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可是大多数学生一提到写作,就愁眉苦脸,要么无从下手,要么就是习作质量平淡至极,仿佛学生得了“习作综合征”。其实,“习作综合征”的“病因”在于没有好的习作素材,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看来帮助学生有质有量有效搜集习作素材是解决这一病症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习作素材;生活;阅读;积累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习作素材。一般认为,素材就是文学、艺术的原始材料,就是未经总括和提炼的实际生活现象。而这里所说的“素材”是指习作的原始材料,手中有材料,习作就有东西可写,就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就不会陷入“无米之炊”的窘境。那么,老师应当怎样指导学生有质有量有意識地积累习作素材呢?
一、关注生活,从观察中积累
多姿多彩的生活是“知识库”,也是“语言库”,更是习作素材的丰富产地。所以,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应该从“生活”入手,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处处是作文。”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搜集到作文素材呢?
(一)立足生活,善于观察
首先,我们要知道应该观察什么?习作的内容涉及学生的生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彩。凡是学生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老师都应该迅速地捕捉到,从而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他们细心观察,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接触社会,走进大自然,用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乐”与“美”,激起他们写作的兴趣。
(二)源于观察,学会挖掘
学生的生活,表面上看是平淡的,但是要从平淡的地方,寻找不平淡的东西来,那就必须得教给学生“挖地三尺”的能力。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21课《莫泊桑拜师》就给了我们很好的诠释。莫泊桑听了老师的话,每天早上就在家门口观察路过的马车,按照老师的要求把每天看到的记录下来,可一连几天没有看出什么特殊的东西。经过了莫泊桑的三次求教以及老师的悉心指导,莫泊桑才恍然大悟,想要写好作品,光努力是不够的,更重要的还是仔细观察、用心揣摩、深度挖掘。莫泊桑正是把老师的话牢牢记在心中,才有了以后的成就。对于生活,我们要深度挖掘,而这些挖掘都来自于你深入的察、用心的摩。
因此,学会观察、学会挖掘,让我们的孩子们关注生活,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生活、学会挖掘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意识地学会分类,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二、关注阅读,从阅读中积累
英国著名作家约翰逊说过:“为了写作,一个作者的绝大部分时间要花在阅读上,一个人要翻遍半个图书馆才能写成一本书。”可见不仅对名作家是这样,对我们小学生更是这样,小学高年段学生阅历不多,而广泛地阅读能拓宽视野、丰富写作素材的积累。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外阅读意识已扎根于广大教师和学生心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多读好书,也成为语文作文素材积累的一个重要途径之一。那么,首先我们得指导学生精心挑选书籍。现在的图书市场良莠不齐,小学高年段的学生很难根据自己的经验挑选书籍,所以,教师就得凭自己的经验来引导学生学会选择最有价值的读物。不仅如此,我们一样可以选择班级中学生正在看的好书。除了以上两种方法,我们还可以选择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书。就拿我们的教材来说吧,教材中不少作品都是出自名家,让学生了解作者,向学生推荐阅读他们的作品,既可以巩固、延伸教材中的知识,又可以对习作素材的积累有非常大的帮助。让学生自发阅读,把阅读从课内向课外延伸。综上所述,我们要以阅读文本为载体,从好书出发,从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
三、关注内心,从感悟中积累
巴金曾经说过:“我最主要的一位老师是生活、中国的社会生活,我在生活中的感受使我成为作家。”鼓励孩子们关注自身感受,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生活、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学生作为独立存在的个体,那么个体的内心感受就更为重要了。一个人对生活的感悟有多深,他的文化水平就有多高。要知道写作文不仅是要把自己真实的生活见闻写下来,更要注重自己独特的内心感受,要从生活琐事中发现并挖掘事件的真实意义,从自己的感悟中积累素材。
感悟,离不开用心生活。如果你在生活中脱离了感悟,那你就不能敏感的捕捉生活中令人感动的瞬间。做老师也有不少时间了,批改的作文也是相当可观,可是每每改到写人写事或是以情感为主题的作文时,我却总是愁眉不展,同时也多了一些自己的思考。我发现班级中不少同学仿佛都描写同一个场景:雨中,父母不肯打伞,宁可冒雨也要把伞给了你,自己却病了;同学自己病重,父母在旁悉心照料;父母在炎炎夏日,手把手教你骑车,豆大的汗珠从脸颊流过……把父母对你细致入微的关心刻画也是那么的深刻,但我从这些冰冷、机械的文字之后却看到了孩子们对生活感悟的匮乏。这完全是为完成习作而习作。习作离不开感悟,感悟也能成为习作素材。
我们只有用心观察、仔细体验,在阅读中积累,从内心出发,这样习作素材的枯竭现象才会迎刃而解。
四、结语
学习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写作更是这样。从生活中取材、从阅读中取材、从教材中取材,用心感悟,用心积累,才有可能写出好作文。但想要真正提高习作水平,搜集积累素材只是第一步,才相当于我们米缸中的米,我们如何变身为“巧妇”,烹饪出喷香的米饭,还要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学习、继续积累。
参考文献
[1]吕晓明.浅谈作文素材的积累[J].河南教育,2002(10).
【关键词】习作素材;生活;阅读;积累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习作素材。一般认为,素材就是文学、艺术的原始材料,就是未经总括和提炼的实际生活现象。而这里所说的“素材”是指习作的原始材料,手中有材料,习作就有东西可写,就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就不会陷入“无米之炊”的窘境。那么,老师应当怎样指导学生有质有量有意識地积累习作素材呢?
一、关注生活,从观察中积累
多姿多彩的生活是“知识库”,也是“语言库”,更是习作素材的丰富产地。所以,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应该从“生活”入手,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处处是作文。”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搜集到作文素材呢?
(一)立足生活,善于观察
首先,我们要知道应该观察什么?习作的内容涉及学生的生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彩。凡是学生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老师都应该迅速地捕捉到,从而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他们细心观察,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接触社会,走进大自然,用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乐”与“美”,激起他们写作的兴趣。
(二)源于观察,学会挖掘
学生的生活,表面上看是平淡的,但是要从平淡的地方,寻找不平淡的东西来,那就必须得教给学生“挖地三尺”的能力。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21课《莫泊桑拜师》就给了我们很好的诠释。莫泊桑听了老师的话,每天早上就在家门口观察路过的马车,按照老师的要求把每天看到的记录下来,可一连几天没有看出什么特殊的东西。经过了莫泊桑的三次求教以及老师的悉心指导,莫泊桑才恍然大悟,想要写好作品,光努力是不够的,更重要的还是仔细观察、用心揣摩、深度挖掘。莫泊桑正是把老师的话牢牢记在心中,才有了以后的成就。对于生活,我们要深度挖掘,而这些挖掘都来自于你深入的察、用心的摩。
因此,学会观察、学会挖掘,让我们的孩子们关注生活,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生活、学会挖掘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意识地学会分类,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二、关注阅读,从阅读中积累
英国著名作家约翰逊说过:“为了写作,一个作者的绝大部分时间要花在阅读上,一个人要翻遍半个图书馆才能写成一本书。”可见不仅对名作家是这样,对我们小学生更是这样,小学高年段学生阅历不多,而广泛地阅读能拓宽视野、丰富写作素材的积累。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外阅读意识已扎根于广大教师和学生心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多读好书,也成为语文作文素材积累的一个重要途径之一。那么,首先我们得指导学生精心挑选书籍。现在的图书市场良莠不齐,小学高年段的学生很难根据自己的经验挑选书籍,所以,教师就得凭自己的经验来引导学生学会选择最有价值的读物。不仅如此,我们一样可以选择班级中学生正在看的好书。除了以上两种方法,我们还可以选择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书。就拿我们的教材来说吧,教材中不少作品都是出自名家,让学生了解作者,向学生推荐阅读他们的作品,既可以巩固、延伸教材中的知识,又可以对习作素材的积累有非常大的帮助。让学生自发阅读,把阅读从课内向课外延伸。综上所述,我们要以阅读文本为载体,从好书出发,从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
三、关注内心,从感悟中积累
巴金曾经说过:“我最主要的一位老师是生活、中国的社会生活,我在生活中的感受使我成为作家。”鼓励孩子们关注自身感受,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生活、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学生作为独立存在的个体,那么个体的内心感受就更为重要了。一个人对生活的感悟有多深,他的文化水平就有多高。要知道写作文不仅是要把自己真实的生活见闻写下来,更要注重自己独特的内心感受,要从生活琐事中发现并挖掘事件的真实意义,从自己的感悟中积累素材。
感悟,离不开用心生活。如果你在生活中脱离了感悟,那你就不能敏感的捕捉生活中令人感动的瞬间。做老师也有不少时间了,批改的作文也是相当可观,可是每每改到写人写事或是以情感为主题的作文时,我却总是愁眉不展,同时也多了一些自己的思考。我发现班级中不少同学仿佛都描写同一个场景:雨中,父母不肯打伞,宁可冒雨也要把伞给了你,自己却病了;同学自己病重,父母在旁悉心照料;父母在炎炎夏日,手把手教你骑车,豆大的汗珠从脸颊流过……把父母对你细致入微的关心刻画也是那么的深刻,但我从这些冰冷、机械的文字之后却看到了孩子们对生活感悟的匮乏。这完全是为完成习作而习作。习作离不开感悟,感悟也能成为习作素材。
我们只有用心观察、仔细体验,在阅读中积累,从内心出发,这样习作素材的枯竭现象才会迎刃而解。
四、结语
学习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写作更是这样。从生活中取材、从阅读中取材、从教材中取材,用心感悟,用心积累,才有可能写出好作文。但想要真正提高习作水平,搜集积累素材只是第一步,才相当于我们米缸中的米,我们如何变身为“巧妇”,烹饪出喷香的米饭,还要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学习、继续积累。
参考文献
[1]吕晓明.浅谈作文素材的积累[J].河南教育,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