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创新策略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w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课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是传承中国文化,吸收民族文化精髓的有效途径。但现实情况却是很多学生不愿学文言,学不懂文言文;多数教师也不愿探究文言课文教学。就如钱梦龙所言:“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
  究其原因,一是目前许多老师还是仅为应试而教,讲究“字字落实,句句过关”,使文言教学目标单一,教法老套,同时,为应试而致使教学要求过高或不当,学生学后既无趣,也无用,还生厌。二是教材编排材料随意性大,难易度区分不明显,无论是知识教学的循序渐进还是对于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训练,都没有一个科学的训练序列。三是社会现实让学生与文言的距离越来越远,学生不能感受文言文之美,学得被动,没有掌握方法,学得吃力。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是主导的作用。因此,文言文教学创新,应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愿学、会学、乐学,以求切实提高文言教学的效果。
  
  一、巧铺垫,让学生感受文言之美,使学生有动力想学
  文言作品多是思想纯正的作品,或记述经历,或歌咏山川,或抒情言志,或阐发哲理,或追求理想。浸润其中,涵咏体味,会使人无形中受到熏陶感染。但因学生与文言的距离越来越远,学生体会不到文言之美,自然是不会主动去学习。鉴于此,我觉得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巧妙铺垫,创造条件让学生感受文言之美,从而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1、领略经典,感受文言的价值之美
  许多优秀的文言作品,语言精炼,意义深刻,给人以启迪,让人明事理。教师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去体会和感受,一定会有很好的效果。一是推荐学生读一些简单易懂而有意义的文章。比如,初一新生,在上文言课文之前,把《明日歌》、《长歌行》以及《三字经》中的通俗易懂又容易引起学生共鸣的文言介绍给学生,还可以有目的地推荐一些简单的句子用于交流运用。如:“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通过铺垫,学生既感受文言美妙简洁的特点,又感觉启迪人生的意义,既让学生树立理想,又对文言产生兴趣。二是让学生从文言作品中找名篇佳句,并组织一些交流活动,让学生谈认识谈感受。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可以鼓励学生求学好问。“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可以激励学生的浩然正气。 “何陋之有?”鞭策学生做思想品德高尚的人。可以说,文言中拥有无法估量的教育价值,只要教师善于发掘利用,学生就能感受其价值,就可以提高学生对人对事的思想认识,加强修养,完美人格。
  2、鉴赏美文,感受文言的文学之美
  文言的文学之美,主要表现为音韵美、意境美、哲学美,人格美。老师有意识地与学生一起交流鉴赏文言美文,就可以让学生感受文言的文学之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文言作品具有很强的韵律节奏,韵句对仗整齐,散句流畅自由,长句气势磅礴,短句急促有力。品读“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可以感受沉郁空旷的韵律之美,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可以感受磅礴气势的韵律之美。
  文言作品还创造了很好的意境效果。比如,“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仅八个字,虽语言精简,我们脑海中却浮现出鸿门宴的凶险场面。更重要的是,透过古人的眼,我们能够想象古人的生活和斗争,激发我们追求真善美。
  文言作品的哲学之美,更可让我们获益良多。比如,“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佳句,更可以让学生在对社会、人生和大自然深入思考之后,指导和引领人生。
  当然,“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启发学生要有铮铮铁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启发学生应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以启示高贵品质之所在。发掘和利用好这些文学之美,可以让学生增强内心感受,对学生的人格具有很好的塑造作用。
  3、创设环境,感受文言文的力量之美
  许多文言就是人生哲理的高度概括,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表达力。一是老师可以在平时的说理辩论中,经常有意识的引经据典,让学生感受说服力和表达力。比如,我们教育学生要互敬互爱,可以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学生失误犯错,自己后悔同学责怪之时,可以开导学生“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同学之间化解矛盾,增进友谊,可以鼓励:“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通过实际运用,学生就能领会文言的力量,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二是可以引导学生奋发向上,建立良好的人生观。许多经典文言的作者都命途多舛,磨难不止,或者仕途不顺,或者生活艰难,或者身体受创……面对残酷现实,他们或许也幽怨过,悲愤过,但终究彻悟过来,超越自我,取得了不朽的成绩。作者对现实及人生的思考,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向上的力量,战胜困难,追求向上。
  综上,如果教师做一个有心人,在课内外的教育时机中善于巧妙铺垫,让学生有较多机会感受文言之美,学生学习文言的激情是完全可以激发起来的,从而让学生对文言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愿意主动学并学得有劲。
  二、善“授渔”,让学生有方法会学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真正提高文言教学效果,必须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不仅让学生学会,更应让学生会学。
  1、诵读创新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尤其是文言作品,反复诵读对学生理解文意、体味情感、感受作品的意境、提高语言感悟能力等方面的确大有裨益。一要创新方式让学生多读。如采取诵读比赛、记忆比赛、场景模拟等多种方式,达到让学生反复诵读的目的。二要让学生多悟多思多问。教师的教学切不可“填鸭式”,而要善于“留一手”。课前预习时提出明确的自思自悟自问的要求,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汇报自己读懂的、感悟的、想问的问题,教师在课中检查。三要每次的读要有不同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清句意,还是读出语气、读出语势;是在读中粗知大意、掌握思路,还是在读中体味情感、感悟意境;这些都要给学生以明确的导向,从而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诵读习惯。四要培养科学的记忆能力。学生记不住文言,主要是因为没有理清文脉,而是在机械记忆。教师应培养学生不同类型的文言作品用不同的记忆方法的能力。比如,记叙性文字可按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抓住时间词语来背诵;说明性文字可按内外远近、上下左右、由主(次)到次(主)等说明层次记忆;议论性文字可按抓论点、论据或中心句、分承句来记忆等。
  2、学生为主体,质疑创新
  现代教学课堂,首先老师要会让学生成为主体。这就需要教师亲和学生,学生争做主人,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让学生一起订一个所要达到的目标,变“要我这样学”为“我要这样学”,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教师要真正解放学生,真正地让学生有动口动脑动手的过程,做到书本让学生读,见解让学生讲,“三点”(重点、难点、疑点)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其次,要培养学生自主质疑的习惯和能力。“学以思为贵”,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让他们具有自主质疑的习惯和能力。
  3、教师为主导,巧授方法
  我们都知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课堂上学生已懂的、能够自己懂的,教师不要去讲。教师的主导作用,一是体现为教师的“讲”应把握住重点,主要从常用词法(如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特殊句式(如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和古代文化常识三个方面去重点培养学生。使学生类化知识、积累常用词、掌握文言词法、句法的规律,达到触类旁通的能力。二是体现为教师的“讲”要讲究方法,重点做好“授渔”,让学生学会方法。比如,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和宾语前置句、判断句、状语后置句等句式特点,可采用直述规律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透;古今词义的不同,语法的差异、词性的变化以及古代文化的差异等,可用比较差异的方法,让学生懂得“古语怎么今说”;另外,老师还应帮助学生做好文言知识的归纳整理工作,使学生掌握的文言文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三、会迁移,创设情景多实践,让学生感受用处乐学
  实践出真知。学了文言,就要让学生有机会用,学生就会感觉学文言有意义,有价值,就更会主意识地主动学。
  1、巧迁移,任务创新
  课堂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明确知识积累点和能力训练点后,从文言文知识或思想内容等方面适当向课外延伸,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从学生的实际运用中提高阅读能力,更好地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让学生乐学。比如,可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或主题相近(反)的、或描写同一人物的文言作品,作为迁移训练的材料。也可以把文言课文中的词义与现代汉语词语的语义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词义。还可以将文言词语和现代汉语中不同义的词进行迁移,进行多义词和古今异义词的训练等。
  2、重积累,学会摘录
  “不动笔墨不看书”,课标要求学生“用摘录或制作卡片等方法积累阅读材料”。学习文言文,摘录尤其重要,可以指导学生准备常用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词义差异、词类活用等卡片,摘抄一些成语、警句、名句。在粗知大意基础上反复朗读,并逐步加深理解,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3、创设情景多运用
  现代学生学习文言最缺乏的就是应用环境和应用机会。老师可创设情境让学生多运用。比如,组织辩论或作文时,鼓励学生多引经据典;多让学生找警世、立志的文言互考译文;学生文言成绩好一点的,还可以试着用“古语”表达一下“今语”。不管水平如何,多鼓励运用,总会起到很好的效果的。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只要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落实文言字、词能力的基础上,切实地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蕴藏的美,让学生去品味、去欣赏,接受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以及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文言文能流传千古的独特魅力,从而学得主动。同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善“授渔”、善“迁移”,学生会学、乐学,就会学得轻松有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介绍了萤火虫的形态和生理特征、研究价值、生存现状和人类活动对其生存的危害等方面的内容,以期唤起人们对萤火虫的关注,进而激发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关键词:萤火虫 消失    一、打着灯笼的小精灵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读着杜牧《秋夕》的千古佳句,使我们联想起,在乡间纳凉时,在那池边、稻田、草丛里的“飞灯”──萤火虫。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出光亮,
期刊
摘 要:张恨水被老舍评为“20世纪唯一妇孺皆知的作家”,他的亦雅亦俗、融现代与传统于一体的独特艺术特色,在现代文学史上可谓独树一帜。研究张恨水能更深刻的理解处于文学转型时期的文人心态,更全面的了解20世纪初的文学史。  关键词:啼笑姻缘 创作特色 新旧交融 雅俗共赏    《啼笑姻缘》是张恨水小说改革取得成就最高的一部作品。它打破了传统小说单叙言情的模式,融言情、社会、武侠于一体。他的笔触接近社会
期刊
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语文教师大多能说、善写,有较高的文学素养。但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好多语文教师的语文课,却并不像好多教师想像的那样情趣盎然,充满生机,反而是将语文课上得死气沉沉,单调泛味。那么,在语文课改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改变这一落后现状呢?笔者认为,教师应在激发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情趣上做文章。——要披文入情,将文本中生动美好的形象,以炽热的情感,用晓畅的语言,把作者寄寓在文中的思想情感淋漓尽
期刊
当前,我国正在深入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对新教材、新标准,许多老师以前的得心应手、如鱼得水变得有些力不从心、胸无成竹。为了更好的适应课程改革,提高新课程教学质量,广大教师必须迅速培养反思意识,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教学,不断反思,敢于反思,及时反思,长期反思,使自己不断聪明起来,成长起来,拥有以前的得心应手,找回如鱼得水的新感觉,对新教材胸有成竹,对新课程游刃有余,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语
期刊
“使儿童获得一些英语的感性知识,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培养能力,使学生敢于大胆开口说英语。”是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目标之一,特别是从国家试行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开设英语课程以来,对改革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英语教学观念不断更新和创新的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是课堂教学的主题。《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到:英语教学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多接
期刊
摘要: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 研究性学习 课堂教学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的数学学习和社会生活、自然
期刊
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富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所以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成了体育教学不可推卸的重任。在素质教育广泛开展的今天,在教学中寻求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以下是我自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在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作了一些探索。  一、运用新型的学习方式,发燕尾服学生的创新能力  1、创设教
期刊
摘 要: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化学实验探究在化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探究,对实验现象观察和分析再经过推断和下结论,有助于学生形成化学概念;有助于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努力做到理论和实际相联系。加强复习巩固,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用实验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这是培养
期刊
试卷是检测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得失的重要参考。通过对2010年中考试卷的思考分析,发现了一些在平时教学教研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环节。  一、教师在平时教学和复习中注意的问题:  1.教师高估了学生的基本能力,平时教学应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主。  中考考试说明明确规定简单题,较易题,中档题与难题的比例为4:3:2:1。从其中可以看出,中考试卷主要以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重点,但从试卷中却能充分看出
期刊
新大纲指出: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在获取和运用知识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而作业的布置和批改在学生获取与运用知识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环节。初中数学教学怎样把握好这两个重要环节,直接维系着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数学作业的质量不高或数量不足,会严重影响数学教学质量,因此在作业布置这个环节上,必须把握好“质”和“量”的关系,这是提高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教师在布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