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书,在镜中重新审视自己,拥有独立生活意见的建筑设计师,鲜花与掌声,本刊试图在不同场景中,用镜头捕捉这个气质偶像独特的生活气息和智慧。在拍摄了一连串关于残酷青春的电视剧后,佟大为开始拍另外一部电视剧《幸福有多远》,他很满意自己现在的生活。在他看来,人的欲望是越来越大的。达到了一个高度后,又会想另一个高度。像他现在正在演的《幸福有多远》所讲述的,每个人幸福的标准不一样,你要给自己设定一个很高的标准,那你就离幸福很远了,你要给自己定个低的标准了,就会经常感觉到幸福。
与青春有关
他不希望别人只注重他的外表。虽然是青春偶像,但外表终会老去。他希望像很多年之后,依然可以在演艺事业上掀起一个又一个的高峰。那时,他的影迷们都长大了,他也长大了,他依然可以为他们带来新的感受。
见到佟大为的时候,他正在影棚里化着妆,一个小时以前,他还在片场里演着新戏《幸福有多远》:拍摄完后,他又要离开赶另一个通告,沉浸在那些永远都回答不完的问题里。
但此刻他就在眼前,我坐在离他不远的椅子上看着,想着这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之前看他上李静的《超级访问》,出场那一瞬间紧张得就像个刚转学到新班级的小孩子。“会害羞,潜意识里怕生,本能的内隐,不可名状的小感伤”是我没有见到佟大为之前潜在脑中的对他的印象。而生就这样的本性却选择了演员这般闷骚的路子,有点难以想象最初那些时光,他是怎样逼着自己走过来的。
好在这样的疑惑刚刚冒出了头,属于我和他的交谈便开始了。随着沟通的渐入佳境,就像随着时间的推移眼睛逐渐适应了黑暗那样,“佟大为”这个概念,由于其主人的“放松警惕”而开始慢慢现出依稀的轮廓。
他生动、鲜活,已经不是那个害羞,见到人围观就紧张得说不出话的孩子了。言语中越来越透着些许轻快和幽默。我问他假设没有考上上戏他的人生会有什么变化,“肯定吃成死胖子!”他避重就轻故意逗我,嘴角上弯成一个好看的弧度。
他有点实在,实在到会跟我说,“刚来北京的时候,拍杂志我还真不知道说什么,有时候人家问你问题,我通常回答不出所以然,会让人觉得很不配合,不太礼貌。现在好多了,三五十个字的问题,我也能给你回答个百八十字,尽量丰富一点。”聊起刚入道时,他也说:“这些年改变还挺大的,以前人多了就紧张,现在适应了,工作就这样,当成生活的一部分。以前那个时候拍戏时,很多围观的人拿相机拍,我真觉得这还怎么拍戏,现我还真适应了。”
偶尔还想装把酷(比如说自己滑雪特拉风),可惜他再怎么“像”骨子里也只是个大孩子,最浅显的一个证据就是他会突然地哼起小叮当,他车里居然还放着小熊饼干……
不过,为人处事到是有些超越年龄的成熟,他会下意识地为别人考虑——比如他会很自觉地把录音笔抓在身边,尽量凑近自己,以使声音清晰:再比如这次拍照很准时地从片场赶来……
他总是跟“青春”脱离不了关系。《我爱你》、《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尤其是最近很火的《奋斗》,他出演的这些角色总是有非常浓郁的青春色彩。但他不希望别人只注重他的外表。虽然是青春偶像,但外表终会老去。他希望是像王志文那样,过了很多年,依然可以在演艺事业上掀起一个又一个的高峰。那时,他的影迷们都长大了,他也长大了,他依然可以为他们带来新的感受。
他现在也正处于这个年龄段,在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里。生活,享受亲情、友情……大为正在经历着这些难忘的日子。但他认为,自己的青春“算是比较正常,没那么残酷。该吃的吃,该玩的玩,该干的也干了,大学毕业的这段时间是比较动荡的,年轻时赚得是经验,很多东西都是在这时候定型的。”
只是一切似乎都没他说得那么轻松。
很难说佟大为有一个快乐的童年。6岁那年,佟大为作为警察的父亲因为一次执行公务时摩托车刹车失灵出车祸成了植物人,“我和姐姐知道这个事情都已经是好几个月之后的事儿了,亲戚都瞒着我们,说妈妈和爸爸一起出差了。那时的小孩儿多天真啊,真的就信了,几个月一直轮流住在阿姨或者姥姥家。”
他在自己的写真集《赫图阿拉梦》里曾经这么写到:“上学的时候,每当同学们讲到我们家,我就会觉得自己跟他们不一样。那时候,我不知道世上有一个词叫作自卑。”
那时的他,甚至非常憎恨开家长会,因为每次开家长会,母亲便会分身乏术,她不能同时出席他和姐姐的家长会,于是常常遭到老师的报怨和斥责。“老师不知道我们家里的情况,问为什么不能父母同时来,我不知道母亲怎么解释,每次听到这句问话,我的脸就会通红,仿佛做了天大的错事。”然后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他写了一篇作文《我的爸爸》,讲了父亲的经历。“也许老师被它感动,也许老师明白了我们家的遭遇,给它打了高分。在我的印象里,这种情况前所未有。”
大概就是从那时起,年少坎坷的佟大为就已经知道只有凭借自己的努力奋斗,才能争取到实现自身想法的机会。很难描述,种种迹象让佟大为“严重的成为了他这个人”。一路走来,童真飞扬又深谙世事,经过诸多挫折却仍能坚强且惜福——本来想以他主演的《奋斗》做本文的开场,在此行去采访的路上还听着电梯里一对恋人聊了一路的《奋斗》。但后来我发现,佟大为自己的经历就是一出最好的关于年轻人的奋斗戏,而这些真实的人生经验,比我们去畅谈人物角色后面的借鉴要更有意义的多。
奋斗岁月
“这话一定要用东北话来说才到位,人呐,一生都是坑儿!这坑儿啊,没准儿掉进去呢是好事,掉进去坑里头你爬出来了,你就知道如果再掉坑儿里该怎么出来。”
我的印象里,他一直跟“台词”在较劲儿,那时拍《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动辄近十页的台词要一个镜头拍下来,中间不能有任何差错。
还有《奋斗》的台词。《奋斗》的台词颇为经典,但很多都特别得长,尤其是带“京味儿”那种更是难背,基本上佟大为所有的拍戏空余时间,除了背词还是背词。“背台词就是一个功夫活儿,得耗时间。像八九页纸的台词我一定要提前很多天背,在拍戏之前就把它顺下来说溜了。”于是就看佟大为在自己博客里写,“在卫生间里都是在背台词,梦中也是不停地说来说去,自己把自己憋得像头困兽。”
就算人离开片场了,脑子里想的也是演戏,那段时间他已经很不正常,比如第二天没他的戏份,可以跟朋友约着吃个饭聚个会,但心里还是想着拍戏的事儿,他总会感觉总悬在那儿,因为它不是个完成片。忍不住就会想自己要把它演成一个什么样儿。“尤其是现在情节就让观众喜欢的戏已经很少了,更多的是需要演员去画出人物的张弛和起伏,每一出戏开始前都要想这场戏的前一场是怎么演的,这一幕处于整个剧中的什么阶段,必须要把这个分寸想得很仔细。”
类似这样拍戏的苦对他来说怕是家常便饭,别说诸如《奋斗》、《苹果》那样本来就是描述艰苦的人生,就连 《志愿者》的一个轻喜剧的镜头也需要背后的诸多付出。有个镜头大致是杨若兮施展拳脚要将佟大为“打翻在地,然后耀武扬威地踏在他背上”,因为重复拍了好几条才通过,所以佟大为就在只有几摄氏度的情况下在外景的砖地上趴了足足半小时,“拍过这条时,抖到几乎话都说不出,接过热水喝了一口就又接着往下拍”。
很难说这样的工作状态值得模仿,好友有时说出对佟大为的期望时,说的最多的是“多多休息”、“别太辛苦”。甚至就连佟大为本人也会在博客里写说,“想过放弃,想过逃跑,想过能侥幸碰到一帮劫匪在我肚子上捅一刀再把我拖走,甚至故意在片场走高低不平的路,希望能踩到一粒石子摔一跤,然后住在医院里,幸福地睡上三天三夜。”
但话说回来,这样的工作态度却值得正在为未来奋斗的每个年轻人学习,用他的话来说,“你对你的饭碗不认真,饭碗也不会对你认真。”
有如此深切的感受,是因为他也吃过大亏。上大学时,央视一套黄金档有个戏找佟大为演男一号,已经签了合同参加完发布会进了组,全校都知道这个事情,当时他心里觉着自己特风光。“但后来由于制片方对一些演员不太放心,导演就让我们准备一场戏第二天演给他们看。我没精心准备,连台词都记不住,第二天完全是拿着台本现场念,结果就在临开拍之前因制片方的要求导演把我给换了,换的还是我同班同学!之后那段时间,整整3个月我待在学校不知道自己在干嘛,整个人完全懵了,没办法去面对这个事儿,觉得在学校里抬不起头。”
直到3个月后佟大为碰巧在电视里看见了自己当时开记者会的样子,才惊觉不能再这么意志消沉下去,“我真不知道这三个月是怎么过的,也开始总结自己为什么这样,怨谁?一开始还觉得是怨制片方,后来才意识到就怨自己,是我没珍惜好自己的‘饭碗’,没有准备好。从那次开始,我才明白必须要很认真地对待每一次的拍戏机会。”
佟大为把这种挫折叫做“坑”,“这话一定要用东北话来说才到位,人呐,一生都是坑儿!这坑儿啊,没准儿掉进去呢是好事,掉进去坑里头你爬出来了,你就知道如果再掉坑儿里该怎么出来。如果多掉进去几次,即便坑儿上有掩护,你也知道那是假的不能往里踩。退一万步说,即便前面全是坑儿,我实在迈不过去必须进去的时候,我也知道该怎么慢慢下去才不会把腿给摔折了,然后再爬出去。”
“年轻的心不知道结局之前的艰辛,就是想一直往前走。等摔过跟头,才想起没有人为我的夜路照亮,没有人用手指着某处说应该在前方的哪一个路口拐弯。很好,因为路就是自己走的。”这是佟大为曾经写给自己的话,而现在看来,他的“坑坑理论”比之前的这番解读又多了一层冷静,一些客观。
大世界,小作为
“很多东西也不是争抢来的,也得有机遇和运气,很多东西不该你的你也得不到,很多时候你太工于心计反而得不到,机会不会给那些不择手段的人去,可能会给那些善良的,认真努力的人。”
佟大为信佛。如此年轻便有如此信仰,在浮躁的演艺圈内,让人不可想象,但佟大为说,一个人有信仰,绝对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那还是在上海念书的时候。有一段时间,他喜欢去上海的静安寺。日子纷纷扰扰,他有时觉得心里很难安静。于是就常去那些古木参天的庙里逃避。有时,他坐在那些大树下,想人生多么短暂啊。面对那些千年的古寺,许多潮来潮去最后不也终归一场空吗?
不是因为大的挫折,也不是因为什么功利的想法,纯粹,简单,这也许才是信仰的最高境界。所以很多人得知佟大为信佛,觉得很不可思议。他这样的年轻有为,如花年纪,难道是受了什么苦难?心灵沧桑后才走近佛吗?
有所信仰,让佟大为的内心变得极安静。少年英俊,小小的年纪,他好像什么都得到了。可是有一句话说是,如果你想祸害一个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满足他的一切欲望。他有一段时间也感到内心的迷茫。成名得太快了,有时候仿佛措手不及。纷繁复杂的生活让他开始茫然,如何对待功名利禄,成了他当时最需要解决的心灵和思想问题。
佛对于他,好像一种来自内心的感召吧,佟大为说:“这个社会很容易让人躁动,修佛能平衡心态,一个人若是没信仰,会觉得没有方向。”2003年他在拍一个戏时,一位很喜欢喝蜂王浆的老师在聊天谈养生时告诉大为,“生活中要养成些好的生活习惯,到什么年龄要开始进补什么东西。年轻时努力赚钱,年纪大了就拿钱去看病。身体不好的话,倒了的话,后面多少个零都是白费了。有一句话,人一辈子挣多少钱,那不是你的钱,花了多少才算是你的。”
从这一点说,佟大为承认,这些很多类似佛学的思想还给了他一种对生命的淡泊感悟。这也是他能够一直以平常心立足于演艺圈的原因吧。很多演员最难的就是超越自己,因为一旦有些名气,急功近利后,便难以再提高自己了。但佟大为的演艺事业却一直节节高。“在演艺圈,很多东西也不是争抢来的,也的有机遇和运气,很多东西不该你的你也得不到,很多时候你太工于心计反而得不到,机会不会给那些不择手段的人去,可能会给那些善良的,认真努力的人。”佟大为如是说。
现在的他也的确在享受工作与生活带给他的快乐。“我要想着要挣够多少钱,住多大房子,你要一直没达到就会闷闷不乐的,这事我怎么还没达到,以前会想过给我多少钱就不准备拍戏了,现在确实是喜欢拍戏现场的那种感觉,每当有个作品,经过你几个月的努力,得到大家认可的时候,那种成就感,可以小虚荣一下。”
“如果是一个前景很好的戏,即使拿很少的钱我也要去做这件事,像之前拍《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即便当时拿的片酬只是平时的四分之一或是三分之一我也接,因为这可能是中国的一个里程碑,没准儿将来教材里面都会提到。中国第一部用胶片拍的电视剧是《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接这样的戏,相当于是为自己在打造一个品牌。我希望现在的在校生或是职场人士有这样的一种意识,它会让你未来的道路越走越明朗。”
细想下来,佟大为好像还真没接过什么“烂剧本”,而且参与的影片也一个比一个专业。前些日子在拍的《赤壁》,他有一组镜头用了12万尺胶片,相当于12个小时的片子。佟大为说,按国内最多为5比1的耗片率来算,这12万尺胶片已经可以拍两到三部电影了,“而这样的投入却只是为了拍我的一组镜头,付出自然极大,但是片子出来的效果也真的很好看,说不定它又是国产电影的下一个转折点呢!”
除了要有品牌意识之外,佟大为认为年轻人还应该善待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人的成长是波浪的,不可能一直向上,但前提都是得努力奋斗。像我几个表弟刚毕业面临工作,他们的状态是让我担心。后来才发现,不是他一个两个人这样,这一代人都这样。”
“我不知道现在的学生是一个什么样的观念,是否把第一份工作当作是一件很重要的事,第一份工作可能只拿1000块钱或者1500块钱,但如果这个机会是到大公司去干一段时间,那就绝对是你的财富。不要过于看中第一份工作的。工资这种很实际的东西,重要的是看你在这个公司待的一年两年学到了多少东西,拥有了多少资源,这是很重要的。你刚从学校里走出来,无论能力和专业有多强,跟社会还是脱节脱钩的,要虚心,懂得把自己的门槛放低一点。”
TIPS:
领驭:是怎样发现自己的演戏才能的?
佟大为:也是通过一个剧组演群众演员进入的,后来我考上戏,当时考试考得很顺利,听家乡身边的朋友说很难考,很多朋友考几年也没考上,还有的离开家乡,跑北京来漂,觉得是件比较难的事情,但自己挺顺利的考上了,就进入这行了。
领驭:自己有什么业余爱好?
佟大为:喜欢滑雪,本身人多好玩,另外滑雪有种挑战极限挑战自我的欲望,朋友有跟我提过长白山的滑雪很有挑战性,一直都很想去试试。
领驭:满意你现在的生活状态吗,你理想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佟大为:对现在的生活挺满意的,人的欲望是越来越大的。达到了一个高度后,又会想另一个高度。我现在也没什么向往的,降低幸福指数,就会经常感觉到幸福。像我现在正在演的《幸福有多远》,每个人幸福的标准不一样,你要给自己设定一个很高的标准,那你就离幸福很远了,你要给自己设定个低的标准了,就像我说的,今天觉睡够了,我就觉得很幸福了,或者洗了个热水澡,今天早上能吃到热乎乎的早餐,我就很幸福了。
与青春有关
他不希望别人只注重他的外表。虽然是青春偶像,但外表终会老去。他希望像很多年之后,依然可以在演艺事业上掀起一个又一个的高峰。那时,他的影迷们都长大了,他也长大了,他依然可以为他们带来新的感受。
见到佟大为的时候,他正在影棚里化着妆,一个小时以前,他还在片场里演着新戏《幸福有多远》:拍摄完后,他又要离开赶另一个通告,沉浸在那些永远都回答不完的问题里。
但此刻他就在眼前,我坐在离他不远的椅子上看着,想着这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之前看他上李静的《超级访问》,出场那一瞬间紧张得就像个刚转学到新班级的小孩子。“会害羞,潜意识里怕生,本能的内隐,不可名状的小感伤”是我没有见到佟大为之前潜在脑中的对他的印象。而生就这样的本性却选择了演员这般闷骚的路子,有点难以想象最初那些时光,他是怎样逼着自己走过来的。
好在这样的疑惑刚刚冒出了头,属于我和他的交谈便开始了。随着沟通的渐入佳境,就像随着时间的推移眼睛逐渐适应了黑暗那样,“佟大为”这个概念,由于其主人的“放松警惕”而开始慢慢现出依稀的轮廓。
他生动、鲜活,已经不是那个害羞,见到人围观就紧张得说不出话的孩子了。言语中越来越透着些许轻快和幽默。我问他假设没有考上上戏他的人生会有什么变化,“肯定吃成死胖子!”他避重就轻故意逗我,嘴角上弯成一个好看的弧度。
他有点实在,实在到会跟我说,“刚来北京的时候,拍杂志我还真不知道说什么,有时候人家问你问题,我通常回答不出所以然,会让人觉得很不配合,不太礼貌。现在好多了,三五十个字的问题,我也能给你回答个百八十字,尽量丰富一点。”聊起刚入道时,他也说:“这些年改变还挺大的,以前人多了就紧张,现在适应了,工作就这样,当成生活的一部分。以前那个时候拍戏时,很多围观的人拿相机拍,我真觉得这还怎么拍戏,现我还真适应了。”
偶尔还想装把酷(比如说自己滑雪特拉风),可惜他再怎么“像”骨子里也只是个大孩子,最浅显的一个证据就是他会突然地哼起小叮当,他车里居然还放着小熊饼干……
不过,为人处事到是有些超越年龄的成熟,他会下意识地为别人考虑——比如他会很自觉地把录音笔抓在身边,尽量凑近自己,以使声音清晰:再比如这次拍照很准时地从片场赶来……
他总是跟“青春”脱离不了关系。《我爱你》、《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尤其是最近很火的《奋斗》,他出演的这些角色总是有非常浓郁的青春色彩。但他不希望别人只注重他的外表。虽然是青春偶像,但外表终会老去。他希望是像王志文那样,过了很多年,依然可以在演艺事业上掀起一个又一个的高峰。那时,他的影迷们都长大了,他也长大了,他依然可以为他们带来新的感受。
他现在也正处于这个年龄段,在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里。生活,享受亲情、友情……大为正在经历着这些难忘的日子。但他认为,自己的青春“算是比较正常,没那么残酷。该吃的吃,该玩的玩,该干的也干了,大学毕业的这段时间是比较动荡的,年轻时赚得是经验,很多东西都是在这时候定型的。”
只是一切似乎都没他说得那么轻松。
很难说佟大为有一个快乐的童年。6岁那年,佟大为作为警察的父亲因为一次执行公务时摩托车刹车失灵出车祸成了植物人,“我和姐姐知道这个事情都已经是好几个月之后的事儿了,亲戚都瞒着我们,说妈妈和爸爸一起出差了。那时的小孩儿多天真啊,真的就信了,几个月一直轮流住在阿姨或者姥姥家。”
他在自己的写真集《赫图阿拉梦》里曾经这么写到:“上学的时候,每当同学们讲到我们家,我就会觉得自己跟他们不一样。那时候,我不知道世上有一个词叫作自卑。”
那时的他,甚至非常憎恨开家长会,因为每次开家长会,母亲便会分身乏术,她不能同时出席他和姐姐的家长会,于是常常遭到老师的报怨和斥责。“老师不知道我们家里的情况,问为什么不能父母同时来,我不知道母亲怎么解释,每次听到这句问话,我的脸就会通红,仿佛做了天大的错事。”然后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他写了一篇作文《我的爸爸》,讲了父亲的经历。“也许老师被它感动,也许老师明白了我们家的遭遇,给它打了高分。在我的印象里,这种情况前所未有。”
大概就是从那时起,年少坎坷的佟大为就已经知道只有凭借自己的努力奋斗,才能争取到实现自身想法的机会。很难描述,种种迹象让佟大为“严重的成为了他这个人”。一路走来,童真飞扬又深谙世事,经过诸多挫折却仍能坚强且惜福——本来想以他主演的《奋斗》做本文的开场,在此行去采访的路上还听着电梯里一对恋人聊了一路的《奋斗》。但后来我发现,佟大为自己的经历就是一出最好的关于年轻人的奋斗戏,而这些真实的人生经验,比我们去畅谈人物角色后面的借鉴要更有意义的多。
奋斗岁月
“这话一定要用东北话来说才到位,人呐,一生都是坑儿!这坑儿啊,没准儿掉进去呢是好事,掉进去坑里头你爬出来了,你就知道如果再掉坑儿里该怎么出来。”
我的印象里,他一直跟“台词”在较劲儿,那时拍《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动辄近十页的台词要一个镜头拍下来,中间不能有任何差错。
还有《奋斗》的台词。《奋斗》的台词颇为经典,但很多都特别得长,尤其是带“京味儿”那种更是难背,基本上佟大为所有的拍戏空余时间,除了背词还是背词。“背台词就是一个功夫活儿,得耗时间。像八九页纸的台词我一定要提前很多天背,在拍戏之前就把它顺下来说溜了。”于是就看佟大为在自己博客里写,“在卫生间里都是在背台词,梦中也是不停地说来说去,自己把自己憋得像头困兽。”
就算人离开片场了,脑子里想的也是演戏,那段时间他已经很不正常,比如第二天没他的戏份,可以跟朋友约着吃个饭聚个会,但心里还是想着拍戏的事儿,他总会感觉总悬在那儿,因为它不是个完成片。忍不住就会想自己要把它演成一个什么样儿。“尤其是现在情节就让观众喜欢的戏已经很少了,更多的是需要演员去画出人物的张弛和起伏,每一出戏开始前都要想这场戏的前一场是怎么演的,这一幕处于整个剧中的什么阶段,必须要把这个分寸想得很仔细。”
类似这样拍戏的苦对他来说怕是家常便饭,别说诸如《奋斗》、《苹果》那样本来就是描述艰苦的人生,就连 《志愿者》的一个轻喜剧的镜头也需要背后的诸多付出。有个镜头大致是杨若兮施展拳脚要将佟大为“打翻在地,然后耀武扬威地踏在他背上”,因为重复拍了好几条才通过,所以佟大为就在只有几摄氏度的情况下在外景的砖地上趴了足足半小时,“拍过这条时,抖到几乎话都说不出,接过热水喝了一口就又接着往下拍”。
很难说这样的工作状态值得模仿,好友有时说出对佟大为的期望时,说的最多的是“多多休息”、“别太辛苦”。甚至就连佟大为本人也会在博客里写说,“想过放弃,想过逃跑,想过能侥幸碰到一帮劫匪在我肚子上捅一刀再把我拖走,甚至故意在片场走高低不平的路,希望能踩到一粒石子摔一跤,然后住在医院里,幸福地睡上三天三夜。”
但话说回来,这样的工作态度却值得正在为未来奋斗的每个年轻人学习,用他的话来说,“你对你的饭碗不认真,饭碗也不会对你认真。”
有如此深切的感受,是因为他也吃过大亏。上大学时,央视一套黄金档有个戏找佟大为演男一号,已经签了合同参加完发布会进了组,全校都知道这个事情,当时他心里觉着自己特风光。“但后来由于制片方对一些演员不太放心,导演就让我们准备一场戏第二天演给他们看。我没精心准备,连台词都记不住,第二天完全是拿着台本现场念,结果就在临开拍之前因制片方的要求导演把我给换了,换的还是我同班同学!之后那段时间,整整3个月我待在学校不知道自己在干嘛,整个人完全懵了,没办法去面对这个事儿,觉得在学校里抬不起头。”
直到3个月后佟大为碰巧在电视里看见了自己当时开记者会的样子,才惊觉不能再这么意志消沉下去,“我真不知道这三个月是怎么过的,也开始总结自己为什么这样,怨谁?一开始还觉得是怨制片方,后来才意识到就怨自己,是我没珍惜好自己的‘饭碗’,没有准备好。从那次开始,我才明白必须要很认真地对待每一次的拍戏机会。”
佟大为把这种挫折叫做“坑”,“这话一定要用东北话来说才到位,人呐,一生都是坑儿!这坑儿啊,没准儿掉进去呢是好事,掉进去坑里头你爬出来了,你就知道如果再掉坑儿里该怎么出来。如果多掉进去几次,即便坑儿上有掩护,你也知道那是假的不能往里踩。退一万步说,即便前面全是坑儿,我实在迈不过去必须进去的时候,我也知道该怎么慢慢下去才不会把腿给摔折了,然后再爬出去。”
“年轻的心不知道结局之前的艰辛,就是想一直往前走。等摔过跟头,才想起没有人为我的夜路照亮,没有人用手指着某处说应该在前方的哪一个路口拐弯。很好,因为路就是自己走的。”这是佟大为曾经写给自己的话,而现在看来,他的“坑坑理论”比之前的这番解读又多了一层冷静,一些客观。
大世界,小作为
“很多东西也不是争抢来的,也得有机遇和运气,很多东西不该你的你也得不到,很多时候你太工于心计反而得不到,机会不会给那些不择手段的人去,可能会给那些善良的,认真努力的人。”
佟大为信佛。如此年轻便有如此信仰,在浮躁的演艺圈内,让人不可想象,但佟大为说,一个人有信仰,绝对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那还是在上海念书的时候。有一段时间,他喜欢去上海的静安寺。日子纷纷扰扰,他有时觉得心里很难安静。于是就常去那些古木参天的庙里逃避。有时,他坐在那些大树下,想人生多么短暂啊。面对那些千年的古寺,许多潮来潮去最后不也终归一场空吗?
不是因为大的挫折,也不是因为什么功利的想法,纯粹,简单,这也许才是信仰的最高境界。所以很多人得知佟大为信佛,觉得很不可思议。他这样的年轻有为,如花年纪,难道是受了什么苦难?心灵沧桑后才走近佛吗?
有所信仰,让佟大为的内心变得极安静。少年英俊,小小的年纪,他好像什么都得到了。可是有一句话说是,如果你想祸害一个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满足他的一切欲望。他有一段时间也感到内心的迷茫。成名得太快了,有时候仿佛措手不及。纷繁复杂的生活让他开始茫然,如何对待功名利禄,成了他当时最需要解决的心灵和思想问题。
佛对于他,好像一种来自内心的感召吧,佟大为说:“这个社会很容易让人躁动,修佛能平衡心态,一个人若是没信仰,会觉得没有方向。”2003年他在拍一个戏时,一位很喜欢喝蜂王浆的老师在聊天谈养生时告诉大为,“生活中要养成些好的生活习惯,到什么年龄要开始进补什么东西。年轻时努力赚钱,年纪大了就拿钱去看病。身体不好的话,倒了的话,后面多少个零都是白费了。有一句话,人一辈子挣多少钱,那不是你的钱,花了多少才算是你的。”
从这一点说,佟大为承认,这些很多类似佛学的思想还给了他一种对生命的淡泊感悟。这也是他能够一直以平常心立足于演艺圈的原因吧。很多演员最难的就是超越自己,因为一旦有些名气,急功近利后,便难以再提高自己了。但佟大为的演艺事业却一直节节高。“在演艺圈,很多东西也不是争抢来的,也的有机遇和运气,很多东西不该你的你也得不到,很多时候你太工于心计反而得不到,机会不会给那些不择手段的人去,可能会给那些善良的,认真努力的人。”佟大为如是说。
现在的他也的确在享受工作与生活带给他的快乐。“我要想着要挣够多少钱,住多大房子,你要一直没达到就会闷闷不乐的,这事我怎么还没达到,以前会想过给我多少钱就不准备拍戏了,现在确实是喜欢拍戏现场的那种感觉,每当有个作品,经过你几个月的努力,得到大家认可的时候,那种成就感,可以小虚荣一下。”
“如果是一个前景很好的戏,即使拿很少的钱我也要去做这件事,像之前拍《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即便当时拿的片酬只是平时的四分之一或是三分之一我也接,因为这可能是中国的一个里程碑,没准儿将来教材里面都会提到。中国第一部用胶片拍的电视剧是《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接这样的戏,相当于是为自己在打造一个品牌。我希望现在的在校生或是职场人士有这样的一种意识,它会让你未来的道路越走越明朗。”
细想下来,佟大为好像还真没接过什么“烂剧本”,而且参与的影片也一个比一个专业。前些日子在拍的《赤壁》,他有一组镜头用了12万尺胶片,相当于12个小时的片子。佟大为说,按国内最多为5比1的耗片率来算,这12万尺胶片已经可以拍两到三部电影了,“而这样的投入却只是为了拍我的一组镜头,付出自然极大,但是片子出来的效果也真的很好看,说不定它又是国产电影的下一个转折点呢!”
除了要有品牌意识之外,佟大为认为年轻人还应该善待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人的成长是波浪的,不可能一直向上,但前提都是得努力奋斗。像我几个表弟刚毕业面临工作,他们的状态是让我担心。后来才发现,不是他一个两个人这样,这一代人都这样。”
“我不知道现在的学生是一个什么样的观念,是否把第一份工作当作是一件很重要的事,第一份工作可能只拿1000块钱或者1500块钱,但如果这个机会是到大公司去干一段时间,那就绝对是你的财富。不要过于看中第一份工作的。工资这种很实际的东西,重要的是看你在这个公司待的一年两年学到了多少东西,拥有了多少资源,这是很重要的。你刚从学校里走出来,无论能力和专业有多强,跟社会还是脱节脱钩的,要虚心,懂得把自己的门槛放低一点。”
TIPS:
领驭:是怎样发现自己的演戏才能的?
佟大为:也是通过一个剧组演群众演员进入的,后来我考上戏,当时考试考得很顺利,听家乡身边的朋友说很难考,很多朋友考几年也没考上,还有的离开家乡,跑北京来漂,觉得是件比较难的事情,但自己挺顺利的考上了,就进入这行了。
领驭:自己有什么业余爱好?
佟大为:喜欢滑雪,本身人多好玩,另外滑雪有种挑战极限挑战自我的欲望,朋友有跟我提过长白山的滑雪很有挑战性,一直都很想去试试。
领驭:满意你现在的生活状态吗,你理想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佟大为:对现在的生活挺满意的,人的欲望是越来越大的。达到了一个高度后,又会想另一个高度。我现在也没什么向往的,降低幸福指数,就会经常感觉到幸福。像我现在正在演的《幸福有多远》,每个人幸福的标准不一样,你要给自己设定一个很高的标准,那你就离幸福很远了,你要给自己设定个低的标准了,就像我说的,今天觉睡够了,我就觉得很幸福了,或者洗了个热水澡,今天早上能吃到热乎乎的早餐,我就很幸福了。