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的语言不仅在于科学性、规范性和逻辑性,还在于艺术性、形象性及趣味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是以运用语言的形式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课堂里教师的语言可以成为萌发学生思维的春风,也可以成为凋零学生思维的秋霜。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研究教学语言的艺术性。笔者在计算机教学实践中,为达到较为理想的教育教学质量,特别注重学习运用语言艺术,捕捉最佳的教学时机。
一、导入的语言,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对各种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许多学生学信息技术都是由于对计算机感到新鲜、好奇。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兴趣的导入语,来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因为一个好的导入语是一堂课成功的前提。
学生对于新鲜的事物较容易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被另一新生的事物所替代,因为学生处于特殊的心理发展阶段,兴趣特征表现为持续时间不长;_并且不稳定。这就要求教师能根据教材的内容优化导语的设计。做到“新、奇、变”,力求在上课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在形式多变的提问上,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愿意学。如发问式的导语:“计算机与一般的家用电器一样吗?你能说说理由吗?假如你来用计算机,你能用它来做哪些事情呢?”这一系列的问题,扣住了学生的心弦,驱动了他们的好奇心,学生总能带着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起来了,教师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
二、准确规范、严谨精炼的语言,可以让学生很好地理解知识
教师在叙述概念或讲述操作方法时,一定要认真推敲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否则会使学生产生疑问或误解,甚至会犯下科学性错误。例如,“存储器”不能说成“储存器”;鼠标操作中的“单击”不能说成“点击”。,因为“存储器”“单击”都是计算机中的常用术语,而“存储器”“点击”等词语都是生活化的语言,虽然学生能够理解,但不规范。
、
再如,“选定”和“选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经常被混为—谈。两者的区别在于:“选定”是做标记,而“选择”则是指执行一个命令。如在word中,“选定一段文字”不能说成“选择一段文字”,“选择复制命令”不能说成“选定复制命令”等。
为了在短暂的一堂课中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教师的语言还要严谨、精炼。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仔细、反复地推敲,词语要经过慎重的选择,力求做到中心突出,条理分明,具有鲜明的逻辑结构。讲授时教学语言要干净利索,言简意赅;要能抓住重点,有的放矢;吐词要清晰,读句应分明,坚持用普通话教学等。
三、富有哲理的幽默语言,可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可以说,教师的幽默是赢得学生喜爱、信赖和敬佩的重要条件。
在计算机课的教学中,基本概念和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往往使教师感到棘手,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记忆较困难。在讲授时,如果教师运用风趣的语言、适当的比喻或与众不同的思维,就能将繁杂化为简洁,将沉闷化为轻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如在讲解软磁盘的使用时,5寸软盘是将缺口封上为写保护,3寸软盘则是将写保护划片打开时为写保护,比较容易混淆。讲到这里时,笔者拿出了一张3寸软盘,将写保护划片打开,让盘片上两个孔对在两只眼睛的位置上,告诉学生,3寸盘上有两只眼睛,当两只眼睛都瞪着时,是处于高度警惕的戒备状态,别人是侵犯不了的(写保护了)。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时(把划片封上)是放松警惕的状态,因此就没有进行写保护。听到这一比喻时,学生都欢笑不已,点头称是。至此,这一教学难点在幽默的情趣中得以解决。
四、含蓄的批评,更能提高教育的实效
教学批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许多学生往往对此充耳不闻,视而不见,使得教学批评收效甚微。其实,学生在学习中发生差错是难免的,此时,教师若厉声厉语地指责和批评,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如果教师采用温和含蓄的批评语言,就能使学生消除窘态,缓和气氛,跳出困境,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有一次,在批改作业时,笔者发现有几个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怎么处理呢?经过思索,笔者在课上讲了这样一段话:“人们常说,天底下没有两片叶子是完全相同的。可是在这次批改作业时,我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有好几个人的作业就像是用克隆技术克隆出来的一样,简直把我惊呆了’难道克隆技术已经普及到我们中学了吗?请你们帮助我解答这个问题。”开始时学生都煞有兴趣地听着,但那几个抄袭作业的学生表情就显得紧张起来了,当大多数学生笑着说“抄”字时,他们的表情就更不自然了。一个“抄”字正是教师批评的主题,在和谐、愉悦的气氛中,借学生之口点了出来,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达到了批评教育的目的。
五、明知故错,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
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说过:“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疑惑,开始于矛盾。”“故错”是置疑、激疑、制造矛盾达到引思的一种方式,以此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例如,根据前几届学生在学习EXCEL时设置单元格边框线往往先用画框工具画好表格线、再选表格线颜色这种颠倒操作的情况。笔者在对这届学生进行示范操作时,进行类似的故错操作,再请学生观察现象并说明原因。在少数学生找出错误原因后,笔者不失时机举了一个美术课作画(先选颜料颜色,再动手画图)的具体例子,来加深学生对单元格表格线设置的流程印象。
在讲到程序设计两个变量值互相交换的问题时,笔者就采用“故错”的教学方法。首先将题目列出,然后让学生自己先编程序,找一个多数学生以错误的方法编写的程序展现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一起分析程序。当讲到这一问题时故意有所停顿,然后就有学生提出质疑了,如何解决呢?此时就可将其比喻成两杯饮料,要交换,而饮料不能丢失,怎么办?学生会马上说出“再拿一个杯子来”。这时,必须借助于第三变量的问题就提出来了,程序也解决了。学生在编制这个程序的过程中始终处于思考的状态,教师通过一个“错误”一步一步启迪了学生的思维。
总之,教学语言是一门教学艺术,从表面上看只是口才问题,实质上是教师学识与修养的体现。正如人们常说的“文如其人,言如其人”。一个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采用随机应变、因势利导的教学艺术,运用多样化的教学语言,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积极思维,从而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红旗小学)
(责任编辑:朱 蒙)
一、导入的语言,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对各种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许多学生学信息技术都是由于对计算机感到新鲜、好奇。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兴趣的导入语,来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因为一个好的导入语是一堂课成功的前提。
学生对于新鲜的事物较容易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被另一新生的事物所替代,因为学生处于特殊的心理发展阶段,兴趣特征表现为持续时间不长;_并且不稳定。这就要求教师能根据教材的内容优化导语的设计。做到“新、奇、变”,力求在上课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在形式多变的提问上,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愿意学。如发问式的导语:“计算机与一般的家用电器一样吗?你能说说理由吗?假如你来用计算机,你能用它来做哪些事情呢?”这一系列的问题,扣住了学生的心弦,驱动了他们的好奇心,学生总能带着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起来了,教师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
二、准确规范、严谨精炼的语言,可以让学生很好地理解知识
教师在叙述概念或讲述操作方法时,一定要认真推敲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否则会使学生产生疑问或误解,甚至会犯下科学性错误。例如,“存储器”不能说成“储存器”;鼠标操作中的“单击”不能说成“点击”。,因为“存储器”“单击”都是计算机中的常用术语,而“存储器”“点击”等词语都是生活化的语言,虽然学生能够理解,但不规范。
、
再如,“选定”和“选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经常被混为—谈。两者的区别在于:“选定”是做标记,而“选择”则是指执行一个命令。如在word中,“选定一段文字”不能说成“选择一段文字”,“选择复制命令”不能说成“选定复制命令”等。
为了在短暂的一堂课中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教师的语言还要严谨、精炼。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仔细、反复地推敲,词语要经过慎重的选择,力求做到中心突出,条理分明,具有鲜明的逻辑结构。讲授时教学语言要干净利索,言简意赅;要能抓住重点,有的放矢;吐词要清晰,读句应分明,坚持用普通话教学等。
三、富有哲理的幽默语言,可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可以说,教师的幽默是赢得学生喜爱、信赖和敬佩的重要条件。
在计算机课的教学中,基本概念和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往往使教师感到棘手,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记忆较困难。在讲授时,如果教师运用风趣的语言、适当的比喻或与众不同的思维,就能将繁杂化为简洁,将沉闷化为轻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如在讲解软磁盘的使用时,5寸软盘是将缺口封上为写保护,3寸软盘则是将写保护划片打开时为写保护,比较容易混淆。讲到这里时,笔者拿出了一张3寸软盘,将写保护划片打开,让盘片上两个孔对在两只眼睛的位置上,告诉学生,3寸盘上有两只眼睛,当两只眼睛都瞪着时,是处于高度警惕的戒备状态,别人是侵犯不了的(写保护了)。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时(把划片封上)是放松警惕的状态,因此就没有进行写保护。听到这一比喻时,学生都欢笑不已,点头称是。至此,这一教学难点在幽默的情趣中得以解决。
四、含蓄的批评,更能提高教育的实效
教学批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许多学生往往对此充耳不闻,视而不见,使得教学批评收效甚微。其实,学生在学习中发生差错是难免的,此时,教师若厉声厉语地指责和批评,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如果教师采用温和含蓄的批评语言,就能使学生消除窘态,缓和气氛,跳出困境,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有一次,在批改作业时,笔者发现有几个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怎么处理呢?经过思索,笔者在课上讲了这样一段话:“人们常说,天底下没有两片叶子是完全相同的。可是在这次批改作业时,我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有好几个人的作业就像是用克隆技术克隆出来的一样,简直把我惊呆了’难道克隆技术已经普及到我们中学了吗?请你们帮助我解答这个问题。”开始时学生都煞有兴趣地听着,但那几个抄袭作业的学生表情就显得紧张起来了,当大多数学生笑着说“抄”字时,他们的表情就更不自然了。一个“抄”字正是教师批评的主题,在和谐、愉悦的气氛中,借学生之口点了出来,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达到了批评教育的目的。
五、明知故错,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
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说过:“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疑惑,开始于矛盾。”“故错”是置疑、激疑、制造矛盾达到引思的一种方式,以此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例如,根据前几届学生在学习EXCEL时设置单元格边框线往往先用画框工具画好表格线、再选表格线颜色这种颠倒操作的情况。笔者在对这届学生进行示范操作时,进行类似的故错操作,再请学生观察现象并说明原因。在少数学生找出错误原因后,笔者不失时机举了一个美术课作画(先选颜料颜色,再动手画图)的具体例子,来加深学生对单元格表格线设置的流程印象。
在讲到程序设计两个变量值互相交换的问题时,笔者就采用“故错”的教学方法。首先将题目列出,然后让学生自己先编程序,找一个多数学生以错误的方法编写的程序展现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一起分析程序。当讲到这一问题时故意有所停顿,然后就有学生提出质疑了,如何解决呢?此时就可将其比喻成两杯饮料,要交换,而饮料不能丢失,怎么办?学生会马上说出“再拿一个杯子来”。这时,必须借助于第三变量的问题就提出来了,程序也解决了。学生在编制这个程序的过程中始终处于思考的状态,教师通过一个“错误”一步一步启迪了学生的思维。
总之,教学语言是一门教学艺术,从表面上看只是口才问题,实质上是教师学识与修养的体现。正如人们常说的“文如其人,言如其人”。一个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采用随机应变、因势利导的教学艺术,运用多样化的教学语言,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积极思维,从而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红旗小学)
(责任编辑:朱 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