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模拟联合国,简称MUN,起源于哈佛大学,是青少年模仿联合国及相关国际机构,围绕国际热点问题召开的会议上世纪90年代以后,模拟联合国活动开始进入中国。
2009年夏天,刚被保送的初三毕业生罗志远创建了杭州第=中学有史以来最具国际性的学生社团——模拟联合国。然后,这个讲得一口纯正英语,同时信奉道家“上善若水”的年轻人又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将模联打造成形,并在今年年初克服重重阻力远赴美国,跟全世界数千名同龄人一起参加了最高规格的哈佛世界中学生模联大会。
到底90后是怎么样的一代人?17岁的罗志远用行动给出了他的回答。
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模联
2009年5月,杭州外国语学校,每个学期例行的模拟联合国会议。现场,除去几十位西装革履、手持国家标牌的“各国代表”之外,一个高瘦的男生格外引人注目。只见他一会儿从这头跑到那头,一会儿又从那头跑到这头,一言不发,却又是全场最忙碌的一位。原来,他是木次模联大会的“Pager(传纸条的人)”:由于“联合国大会”规定会议期间各国代表不得私下交流,所以,“Pager”们的职责就是为代表们传送纸条。
虽然是一分钱也拿不到的义务劳动,可是,几个小时下来,这个男生却并不觉得难熬——“联合国大会”独特的氛围,让他兴奋不已。活动结束之后,这个名叫罗志远的16岁中学生便打定主意:“我们学校也应该有自己的模联!”
那阵子,罗志远刚刚被保送进杭州第二中学,既不用埋头复习,更不用应付考试,日子过得逍遥自在。也许是因为这次偶然的“义务劳动”,罗志远找到了新的奋斗目标,“我承认那天是彻底被模联征服了,既不是单调的英语演讲比赛,更不是那些严肃的学术社团。既然杭二中还没有这种组纵,我为什么不自己建一个呢?”
从小喜欢捣鼓电脑软件、英语功底又极为扎实的罗志远没有浪费哪怕一天时间。张贴海报、厚着脸皮到每一个班级宣传模联、写新社团的中报材料、组织招新、借场地……不到一个月,罗志远就在杭二中拉起了一支崭新的模联队伍。
“顺利得无法想象,本来以为总要大费一番周折的,结果,一申报上去,就pass了!杭二中对于学生社团活动还是非常支持的。”罗志远笑着告诉记者。
一切都要靠自己
在罗志远的努力下,“模拟联合国”这个洋玩意儿很快在百年名校杭二中扎下了根。社团刚成立那会儿,报名的人很多。尽管有不少同学都是抱着练口语的心态才加入模联的,罗志远却并不计较。他对自己一手创办的模联充满信心:“模联是世界性的、综合性的,所以。要是为了学英语过来也无所谓啊。但是,我会努力让大家感受到模联的真正魅力。”
不过,良好的开端并不一定都意味着胜利,罗志远知道,对于这样一个社团,一切都是未知数。他必须更加用心才行。
首先就是指导教师的问题。因为完全是自发成立的社团,学校领导只是表示了“精神上的支持”,此外,一切都要靠自己。“其实,最关键的是找个好的指导教师。要不然,社团很难搞起来,尤其模联。”
罗志远找到了在一家外语培训学校的教师兼老朋友Andrew。这个黄头发,蓝眼睛的美国小伙子不光口语流利,还曾有过参加哈佛大学生模联的珍贵经历。从那以后,每个周五的最后两节课,如果没有意外,Andrew都会在罗志远的陪同下,准时出现在社团活动教室。他一边演示PPT。一边天南海北地跟大家畅谈历史、经济,交流世界政治局势……最后。Andrew还会给出一个话题,供大家分组讨论。每次下课,Andrew身边总是围满了同学。
为了让杭二中模联的战斗力更强,罗志远还主动找到杭州其他几所中学的模联,商量能够经常举办联合“会议”,通过实战检验社团的成效。
“模联的定位就是拓展知识,锻炼口才,培养团队精神……模联整合一切资源,是个巨大的舞台;以后一定会有更多人加入。对我个人来说,也是难得的挑战,我得学会做个更出色的领导者。”罗志远说。
Adventure
2010年1月27日至31日,世界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在美国哈佛大学举行。在全球几十个不同肤色、讲不同语言的模联社团中,罗志远和他的杭二中模联显得格外显眼。罗志远把这次美国之行描述成“Adventure(探险)”。不过,他很享受这样的感觉。
去年暑假,罗志远早早递交了要求参加哈佛中学生模拟联合国会议的申请邮件,迈出了这次探险活动的第一步。“很多人说我们这个成立没几天的社团没资格参加那么高规格的模联会议,要去参加简直是想一步登天,我却偏要做成这件事。”罗志远始终相信,只有给自己更高的压力,才有可能变得更强。结果不到一个星期,从大洋彼岸发来了肯定的回复。
不过,因为临近期末考试,同时,也关系到同学们的人身安全,学校对于模联社这次有点突兀的出国“旅行”并不十分支持。为此,罗志远多次直接找到学校领导,希望能够“网开一面”,“一开始,校领导就是不同意,后来我们一查校规,发现可以用期中考试的成绩来代替期末考。”禁不住大伙儿轮番的软磨硬泡,学校最终放行,不过条件是一切都要由模联社自己负责。
没有老师带队,没有资金支持,美国之行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未知数。本来已经联系好的一家能安排模联社赴美的中介机构也临时变卦,怎么办?就在大会开幕的前几天,罗志远联系上了曾经参加过的美国顶尖大学培训营——哈佛直通车的负责人,后者友善地表示,可以帮助这群充满热情的少年完成梦想。
眼看着不少之前已决定要去美国的同学临阵“叛逃”,心情低落的罗志远这时才长舒了一口气,“God,最后一刻总算活过来了!”
年轻的“政要”
经过16个小时“梦幻般”的飞行,罗志远们(包括美国外教、“东道主”Andrew)终于抵达哈佛大学所在城市波士顿。考虑到这次来的全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模联爱好者,而且学术性很高。大家还没来得及从旅途的疲惫中纾解过来,就马上将大量精力投入到议题的研究和准备中去。
这次,罗志远将模拟中国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出席1966年的一次政治局会议。而其他几位同学所扮演的角色更是五花八门——楼琛在政治和非殖民化委员会,讨论海盗问题和巴以冲突;金悦在法律委员会,讨论自决权和罪犯对于联合国执行人员的义务;汪予琦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特别峰会,讨论性别平等和国际合作。这三位同学代表的都是非洲国家塞拉利昂。另一名女生陈馨则将作为法官参与国际法庭对战犯待遇及格鲁吉亚问题的审理。虽然听起来比较专业,但这些问题无一不是当下的时政热点,也正好体现了模联的宗旨。
“与我想象中的不大一样,老外可都是玩真的,代表们都要表达那个时代人们对于毛主席的忠诚,有模有样的……”罗志远笑着说,“结果,我这个如假包换的中国人尽管很努力地展示自己了解的那段历史,却似乎还不如他们表现得抢眼了。呵呵!”
一天的议程走下来,大家累得筋疲力尽,不光嘴皮子磨得生疼,更大的折磨还是精神上的。不过,这也让杭二中这支成立不到半年的新军。真正体验到了模拟联合国活动的魅力所在,“不光要有足够的知识积累,还得学会合理的表达,并且,得努力说服跟你意见相左的人。政治,并不是过家家。”“会议中那种残酷的、火药昧十足的场面,让我们在会议结束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不能回过神来,那种感觉太真实了。”
短短7天的美国之行结束了。模联辩论桌上的唇枪舌剑、叱咤风云,哈佛、MIT(麻省理工学院)校园里肃穆却充满生气的学术氛围,美国学生的热情和友好……这一切都让罗志远印象深刻,“没有模联这个平台,我们不可能得到这样的机会。也许,这是我有生以来最充实的一次旅行!”
很难用某一个确切的词语来描述罗志远,少年老成?聪明?独立?酷?似乎都不准确……这个标准的90后还喜欢诸子百家,并且算是个忠实的“道家”信徒。…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自己。总之,就是比较随性,也比较有想法。初中三年几乎没上过英语课,不是逃课,老师同意的。”罗志远笑着说。
Andrew的课上,习惯坐在最前面的罗志远不时打断这位讲得正起劲的美国外教,或是转过头来给同学们耐心解释,或是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表情夸张,姿态放松。这时的他,才比较像个不满17岁的孩子。
2009年夏天,刚被保送的初三毕业生罗志远创建了杭州第=中学有史以来最具国际性的学生社团——模拟联合国。然后,这个讲得一口纯正英语,同时信奉道家“上善若水”的年轻人又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将模联打造成形,并在今年年初克服重重阻力远赴美国,跟全世界数千名同龄人一起参加了最高规格的哈佛世界中学生模联大会。
到底90后是怎么样的一代人?17岁的罗志远用行动给出了他的回答。
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模联
2009年5月,杭州外国语学校,每个学期例行的模拟联合国会议。现场,除去几十位西装革履、手持国家标牌的“各国代表”之外,一个高瘦的男生格外引人注目。只见他一会儿从这头跑到那头,一会儿又从那头跑到这头,一言不发,却又是全场最忙碌的一位。原来,他是木次模联大会的“Pager(传纸条的人)”:由于“联合国大会”规定会议期间各国代表不得私下交流,所以,“Pager”们的职责就是为代表们传送纸条。
虽然是一分钱也拿不到的义务劳动,可是,几个小时下来,这个男生却并不觉得难熬——“联合国大会”独特的氛围,让他兴奋不已。活动结束之后,这个名叫罗志远的16岁中学生便打定主意:“我们学校也应该有自己的模联!”
那阵子,罗志远刚刚被保送进杭州第二中学,既不用埋头复习,更不用应付考试,日子过得逍遥自在。也许是因为这次偶然的“义务劳动”,罗志远找到了新的奋斗目标,“我承认那天是彻底被模联征服了,既不是单调的英语演讲比赛,更不是那些严肃的学术社团。既然杭二中还没有这种组纵,我为什么不自己建一个呢?”
从小喜欢捣鼓电脑软件、英语功底又极为扎实的罗志远没有浪费哪怕一天时间。张贴海报、厚着脸皮到每一个班级宣传模联、写新社团的中报材料、组织招新、借场地……不到一个月,罗志远就在杭二中拉起了一支崭新的模联队伍。
“顺利得无法想象,本来以为总要大费一番周折的,结果,一申报上去,就pass了!杭二中对于学生社团活动还是非常支持的。”罗志远笑着告诉记者。
一切都要靠自己
在罗志远的努力下,“模拟联合国”这个洋玩意儿很快在百年名校杭二中扎下了根。社团刚成立那会儿,报名的人很多。尽管有不少同学都是抱着练口语的心态才加入模联的,罗志远却并不计较。他对自己一手创办的模联充满信心:“模联是世界性的、综合性的,所以。要是为了学英语过来也无所谓啊。但是,我会努力让大家感受到模联的真正魅力。”
不过,良好的开端并不一定都意味着胜利,罗志远知道,对于这样一个社团,一切都是未知数。他必须更加用心才行。
首先就是指导教师的问题。因为完全是自发成立的社团,学校领导只是表示了“精神上的支持”,此外,一切都要靠自己。“其实,最关键的是找个好的指导教师。要不然,社团很难搞起来,尤其模联。”
罗志远找到了在一家外语培训学校的教师兼老朋友Andrew。这个黄头发,蓝眼睛的美国小伙子不光口语流利,还曾有过参加哈佛大学生模联的珍贵经历。从那以后,每个周五的最后两节课,如果没有意外,Andrew都会在罗志远的陪同下,准时出现在社团活动教室。他一边演示PPT。一边天南海北地跟大家畅谈历史、经济,交流世界政治局势……最后。Andrew还会给出一个话题,供大家分组讨论。每次下课,Andrew身边总是围满了同学。
为了让杭二中模联的战斗力更强,罗志远还主动找到杭州其他几所中学的模联,商量能够经常举办联合“会议”,通过实战检验社团的成效。
“模联的定位就是拓展知识,锻炼口才,培养团队精神……模联整合一切资源,是个巨大的舞台;以后一定会有更多人加入。对我个人来说,也是难得的挑战,我得学会做个更出色的领导者。”罗志远说。
Adventure
2010年1月27日至31日,世界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在美国哈佛大学举行。在全球几十个不同肤色、讲不同语言的模联社团中,罗志远和他的杭二中模联显得格外显眼。罗志远把这次美国之行描述成“Adventure(探险)”。不过,他很享受这样的感觉。
去年暑假,罗志远早早递交了要求参加哈佛中学生模拟联合国会议的申请邮件,迈出了这次探险活动的第一步。“很多人说我们这个成立没几天的社团没资格参加那么高规格的模联会议,要去参加简直是想一步登天,我却偏要做成这件事。”罗志远始终相信,只有给自己更高的压力,才有可能变得更强。结果不到一个星期,从大洋彼岸发来了肯定的回复。
不过,因为临近期末考试,同时,也关系到同学们的人身安全,学校对于模联社这次有点突兀的出国“旅行”并不十分支持。为此,罗志远多次直接找到学校领导,希望能够“网开一面”,“一开始,校领导就是不同意,后来我们一查校规,发现可以用期中考试的成绩来代替期末考。”禁不住大伙儿轮番的软磨硬泡,学校最终放行,不过条件是一切都要由模联社自己负责。
没有老师带队,没有资金支持,美国之行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未知数。本来已经联系好的一家能安排模联社赴美的中介机构也临时变卦,怎么办?就在大会开幕的前几天,罗志远联系上了曾经参加过的美国顶尖大学培训营——哈佛直通车的负责人,后者友善地表示,可以帮助这群充满热情的少年完成梦想。
眼看着不少之前已决定要去美国的同学临阵“叛逃”,心情低落的罗志远这时才长舒了一口气,“God,最后一刻总算活过来了!”
年轻的“政要”
经过16个小时“梦幻般”的飞行,罗志远们(包括美国外教、“东道主”Andrew)终于抵达哈佛大学所在城市波士顿。考虑到这次来的全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模联爱好者,而且学术性很高。大家还没来得及从旅途的疲惫中纾解过来,就马上将大量精力投入到议题的研究和准备中去。
这次,罗志远将模拟中国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出席1966年的一次政治局会议。而其他几位同学所扮演的角色更是五花八门——楼琛在政治和非殖民化委员会,讨论海盗问题和巴以冲突;金悦在法律委员会,讨论自决权和罪犯对于联合国执行人员的义务;汪予琦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特别峰会,讨论性别平等和国际合作。这三位同学代表的都是非洲国家塞拉利昂。另一名女生陈馨则将作为法官参与国际法庭对战犯待遇及格鲁吉亚问题的审理。虽然听起来比较专业,但这些问题无一不是当下的时政热点,也正好体现了模联的宗旨。
“与我想象中的不大一样,老外可都是玩真的,代表们都要表达那个时代人们对于毛主席的忠诚,有模有样的……”罗志远笑着说,“结果,我这个如假包换的中国人尽管很努力地展示自己了解的那段历史,却似乎还不如他们表现得抢眼了。呵呵!”
一天的议程走下来,大家累得筋疲力尽,不光嘴皮子磨得生疼,更大的折磨还是精神上的。不过,这也让杭二中这支成立不到半年的新军。真正体验到了模拟联合国活动的魅力所在,“不光要有足够的知识积累,还得学会合理的表达,并且,得努力说服跟你意见相左的人。政治,并不是过家家。”“会议中那种残酷的、火药昧十足的场面,让我们在会议结束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不能回过神来,那种感觉太真实了。”
短短7天的美国之行结束了。模联辩论桌上的唇枪舌剑、叱咤风云,哈佛、MIT(麻省理工学院)校园里肃穆却充满生气的学术氛围,美国学生的热情和友好……这一切都让罗志远印象深刻,“没有模联这个平台,我们不可能得到这样的机会。也许,这是我有生以来最充实的一次旅行!”
很难用某一个确切的词语来描述罗志远,少年老成?聪明?独立?酷?似乎都不准确……这个标准的90后还喜欢诸子百家,并且算是个忠实的“道家”信徒。…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自己。总之,就是比较随性,也比较有想法。初中三年几乎没上过英语课,不是逃课,老师同意的。”罗志远笑着说。
Andrew的课上,习惯坐在最前面的罗志远不时打断这位讲得正起劲的美国外教,或是转过头来给同学们耐心解释,或是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表情夸张,姿态放松。这时的他,才比较像个不满17岁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