的心理活动,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让学生乐学、爱学。
一、融洽师生关系,产生学习兴趣
数学课堂教学,不如语文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因此数学教师很容易在学生中形成固板、严厉的印象。如果学生感觉老师很可怕,就很难喜欢他上的课。因此,数学教师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尽可能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特别是一些后进生,对他们的态度,教师尤其不能动辄训斥,应该循循善诱,特别注意爱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只要学生有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尊其师爱其课数学课。
二、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1.角色的转换
学习兴趣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激发;教师若占据“领导者”的角色,学生只会成为听话的“羔羊”;教师要使自己变成学生的“参谋”,为学生突破难点、提供参考信息;要成为一个询问者,故作不知,问原因,找漏洞;要成为鉴赏者,为学生的“拨乱反正”进行品赏。这样,才能有意识地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2.努力拉近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外,还应在课外进行感情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3.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
三、注重课堂教学环境的创设
1.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好奇心,自主学习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兴趣的源头,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动机。例如,我在进行“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让学生每人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谁说的数能被“2”整除,谁说的数不能被“2”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当教师对学生报的多位数都能准确说出能否被“2”整除时,同学们感到非常惊讶。接着,我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2整除吗?”学生们都摇了摇头。此时,我紧紧抓住这个机会,迅速出击,说道:“你们想知道能被2整除的数有什么特点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想!”我继续说道:“今天我们就来找一找能被2整除的数有什么特点。”在老师创设的这种情境下,孩子们的求知欲望达到了极点,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爱学。
2.点拨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发现
数学教学中,有许多新知识与旧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自学这些知识,这样的新课就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去自学,只需在新知识的生长点上给予关键性的点拨。例如,小数的乘除法,它们的计算法则和整数的计算法则基本相同,只是小数点的位置是新问题。于是我就请学生自己动手计算,在小数点的位置问题上进行点拨,学生发现原来小数乘法仅仅是小数点在移动,于是很容易地突破了这个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调动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注重学法的指导,着眼于学生的学,其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兴趣。例如,我在进行“认识几分之一”教学时,以“1/2”为认识基础,先让学生折出一张长方形纸的1/2,然后再让学生折出不同形状图形的1/2,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几分之一”的概念,从而抽象出“将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几分之一”这一分数的本质特征,这样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调动了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加深了理解,为后面的“认识几分之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引导尝试探究
苏霍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对于小学生来说,让他们体会尝试,敢于尝试,通过尝试不仅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更体验了自主探索获得成功的喜悦之情。
5.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成功的快乐
学生的学习是认知与情感的结合,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这是他们的共同心理。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体现学生的主体;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满足他们的不同需要,使他们获得成功。比如,提出问题时,可以根据问题难度程度的不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回答,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都能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数学课堂多样化
1.给学生讲关于数学方面的故事
一个好的故事能够鼓舞人、启发人、引导人。从故事中学习并且树立自己远大的理想,对学生的学习有启迪作用。如祖冲之、张衡等古代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切实的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2.做一些数学趣味游戏
学生还都是孩子,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中体验快乐,在游戏中学会知识。这是做数学趣味游戏的目的,例如我利用严子林先生研制的“数学魔牌二十四”进行计算游戏,把枯燥的基本数学计算变成趣味盎然的游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速度,激发了求知欲望,培养了学数学的浓厚兴趣,在寓教于乐的智力游戏中,使孩子们变得聪明睿智,成绩提高。
总之,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多观察学生的心理活动,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让学生乐学、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