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也不妨“唱”一“唱”

来源 :开放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t74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次研讨会上。一位资深教师在公开课上教学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时,出现了这么一个细节:他为了让学生对李煜的亡国之痛能更深刻地理解,在讲授时竟然情不自禁地在课堂上“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似的“唱”了起来: “……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教师用多年来积淀的教学情感把词人内心的深切悲哀之情完全表达出来,那不尽的忧愁犹如奔流不息的江水,源源不断。滚滚东流。在用情专切之时,学生也低声地跟着唱起来,教室里还不时闪着莹莹的泪光……
  自此以后,我也偶尔在课堂上“唱”起来,而且还展示给其他语文教师看,“唱”的艺术在我校的语文课堂上得以推广。我们语文教师虽然没有歌唱家那样优美的歌喉,但把它作为一种手段,巧妙地运用于文学作品的教学中,却收到了语言讲述难以达到的效果。
  
  一、“唱”可以调节情绪,设置氛围
  
  在文本研习“月是故乡明”单元时。因学生的情绪过于,“兴高采烈”,很难被文中的乡思乡愁所感染,加上学生大都没有客居他乡的亲身感受,如果学习起来,效果不一定会理想。根据学情。我在课前预备时花几分钟让学生听费翔唱的《故乡的云》,并配有流浪异乡的电视镜头:“故乡的风,故乡的云,叫我抹平创伤……”在深沉凄凉伤感的歌声中,学生的心会渐渐地沉静下来,继而不同程度地受到感染,上课所需要的那种氛围也就基本形成了。再开始学课文时,学生就能很快地进入角色。与作者、文本发生共鸣。
  
  二、“唱”能够引入意境,加深理解
  
  一次校内公开课,学生在学到《警察与赞美诗》,对“赞美诗”能使屡次作恶的乞丐苏比“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一环节很难理解。一方面是由于作者夸大了宗教的感化力,有些“失真”;另一方面是中国的青年很难想象苏比“入定”时的那种宗教境界。授课老师讲到这里,打开准备好的录相,屏幕上出现了教堂里唱赞美诗的情景:“啊,圣母玛丽娅……”在悠扬的赞美诗中,一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起相关的段落:“在一个异常幽静的地段……古老的教堂……明月挂在中天,光辉,静穆,车辆与行人都很稀少,檐下的冻雀正在睡梦中啁啾了几声……”教室里静极了。学生们也仿佛“人定”了,潜移默化中也“醍醐灌顶”了。这种效果并非舌燥唇焦的讲解所能达到。
  
  三、“唱”利于诱发联想,活跃思维
  
  记得在读高中时,我的语文老师在讲解《孔雀东南飞》前,让我们听《梁山伯与祝英台》:“碧草青青,花盛开……”在优美的乐曲中,我们由梁祝的爱情故事联想到焦刘的“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从粱祝的“化蝶”联想到焦刘的“化鸟”……通过相似联想,由已知的推未知的,去认识共同的主题:人民对纯真爱情的向往,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对封建制度的痛恨。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去理解文本,就感觉容易多了。至今那节课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唱”能够调动感情,掀起高潮
  
  在学到巴金的《灯》结尾处:“这人间毕竟还有温暖!”我在黑板上写下两句话:人间自有真情在。世上还是好人多。唱起了《爱的奉献》:“在没有心的沙漠,在没有爱的荒原……”同学们情不自禁地跟着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群情激昂,从而把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
  的确,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只要运用得巧妙。“唱”的效果有时可以胜过“讲”。不过运用“唱”这种教学手段也要谨慎,要注意三点:
  
  1 适量。“唱”在语文课的教学中只能是“味精”。不能当饭吃。课前预备可唱支歌,课内则三旬两旬。点到即可。切不可把语文课上成“唱歌课”。
  
  2 适时。要把住“火候”点“味精”,太早或太迟都收不到理想的效果。
  
  3 自然。不是每节课都必“唱”,不是每篇文章都适合“唱”,不必唱时绝不唱,必须唱时也不能滥唱,而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堂气氛,选择相关内容或自编或剪辑,协调自然,切不可牵强做作。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青龙中学本专栏特约编辑:王永坐 责任编辑:邓诗霞)
其他文献
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帮助他们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和感悟生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自己的心灵体验生活,用自己的方式认识社会,让课堂涌动生命的活力。    一、主动参与——感知生活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参与。教学中。教师必须建立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共同配合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参与能力的发挥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参
期刊
曾经和学生一起读过一个故事:  在一个寒冷的冬夜,一名赶末班车回家的军官被一位妇女拦住。军官有些生气,妇女连忙解释:她在行人渐稀的街头看到一个小男孩,他是和小伙伴们玩战斗游戏时被派到街角站岗的,他的指挥官说过,没有命令,不能撤退。妇女明白,这个时候,已经忘记这件事的孩子们可能早已睡在热乎乎的被窝里,她就劝孩子快点回家,但执拗的孩子坚持要接到命令才能撤退。无奈中,妇女想请军官帮忙。军官没说什么,脸上
期刊
当代中小学教师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如何?我的回答是:在多重夹缝中。从孔夫子那个时代算起,教师这一职业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可以说,没有一个时期,其生存状态像现在这样尴尬。  先进理念与原始实践的夹缝。当代教师充满美好的理想,期望用自己的智慧培养具有完美人格和优良素质的未来建设者,或者说,当代教育的理念和教师的信念具有这个时代的先进性。然而,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们不得不面对高考升学率、中考重点率、
期刊
一天,我听到了很是新鲜的一句话:“我讲明白了吗?”  从表面上看现时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也确实搞得是红红火火,但实质上现在却是新瓶装旧水——表面是素质教育,实际上却还是老皇历。  什么是素质是我们应当搞清楚的第一件事。从八年前上班开始,不。从我开始上师范开始,就听了不少有关素质的论述,但没有一个是让我信服的回答。直到有一天我见到了一种解释。“什么是素质?就是你把所学的东西全部忘掉了,剩下的就
期刊
我曾在《参考消息》上看到一则关于狗的报道,说美国的一对父母外出购物,把狗系在桌脚,让孩子与它玩。回来时,狗却把孩子给勒死了。估计狗与孩子玩得正高兴,围着桌脚打转,没想到把孩子也转了进去。孩子的父母悲痛欲绝。按惯例,这只犯罪的狗要被处以安乐死。但这对美国的父母说:“我们已经失去一个孩子。不想再失去另外一个孩子。”虽然是杀人犯,但这只狗最多只是过失杀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无辜的。不过,失去孩子的父母
期刊
试卷评讲课是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通过评讲,既可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澄清学生在某些方面的模糊认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思维能力。那么,数学试卷评讲课怎样才能上好?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一、精读品析文本,唤起生命的觉醒    语文教材荟萃了许多名篇佳作,有的真实展现了优良的民族传统,有的热情颂扬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有的阐述了灵动的生命意义……在阅读教学中,我力求捕捉文本与生命之间的链接点,通过诵读、赏析、品味文本,达到认知与情感的交互,从而唤起学生的生命意识。  《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的是在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冒着危险,坚守“儿子在等着我”的信念。坚持挖了近
期刊
1 穿越    星期三。本学期的星期三大体都要按星期三的方式度过。教师的生活就是这样。但是,随着6:20起床后我的那一呼声,我发现今日的生活绝非上个星期三。我呼出的内容是:穿越2008年3月19日!我为呼声中的一个词而精神大振:穿越。这个词是3月16日下晚自习后寻到的。当晚,我写道:得到你的短信,“课多。要小心身体”。这是上午上课前几分钟的事了。下了晚自习,又得到你的短信,“辛苦了,要注意休息”。
期刊
个校长,在他的十年任期内,出了三位特级教师,五位  小中高:在厦门首届十佳校长和30位杰出教师的评选中,学校有三位教师赫然在榜。所有这些人才,都是土生土长的,没有一个是外校引进的。这些,都与陈荣艺这位原同安第一实小的掌门人紧紧连在一起!  好校长是“学”出来的  陈荣艺说,学习是他不断攀升的梯子。“偷学”专家,活学活用,是陈荣艺的学校管理艺术之一。  1997年,陈荣艺当上了厦门同安第一实验小学的
期刊
学习借鉴,得其“形”还是求其“神”?  齐白石老人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求其“神”自然是更高境界,不过必须从得其“形”开始。“形”为“神”之载体,“神”为“形”之极至,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无“神”之“形”无生气,无“形”之“神”未见之,两者应当互为依存。  有人说:“教无定法,适当地借鉴一下他人的经验,效仿一下他人的做法是无可厚非的,但一定要把握尺度,扬长避短,得其神韵。”说得好,可是太不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