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探索大学生课程论文写作中的信息交互规律并提供系统支持,对高水平人才培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基于任务的信息交互模型为基础,以信息管理类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历时性研究设计,收集和分析课程论文写作过程中大学生所开展的信息交互活动、感知障碍及其影响因素、期望帮助等多方面数据.研究发现:除信息搜索和信息选择外,学生会开展与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综合与利用有关的信息交互活动,并且在信息选择与评估、信息综合与利用方面的感知障碍程度较高,对不同类型的障碍学生期望系统提供的帮助也不同,总体
【机 构】
:
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索大学生课程论文写作中的信息交互规律并提供系统支持,对高水平人才培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基于任务的信息交互模型为基础,以信息管理类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历时性研究设计,收集和分析课程论文写作过程中大学生所开展的信息交互活动、感知障碍及其影响因素、期望帮助等多方面数据.研究发现:除信息搜索和信息选择外,学生会开展与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综合与利用有关的信息交互活动,并且在信息选择与评估、信息综合与利用方面的感知障碍程度较高,对不同类型的障碍学生期望系统提供的帮助也不同,总体上学生期望系统能提供智能推荐和检索、其他各种智能工具整合等功能.文章结论对信息组织与检索类课程教学、信息组织和检索系统具有启示.
其他文献
文章首先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基本情况,然后分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状,最后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建议.
文章首先分析了新医科背景下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思政目标,然后提出了新医科背景下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有效路径,最后论述了新医科背景下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具体实践.
文章首先阐述了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重要意义,然后分析了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瓶颈,最后提出了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对策.
对温州职业技术学院629名学生的学生公寓行为习惯养成现状进行调查,使用卡方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对其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对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同寝室类别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混合寝室学生、行为习惯等表现欠佳;男生寝室的行为习惯养成水平较低.鉴于此,高职院校应全员参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培育,重点关注混合寝室学生,进一步提升学生组织自我管理能力,持续开展规章制度教育,举办丰富的德育主题校园活动.
文章从树立以立德树人和提升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蕴含的思政内容两个方面探讨了“半导体物理与器件”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其中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蕴含的思政内容包括认识历史重任,激发科技报国热情;展现榜样力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党史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亲历故事或见闻,感受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训练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方法,培养大国工匠精神.
为了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文章首先简述了文件夹评估法,然后论述了文件夹评估法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中的运用,最后总结了文件夹评估法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中运用的成效.
随着智慧图书馆发展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智能化设备与智慧化系统被应用到图书馆各业务流程中,各类用户数据不断生成.这些多源且异构的数据能够为图书馆用户画像提供新的分析角度,拓展个性化推荐范围,成为图书馆智慧服务拼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利用智慧图书馆框架将多源数据按照空间、资源、服务三要素进行汇总与融合,依照用户、资源、关联关系3个维度进行重构,使用相似度进行多角度的个性化推荐.推荐结果表明,多源数据融合的推荐方法能够进行馆藏相似资源、相似用户、相关资源的推荐,还能对未收录的信息资源进行推荐,满足多种场景下智慧图
文章从建构主义交互同化视野论述智慧图书馆的要素叠加特征的实质,构建智慧图书馆结构模型;从建构主义认知图式理论出发,分析传统图书馆的“自我建构”服务模式、数字图书馆的“数字建构”模式,在此基础上搭建激活用户潜能的智慧图书馆创新模型;从建构主义的双轮建构的理念出发,探讨智慧图书馆虚实交互的愿景、用户画像的外显与内隐技术的开发、机器人“软”“硬”兼备的功能设计.
文章首先对相关研究进行了述评,然后阐述了“三个一”方法融入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着力点,接着分析了“三个一”方法融入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挑战,之后对“三个一”方法融入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思考,最后论述了“三个一”方法融入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
为了实现“新工科”的教学要求和目标,提高能源动力类专业课教学效果,文章在分析节能减排创新训练现状及能源动力类专业课教学模式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节能减排创新训练的能源动力类专业课教学模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